40位世界著名参谋长-建立独立空军的先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世纪20年代英国空军参谋长特伦查德

    特伦查德(1873-1956年)是英国第一位空军元帅,皇家空军奠基人,担任过英国皇家空军的第一任参谋长。特伦查德被公认为是建设战略空军的先行者,并且为空军的战略理论和实践开创了新路。

    奋身蓝天事业

    1873年2月3日特伦查德生于英国。1892年参加民兵,第二年开始在皇家陆军服役,被编入英格兰燧石枪团,从此开始了军人生涯。他39岁才开始自费学飞行,虽然学飞行这个年纪比较大了,但他靠自己的拼博取得了优异的成果。1912年秋特伦查德毕业于汤姆·索帕威思先生的航空学校,嗣后又继续到皇家航空兵中央航空学校受训。1912年10月,他已是一名教官和中队长。又过了一年,他升任中央航空学校副校长。

    1915年8月特伦查德晋升为临时准将,指挥皇家航空兵第1旅。实际上,他这时已是英国驻法国全部空军力量的首领,除到陆军部短期担任军事航空总监外,特伦查德在1916年和191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留在法国。

    1918年英国正式成立了一支独立于前线指挥官的轰炸机部队——皇家空军,特伦查德被任命为这个新军种的参谋长。但是由于与空军部长在使用空军的方针以及文职与军职人员的职权区分上发生分歧,他于1918年4月15日辞退了这一职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伦查德回到伦敦。他看到自己在皇家空军没有发展前途,便向殖民部提出申请,要求到海外担任经济顾问。次年春天,由于丘吉尔首相“慧眼识才”,特伦查德重新担任了空军参谋长职务。并从1919年到1929年连续10年担任这一职务。这是英国空军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为保持皇家空军的独立性,他作了不懈努力,直到1922年,他才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夙愿,这时他已晋升为英国空军上将。1927年特伦查德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空军元帅。

    特伦查德于1929年退役,但他仍以上议院空军高级发言人的身份继续为空军服务。1945年,他发表了《关于战争中的空中力量原则》一文,提出了征服空间的原则。他的思想对后来的空军建设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建立独立的皇家空军

    一战前夕,英国的空中力量由三部分组成:皇家航空兵(陆军航空队)、皇家海军航空兵和中央航空学校。中央航空学校负责训练所有的陆军和海军飞行员。作为该校副校长的特伦查德认识到,各军种规章制度和传统不同,对空中力量的建设和使用造成许多不便甚至矛盾,因此主张建立统一的空军,并且制定一套标准规章制度。

    一战爆发后,英国于1914年8月参战。当时空军还处在发展时期,飞机大多用于侦察和邮件传递任务,很少作其他用处。特伦查德积极地为建立皇家航空兵后备队而工作。英国第一任驻法空军司令戴维·亨德森爵士率领第1联队随远征部队去法国时,几乎把皇家航空兵的飞机全部带走了,留给特伦查德的不过是一些“残渣”。他对自己没有被派往法国参战表示不满,但亨德森提醒他:“在国内有组建新中队的同样重要的工作要做!”

    特伦查德很胜任这项工作,新建的第一中队于1914年10月7日飞往比利时,参加了进攻安特卫普的战役。但是特伦查德对任务执行情况不满意,对皇家航空兵使用的战术和在战争中的战绩也不满意。他特别对把航空兵使用在巡逻、观察和侦察任务上感到恼火,主张采取更加积极的方针:要取得空中优势,就一定要发动攻势!特伦查德要求回到自己的团队,参加空中作战。不久,他被任命为驻法空军第1联队长。1915年他拟定了以夺取制空权为主要内容的对德作战的绝密计划。

    1915年10月,双方展开了争夺前线上空制空权的斗争。特伦查德接替了皇家飞行部队的前线指挥。他主张空军应主动进攻,认为“对飞机这种攻击性武器,怎么估价也不过分”。特伦查德的进攻战术使皇家航空兵的战斗伤亡必然有所增加,因此招来了一些严厉的批评。对这些批评,他的回答很简单:“没有伤亡就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事实上,与地面堑壕里的伤亡比较,航空兵的伤亡还是小的。

    1918年,英国建立了一支独立的空军——英国皇家空军。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空军部队。英国著名军事家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对皇家空军有如下描述:“1918年4月1日,英国人正式成立了一个独立的空军来代替原有的飞行兵团。空军的进展可以说十分的惊人:1914年英国飞行兵团只有军官165人,士兵1264人,一共携带了63架飞机飞往法国。到了1918年夏天里,英国空军共有官兵29.1175万人和飞机2.2万架,其中有3300架在第一线上,它要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空军。”

    同年,特伦查德接任独立空军部队司令官,开始指挥对德国的轰炸。他的目标是“摧毁德国本土的德军和德国政府,使德国供应系统瘫痪”。特伦查德决定使用其50%的轰炸力量来攻击德国的机场,他认为这是夺取空中优势的有效方式。独立空军部队轰炸机场有两个目的:一是打击德国夜间轰炸机中队,使敌人不能攻击独立空军部队的机场;二是打击并压制德国战斗机中队,为英国昼夜轰炸机活动创造条件。在特伦查德指挥下,这支独立空军部队运用合理的战略战术,到停战协定签订时,对德机场造成了很大破坏。这充分显示了皇家空军的威力。

    独立空军部队对战争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它承担了轰炸德国本土弹药库、机场、工业设施等重要任务,为保卫英国和打败德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特伦查德对敌人工业设施实施昼夜轰炸的计划,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实施联合轰炸创造了开拓性经验。

    为维护空军的独立而奋斗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伦查德接任了空军参谋长职务。他从1919年到1929年一直担任这一职务,他为空军的独立和发展作了不懈努力,但遭到了许多方面的攻击。海军和陆军积极活动,争取重建自己的飞行部队。同时将皇家空军的实力从400个作战和训练中队削减至12个中队。

    要保留独立的皇家空军!他为此尽了最大努力。特伦查德认为,训练有素的人要比飞机重要得多,因此他决定把重点放在人,而不是放在飞机上面,利用有限的资源,建立一支数量少、效率和技术水平高的空军部队,并使这支部队成为将来扩编的坚实基础。

    根据特伦查德的计划,训练官兵的永久性兵营和学校建立起来了,其中有哈尔顿皇家空军初级学校、克伦威尔皇家空军学院和安多维尔皇家空军参谋学院。他还创建了皇家空军后备队和辅助空军部队。这些机构为皇家空军实力的增长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而且最终有助于增强这个年轻军种的生存能力。

    特伦查德还从许多方面作了努力,将皇家空军实力从1919年的12个中队扩充到1920年的25个中队。与此同时,参谋部开始计划新的任务,从各方面为保持空军的独立创造条件。到1921年这个新军种看来能生存下来了。

    特伦查德开始探索如何在和平时期经济地发挥这支部队的作用。他大胆地摆脱习惯做法,产生了“空军控制”的思想,即使用空军中队而不是地面部队来维持对某一地区的军事控制。然而“空军控制”思想遭到了陆军部和海军部的一些人的指责和攻击。他们主张恢复隶属海军和陆军的航空部队,认为和平时期空军已没有必要作为一种独立力量而存在。正当他们企图分裂空军部、提出恢复海军航空队和陆军航空队建制时,英国首相张伯伦作了一个很好的答复:“正如我确信的那样,空军有自己的巨大潜力,而且这些巨大潜力是在自己的活动范围之内的,这些巨大潜力与空军所担负的与海军和陆军有关的其他极其重要的任务不同,当然对海军和陆军的重要性一点也不能低估。但我们深信,将来对我国最大的威胁很可能是来自空军的行动而不是来自海军和陆军的行动。我们认为,现在这个时候撤销空军部,把空军分别并入海军部和陆军部,将是一种倒退。”这表明,到了1922年,特伦查德已基本上赢得了这场关于空军独立的争论,并为空军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特伦查德于1929年退出现役,但仍为皇家空军的发展而奋斗。他的努力在1940年见了成效,当时皇家空军在保卫英国的战役中与德国空军作战,并打败了德国空军。

    参与创立空军学术思想

    20世纪20年代,与特伦查德同时代的空军学术思想家杜黑开始创立空军学术思想,此后,特伦查德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参与创立了比较系统的空军学术思想。在他1945年发表的《关于战争中的空中力量原则》一书中有比较具体的阐述。

    (1)提出了运用空中力量的四个原则:A.取得并保持制空权;B.摧毁敌人在本土的生产手段和交通线,这个任务由战略轰炸机部队执行;C.把战斗坚持下去而不受敌人任何干扰;D.使敌人不能为其陆军、海军和空军集结足够的补给品。

    (2)认为在现代战争中建立空中优势是必不可少的。特伦查德自从1914年以来就一直宣扬空中优势的思想。他主张积极主动夺取制空权,在空战中采取积极行动以夺取空中优势。只有夺得了制空权,才会取得战争胜利。

    (3)空军本质上是进攻性的。他强调要赢得胜利(即使空中作战在战略上是防御的),空中战术必须是积极的、大胆的和进攻性的。

    (4)空军必须是一种组织独立的军种。特伦查德认为,所有飞行部队应统一隶属于空军部,空军应独立于海军和陆军;空军应由空军人员指挥。空军是三个军种中最重要的军种。在实践中,他按照集中和大机群的原则,组织了英国飞行部队,使得空军统一了指挥。

    (5)战略轰炸是空军担负的主要任务。特伦查德认为海军、陆军和空军三方应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战略轰炸和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是空军的两大任务。

    总之,特伦查德是世界公认的空军理论家之一。他不但在实践上为英国的空军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在理论上也给后人留下了光辉的遗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