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1880-1964年),在美国军事史上是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物,他在美国陆军服役53年,在这个不短的时间里,他创造了美军历史上的许多第一和唯一。他在西点军校的成绩名列第一,创造了该校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军最年轻的准将,后来又成为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军最年轻的少将和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他是被外国授予陆军元帅军衔的唯一的美国军人;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将军;他是对日本的命运和太平洋地区影响最深的美国军人。他曾辉煌至极,也曾饱尝羞辱;他既是遭人痛恨的刚愎自用的军事独裁者,也是深受爱戴的身先士卒的优秀将领。
将门虎子
1880年1月26日,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军营里诞生了未来的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出生于一个苏格兰世家,其祖先曾参加过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他的祖父移居美国,于1871年被格兰特总统任命为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麦克阿瑟的父亲17岁从军,由于在南北战争中表现突出,官阶在一年内连续上升,刚刚19岁便成为北军中最年轻的团长和上校。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后,被提升为准将,指挥一个步兵旅,到菲律宾作战。后出任菲律宾军事总督。
麦克阿瑟6岁时开始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13岁时进入西得克萨斯州军校,1897年在该校毕业时,学习总成绩平均为97.33分,在毕业典礼上,被学校授予金质奖章,并代表全体毕业生致告别辞。
中学毕业后,麦克阿瑟的志向是投考当时的陆军最高学府——西点军校。1899年,麦克阿瑟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西点军校录取。在校四年间,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连续三年获得同级学员中的最高军阶。在西点军校百年史上,获得学员第一上尉和毕业成绩第一这一双重荣誉的,在他之前只有三个人。
按照西点军校的传统,高才生一般都进入升迁较快的工程兵部队,麦克阿瑟毕业后随工兵3营被派到菲律宾执行勘测任务。1906年10月,麦克阿瑟被派到华盛顿高级工兵学校进修一年,之后被派遣到等级最低的一个工兵连任连长。
“彩虹”勇士
1912年,已是上尉的麦克阿瑟来到陆军部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于1917年参战。除正规军外,美国国内各州的国民警卫队也都动员起来,纷纷要求成为派往海外的第一支部队。麦克阿瑟建议贝克将各州国民警卫队的编余部分合在一起,正式编成一个师,这个师来自全美各地,就像一条横跨全美上空的彩虹。贝克接受了这个建议,并把这个新组建的师(第42师)命名为“彩虹师”,由麦克阿瑟出任该师的参谋长。这样,麦克阿瑟便荣幸地被破格从少校提拔为上校。
1917年10月,拥有2.7万人的“彩虹师”到达法国。在部队中,麦克阿瑟非常勇敢,常常身先士卒,并且与官兵们结下了战友情谊。
4个月之后,麦克阿瑟获得十字勋章和美国优异服役十字勋章,并因中过毒气而获得紫心勋章(授予作战中负伤的军人)。
在“彩虹师”撤出前线阵地第5天,即6月26日,38岁的麦克阿瑟被提升为临时准将。
7月15日凌晨,麦克阿瑟指挥“彩虹师”再度投入战斗。在一次攻击中,他亲自指挥一个营向敌军发起进攻,第一个跃出战壕,冒着枪林弹雨向前冲去,并高喊:“跟我上!”士兵们呼喊着冲了上去,与敌短兵相接,最后夺取了胜利。
8月5日,战斗结束后,“彩虹师”几乎伤亡一半。麦克阿瑟则因作战英勇获得两枚银星章和一枚法国十字军勋章。
在补充休整后,“彩虹师”又投入圣米耶尔战役,麦克阿瑟改任“彩虹师”第84步兵旅旅长。这次战役后麦克阿瑟又获两枚银星章。
在9至10月的战斗结束后,他两次被推荐授予国会荣誉勋章并报请晋升少将。但由于大战临近结束,将官晋升被冻结,两次提名都被否决。但他却获得第二枚优异服役十字勋章和第二枚紫心勋章。
在战争中,“彩虹师”在前线224天,实际战斗162天,共伤亡14683人,麦克阿瑟立下战功,成为受勋最多的军官之一,也是最年轻的准将之一。
重振西点
1919年,麦克阿瑟从前线回国后,被陆军参谋长佩顿·马奇将军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这样39岁的麦克阿瑟当上了西点军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
1920年夏,由于军队大幅度裁减,在大战中获得临时高级军阶的职业军官,绝大多数都降为永久性军阶(巴顿和马歇尔从上校降为少校,艾森豪威尔由中校降为上尉)。麦克阿瑟则由于担任西点军校校长,并受到陆军部长牛顿·贝克以及陆军参谋长马奇的器重,而被例外地宣布为正式准将。
西点军校被称为美军将才的摇篮,但当时的西点军校一片混乱。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了向欧洲前线输送军官,教程缩短为一年。战后,一些已经毕业并任职的学员,又应召返回军校,接受进一步训练。国会一些人打算乘机撤销西点军校,另一些人则想要把学制定为两年。军校课程墨守成规,知识面狭窄,强调盲目服从。佩顿·马奇对此深为不满,他要求麦克阿瑟“使军校恢复起来,重放光彩”。
麦克阿瑟上任不久就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给予学习和自由活动的自主权,允许学员自组会社,开展学员访问军官活动。二是引导学生注重讨论时事,每人每天要看两份报纸。三是实行荣誉制度,杜绝舞弊事件。四是开展体育运动,锻炼学生体魄。他还向国会申请经费,建造了可容纳5万人的运动场。由于这一连串的改革,使校园充满生机,学校面貌为之一新。
麦克阿瑟最注重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官兵。他认为,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军官,应该置责任、荣誉、国家于一身。为此,他把这个口号作为校训留给了西点,到他晚年告别军界的时候,他最怀念的是西点军校。因为“责任、荣誉、国家”的校训不仅成为西点军校生的信念,而且成为一代军人的座右铭。
麦克阿瑟作为自由主义改良派,在西点军校当了三年校长,同军校的保守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顶住了来自国会、陆军部、校友会、军校教职员及学员联合会等重重阻力,为重振西点军校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因而获得了“西点军校之父”的称誉。
出任要职
麦克阿瑟离开西点军校后,从1922年冬至1928年主要在菲律宾任职。
1929年3月,赫伯特·胡佛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这对麦克阿瑟的晋升非常有利,因为他们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有过交情,彼此非常了解。
胡佛就职后3个月,麦克阿瑟就收到陆军参谋长查尔斯·萨默罗尔将军拍来的电报,说:“总统很想任命你为工程兵部主任。”这本来是件晋升的好事,但却使一心想当陆军参谋长的麦克阿瑟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他深知,作为资历颇深的少将竞争这一职务是比较有把握的,但如果他接受了工程兵部主任一职,那么当参谋长的希望就十分渺茫了,因为按常规参谋长都是从步兵“线内”选拔的,还未曾有从工程兵部主任升为参谋长的先例。但也不排除有打破这一常规的可能性,即总统已经考虑到由他担任未来的参谋长,而工程兵主任一职只是一种过渡。如果他拒绝这一职务,就可能被认为是不忠的表现,反而葬送了当参谋长的任何希望。
最后,麦克阿瑟决定孤注一掷,拒绝接受工程兵部主任职务。此时,华盛顿一些有权势的人物也正在为任命他为参谋长而到处游说。
1930年8月5日,麦克阿瑟收到陆军部长赫尔利的电报:“总统刚刚介绍了你的详细情况,决定由你接替萨默罗尔将军出任参谋长。”
11月21日,麦克阿瑟就任陆军参谋长,获临时上将军衔,时年正好50岁,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年轻的参谋长,也是全美唯一的四星将军,年俸1.04万美元。
对于麦克阿瑟任陆军参谋长期间对美国陆军的贡献,潘兴将军评价说:“对麦克阿瑟任参谋长,我只有赞扬。他完全懂得为国防发展一支统一战斗部队的需要。他主张进步,但并不激进。他勇于向上级发表他的正确意见,这一点令人钦佩。由于他的参谋部处事英明,他赢得了陆军和全国的信任。”
二战英雄
1935年10月1日,麦克阿瑟正式离任参谋长时,刚刚55岁,离退休还有9年。他的老朋友——菲律宾总统奎松请他帮助建立一支菲律宾自己的军队。麦克阿瑟欣然接受,并得到罗斯福批准。这样麦克阿瑟再度赴菲律宾。
1936年,由于麦克阿瑟训练菲律宾军队有功,奎松总统授予麦克阿瑟陆军元帅称号。
如果不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麦克阿瑟在美国陆军中的活动也许就结束了,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把麦克阿瑟推上了新的战场。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7月26日,美国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同一天,罗斯福宣布以中将军衔(麦克阿瑟离任陆军参谋长后由临时上将恢复为少将)将麦克阿瑟召回美军现役,并成立由他领导的远东美军司令部,统辖远东地区全部美陆军和空军。
1942年3月,美国与日本在太平洋战区正展开激烈的战斗,麦克阿瑟离开菲律宾,到达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就任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这个战区包括澳大利亚、所罗门群岛、俾斯麦群岛、新几内亚、荷属东印度和菲律宾。
1944年,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进攻非常顺利,麦克阿瑟在一系列进攻中表现了他的大智大勇,发动别人不敢发动的攻击,那些冒险性的攻击被同行们称为军事赌博。在战略反攻中,麦克阿瑟首创了“蛙跳战术”。
1944年12月,麦克阿瑟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美国政府授予他一枚勇敢勋章。
1945年8月,麦克阿瑟被任命为他日思夜想的太平洋战区盟军最高统帅,由他负责主持并接受日本投降,代表盟国签字。
再造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占领日本。麦克阿瑟作为驻日盟军最高统帅,成为日本名符其实的“太上皇”。
当麦克阿瑟带着战胜国将军的盛威来到日本时,看到的是满目疮痍,遍地凄凉。战败不仅使日本人民陷入衣食无继的窘境,而且,“赖以维护的传统、道德、伦理、规范也随之化为乌有,失去了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加之欲摆脱现实的穷困,人们便开始不择手段了,不管干什么,只要能使自己快活就行”。
麦克阿瑟对美国记者说:“由于这次战争,日本已降为四等国。”在这种情况下,麦克阿瑟虽然拥有很大的权力,但也面临一生中最困难的境地。正如他自己所说:“权力是一回事,而如何支配权力又是一回事。”历史证明,没有任何一次对战败国的军事占领是成功的。亚历山大、恺撒和拿破仑等人是伟大的一代名将,但当成为占领军的领袖时又都犯下了错误。当时,许多人认为天皇裕仁是日本的头号战犯,应该处死。但麦克阿瑟很清醒,他认为那样会使已经遭受战败而不知所措的日本人民的精神陷入崩溃,日本的死硬派可能会趁机顽抗甚至搞暗杀,日本社会将有可能走向失控,和平仍将难以实现。于是,麦克阿瑟主张宽恕裕仁。
麦克阿瑟对天皇的宽恕政策,遭到了盟军一部分人的指责和反对,他们主张在日本实行强硬的占领政策。对此,麦克阿瑟解释说:“从感情上,我是仇恨日本人的。但一旦取得了胜利,作为占领军的最高长官就不能感情用事。我现在所关心的不是使日本永远爬不起来,而是怎样使他们重新站起来。”
1945年9月22日,美国政府正式公布了《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方针》,确定了“美国占领日本的最后目标”是: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最终建立一个和平与负责的政府,该政府应尊重他国权利,并应支持联合国宪章的理想与原则。文件还提出了对日政策的两个基本目标,即非军事化和民主化。
为了实现美国政府的目标,麦克阿瑟制定并实施了改造日本的7项措施。这些措施是:解散日本军队,摧毁军事力量;惩治战犯;遣送士兵回家;建立代议制政体结构,制订宪法,举行自由选举,给予妇女选举权;释放政治犯,解放农民,实行土地改革,建立自由劳工组织,鼓励自由经济;重建学校,废除军国主义教育,实行政教分离;发展自由负责的新闻事业,取消警察压迫。
经过5年的治理,这些措施获得了惊人的效果,日本的政治体制、军备力量和教育制度等都得到了根本性的改造,日本经济也迅速恢复和发展,日本社会秩序也得到治理和改善。麦克阿瑟因此深得日本朝野的信任。在日本人民的眼中,他不是一个征服者,而是一个友善的保护者。麦克阿瑟战后初期对日本的治理,对日本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再造日本也成为麦克阿瑟政治上最成功的一笔。
然而,麦克阿瑟并没有想到,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在其经济迅速恢复的同时,军国主义回潮,死灰复燃。日本以发展所谓自卫力量为名,大力发展军事实力,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与美国缔结军事同盟,本世纪初,军事上急欲走向世界。有人预测,再过几十年,日本还将成为美国的军事对手。由此可见,麦克阿瑟当年对日本的改造也并非是完全成功的。
朝战败将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这时麦克阿瑟还在日本。朝鲜人民军很快打到了汉城,形势对南朝鲜伪政权越来越不利。
美国政府为挽救李承晚伪政权,紧急命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入侵朝鲜半岛。9月15日,麦克阿瑟在经过精心准备之后,对仁川实施两栖空降协同登陆。当天,美军即全部占领了仁川港。25日,美军包围了汉城。经过昼夜的争夺战,28日,美军全部占领汉城,恢复了“大韩民国”。仁川登陆的巨大成功,使麦克阿瑟的军事生涯达到了新的顶峰,也使华盛顿的决策者们冲昏了头脑。
10月15日,麦克阿瑟在威克岛对杜鲁门总统自信而狂妄地宣称:“朝鲜战争将在感恩节前结束。”杜鲁门问到苏联和中国加入战争的可能性时,他认为,中国参战的“可能性很小。假如他们在第一个或第二个月进行干涉,那可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现在我们不再害怕他们的干涉了,也不必再毕恭毕敬了。中国人在东北有30万部队,其中大约10万到12.5万人部署在鸭绿江边。但只可能有5万人到6万人能够渡江作战,并且他们没有空军。既然我们的空军在朝鲜已经有了基地,如果中国人企图前进到平壤,那将会出现一场最大规模的屠杀”。
麦克阿瑟这时在战略上犯了他军事生涯中最严重的错误,他一方面过低地估计了已在朝鲜的中国军队的力量;另一方面又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空中实力。实际上,这时麦克阿瑟及其司令部已不断接到有中国军队参战的报告,但麦克阿瑟仍不相信有中国的大部队入朝,而认为那只是带有象征性的少数志愿人员,其目的只是做做姿态,或只是为了保卫鸭绿江上的水电站。
他命令部队继续向前推进。
1951年元旦前夕,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全线进攻,迅速突破敌军防线,美军全线向汉江南岸撤退。中朝军队转入追击,将战线推进到北纬37度线附近地区。
与此同时,杜鲁门与麦克阿瑟在是否向北推进问题上,分歧越来越大。杜鲁门虽在仁川登陆后批准向“三八线”以北推进,但总的来说,不愿朝鲜战争扩大化,招致中国与苏联的卷入,从而影响美国在欧洲的战略重点。而麦克阿瑟则认为,与共产主义的决战发生在亚洲,而不是欧洲,赤色中国应被摧毁,他将把中国人赶到鸭绿江去,平定和统一朝鲜。不这样做,就是“绥靖主义”或投降。
这时,杜鲁门为了防止美国军队在朝鲜的彻底惨败,制止麦克阿瑟这匹桀骜不驯的烈马,当机立断,解除了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
1951年4月11日,通过商业无线电广播特急新闻,麦克阿瑟与全体听众同时听到了麦克阿瑟被解职的消息。这对麦克阿瑟是莫大的公开的羞辱。麦克阿瑟半个多世纪的军旅生涯就这样黯然结束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