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位世界著名参谋长-吹响“不定号角”的战略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世纪40年代末期美国陆军参谋长泰勒

    马克斯韦尔·泰勒(1901-1987年),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曾任驻华副武官、师参谋长、师长、西点军校校长、驻欧美军参谋长、驻柏林美军司令、侵朝美军司令、驻远东美军司令、陆军参谋长、美国总统特别顾问、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职。他创立了美军的“灵活反应”战略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西方军界有很大影响的人物。

    二十年苦寒打基础

    1901年8月26日,泰勒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一个叫基特斯维尔的小城镇里。从小就对认字、读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虽然家庭比较贫困,但他的童年生活过得还是比较愉快的。在业余时间还经常到他外祖父的农场去游玩,听外祖父讲一些关于美国南北战争以及战争中英雄人物的故事。从小时候开始,泰勒就对军事产生了很大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地产生了要成为一名军人的想法。

    泰勒的外祖父米尔顿·达文波莱特曾当过兵,参加过南北战争,并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胳膊。泰勒对外祖父的经历,特别是对他在战斗中的表现极为崇敬。他向外祖父请教,如何能成为一名军人,外祖父就将西点军校的有关情况介绍给他。

    从那以后,泰勒就到处搜集有关西点军校的消息,只要是有关西点军校的书刊,他都找来阅读,立志要考进西点军校,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他在念六年级时,就填写过一张表达自己将来意愿的表格,表格中明确写着:“当兵,成为一名陆军少将。”

    泰勒的这一志向并没有得到他的父母的支持,他的父亲希望自己的独生子成为自己事业的继承人,当一名出色的律师。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加上泰勒本人对职业军人的崇拜,他的父亲最终才不得不同意他们的独生子到“枪口上去找功名”。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美国作出参战的决定,这样原有的军队数量就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美国国会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兵。1918年,泰勒刚满16岁,瞒着他的父母亲,虚报年龄到兵役登记处进行了登记,并被正式批准入伍。

    泰勒的这一行动确实给他的父母惊动不小,在权衡各种利弊后,他的父亲通过多方活动,最后求得密苏里州第五任国会议员威廉·普·博兰的推荐,使泰勒获得了参加报考西点陆军学校和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的资格。泰勒在参加这两个学校的考试时,西点军校的考试顺利通过。1918年10月30日,泰勒登上了从堪萨斯州开往纽约的火车,进入西点军校学习,迈开了军旅生涯的第一步。

    泰勒在西点军校学习期间,正值他所崇拜的英雄人物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任西点军校校长。麦克阿瑟把在欧洲战场上的经验和教训引入西点的教学,对整个教学内容作了改革。泰勒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刻苦学习,努力完成各门功课。两年时间内已学完必修课,剩下的时间,他大量选修了有关哲学、军事史方面的课程。通过4年的努力学习,泰勒于1922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选择到工程兵服役。

    泰勒为了能顺利地爬到高级指挥员的位置,觉得以前所进的院校都是初级的专业院校,离真正的目标还差很远,必须设法再次镀金。通过多方努力,1933年他获得了到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院学习的机会。在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院,他掌握了参谋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在军事思想方面有较大的收获。

    由于战争结束,美军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混乱,美陆军参谋部情报处致函调泰勒到日本学习日语,这样就造成不该调动的泰勒获得了一个到国外任职的良机。1935年10月,泰勒携同夫人及两个儿子到达日本东京。他在日本东京的职务是美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助理,其间被派到帝国警卫师所属的帝国警卫炮兵团实习。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美国政府为了掌握远东的战争变化,泰勒又得到了一个到中国工作的机会。泰勒从东京到达北平后,经常单身一人到战场进行实地考察,搜集到大量真实情报,为美国政府及时提供了当时的战争发展情况。1937年年底,泰勒奉命回到东京,在美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处工作,主要任务是分析和研究日军的军事力量和作战情况,为抑制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作准备。

    1939年6月,泰勒有幸获得了进陆军军事学院学习的机会。美国陆军军事学院是专门研究战略问题的最高军事学府,是每一个美军高级将领必须通过的一级培训。

    泰勒在学院学习期间,学到了大量军事战略和军事思想方面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更为幸运的是,他在校学习期间就参加了由马修·李奇微负责组织的拉丁美洲战局调查工作,对德国给美国造成的威胁和危害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为美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这些国家和地区采取的军事策略提供了依据。

    泰勒从1918年进入西点军校开始,到1939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军事学院,已经全部通过了军事院校的初级、中级、高级训练,同时,在其军人生涯中也有了海外任职的履历,通过他本人21年时间的奋斗,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战之中展才干

    1941年7月,泰勒受命到马歇尔的军事秘书处工作。他担任马歇尔的助理军事秘书,主要工作是将汇集到参谋长和副参谋长办公室的所有重要文件进行分类,再将文件分别呈送参谋长和副参谋长及有关办事机构,同时负责检查监督决定的执行情况。他的出色工作受到了马歇尔的赞赏。

    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然袭击了美军驻地珍珠港,给美国政府带来了极大的震动。12月8日,日军继续向驻菲律宾的美军基地进行猛烈轰炸。美军遭到了惨重的损失。

    1942年初,泰勒实现自己愿望的机会终于到来了,他被任命为第82步兵师参谋长(后改为空降师)。1942年夏,第82空降师改为101空降师。12月,泰勒由上校晋升为准将,并由师参谋长升任为炮兵指挥官。

    1943年3月,第82空降师奉命开赴地中海,参加代号为“爱斯基摩人”的西西里岛登陆作战。西西里岛战役是由艾森豪威尔直接指挥,有美第7集团军和英第8集团军参加的大规模登陆作战。5月,第82空降师抵达乌杰达训练基地,归属美第7集团军指挥。

    第7集团军司令巴顿赋予第82空降师的任务是:在登陆作战开始后,先期于步兵第1师前方地域实施伞降,占领从杰拉向内地深入6公里的高地,切断由北部和东部通向杰拉的公路,在尼塞米的正南面建立主要阻击线,阻击敌军增援部队,并与从海上登陆的步兵第1师会合,配合第1步兵师攻占彭特奥里弗机场。在西西里岛,泰勒的空降兵积极开展小分队单独作战,按照作战方案。控制了杰拉以北的公路,阻止了德军的增援部队,从而大大减轻了滩头登陆部队的压力。

    7月19日,第82空降师奉命与第3装甲师、第9步兵师组成暂编第9军进攻巴勒莫。第82空降师在泰勒率领下6天行军150英里,以伤亡200人的代价,获得俘敌2万余人的辉煌战果,得到巴顿将军的赞扬。

    盟军在西西里岛战役大规模使用空降兵虽未完全达到预期目的,却为师级规模的空降作战开创了新路,积累了经验。1944年3月,在李奇微和布莱德雷的推荐下,泰勒出任第101空降师师长,成为美军最年轻的少将军官。

    泰勒到任后,为使美军这支被称为“呼啸之鹰”的部队尽快适应新的作战要求,也为使自己能在这支骄傲的部队真正站稳脚跟,采取了一系列整军措施。

    泰勒接任第101空降师师长时,正值盟军准备实施代号为“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他根据整个战役的部署和战役赋予第101空降师的作战任务,结合西西里岛实施空降的教训,多次进行了针对性很强的训练和演习。

    5月23日,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决定,“霸王行动”实施的时间为6月5日6时。从25日开始,泰勒就率领他的“呼啸之鹰”进入攻击集结地域,断绝与外界的一切交往,驻地周围还拉上了铁丝网,严禁一切人员出入。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泰勒向他的部下下达了本部的任务,发放空降地域的地图和沙盘,让每一个参战者都仔细地加以研究,以了解本部及友邻部队的情况。根据空降兵分散的特点,他再次强调,每个人都应有独立作战的能力,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他在战前动员时对部下说:“我反对你们去做无谓的牺牲,计划、指挥是我的事,我所要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留你们的生存权,只要按照我要求你们的去做,你们将会得到生存。”

    “霸王行动”因天气的原因,推迟了一天。6月6日,晚10时45分,泰勒率领着他的“呼啸之鹰”分别从英伦三岛的20多个机场起飞,直扑预定的空降地域。

    6月7日上午,泰勒指挥他的空降部队很快消灭了鲍普维尔镇上的德国守军,在控制了沿堤各出口之后,与登陆的美军第4装甲师很顺利地在鲍晋维尔镇会合。

    泰勒完成了配合装甲师登陆的任务后,马上指挥部队去执行第二项任务,向南推进,掩护和策应向北进攻瑟堡的第7军南翼。

    在这期间,泰勒率领着他的“呼啸之鹰”夺取了德军守卫的一个又一个据点,特别是在决定美军能否顺利登陆成功的卡伦丹战斗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指挥才能和奉献精神。

    在第5军装甲特遣队的支援下,泰勒率部终于攻克了卡伦丹,为美军登陆后顶住德军的反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卡伦丹战斗中第101空降师伤亡3800余人,约占总兵力的1/3。

    在整个诺曼底登陆战役过程中,泰勒率领着他的第101空降师还参加过其他几次重大战斗。特别是在盟军向德军纵深进攻中,他负责执行截断德军退路和阻止德军增援的关键性任务,一些著名战斗如占领盟军进攻必经桥梁的“巴斯突尼”战斗等,都是由泰勒的空降部队执行的,而且每次战斗都达到了预定目的。

    泰勒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指挥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深得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及布莱德雷等高级指挥官的赏识。

    战役结束后,美军前线指挥官布莱德雷亲自给第101空降师主持了授勋仪式,授予泰勒一枚“卓越服役”十字勋章。随后,英军指挥官蒙哥马利也签署命令,授予泰勒英国“卓越服役”勋章,以表彰他在占领卡伦丹战斗中的卓越表现。

    吹响“不定的号角”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泰勒奉命就任西点军校校长。这一期间,他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着手整理他的战略思想,并推行他的治校方略,使西点军校在战后进入了鼎盛时期。

    1949年9月,美国政府出于对冷战的考虑,决定将泰勒调往处于两大阵营的前哨柏林,任命他为驻欧洲美军陆军司令部参谋长。不久,又任命他为美军驻柏林最高司令官。

    泰勒在柏林工作期间,对冷战的形式作了充分研究,提出冷战条件下的对抗,并不一定是军事对抗,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治、经济和心理上的对抗。通过对大战后许多突发事件的研究,泰勒对局部战争的战略思想也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出于称霸全球的战略需要,立即出兵干涉,派出海军、空军和地面部队入侵朝鲜,并不断扩大战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使我国的边境受到严重威胁。

    1953年2月13日,白宫正式任命泰勒中将为第8集团军司令。此时,朝鲜战争已经处于双方对峙阶段,停战谈判出现僵局,美国国内反战呼声也日益增大。泰勒根据这种局势,对战场进行了全面分析,主张美国政府应大力扶持李承晚的部队,以便南朝鲜伪军能承担起整个战场的防御任务,而美军则采取保存实力的办法进行坚固阵地防御。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了尽快达到谈判结果,于7月13日发动了金城战役,狠狠地打击了美、伪军的气焰。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泰勒在朝鲜战场上留下了“失败者”的阴影。

    1954年底,泰勒升任远东战区美陆军司令,由朝鲜到了日本东京。1955年5月,白宫正式任命泰勒为陆军参谋长。这样,他就成为一个有职有权的最高陆军指挥官了。

    陆军参谋长这个职务为推行他的治军方案以及军事战略思想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泰勒根据朝鲜战场的教训,吸取了民间战略家的研究成果,提出:“美国一方面要作好与苏联进行核大战的准备,遏制并打赢大规模使用核武器的全面战争,另一方面则应充分估计到在核武器相互威慑条件下,爆发除全面战争以外的有限战争具有更大的可能性,美国必须准备遏制有限侵略,并准备在威慑失效后击退这种侵略。”

    泰勒还强调,要达到上述目标,美国应保持军事技术的优势;建立可对敌人进行有效报复的核威慑体系;建立强大的本土防御体系,以防止美国本土遭到毁灭性的核打击;坚持前沿部署的方针,保持足够的海外驻军,履行对盟国的军事义务,并在本土建立能迅速开赴发生局部战争地区并投入作战的强大战略机动部队,同时为海外驻军和战略机动部队配置相应的足以支持连续战斗的后勤支援部队。

    另外,海外驻军和战略机动部队还应拥有核力量,可根据命令,适时、适度地在不同战争中使用核武器。陆、海、空三军应有足够的常备力量,以便能迅速增援海外驻军和战略机动部队。应储备足够的战略物资以确保国家能由和平时期迅速转入战时生产,满足作战部队的需要。泰勒的“灵活反应战略”理论,被许多人认为是“挽救陆军,挽救美国”的妙方。

    但是,他的这种理论在当时并没有获得美国政府的认同。泰勒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观点。他到处活动、写文章,全面解释自己的观点,同时对“大规模报复”理论进行抨击。在困难重重的处境中,泰勒于1959年6月提出退休,告别了他曾经服役41年的陆军。

    泰勒退休后,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专著《音调不定的号角》。他在书中明确指出:“大规模报复政策等作为战略指导原则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是一种大战不敢打,小仗打不了的战略。”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史实,证明“大规模报复战略”是极端错误的。

    泰勒的“灵活反应战略”一直到肯尼迪接任总统后才被采纳为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在1962年版的美军《作战纲要》中,以泰勒的冷战、有限战争、全面核战争的战争样式划分为依据,把战争区分为全面核战争、有限战争、特种战争和冷战四种类型,系统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特别强调有限战争是在“有限的地区”,使用“有限的手段”,进行“有限规模”的作战的战争,是美国实现全球战略目标最有力的手段,应作为美军作战准备的重点。这样,泰勒的“灵活反应战略”思想在美国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应用。

    1961年5月,泰勒受肯尼迪总统的召唤,重新回到军队服役,任总统军事顾问,他直接参与了古巴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柏林危机等重大事件。1962年10月1日,泰勒接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职务。1964年6月23日,泰勒出任驻南越“大使”,从此结束了军事生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