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位世界著名参谋长-官运亨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世纪40年代末期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

    奥马尔·N·布莱德雷(1893-1981年)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历任军事教官、步兵学校校长、师长、军长、集团军群司令,他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可见他官运亨通。他曾率部参加过西西里岛战役及诺曼底登陆战役等著名战役。

    少年励志

    布莱德雷,1893年2月12日出生在密苏里州中部伦道夫县拉克拉村与煤城希比之间的一个小山村。父亲约翰逊·布莱德雷是个乡村小学教师,全家4口人仅靠父亲每月40美元的薪金维持生活。布莱德雷上学期间,每天都要来回走20英里。

    布莱德雷小时候就喜欢玩战争游戏,经常用一些骨牌筑成城堡,用空子弹壳表示散兵线,用芦苇杆或钢管做成“重型火炮”,用蚕豆当作海军炮弹来轰击“城堡”。每次战争游戏的结果当然都是以美国胜利而告终。

    父亲外出捕猎时,经常带着小布莱德雷,他6岁就学会了用枪打猎。后来,他父亲发现布莱德雷会用枪了,就给了他一支单发步枪。他如获至宝,每天都进行射击练习,很快就成为一名弹无虚发的神枪手。

    布莱德雷1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患肺炎去世。父亲死后,唯一的经济来源断了,家里除有一大笔债务外,无任何财产可用于维持家庭生活。这样14岁的布莱德雷就不得不承担起养活全家的义务。

    他一边靠打猎维持家庭生活,一边继续勤攻苦读,决心完成学业。后来,由于家庭生活实在难以维持,他们全家流落到一个叫莫伯利的小城镇,母亲当起了裁缝,布莱德雷则用卖报的收入来维持自己的学业。1908年秋,他进入莫伯利高级中学念书。高级中学毕业时,他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成了一名优秀的运动员。这些为他后来顺利进入西点军校奠定了基础。

    三进西点

    1911年7月,布莱德雷中学时代即将过去,学校负责人约翰·克拉森看到他的家庭比较贫困,而学习成绩又不错,因此,建议他去报考不用学费的陆军西点军校。从小就对战争游戏感兴趣的布莱德雷当然十分愿意。他求助于密苏里州的议员威廉·M·拉克推荐,单身一人到离家千里的纽约州报考西点军校。通过努力,布莱德雷实现了自己的愿望。8月1日,他正式进入了纽约州海兰福尔斯的西点军校,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西点军校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对一个爱好体育运动的学员来说,西点军校又简直是个乐园,军校里开展体育运动近乎狂热,最受尊敬的学员都是体育明星。布莱德雷进入西点军校后,小时候打猎练就的枪法和中学时期的运动技能使他获益非浅。每次在野外进行的射击项目,或是与高年级学员进行的射击比赛都让他出尽了风头。他还入选学校的棒球队和橄榄球队,成为学校一名出色的棒球明星。在西点军校学习的4年,使布莱德雷养成了干什么事情达不到目的决不罢休的性格。

    1915年,布莱德雷从西点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担任过营长,后来又成为陆军部军事法庭的成员。1918年,欧洲战事基本结束,美军实行大规模裁军,布莱德雷想通过战争往上爬的梦想破灭了,他所在的部队也基本上成了空架子。好在他是一个军事法庭的成员,未被复退离开军队。在这种情况下,布莱德雷为保住军籍,申请到学校去当预备役军官训练队的军事教官。那年8月25日,他被任命为南达科他州立学院的军事科学与战术学助理教授。1920年,他奉命调回西点军校。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西点军校变得混乱不堪。为尽快扭转这种局面,美军陆军参谋长佩顿·马奇亲自挑选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担任校长,对西点军校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布莱德雷来到西点军校后被分配在数学系做教学工作。1924年,布莱德雷被提升为数学系副教授。

    在西点军校任教的4年,对布莱德雷完善军事知识起了重要作用,不仅增长了才智,开阔了眼界,而且广泛浏览和研究军事历史和军事人物传记,从前人的成败中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

    1924年,布莱德雷获得了到本宁堡步兵学校深造的机会。本宁堡步兵学校有“步兵之家”的美称。他入学后抓紧机会,对野外作业、战术、地形、作战转移等多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并与驻校的训练团进行了专题演练。由于他格外勤奋,最终以全年级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从本宁堡步兵学校毕业后,布莱德雷被分配到夏威夷巴顿的部队工作。在夏威夷执勤期间,他在学校学到的战术训练知识和射击技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得到了乔治·巴顿的赏识。

    1928年4月,布莱德雷接到命令,到堪萨斯州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学习。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被公认为是未来将军的摇篮,所以学员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有些学员思想上受不了这种环境而得了精神病。学校设置的主要课程是师、军、集团军及集团军群四级的战术、战役指挥和后勤支援。

    1929年,布莱德雷从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毕业,再次回到本宁堡步兵学校战术系当教官。他专职从事高年级军官的“营进攻”教学工作。不久,调任该校兵器系主任。

    他在任兵器系主任期间,开创了兵器教学的新局面,一改以往那种把兵器系作为附属机构的传统做法,要求学员除了解兵器的技术性能外,还要学会使用兵器,特别是兵器与人结合后的协同动作。他的做法得到了当时任校长的马歇尔的赞赏,他也成了马歇尔在学校的得力助手。

    1932年底,布莱德雷在学校任职期将满,于是下决心考美军陆军的最高学府陆军国防大学。1933年,布莱德雷顺利地进入国防大学学习。在国防大学期间,他除了在军事知识方面得到了提高以外,还接触了各方面的上层人物,如当时的总统罗斯福及其他一些政府要员,这为他后来青云直上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1934年,布莱德雷从国防大学毕业后,第三次回到西点军校。这时的西点军校经过整顿已经恢复了当年的雄风,而且教学设施、体育场所都大有改观。学校的课程设置同现实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了。布莱德雷回到西点军校后被分配到战术系当教官。布莱德雷在西点军校任教的4年期间,大约培养了1100名学员,他们大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有些在经历了越南战争后,成了高级将领。

    1941年2月,布莱德雷调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在马歇尔的支持下,很快在本宁堡建立了预备军官学校,并培养了大批基层军官。随着战争需求的扩大,空降部队又几经扩编。1941年下半年,陆军的第一所“伞兵学校”在本宁堡正式成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培训空降部队作出了贡献。

    布莱德雷在他的军旅生涯中,曾三进本宁堡步兵学校,三进西点军校并到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陆军国防大学等军队院校学习和工作。这为他后来亲临战场指挥作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他走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重要岗位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加大战

    1943年3月,布莱德雷被派往突尼斯任第2军副军长,协助第2军军长巴顿工作。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实战。出征前,他曾两次任过师长,但都是在国内毫无战事的情况下,这次到突尼斯任职对他来说毕竟有些生疏。

    布莱德雷到任后,凭着他在院校积累的经验和掌握的军事理论知识,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去熟悉部队、地理环境和部队受领的任务。3月20日,布莱德雷随第9军步兵师遂行突击任务,在前进过程中,险些丧生于敌人的地雷。在支援蒙哥马利突破马雷思防线的战斗中,布莱德雷领会到了实战的无情。

    1943年4月16日,巴顿奉马歇尔之命秘密回国,制订西西里岛战役计划,此后布莱德雷接任第2军军长。在突尼斯战役的决战中,布莱德雷充分调动部下的聪明才智,大胆运用他的运动战理论,使用步兵与坦克兵协同作战的方法,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因此,美国国内的大小报刊都经常出现布莱德雷的名字,同时他也得到了艾森豪威尔的高度评价。

    突尼斯战役结束后,布莱德雷率领着他精选的参谋人员,开始研究如何进行名为“爱斯基摩人”作战计划的西西里岛战役。

    6月27日,英美盟军出动大量飞机,对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半岛南端的重要目标进行了高强度轰炸,至7月1日,这些地方的制空权已被盟军牢牢掌握。7月4日,布莱德雷率部从北非的港口启航,先向希腊方向佯动,然后调头开往西西里岛附近海域。7月10日,布莱德雷指挥的2个师在杰拉湾海滩登陆。

    部队登陆后,由于英军指挥员蒙哥马利和美军指挥员巴顿在指挥上产生矛盾,使部队在登陆初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布莱德雷看到这种情况,巧妙地避开他们之间的争论,及时调整部署,利用岛上守军厌战情绪,采取心理战术,瓦解敌军。他宣布,只要缴械投降的士兵都可以回家。他的这一做法是违背上司“无条件投降”命令的,但是这一做法很快使他部队正面的3万余西西里岛人缴械投降,从而减轻了美军前进道路上的阻碍。

    当英军登陆部队还在滩头阵地原地踏步时,布莱德雷率领的部队已经顺利地进至守岛敌军的腹地。他命令部队利用运动战、对敌实施围歼,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在敌人腹地站稳了脚跟,后来,在配合英军围歼岛上意大利军队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8月16日,盟军登陆部队攻占墨西拿城。经过了38天激战,西西里岛战役以盟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1943年9月8日,布莱德雷接到艾森豪威尔的命令,到英国组建美军第1集团军,准备执行“霸王”计划。

    “霸王”计划开始实施前,艾森豪威尔又正式任命布莱德雷为第1集团军群司令,把在英国的全部美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布莱德雷。

    布莱德雷接任第1集团军群司令后,把第1集团军司令的职务交给了他的副司令库特尼·霍奇斯。布莱德雷为了更好地完成“霸王”作战计划,建议艾森豪威尔在英国东部搞一个挂名集团军群,任用当时的名将巴顿为集团军群司令,并利用假情报,诱使德国人上当。以达到隐蔽盟军真实登陆地点的目的。同时还建议让假设的集团军群在英国东部摆开准备进攻加来地区的架势,一旦攻击开始,真正的第1集团军群改名为第12集团军群。布莱德雷制定的这个称为“刚毅”的行动计划得到了艾森豪威尔的采纳,为盟军在诺曼底胜利登陆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霸王”计划原定从第5军和第7军先选调2个步兵师,分别向代号为“奥马哈”和“犹他”的海滩实行登陆突击。前线指挥部选中了第29师和第4师。布莱德雷认为,这2个师虽然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但都没有参加过实战。为了确保突击部队的顺利登陆,他决定从富有作战经验的“大红师”中抽调两个特别能战斗的团加强第29师,组成突击部队,执行攻击“奥马哈”滩头的任务,另外选派得力干将特迪·罗斯福去加强第4师的领导。

    虽然经过这些具体调整措施,布莱德雷还是感到没有把握,随着发起进攻时间的迫近,他再度建议艾森豪威尔对“霸王”行动计划进行一次详细的审议。通过审议,对原计划作出三点重大修改:第一,加强盟军的突击力量,把第一梯队的3个师增加到5个师,并要求海军提供强大的炮火支援,在实施登陆前在敌后方投入空降部队配合登陆部队;第二,在实施“霸王”计划的同时,在法国南部的马赛附近开辟第二个登陆点;第三,大量使用战略轰炸机支援利·马洛里的战术空军,在发动攻击之前两个星期,对法国的铁路和桥梁系统进行全面轰炸,以彻底摧毁德国借以快速调动部队和坦克支援诺曼底的能力。在这三项重大修改措施中,有两项为布莱德雷所提议,这两项提议对诺曼底登陆取得胜利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后人认为艾森豪威尔采纳这两个建议,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卓著的功绩之一。

    6月6日,盟军投入总兵力的200万、飞机7000余架、各类舰船5000余艘,对“奥马哈”至“犹他”海滩正面的德军展开了猛烈攻击。战役初期进展比较顺利,到6月6日傍晚,盟军已顺利登陆13万余人,坦克900余辆,各类火炮800余门。盟军占领滩头阵地后,遭到了德军的攻击,两军相恃,形成拉锯态势,后终因两军力量对比相差悬殊,再加上德军错误地判断登陆的主方向,盟军很快在登岸后站稳了脚跟,并继续向纵深发展。

    7月10日,布莱德雷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即代号为“眼镜蛇”的计划。这项行动是集中所有兵力在圣洛地区狭窄的正面实施突击穿插,以柯林斯的第7军为先锋,实施毁灭性打击,在德军的防线上撕开一个缺口。7月21日,柯林斯的第7军实施突破,布莱德雷将他的15个师的全部都投入了战斗。在强大的空军力量支援下,“眼镜蛇”计划一举获得成功,打破了盟军迟滞不前的僵局。

    在诺曼底登陆作战中,布莱德雷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的运动战思想在战场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功成名就

    1945年5月8日,德国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战争结束。5月17日,布莱德雷正在卡塞尔一次招待会上接受授勋的时候,接到了马歇尔发来的一份电报。电报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马歇尔请求杜鲁门总统免他的陆军参谋长职务;二是调布莱德雷回国负责退伍军人管理局的工作。

    这份电报使布莱德雷很为难,因为他在欧战胜利后,想到太平洋战场继续作战,从而使自己成为既在欧洲战场指挥过千军万马,又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贡献的“双料将军”。马歇尔的辞职,意味着艾森豪威尔可能要接替陆军参谋长的职位,而艾森豪威尔对这一职位毫无兴趣。相反,他极力想让布莱德雷担任这个职务,而布莱德雷正想得到参谋长这一要职。于是,他们两人商量,先由艾森豪威尔暂时接替参谋长,到任后再提出辞职,推荐布莱德雷接任。两人商定后,复电马歇尔,表示布莱德雷愿意到退伍军人管理局工作。8月15日,布莱德雷正式到退伍军人管理局上班。

    1947年,艾森豪威尔继续为布莱德雷接任陆军参谋长一职而多方活动。1947年11月21日,杜鲁门总统任命布莱德雷为陆军参谋长。1948年2月7日,艾森豪威尔与布莱德雷进行了正式交接。

    1949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几个法律,对1947年的国家安全法作了修改,正式把国家军事机构改为国防部,正式设立参谋长联席会议,并明确其主席在和平时期的任期为两年,称职者可连任两届,以投票的选举方式产生。

    在产生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人选问题上,陆、海、空三军又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后都认为由陆军出身的艾森豪威尔担任该职最为合适,但艾森豪威尔断然拒绝了,他推荐了布莱德雷。

    1949年8月12日,杜鲁门把约翰逊和布莱德雷召到白宫,宣布了布莱德雷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命令,参议院立即批准了这项命令。8月16日,布莱德雷在约翰逊的办公室宣誓就职。当年9月,布莱德雷晋升为五星上将。

    布莱德雷任陆军参谋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期间,支持美国总统制定了美国的所谓“遏制”战略,并忠实地执行“对西欧实施大规模经济援助,扶值欧洲各国以对抗苏联”的“马歇尔计划”。在朝鲜战场,他极力支持南朝鲜李承晚集团,鼓动其与北朝鲜对抗。对亚洲大陆,他主张在经济上和武器装备上援助蒋介石,在蒋介石逃到台湾后,他支持使台湾“中立化”,企图使台湾变成美军在远东的永久基地。美国除了在经济和武器装备上支援台湾外,还派出第7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支持蒋介石与新中国对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