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下剑指苍穹-呕心沥血:潘维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潘维周(1917-1942),河北赵县人。出生于一个富农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富有正义感。1935年,毕业于省立赵县第十五中学。同年,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在北平爆发,学生组织游行示威活动,要求政府抗日。潘维周积极投身这场运动,并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任中共赵县县委组织部长。因赵县党组织遭到破坏,被国民党政府非法“取缔”,他一度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

    1936年春,他曾去山西太原寻找党的组织未果,又奔赴陕北延安。西安事变后,转赴陕北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并在红十五军团任文化教员。不久到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深造,毕业后任中央党校干部科科长。

    抗战爆发后,1938年5月,潘维周受党组织派遣,随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由延安来山东创建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同行的有50余人,携带2部电台。离开延安之前,毛泽东指出:“山东要成为八路军在华北的一个重要战略基地。”刘少奇、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也接见了他们。当时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在沂蒙山区岸堤创办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潘维周任该校政治部主任,会同生活指导部主任刘建中主持学校的常务工作。潘维周除担负领导工作外,还亲自讲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课程。他的讲课深人浅出,既提高了学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又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他还经常组织学员到驻地周围村庄帮群众担水、打扫庭院或干些其他农活,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宣传了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半年间,干校培训800余名学员,分赴各个抗日根据地。8月下旬,中共山东省委指示潘维周负责筹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同年12月改为山东分局党校)。

    1939年春,潘维周调任中共山东分局党校教务主任兼党总支书记。5月改任专职副校长,辅助陈明主持全校工作。山东分局党校的任务主要是培训各级党的干部和人党对象;为此,潘维周倾注了大量心血。当时学员都是县团级以上干部,他周密组织教学并亲自授课。6月,日军出动了2万余人对鲁中地区进行大“扫荡”,潘维周等带领党校学员转山沟,打游击,在战争中坚持办学。同时,与校长陈明一起到沂水二区,帮助建起山东早期抗日民主政权之一一沂水县二区抗日民主政府。

    1940年10月,鲁中区党委成立,分局党校改为鲁中区党委党校,区党委书记霍士廉兼任校长,潘维周任副校长。他带病主持党校工作,不仅把党校工作搞得井井有条,还出色地完成分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1941年2月,鲁中二地委(沂蒙地委)成立。5月,潘维周调任鲁中二地委组织部长,同时被推选为二专署参议员。他在山东工作的四年间,为培养军地干部、加强根据地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根据上级指示,各地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运动,沂水县扈山区埠前庄村被列为二地委的试点,潘维周领导全面开展“减租减息”工作。

    1942年10月,日伪军万余人对鲁中山区进行“拉网合围”。日军重兵“扫荡”沂蒙山区,地委机关决定突围,他和战友们先后组织了六七次突围,于12月2日在对崮峪战斗中壮烈牺牲于沂水县北诸葛村,年仅25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