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下剑指苍穹-民兵英雄:刘彬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刘彬厚(1914-1943),山东蒙阴人。出生于垛庄区东峪子村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8岁的时候,为了种地方便,全家迁到北庄定居。因为家境不好,刘彬厚从小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很小就能帮助大人干活,在他大哥刘德厚到沂水县岸堤街“广义堂”当店员后,更是成了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刘彬厚还十分好学,经常利用劳动的间隙和冬闲季节,向别人学习文化知识,并学得了一手好算盘,被乡亲称赞为“文武全才”。

    20世纪30年代,临沂匪患很多,刘彬厚所在的北庄也不能幸免。为了防匪护家,北庄村修了围墙,并利用清朝年间的一座半截楼作为嘹望哨。1934年,在围墙修好不久,就窜来一股土匪。放哨的村民发现后急忙报警,刘彬厚第一个登上围墙。敌人在墙下,刘彬厚在墙上,杆子j钢叉够不上,他便拣起石块向土匪猛砸。随后村里人也登上围墙,纷纷拿起石块,愤怒地掷向匪群。土匪见村民早有防备,便慌忙撤退,从此再也不敢骚扰北庄。

    1936年,22岁的刘彬厚为补贴家用做起了小生意,经营茶、酒、线、布之类,除赶集上店,也走乡串巷,十分辛苦。虽然本小利薄,但他对乡邻十分宽厚。穷乡亲买货有钱给钱,无钱也可赊账。但是由于当时人们主要靠种地谋生r加上年景不好,一时还不起的不在少数。如实在归还不起,他也不会催促,反而劝他人放宽心,于是乡亲对他很是感激。

    七七事变以后,全国热血青年同仇敌忾。年青的刘彬厚目睹日军、汉奸抢掠烧杀的暴行,十分痛恨。他经常和本村青年议论,要一起打日本捉汉奸,保卫家乡。

    1938年,中共地方党组织派工作人员到垛庄、界牌一带开展工作,发动群众,建立基层政权。当时,北庄也派来3人工作小组,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并成立了北庄村职工抗日救国会。刘彬厚经常到工作组驻地听抗日宣传,懂得了不少抗日救国的道理,自愿要求加人了职工会。在会长刘家宽的领导下,他积极投人抗日救国活动。作为抗日积极分子,他团结带动本村及附近村的青年站岗、放哨、盘查行人,工作非常积极。村里成立青抗先、游击小组,他都积极参加。

    1939年7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的一一一个中队来北庄驻防。刘彬厚作为抗日积极分子,和他们接触很多,特别是中队负责人刘洪章感受到刘彬厚抗日热情,经常给他讲共产党的宗旨和基本知识。在不断工作和接触的过程中,刘彬厚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救中国,领导人民过上好日子。于是他向刘洪章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考察,这个中队的党组织接收刘彬厚入党,他便成为北庄村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的工作更加积极,并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此后,又经他介绍,吸收了高喜成、王立春等人人党,从而在北庄村成立了一个党小组,他担任党支部书记兼党小组组长。

    当时,敌人安设了许多据点,对垛庄等地经常扫荡。日军奸淫烧杀,气焰十分嚣张。刘彬厚遵照中共垛庄区委指示,组建抗日民兵游击小组,配合区中队开展反“扫荡”。他以党员为骨干力量,组成了一支16人的抗日民兵游击小组,并任队长。为了组建队伍,他千方百计筹款,甚至将自己做生意时赚的钱全部捐出来,用来购买武器。他很快就筹集了一太笔款子,派人到敌占区通过关系买了一些武器弹药。队伍组建起来之后,当八路军展开反“扫荡”,到处打击敌人,拔除伪据点时,他就带领游击小组,配合八路军主力,经常出没在沂蒙公路线上,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1939年冬天,盘踞在朝仙桥的伪军小头目刘鼎三,在汉奸警备队长王立庆的支持下,率领伪军欲偷袭驻瓦子坪的乡分队。抗日军政学员闻讯后前去增援。刘彬厚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用“围魏救赵”韵战术,率领游击小组的民兵直取朝仙桥。抗日军政学员和垛庄乡分队占领了瓦子坪的有利地形,有效阻击了来犯之敌。刘鼎三见势不妙,便慌忙撤退。当他们来到村头又落人了刘彬厚民兵游击小组的伏击中。此时,垛庄乡分队也追击而来,三股兵力合击敌人,刘鼎三只能率领残部投奔界牌据点,朝仙桥回到人民手中。此役之后,北庄民兵游击小组受到了区委的表扬。在对敌斗争中,刘彬厚还善于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机会分化瓦解敌人。比如感化了受驻界牌汉奸队长刘日萱蛊惑的石汪河村民马广举,终使马广举携步枪1支、子弹多发,回到了人民队伍中来。受这件事情的影响;伪军中开小差的情况不断出现,从而削弱了敌人的力量。

    1940年春天,日伪军在垛庄设立了据点。而北庄的东南是垛庄敌人据点,西南是界牌据点,西边是桃曲据点,北边则是沂蒙抗日根据地,一时间成为敌我交界的要塞区。因此,刘彬厚率领的这支民兵游击队的任务就更加繁重。他们不仅要监视敌人动向、侦察敌情,还要传送各种情报、转移伤病员、运输急需物资以及护送军政干部,同时还要不断和鬼子、汉奸进行各种斗争。据点中的鬼子、汉奸不断地向。群众征用各种粮款,致使民生凋敝。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百姓锅里没有米,一天来条二十五。百姓饿得没法活,一天来条一大摞。”刘彬厚在区委领导下,开展抗粮运动。他提出:“坚壁清野要搞好,不拿粮款资敌人,气死汉奸王立庆,饿死坏蛋刘乃林。”北庄的抗粮运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附近村镇纷纷响应,称:“跟着北庄走,饿死汉奸和走狗。”抗粮斗争和坚壁清野让敌人十分恼火,于是刘乃林、王立庆等汉奸便派夜袭队,摸黑偷袭村庄。他们牵走牛羊,抢走粮食、衣物,一时搞得人心惶惶。为了迎击敌人的夜袭,刘彬厚发动群众加固围墙,加强巡逻和防御,使得北庄成了抗日堡垒村,并联合其他村子,互相帮助,协同作战,成功地抵御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袭扰。中共垛庄区委总结了北庄村对敌斗争的经验,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并号召各村向北庄学习,大大振奋了群众抗争日伪的士气。

    1942年的四五月份,日寇向沂蒙山区大举扫荡,北庄村处境十分困难。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党支部与上级党组织中断了联系。部分干部群众产生悲观失望情绪,个别人甚至主张埋掉武器,放弃战斗。在这关键的时刻,刘彬厚又一次站了出来。他坚定地向群众讲,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坚定信心,“抗战必胜”日寇必败”,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有“不消灭敌人,誓不瞑目的决心。为了提高斗志,激励人心,他布置了一个巧捉汉奸小队长张克礼的计划。驻垛庄据点的伪警备队有个小队长张克礼,贪酒好色,经常独自往来于垛庄、刘三庄之间。刘彬厚掌握了他的行动规律后,便召集民兵队员仔细商定了捉张克礼的计划小一行动那天,刘彬厚带领几个人到刘三庄。他安排一人在外望风,两名队员把守在张克礼女人的门口,自己则和另一名队员冯玉吉闯进屋去。屋内的张克礼正在抽大烟,一开始并没有把刘彬厚两人放在眼里,问他们干什么的。刘彬厚佯称来投奔他的,放松了张克礼的警惕,刘彬厚见张克礼的匣子枪耷拉在屁股上,便给冯玉吉递了个眼色。冯玉吉心领神会,乘张克礼不备,猛的双手攥住了他的匣子枪。门外的两个队员听到屋内动手,一齐奔来,几个人合力把张克礼捆得结结实实,押解出村。这次行动大大鼓舞了队员的斗志,抗日情绪又重新高涨起来。1942年11月,鲁中军区围困垛庄敌伪据点,北庄民兵负责警戒马头崮至横山一带的敌情,活动在石汪河石嘴子、北庄一带占。

    1943年1月,日伪军经常下乡抢劫财物准备过年。一些土豪劣绅为了趁过年之机向日伪送礼,也加紧搜刮民众的财物,老百姓叫苦不迭。刘彬厚决定打击这些汉奸,奸,在得知26日晚界牌地主刘日太要给垛庄据点的汉奸队长刘乃林送年礼后,便和车善民等人商量决定,将16名民兵游击队员分为两路,一路由刘司厚带领,专打敌人抢劫队;一路由车善民、刘彬厚直接指挥,拦截刘日太的送礼队。31日晚,车善民、刘彬厚亲率6名游击队员,埋伏在界牌通垛庄的公路两侧,专等送礼队伍的到来。一直等到半夜,也没有见送礼队的影子,他们便撤回北庄,简单地吃了点饭,就继续侦察巡逻。到达石汪河时,已经是2月1日拂晓,他们便到民兵刘成训家,准备睡上一觉。刚刚躺下,就听到枪声四起。出来一看,只见四面都是敌人。他们急忙向马家庄子山顶撤退,还未接近山顶,突然遭到早已占领山顶的敌人的射击。刘彬厚急率队员转向东面突围,又遇到东面敌人的袭击,车善民壮烈牺牲,3名民兵被俘。8人的战斗小组,只剩刘彬厚、刘乃全、刘乃兴、吴超4人了。由刘甸厚率领的另一组也在同时遭到敌人袭击,队伍被打散,刘司厚同志壮烈牺牲。刘彬厚不顾一切带领民兵突围,当即遭到数百名敌伪军的截击,这时良兵有的牺牲,看的负伤,有的失散,只剩下刘乃全和刘彬厚两人继续战斗。刘乃全负伤被俘,负剩下他一人,刘杉厚便向蘑菇山顶疾奔,将要登上山顶时,突然飞来一颗子弹;击伤了他l均右腿,倒在地下。接着;十几个敌人围了上来,高喊要划彬厚交枪。刘彬厚的枪膛里只剩下一粒子弹,他把枪靠在左腿上,向敌人喊道:“交枪可以,你们自己来拿吧。”有个汉奸妄图抓活的,便向刘彬厚走来。刘彬厚等他走近,便扣动扳机,这个家伙应声倒地,其他敌人慌忙卧倒。刘彬厚趁机把枪在石头上摔碎。敌人发现刘彬厚是赤手空拳时,便一拥而上,几把刺刀同时向他刺来,刘彬厚壮烈牺,时年29岁。

    1944年2月,沂南县武委会发出通报,表扬刘杉厚的英雄事迹,鲁中军区追认他为民兵英雄。沂南县武委会及界牌群众在本乡朝仙桥村树碑纪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