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小中见大的管理智慧-破窗理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过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

    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破窗理论”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是否有保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生产现场是否整洁。这是“破窗理论”一个比较直观的体现。在日本,有一种称作“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

    ①清理:清楚地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找出需要改善的事物。

    ②整顿:将不要的东西贴上“红牌”,将需要改善的事物以“红牌”标示。

    ③清扫:有油污、不清洁的设备贴上“红牌”,藏污纳垢的办公室死角贴上“红牌”,办公室、生产现场不该出现的东西贴上红牌。

    ④清洁:减少“红牌”数量。

    ⑤修养:有人继续增加“红牌”,有人努力减少“红牌”。

    “红牌作战”的目的是:借助这一活动,让工作场所得以整齐清洁,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久而久之,大家遵守规则,认真工作,秩序井然。

    这个理论让我们想起了“马太效应”,越富有的,我们越给他,越贫乏的,将他少得可怜的也要夺过来。在清洁如镜的街面上,我们大多不会随便扔一张废纸,但是在满是秽物的路上,我们也可能不在意多吐一口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