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刘清源的经验,做下这么大的一件惊天大案,不可能不留下丝毫线索。可是几天下来,偏就毫无所获。案发现场是整个翠屏山最荒凉的一处地段,又与邻县相接,可见作案者是处心积虑。地面上唯有随处可见的血迹,还在说明着这里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残杀……最终,刘清源放弃了努力,怀着郁闷的心情回到江淮城里。而此时,聂大海早已在客房里等候多时了。
一番寒暄,刘清源与聂大海分宾主落座,他细细打量着聂大海。聂大海四十五六岁,瘦小枯干,有些獐头鼠目,但一双小眼却极有神,外貌与他那颇为大气的名字显得颇不相称,刘清源不由在心里笑了一下。而聂大海则偷眼望了一下刘清源,语调有些沉重,说:“在下失职,致使国宝失窃,我实在是难辞其咎。”
“聂局长不必内疚,事情既然已经出了,那你我就应当通力合作,力求尽快抓住元凶,追回国宝,方不负国民殷切期望之情。”
“特派员说的是,我一定全力协助特派员侦破此案。”
“聂局长,我有个疑问,从江淮到南京,走水路不是更安全吗?这次为何偏偏改走了旱路?”
“特派员,这件事情全系马局长一人所为,说是怕淮河万一发大水,恐有覆舟之虞。主要还是因为时势不稳,水路交通壅塞,我怕夜长梦多,也就同意了马局长的建议,谁想到竟会出现这样大的变故!事发后没两天,马局长就被他人所杀,显见马局长是先与贼人合谋,盗窃国宝,得手后又因为分赃不均,而惨遭毒手。”
“那你有什么证据呢?”
“事发后,我曾到马局长府上勘查现场,发现了一样东西。”说着,聂大海向手下示意,手下人捧着个托盘上前,掀去盖布,却见上面是一只精美的青瓷花瓶。刘清源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而且,案发后马局长的儿子马书林潜逃。试问,如果心里没鬼,为何不敢报警?目前警察局已发下通缉令,一经发现马书林,便将其捉拿归案,也好审清那几件国宝的下落。”
刘清源点了一下头。聂大海和李三省所言如出一辙,都一致断定是马忠勾结劫匪,劫持了国宝,而马忠已死,死无对证,那此案又从何着手?
“聂局长,这个花瓶是在哪里发现的?”
“马局长家的书房里。”
“带我去看看。”说着,刘清源站起身,一副不容商量的语气。
马忠的家离特派员寓所并不远,也许是人去楼空,整个宅院寂然无声,显得有些阴森恐怖,可依然保持着凶案发生时的情景,血迹清晰可见,而在书房的墙壁上却有一个暗格。
“聂局长,可是这里了?”
“正是。”
将青瓷花瓶藏在这里,也算是煞费苦心。可是……马忠既然是主使之人,丢失的国宝那么多,他所得绝非仅仅一只花瓶,那么剩下的国宝他又藏在何处?既然有另外的藏赃之所,他又何必将一只花瓶藏在家里?难道马忠是狡兔三窟?想到此,他斜眼瞅了一下聂大海,见聂大海一副勤谨的样子站在旁边,他收回了想要说出的话。
回到寓所,刘清源的心情十分沉重,看来对手虑事周密得很,可谓滴水不漏,唯一失算的地方,便是凶手没有想到,在他们行凶杀害马忠的那天,马书林恰好外出了。那马书林为什么不去报警?看来这应该是本案唯一的破解之处。要么马忠是本案主使之人,马书林怕牵连自身而潜逃;要么马忠是被人所害,之后又被人所诬,马书林不敢报警,怕有人对他也下毒手。
这么一想,刘清源打了一个激灵,恰在此时,忽听门外张全一声暴喝:“什么人?抓刺客!”
刘清源一惊,却见一把匕首破窗而入,在刘清源一愣神的工夫,匕首钉在了书桌上,显见匕首并不是奔他而来。张全冲了进来,见特派员无碍,又见匕首上别着一封信,忙上前拿下,递给了刘清源。刘清源展开,只见上面写着:欲知马书林下落,请到翠屏山西面王家村。
没有落款,没有相见的具体地方、人名,偌大一个王家村,到哪里去找这位黑衣下书人?刘清源再次陷入到沉思之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