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国宝”路-遗孤出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离江淮城三十里开外,便是翠屏山,山不算高,但极险峻,西南方向与邻县交接处,便是王家村,零星地散居着几十户人家,因耕地少,村子里的青壮汉子便在农闲时进山打猎。日子久了,便养成了崇尚武功的习气。

    这天黄昏,刘清源装扮成游方郎中的模样,出现在村子里,老远就看见一棵几个人都搂不过来的大树。树的东边有一户人家,炊烟袅袅,从里面飘出饭菜特有的香味。直到此时,刘清源方才觉得自己实在是饿坏了,正犹豫着是否敲门时,门却突然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高壮汉子,显得极其精干。

    “在下姚进孝见过特派员。”

    “姚——进孝?”刘清源猛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曾参与复审一桩倒卖禁运物资案,当时涉案主谋叫凌志雄,尽管刘清源认为此案疑点众多,主张重审,可没想到凌志雄却在紧要关头畏罪自杀了,使一桩本属完全可以揭开真相的案子,最终成为了一桩疑案。二十年了,刘清源每当想起那件案子,便不免扼腕叹息。记得当初凌志雄身边有个姚姓副官,案发后神秘失踪,难道……

    “特派员,我就是凌旅长的警卫副官,二十年了,旅长是被人冤枉的,他的死也是被人暗杀的呀!”

    “姚副官!你就是姚副官?”刘清源说着,面露微笑,他现在似乎明白了昨天夜里的“行刺人”是谁了。可自己此行是来追查丢失国宝一案的,至于二十年前的老账,并不在职权之内,所以他倒有些说不出话来。

    姚进孝似乎看穿了刘清源的所思所想,说:“特派员能独自前来,说明我并没有看错人。”说着,豪爽地拉刘清源重新坐下,在两人面前各自斟了一碗酒,“特派员,我先干为敬。”说着,自己便一饮而尽。刘清源随之抿了一口,他在静静地等待姚进孝的下文。

    “特派员您只管吃喝,过一会儿我带您去见一个人。”说着,自嘲地一笑,“就是特派员正在苦苦寻找的马书林。”刘清源脸上诧异的表情看来在姚进孝的意料之中,他依旧不紧不慢地说着。

    “也是天理昭然,马局长一家惨遭不测,马书林外出而幸免于难,也多亏是住在了我家。”说着,话锋一转,“特派员难道就不想知道,我为何会投书给您?”

    刘清源微微一笑,表示愿听其详。

    “其实您到江淮后,几次亲临翠屏山,我老远就认出了您。不瞒特派员,那现场早已经人伪装,根本找不到什么线索了。”说到这,姚进孝顿了一下,而刘清源的心里则是一动,他虽然清楚案发现场经人伪装过,可是他始终坚信,这么大的一件惊天血案,不可能不留下痕迹,莫非……

    “不错,我有幸目睹了那日的惨案。”说者虽轻描淡写,可在刘清源的心里却是一震。“那日我正在追杀一只猎物,忽听十里坪方向一阵喊杀声,我便悄悄摸了过去,就见几十名黑衣大汉正与一队官兵交战,双方枪声不断。我知道这是土匪在打劫,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伙土匪不仅装备精良,而且人员素质极其干练,其中有一人是他们的首领,他双手几乎是百发百中。而且据我看,此人还有一身极高的武功,像是师从少林寺的。”

    “那你看清这个人的模样了吗?”刘清源脱口而出。

    “没有,但我从其形态,特别是从声音上几乎可以断定,他就是……”

    “是谁?”

    “在下不敢说。”

    “讲。”刘清源的语气有些阴冷。

    “我怀疑他就是凌旅长的军需处长李三省。”

    “什么?”刘清源的心一沉,随即明白为什么姚进孝会对此案如此上心。

    二十年前,身为河南驻军独立旅旅长的凌志雄与军需处长李三省共同主持全省招兵,在临近尾声的时候,却爆出了惊天大案,身为旅长的凌志雄为牟私利,倒卖禁运物资,案发后引起轩然大波,结果主犯凌志雄畏罪自杀。

    二十年来,姚进孝一直怀疑凌志雄的死,是李三省栽赃陷害。凌志雄死后,军需处长李三省没过多久便当上了独立旅的旅长,而且从此官运亨通。姚进孝忠心事主,二十年来始终未忘替主人报仇。也是机缘巧合,有了这次机会,既为凌志雄报了仇,又可为国家立一大功勋,他岂能放过!可是李三省真的是劫持国宝的元凶吗?他所盗窃的国宝又都藏在了哪里呢?何况天下形似、音似的人多了,姚进孝如何敢肯定那个人就一定会是李三省?

    说话间,天色已完全黑了下来,姚进孝最后将杯中的酒喝干,抹了一下嘴,望了一眼刘清源,“特派员,我们该走了。”

    说着话,姚进孝起身到厨房拿出一个小巧的食盒,放在了桌案上。刘清源这才明白,为了马书林的安全,姚进孝可谓费尽了心思。刘清源不禁为姚进孝的“粗”中有细而暗自点头。

    出村后凭借朦胧的月色,两人走了两三里山路,来到一个隐秘的山洞口。姚进孝朝里面学了两声鸟叫,不一会儿,就见山洞里透出一丝光亮,一个人举着火把走了出来。

    “姚大哥,你来了。”继而瞥见了身后的刘清源。

    “贤弟,这位便是特派员了。”

    “啊!”马书林愣了一下,随即一把抓住了刘清源的双手,“特派员,我父亲是被人害死的,望特派员为我家做主。”说着,眼圈一红,险些掉下泪来。刘清源则默默地望着马书林,想着堂堂的一个局长的公子,如今竟沦落成这个样子,几乎快成个野人了,他不禁唏嘘不已。

    马书林本是马忠的独生爱子,自幼喜爱读书,后来考入省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任职。一次组织学生外出郊游时,突遇山洪,幸得姚进孝相助,方才带领众人解脱困境,自此后两人成为好友。马书林告诉刘清源,他父亲马忠在局长位置上,实际上十分尴尬。一是新调任的副局长聂大海处处与他为难;二是江淮县长何志阳奉阴违,搞得马忠左右不是。去年解运国宝进京,马忠始终认为走水路安全,而聂大海则坚持要走旱路,两人关系搞得极僵,然后便出现了十月十五日的血案。马书林说,父亲似乎对血案的发生早有预料,事发前两天,忽然打发他外出。马书林当时根本没有出外旅游的打算,然而父命难违。临行前,马忠将一件东西交与马书林,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看管好。马书林当时心怀忐忑,并未远行,便寄宿到了姚进孝这里,谁想几天后便传出血案……说着马书林拿出父亲那天交给他的那件东西,原来是一个账本。

    “特派员,这是家父留给我的关于聂大海贪赃枉法的账本,请您明察。”

    刘清源接过来一看,账目所载极其详尽,其中有不少是修缮文物的款项。很显然,这伙人先是贪污受贿,侵吞政府拨款,最后发展到公然抢劫国宝……所幸还有个忠心可嘉的马忠,否则此案何以会露出冰山一角?想到此,刘清源抬起头,眼望着尚处于悲愤之中的马书林。

    “马公子不必过于悲痛,令尊忠心为国,令人景仰。此等贪赃枉法之徒,刘某必将给予严惩。”

    刘清源本欲将马书林带回特派员公寓,但目前江淮城内危机四伏,万一有个不测,自己则何以面对九泉之下的马忠?于是,他只得将马书林的安全问题仍交给姚进孝。

    告别马书林和姚进孝,刘清源回到公寓,即着手布置擒拿聂大海。就在行将动手之际,忽然传来聂大海畏罪自杀的消息。刘清源一惊,赶忙亲赴现场勘查。勘查的结果更是出乎意料——聂大海并非死于自缢,而是死于一种极其厉害的武功,是被人震坏了内脏,然后又吊在房梁之上,伪装成自杀现场的。

    显然,这是有人事先得到了消息,然后杀人灭口。

    那么,究竟是谁泄露了消息?莫非我特派员的寓所里出了内奸?这么想着,刘清源出了一身冷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