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风景看不尽-禅意灵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壬辰初秋,应文友之邀,赴无锡灵山参加题为“大美灵山,如来如愿”的金秋笔会。在那如诗如画、禅意萦怀的地方逗留虽然不超过40小时,但感悟颇多。灵山作为“21世纪世界佛教文化新圣地”,作为无锡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一个核心区域,把美丽的江南山水同神圣的佛教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叹为观止。

    灵山的今与昔

    灵山胜境位于无锡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马山半岛位于太湖西北部,也就是无锡市的西南角。属无锡市滨湖区,全境33平方公里。在打造灵山胜境之前,也即20世纪90年代之前,虽然有过秦始皇当年南巡会稽路过太湖神马在马山上留下“四大偌大的深数寸,状若马蹄的石印”(见《灵山大佛》一书第9页)的美丽传说,以及那座五次毁于战火和人祸的始建于唐朝的祥符禅寺遗址,但基本上仍是一片荒芜的山区与小岛。马山半岛33平方公里内有居民三万人,外来游客几乎可以说罕至此地。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的荒芜土地上,20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与一心想开发此处的企业家想到一起,要“无中生有”打造“灵山胜境”。这个宏愿,在当时尚健在的赵朴初先生大力支持下,在当地党政领导的努力下,于1994年春动工,1997年秋建成灵山大佛开光,并重建了祥符寺;遂后又有二期工程“九龙灌浴”和三期工程“灵山梵宫”。于是,88米高的伟岸庄严的灵山大佛,把传统佛教文化与现代高科技完美结合在一起,以动感音乐喷泉方式震撼演绎释迦牟尼诞生传奇的“九龙灌浴”,还有金碧辉煌的“灵山梵宫”,加上“五坛印城”等建筑物,构成一个灵山胜境的佛教文化建筑群。2011年,灵山胜境的入园人数达到350万,2012年,入园人数将达到380万,旅游总收入将超过12亿元,在全国同级景区中名列前茅。

    灵山胜境的打造,离不开赵朴老的支持,游灵山,参拜东方大佛,更加怀念离我们远去的赵朴初先生。20世纪80年代,我同赵朴老有过一些接触,曾到他府上做过客,也请他为鲁迅文学院学生讲过课,他曾应我们之求为鲁迅文学院留下墨宝。赵朴初先生是位智者,也是位奇人,他是当代唯一能打通僧俗两界的令人尊敬的长者。20世纪90年代,他曾应邀两度到无锡灵山,指导灵山胜境的建设,并参加灵山大佛的开光典礼。在他留下的《灵山集》中,收入他为灵山写下的16首诗词,吟诵这些诗词,更加感念为打造灵山胜境付出的心血和做出贡献的赵朴老。他在《灵山大佛》(题注:像在祥符寺后山峰上高88米)一诗中这样写道:

    湖光万顷净琉璃,

    返照灵山正遍知。

    身与云齐施法雨,

    目垂海众示深慈。

    从兹圣迹留无锡,

    随顺群情遇盛时。

    喜见朋来师子国,

    和平世界共心期。

    再读他的《十九日再上灵山礼佛》一诗:

    妙相庄严倚碧空,

    群峰周匝绕天龙。

    再求颐海微澜起,

    净土人间现眼中。

    游灵山胜境,诵读赵朴老吟咏灵山的诗词,顿觉禅意袭来,心胸豁然开朗,回味无穷。

    灵山的大与小

    灵山胜境现有景区占地1200多亩,祥符寺后山坡上的东方大佛高达88米,灵山梵宫总建筑面积达72000平方米,颇具佛教文化特色的五坛印城也相当巍峨壮丽,这一切,都显示出灵山之大。大佛与庞大的梵宫相匹配,可以说是全国之最,东方之最。尤其是当坐在梵宫那座作为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所的大礼堂里看演出时,更感受到梵宫之大与美,感受到灵山之大与美。

    但是,灵山吸引人的不仅在于壮美,还在于它细节的精致,在于它的打造者和管理者的精细。它的每一景致,都好似是绣出来的!在灵山的两夜一天里,我们被安排住在灵山精舍里。这是一座按四星级标准建造的坐落于景区里的宾馆,取名为“灵山精舍”,而不称为“灵山宾馆”,即可见出建造者与经营者的用意。它有别于一般的宾馆,不只具有住宿休闲的功能,还具有“禅修”的功能。整座精舍不大,只有90多间客房,每间客房又不大,但相当简洁精致。精舍的大门及大堂均像一座佛陀的精舍。住在这儿,可以在静谧的客房里抄写佛教的经典之一《心经》,还可以到二楼的客堂里参加“禅修”,翌日早餐还可以在精舍的餐厅里参加“过堂”,让人们的心灵完全清净下来,进入一种佛教徒禅修的境界。这对于奔波在尘世的众生来说,当然是灵魂得到一次涤荡的好机会。当然,如果在客舍里点上一炷香,放点佛教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抄抄《心经》,必将有一种新的境界和感受。

    在偌大的灵山景区里,管理者注意细节的地方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如当游客进入梵宫参观时,站在大门口的服务人员一个个发给一双鞋套,参观出门时再一双双收回。这个细小的安排可以保护梵宫的地面与地毯,又可以保持宫里的整洁。想得周到,但坚持下去却要有耐心。再说在辉煌壮丽的梵宫里,并非什么都是大的。我看到排列在大厅的来自福建工艺美术师之手的瓷质罗汉,是那么精巧,那么传神。它们与豪华的宫殿交相辉映,更是美轮美奂!

    灵山的美,固然在于它的宏大,它的壮美,但也在于它的细节,它的精致。游罢灵山,对于灵山精舍的小巧舒适,对于梵宫里陈列的各种精美的艺术品,似乎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感悟灵山

    在灵山胜境逗留一天两夜不到40小时的时间里,我有若干感悟。

    感悟之一,灵山胜境的打造者与管理者善于把江南美好的山水景色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不是把灵山建成江南处处可见的一处旅游景点,而是把它打造成“21世纪世界佛教文化新圣地”。“无中生有”,把原来太湖边上马山半岛的一片荒芜的山坡,一座被战火和人祸毁掉五次的寺庙,变成今日的宏伟建筑成群,东方大佛巍然屹立,游人络绎不绝的人间胜境。更重要的是,在景区里建成一座小巧玲珑的精舍,供礼佛参观者进行“禅修”,抄写经书以及其他佛事,这是别的寺庙或景点所没有的。

    感悟之二,也是我特别赞赏的,灵山胜境的打造者并非像别处一样,利用现有的文物进行保护整修,而是意在为人类创造一处新的文物,为后人留下需要保护的文物。这当然是一种前瞻性的创造性的眼光。唯其有这样的眼光,才有88米高的东方大佛和72000平方米宏伟壮丽的灵山梵宫等的创造。作为盛世标志的灵山胜境,将会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文物世代传下去。据说,梵宫刚建成开放三年即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名单,从中可见一斑。

    感悟之三,也是对灵山胜境打造者的建议,要考虑来灵山的不一定也不可能都是佛教的信众而是普通的游客,他们一方面来参观礼佛,一方面也是来休闲度假的。在休闲度假方面还要进一步为他们创造一些条件,在景区周围,例如古竹镇一带还可以搞一些餐馆、住宿和娱乐设施作为配套,这就不仅仅是景区建设的事了,而是牵涉无锡市或滨湖区政府有关部门协作的事宜。

    2012年10月初灵山归来20日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