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风景看不尽-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将近60年的文学生涯中,我始终把散文随笔的写作当作副业,当作紧张的文学研究、文学教学与文学评论写作的一种调剂。真没想到,30余年,一路写来,竟接连出版了《笔墨春秋》《文化屐痕》《文坛杂俎》《边走边吃》《来自天堂的药方》等五部散文集,挤进散文家的行列。

    2011年春日,湖北著名作家、大型文学期刊《芳草》主编刘醒龙来访,建议我把记忆中的文坛逸事写出来,交他们刊物发表;为此,他们准备在《芳草》上辟一专栏,发表我关于文坛逸事的忆文,大概每期9至10个页码。这一建议颇有诱惑力,我在此年的秋天就开始动笔为专栏写文章了。每期大概需一万两三千字,我在年底第三次访美前先赶写出两篇,即《文坛湖北三老》《鲁院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前前后后》,交给《芳草》编辑部。越年春天访美归来,即看到《芳草》自2012年第一期起辟专栏发我的文坛逸事忆文,且用铜版纸彩印,以示重视。刘醒龙为我的专栏加了个标题:“望云斋说”。“望云斋”是我为我那简陋的书房取的名号,我的家乡在福建省云霄县,这个斋名只是表示我对故乡的一点怀念。“望云斋说”专栏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第一期,共发了七篇,约九万字,因我的健康状况不佳难以持续专栏的写作而告停。当年写这一专栏的文字时,就有结集出版的打算,故曾边写边把文章的副本发给当年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工作的张春晓同志审阅。随后的几年中,我的身体状况仍然不佳,儿子又病重住院,已无心于专栏写作;几年中虽也写过一些文坛回忆录,但已布不成方阵,结集成书的事就更不用提了。

    今年年初,春晓乘来京参加图书订货会之机到访我家,闲谈之中又谈及文坛逸事忆文结集出书一事,才启动编辑此集的工作。查当年发于《芳草》的忆文及近几年来散发于报刊的有关文坛的文字,共计不过十几万字,编成一集,分量不够,于是决定把近年来写其他题材的散文(主要是游记)也一并收入此集,定名《昔日风景看不尽》。此事由春晓报告黄立新社长,蒙黄社长应允并由张春晓、熊韵担任责编。这才有这本小册子面世的机会。

    本集分文坛内与文坛外两辑,共收入我七八年来写作发表的散文39篇,在我虚度八秩之际,献给广大的读者。

    此书的编辑出版,得到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同志与该社文学出版中心主任张春晓同志的关心、支持,编辑的一些技术工作得到鲁迅文学院的小同事程远图同志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何镇邦

    2018年4月16日于北京亚运村之望云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