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教育救国”——倾心办学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张謇的教育救国思想和他的实业救国思想几乎是同时形成的。作为一个读书人,他早就明白民是国的基础,国家的现代化以国民个体素质的现代化为前提。“一国之强基于教育”,民愚则国黯,“民智则国牢”。作为一个倍受传统的科举教育折磨的读书人,他更明白,中国要进步,要发展,不能靠传统教育,一定要发展近代教育。他曾把西洋近代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相对比,深刻地指出:“科举主意在培养特别之人才,学校主义在开通多数之民智。”他认为教育的基本责任就在于开启民智,唤起民众的责任心,增进民众的知识,培养“合格的国民”。张謇说:“教育者,期人民知有国。”这一目的不仅适用于小学、中学教育,同样适用于大学教育。“所谓大学者,养成可以为官之国民,不必尽为官也。……与其得多数无意识之官,不如得少数有意识之民。”张謇在筹办大生纱厂时,就有了利用纱厂的利润兴办学校的想法。他曾自述自己兴办实业的起因说:“办学需经费,鄙人一寒士,安所得钱?此时(指甲午战败以后)虽已通仕,然自念居官安有致富之理。古人虽亦云为贫而仕,要知,为贫而仕一语,系专为抱关击柝而言。自一命以上,皆不当皇皇然谋财利。据正义言之,其可以皇皇然谋财利者,惟有实业而已,此又鄙人兴办实业之念所由起也。”在兴办实业的过程中,张謇对教育的意义,特别是教育与实业的关系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说:“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实践、责任、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也。”他认为,中国要发展,教育和实业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兴教育必资于实业”,“不广实业则学又不昌”;另一方面,教育为“万事之母”“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苟欲兴工,必先兴学”。因为办学需要师资,张謇把创办师范学校,培养师资看作是发展中国近代教育的第一环。他说:“师范为教育之母”,“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求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从师范始。”他认为中国兴办教育的正轨应该是“师范启其塞,小学导其源,中学正其流,专门别其派,大学会其归。”知而必为,想到即去做是张謇的性格。1902年张謇抱着“家可毁,不可败师范”的决心创办了通州师范。

    l902年夏天,张謇经营的大生纱厂有了一定的利润,他便向两江总督刘坤一和南通地方长官提出办师范学校的打算,还递呈了办学宗旨及大体规划,尽管刘坤一非常赏识和支持张謇的想法,但地方官吏中的一些守旧派却极力反对,说什么“中国他事不如人,何至读书亦向人求法?”这些闲言碎语,没有动摇张謇办学的决心,他在和罗振玉、沙元炳详细商量后,决定创办私立师范学校。他对学校的各项校规章程,以及如何招集生徒、教习考核、生活管理等各条各项都结合中国传统办法和西洋经验,拟定了详细的条文。之后,张謇选定通州南门外荒废了的千佛寺作为校址。

    经过7个月的修建和筹备,到第二年春天,这座破旧的大庙,已经被改建成一个占地41亩,可容纳学生300余人的新型学校。在校舍还没有建成的时候,张謇就大开才路,广求名师。他聘请学界名流王国维为国学、教育学教员,又聘日籍教师西谷虎二、木村忠法郎等担任伦理学、西洋史、教授法等课的讲师。有了教师,又开始招生,先招了本科(3年)、讲习科(1年)各一个班。学生一般从贡生、监生之中选取“性行端淑、文理素优”的人,生源素质非常高。在学校筹建过程中,许多事情张謇都亲历亲为。他亲自和庶务检查学生宿舍,一处一处地敲牢门上挂名牌的钉子,甚至还亲自修整厨房和厕所,测量过厕所内蹲坑的两只脚间的距离。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还具有状元和翰林院修撰的高贵身份。他对于学堂寄托了太多的期望,首办师范教育也使他感到无比的自豪,他曾说:“夫中国之有师范学校,自光绪二十八年始,民间之自立师范学校自通州始。”1903年4月通州师范正式举行开学典礼,张謇特地整肃衣冠,作了热情洋溢的长篇讲话,整个典礼进行了数小时之久。中国第一个师范——民立通州师范学校就这样创建起来了。作为学校总理,张謇的欢乐是别人无法理解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又是他人生中又一笔宝贵的财富。

    通州师范学校属于中等师范性质,主要培养小学教师。学校设置的课程有:教授管理法、修身、历史、地理、算术、文法、理化、测绘、体操等。基本上适应高、初两等小学教授各门课程的需要。学校的课程设置完全不同于旧式学堂,处处体现着新时代的需要。不久,通州师范分设本科(4年),速成(2年),讲习(1年)各科,并附设实验小学,规模更趋完备。以后,又陆续创办测绘、蚕桑、农、工等科,还建立了工科实验室、农学实验室、农场、博物苑、测绘所等。这些设置已超过了一般中等师范学校的范围,具有大专学校的建制规模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謇在通州还兴办了女子师范学校,这在当时不仅是有远见的,而且是移风易俗的创世之举。

    除此之外,为培养多方面的人才以振兴实业,实现富民强国的宏图伟愿,张謇还创办了女红传习所、伶工学社、盲哑学堂等多种特殊教育机构,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尤其是女红传习所的创办,使南通的女子有了一种自谋生计的职业。著名刺绣大师沈寿的技艺得以流传下来。在女红传习所创办后的第7年(1920年),由于绣品增多,销路大开,张謇在南通成立了绣纺局,以沈寿为局长,并在上海九江路22号设立“福寿公司”,专门营销绣织局产品。南通的绣品还曾打入国际市场,当时在美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都有专门销售南通各种绣品的销售处。

    在张謇执着不懈的努力下,在大生集团强有力的支持下,从1902到1926年25年间,张謇先后兴办了小学370多所、中学6所、高等学校3所、职业教育学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以致当时南通“学校之多、设备之完备、人民知识之增进,远非他处所能及”。今天的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河海大学等许多著名的高校在其创办时都曾得到过张謇的资助。为了开通风气,张謇还在南通地区创办了博物苑、气象台、图书馆、更俗剧场等。作为一个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状元,他的目光远远超越了自我。

    张謇为南通师范学校的成长,呕尽了心血。校务的重大事情,经费和教职员工的人事安排,他无一不亲自过问。每逢开学、放假,只要他在南通,都亲自演讲训导。学生毕业,他一个个喊着名字,亲自发给毕业证书,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长者的关切之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