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之塔·下-鬼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里维让我们在宾馆休息两天,他负责办理区图瓦的签证和筹办装备。其实我们不需要携带任何装备,图瓦分部有现成的,但我还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找他们要来镁金属打火石和strider MT的战术直刀,这两样东西,一样是包子的贴身宝贝,一样和杨sir送我的匕首同款,我用顺了手,懒得换。

    接下来的两天,吕方阳一直泡在冯教授那里,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一屋子的古物足够他研究半辈子,必须抓紧时间。冯教授让人送来了三维地图的模型,出人意料的是:模型居然没有采用塑胶材料,而是用丝麻纤维做成的,纤维看似柔弱,其实韧性非常强,即便模型被挤压变形,纤维也不会断。而且重量很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对这个立体模型很感兴趣,饶有兴致地把玩了很久,一会儿把模型浸在水里,一会儿又像扔皮球一样在墙壁上扔来扔去,不管怎么捏,模型最后总能奇迹般复原,让我不得不佩服冯教授的智慧。

    罗素一直没再找过我,从他上次和我的谈话中,我发现他有很多地方语焉不详,应该还瞒着我许多事。不过,我对他本来也没什么期待,如果他一见面就对我开诚布公,那才叫真的奇怪。

    两天的时间转瞬即逝,杨sir再也没和我联系过。我奇怪之余,心中不免多了几分失落。即便到了现在,我依旧会不时想起这个骗子,想到我们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想到包子的死,我的心中就忍不住一阵抽痛。

    出发的日子总算来临,冯教授,吕方阳,我和里维一行四人,乘车直奔机场,由于乌鲁木齐没有直抵图瓦的飞机,我们只好先乘飞机去乌兰巴托,再从那里转机去图瓦首都克孜尔。

    在机场,里维将护照分发给大家,接过护照的一瞬间,我的心中有些不是滋味。和所有年轻人一样,我也曾无数次梦想可以出国旅游,看看埃及的金字塔,领略一下爱琴海的美丽风光。但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第一次出国居然要远赴西伯利亚,更不利的是,现在已经进入秋季,在这样的季节去萨彦岭,明显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可即便如此,我对这次图瓦之行也不是毫无期待:拉提姆老人留给我的三维地图,作为塔兹明文化源头的萨彦岭,还有神秘的阿尔泰国王谷,这些彼此独立的元素之间似乎隐藏着某种联系,也许,去到那里,我就能距离自己心中的答案更近一些。

    两千年前,来自西方的斯基泰游牧民族对西域的人文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弑马祭祀,以石为棺,遗迹遍及天山南北,从喀什以西的帕米尔高原到和田以南的昆仑山,再到天山以北辽阔的阿勒泰地区,到处都能见到斯基泰人的古老墓葬,于是有了塔什库尔干石头城,香葆葆墓地,克尔木齐文化等一系列享誉中外的历史遗迹。据北大考古权威林梅村教授考证,无论新疆西南部的塞族人还是新疆东南部的吐火罗人,都属于印欧人种,他们都来自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地区,古代西域一条从草原世界通向绿洲世界的路线被他们打通,这些隶属于不同部落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斯基泰人。

    而我现在,即将奔赴被斯基泰人誉为圣地的国王谷,国王谷位于图瓦共和国萨彦岭地段的土兰诺—乌尤克盆地,里维告诉我们,那里的环境非常荒凉,倒回去二十年,乌尤克盆地还是风吹草地现牛羊的天然牧场。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几乎所有国营集体农庄都宣告破产,许多社员离乡背井,牧场上只剩下锈迹斑斑的割草机和铁犁。

    我们在乌兰巴托住宿一晚,第二天转机去克孜尔,图瓦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属于古突厥族系的一支,与今天的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同源,图瓦在我国唐朝时期归属突厥,居住于叶尼塞河流域,元初被蒙古吞并,清代时期,随着沙俄扩张,图瓦大半被沙俄所占,由于沙俄的盘剥迫害,一部分图瓦人南迁至喀纳斯一带,外蒙独立后,图瓦人形成了三支,分别居住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外蒙和中国新疆。而位于俄罗斯联邦的图瓦人数量最多,有三十多万人。

    图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保留萨满信仰的国家之一,虽然图瓦人操阿尔泰语系中的突厥语言,却受蒙古族的影响颇深,他们身穿蒙古服饰,居住在温暖的敖包之中。也有学者称:图瓦人是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时留在当地的老弱病残。这个国家的很多地区依旧保留着原始的牧猎生活方式,他们深居简出,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下繁衍生息。

    我们来到希德尔公司的克孜尔分部,和乌鲁木齐分部一样,这处分部同样是一幢不起眼的建筑,共有三层,虽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财务室,人力资源室,业务室,休息室和设备仓库,应有尽有,到处可见蒙古风格的装饰。走进分部,里维就像主人一样,向我们一一做着介绍。也许是不太适应突然转冷的天气,我有些头痛,心不在焉地跟在他身后,一句话也没听进去。楼里的采光不太好,加上每层楼只有两米多高,显得非常压抑。从人力资源室出来,里维说要带我们去位于一楼的会客厅休息,走到楼梯转拐处,我突然瞅见一个身材精瘦的人站在上楼的楼梯口,一晃而过,他的呼吸很轻,走路像猫一样悄无声息。我突然心头一紧,总觉得这个人影在什么地方见过,但究竟是什么地方,一时又想不起来。

    和楼上被隔开的小房间不同,整个一楼只有两个大厅,一个是会客厅,一个是饭厅。里维告诉我们,这里没有中餐,请大家入乡随俗,体验一下图瓦人的生活。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里维最终没有让厨房准备原汁原味的图瓦餐,用他的话说,他担心我们今晚会拉肚子,所以保险起见,他最后还是替我们准备了西式晚餐——牛排加红酒。席间,吕方阳问了他几次,图瓦餐是什么样?为什么不端上来?里维只是笑而不答。

    这天夜晚,我们在分部旁边的旅馆休息。图瓦地处西伯利亚以南,九月底的气候已经非常寒冷,尤其是夜晚,气温低到了零下十度。好在每个房间里都备有用电的暖炉,我把门窗关严,盖上羊毛被,这才觉得暖和一些。吕方阳和我住在一个房间,他和我一样怕冷,一进屋就用被子把自己裹了个严严实实,像个胖乎乎的蚕宝宝。窗户外,两个膀大腰粗的汉子赤膊扭打在一起,完全不惧寒冷,我看看他们,再看看自己和吕方阳,不禁有些汗颜。

    暖炉虽然烘热了房间,却也使空气变得异常干燥,下半夜,我被吕方阳的一阵猛咳惊醒,突然感到口干舌燥,于是下床给自己倒杯水喝,在饮水机旁接了水,我仰脖就喝,冰凉的液体立即顺着咽喉直抵胃部,喉咙被寒冷刺痛,我浑身一激灵,顿时清醒了许多,定神一看,原来饮水机坏了,两个接头都只出凉水。要想喝热水,我只能去走廊里的公共饮水机接水。一想到外面寒冷的天气,我就忍不住哆嗦,犹豫片刻,喉咙的干渴占了上风,我也顾不上形象,把自己裹成粽子,只露出头脸和两只脚在外面,艰难地打开门,走了出去。

    走廊里只有一盏路灯,灯光十分昏暗,走在寂静狭长的走廊里,我的脚步声变得格外刺耳,饮水机就在走廊尽头,我加快脚步,想赶快接完水回去。就在这时,一个细瘦的身影突然出现在饮水机旁,他的头脸完全隐藏在黑暗中,只露出略为僵直的身体。我的心突然漏跳了一拍,因为我看见那人的腰间插着一把非常特别的刀鞘。这种刀鞘我曾见过两次,一次是在血棺部落里一具尸体的身上,一次是在布朗克的腰间。他曾告诉我,这种刀鞘他只制作了三个,之前两个刀鞘的主人都已经身亡,看来,这个人,就是第三个刀鞘的主人。

    此时,这个人像鬼魅一样悄无声息地站在饮水机旁,竟没有丝毫活人的气息。我的身体突然僵住,一股凉气顺着脊背攀爬而上,连挪步的勇气都没有了。就在这时,一只手突然压在我的肩膀上,我猛一回头,发现拍我的人是里维,他没有我怕冷,但也穿着厚重的羊毛大衣,有毛那面朝里,裹得非常严实。

    “三更半夜的,你出来干嘛?”他瘪瘪嘴,浓重的倦意很容易让人变得烦躁。

    “我想喝水。”我一边干涩地说,一边指着饮水机:“那边有人。”

    里维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望去,立即摇摇头说:“你是不是冷迷糊了,哪儿有人?”

    我转头一看,那个干瘦的人影果然消失了。顿时,一种无法名状的怪异感觉涌上我的心头,这个人带着第三把刀鞘,就一定和希德尔公司有关系,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要躲在暗处?

    “其实,你可以去我的房间喝水,我的房间就在你房间的隔壁。”里维继续说。

    我哦了一声,尴尬地笑笑说:“我这不是不想打扰你休息吗?”

    里维轻叹一声说:“其实我根本就没睡,老板交代了,要二十四小时保护你。”

    宾馆隔壁就是希德尔的分部,至于这么紧张吗?我刚想让他放轻松,好好休息一下,脑子突然闪过那个奇怪的身影,不禁又是一愣,张开的嘴发不出一个字。

    里维替我和吕方阳各接了一杯水,叮嘱我回去好好睡觉,没事别在走廊上瞎转悠,我点了点头,就算他不叮嘱,我也不会再出来了。太冷不说,如果再碰上那个奇怪的人影,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

    这一夜,我和吕方阳都睡得很不舒服,我们俩一个在中国南方长大,一个长年呆在塔克拉玛干周边,虽然之前在墓士塔格采玉场和天山也遭遇过冰封雪域,但经历时间都很短,两三天就过去了。这一次,我们要在严寒的西伯利亚寻找三维地图上留下的线索,不知道要呆多久,这对不习惯寒冷气候的我们来说,无疑又是一次考验。

    简单梳洗一下,我和吕方阳来到分部的餐厅,隔得老远,我就听见冯教授大声问里维:“你不是说那个人也会来吗?怎么到现在还没看到他?”

    “他确实答应要来,但你也知道,他这个人行踪不定,老板也很头疼。”里维赶忙解释。

    “我不管,他不来,我就不去国王谷。”冯教授的态度非常坚决:“我是个学者,不是来冒险的。”

    吕方阳在一边听得直摇头,末了,他用鄙视的语气对我说:“身为一个学者,怎么能这样呢?”

    我不知道冯教授和里维口中的‘那个人’是谁,但很明显,这个人一定很厉害,不然冯教授也不会如此仰赖他。

    见我们到了,里维松了口气,他显然也很烦冯教授,于是招呼我们坐下,故意岔开话题问:“二位昨天晚上休息得怎么样?”

    “不太好,这地方昼夜温差太大。”吕方阳直言不讳:“这里是图瓦首都,条件算好的了,我们要去的山谷地处偏远,恐怕条件还要艰苦吧。”

    “这个你们放心,公司一定会尽力保证二位的生活条件,不过,”里维略微犹豫一下:“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恐怕你们也得做好吃苦的准备。”

    我见他们三个大男人总是拿生活条件说事,心想大家又不是来观光旅游的,有功夫在乎这些,不如多想想自己的安全。于是问里维:“装备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里维微笑着递给我一张清单,我一看,顿时睁大了眼睛,这是我见过最详尽的一张设备清单,单绳索就分成用于攀登的动力绳、用于下降和探洞的静力绳,适合运动攀登的主绳、适合大岩壁攀登的双绳、适合溪降,攀冰和雪地作业的干绳;还有由绳子衍生出来的安全带和扁带等。刀具大多是战术直刀类,方便遭遇危险时可以迅速反击,战术直刀和普通直刀的区别,就在于战术直刀的刀背有锯齿状假刃或倒钩,可以有效增加攻击目标的伤害程度,一般适用于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他们能把战术直刀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可以说,一把好的战术刀加上快速有效的攻击,其威力不逊于枪。

    其他如鞋类、衣着、睡袋、探灯、攀岩及攀冰工具等都有详细的分类,就连炉具也采用全钛材料,一套炉具重量只200克不到,捧在手上就像一件精巧的艺术品,这样的炉具属于世界顶级型野外装备,一般探险者根本就买不起。

    装备中最重的要数攀岩和攀冰器材,尤其冰镐和冰锥一类,这些东西必须采用高密度金属材料,才能有效增强攀凿力度和抓冰能力。

    我看见里维手中还有另一张清单,只是遮遮掩掩不愿拿出来,我猜那是枪械的清单,也就没有多问。他可以为我们配备最好的探险装备,却不会给我们哪怕一把低杀伤力的霰弹枪,这一点我非常清楚。

    早餐是面包加牛奶,里维为了保险起见,一直没有勇气为我们准备真正的图瓦餐,不过,这样的食物倒也不难吃。只是冯教授的脸色一直很难看,显然他依旧在殷切期盼自己要找的那个人。

    吃完饭,我把里维叫到一边问:“冯教授说的那个人是谁?他到底来不来?”

    “那个人啊!”里维叹了口气:“谁知道呢?他是公司里出了名的神龙见首不见尾。不过,他也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不管再危险的地方,他总能成功逃生。”

    “还有这种人?”吕方阳叫了起来。

    里维说:“是啊,他算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了,知道公司很多秘密,我们一直怀疑,罗素对公司的了解恐怕还不及他,他才是公司真正的老板。”

    也许是因为大家都在一条贼船上,自从来了图瓦,里维对我们的戒心放松了许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的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罗素曾对我说过:就算希德尔公司没有了他也照样运转,他的话外之意,是不是说公司里还有另一个老板?

    就在这时,一个司机摸样的人走进来,用图瓦语对里维说了些什么。里维面带难色的看看冯教授,后者依旧坐在餐桌旁,一点要出发的意思都没有。看来,他刚才说的那些话并不是在开玩笑。

    我到门口一看,那里已经停了大大小小七八辆汽车,其中还有两辆宿舍式样的房车,三辆货箱型大载重卡车,可见这次携带的装备之多,准备之充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里维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计划会被冯教授这个类似小孩儿赌气的举动给阻碍了。

    一时间,场面非常尴尬,里维又和冯教授协商了一会儿,后者依旧坚持己见,非要等到那个传奇式的人物来保护自己才肯出发。我看着心烦,再这样拖下去,明天都走不成。我们现在可是在跟时间赛跑,谁都不想留在西伯利亚过冬。

    我想了想,走到里维面前说:“冯教授虽然是个人才,不过在考古方面,吕方阳也不差。他要不去就算了,我们出发吧。”

    说完,我不待里维回答,径直走出大门,朝司机做了一个出发的手势,反正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偌大的希德尔也不可能一团和气,冯教授虽然聪明,但他持才骄纵,野外工作最讲究团队精神,像他这种人,扔在这里也不可惜。

    司机见我的动作十分果断,误把我当成了领队,赶忙上车开启发动机,听到汽车发动的声音,冯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变了,他没想到我们居然真敢扔下他不管。里维虽然听从冯教授的安排,但他也不敢惹我,犹豫片刻,他只好跟着上了车。就在汽车开动的一瞬间,冯教授再也绷不住了,他站起来,三步并两步走过来,闷声不响地打开车门坐了进来,脸色非常难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