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状况
(1)主要动作
高低杠是女子体操项目之一。9世纪后半叶女子体操运动在欧洲开始盛行,起初男女都是平行双杠,由于女子的生理特点,完成动作难度较大,于是把双杠一侧升高,以便女运动员完成动作。
高低杠动作有各种屈伸、回环、绷杠、弹杠、腾越和空翻等。整套动作要求动力,避免停顿和附加支撑。
(2)新的规定
从1992年第二十五届奥运会开始,团体赛中高低杠得分不带入单项决赛,满分10分。
从2006年使用体操新规则起,得分不设上限。由A分和B分两部分组成。A分为难度分,不设上限。B分是完成分,满分10分。团体预赛前8名获得决赛资格。每队最多有2人参赛。
历史发展
(1)起源情况
19世纪末叶,女子体操在欧洲盛行,当时女子和男子一样,练的是平行双杠。以后为了适应女运动员的特点,把双杠的一侧升高,成为高低杠。早期的高低杠动作比较简单,杠下是一些悬垂动作的上杠,杠上是利用混合支撑完成的静止动作。
(2)现代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一些国际竞赛中,规定动作必须在高低杠上完成,自选动作可以在高低杠上也可以在双杠上完成。
20世纪50年代中期,摆动动作增多。20世纪60年代末期,高低杠技术迅速发展,促使器械装置得到改进,增加钢丝牵绳,加强了稳定性。现行高低杠竞赛的器械有一定规格。运动员的一套动作应包括各种摆起、回环、屈伸上和倒立,各种沿身体纵轴的转体,各种空翻、绷杠、振浪、换握和腾空动作。全套动作要求充分利用高、低两杠,在一杠上最多只能连续做4个动作。
这一时期是高低杠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以前苏联运动员拉蒂尼娜为代表的一些体操强手在全套动作中加进了大幅度摆动动作。捷克斯洛伐克运动员恰斯拉夫斯卡则把两杠之间的变化组织得更加惊险、紧凑。前苏联运动员科尔布特在高杠上做了蹲撑后手翻握杠接大摆的动作,被国际上命名为“科尔布特空翻”。罗马尼亚运动员科马内奇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以高难度的连接和以她命名的下法,获得了10分的成绩。
近年来高低杠发展的趋势是移植了许多男运动员单杠上的动作,使整套动作编排巧妙,技术复杂多样化,同时全套动作不断加长。随着体操护掌的改革,相继出现了大回环动作和空翻再握类动作。
中国运动员高低杠水平亦较高,绷杠技术尤为先进。在1979年第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选手马燕红以高难度的动作、大幅度的摆动和优美的姿态,与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选手格瑙克并列为这个项目的世界冠军。
2.高低杠的器材设施
场地设施
(1)场地的选择
高低杠运动的强度非常大,特别对于女性来说,更是一项比较难度比较大的运动。练习者应该选择空旷、通风、平坦的场地进行训练。
(2)场地的要求
地面上还要有垫子,这样有利于下杠时的缓冲,对于保护运动员是十分有好处的。否则非常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垫子的厚度在0.18米至0.22米之间即可。
另外,如果是在室内进行高低杠运动,还要考虑光线的因素,良好的光线有助于运动员水平的正常发挥。
器材装备
(1)高低杠的标准
高低杠是女子体操特有的一个项目,它由一高一低两副杠组成,杠间距离可以调整。低杠高1.3米至1.6米,高杠高1.90米至2.4米,两杠之间的水平距离可由运动员根据自己身材或习惯调节。运动员调节好距离后,往往会在手上、杠上涂些防滑粉。
横杠是椭圆形的,长径0.05米、短径0.04米,是由玻璃钢加木质杠面制成的,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坚固性。规则中对成套动作的不同难度的组合要求。
(2)适应女性特点
女子体操运动员用的也是双杠,可这样使女子上肢负担太重,不适应女运动员的特点。于是,人们采用两根高低不平的杠子,也就是把双杠的一根杠子升高,另一根杠子保持原来的高度。就在这两根高低不平的杠上进行坐、仰、卧、立撑、平衡等竞赛动作。这就是高低杠的前身。
到1960年以后,高低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器械也不断完善,终于产生了今天大家见到的高低杠。
3.高低杠赛事规则
高低杠高杠高2.4米、低杠高1.6米、两杠之间的距离为1.6米。规则中对成套动作的不同难度的组合要求、低杠和高杠之间的转换次数以及腾空动作的难度、转体的难度均有具体的要求。
规则中对成套动作的不同难度的组合要求、低杠和高杠之间的转换次数以及腾空动作的难度、转体的难度均有具体的要求。
高低杠是在1952年的奥运会上才出现的。在此之前,女子运动员用的是和男子一样的双杠。由于双杠对肩臂力量要求很高,女子运动员的双杠表演不尽人意,因而才出现了为女子运动员设计的高低杠。高低杠运动可以更多地利用摆动和惯性,而不是纯粹的肩臂力量,更适合女子运动员。
高低杠中的高杠约2.3米,低杠约1.5米,高、低杠间水平距离约0.45米,(水平距离可由运动员根据自己身材或习惯在0.25米范围内调节)。运动员调节好距离后,往往会在手上、杠上涂些防滑粉。
高低杠比赛中,运动员通常是从一块有弹性的跳板开始,通过会有一系列的摆动、回环动作,并运用转、跳等特殊动作在高、低杠间移动。高低杠运动必须流畅,不能有停顿(停顿会被扣分)。动作可能包括双手离杠的筋斗、转体等17-18个不同动作,通常会在一分钟内完成。
高低杠比赛的评分主要看动作编排、握杠方法、移杠方式以及动作难度等。下法(落地前的最后动作)同样是高低杠比赛中的精彩部分,落地必须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靠跨步或跳跃帮助平衡都会被扣分。
高杠之间的转换次数以及腾空动作的难度、转体的难度均有具体的要求。
4.高低杠的裁判评分
基本规则
(1)具体要求
规则中对成套动作的不同难度的组合要求、低杠和高杠之间的转换次数以及腾空动作的难度、转体的难度均有具体的要求。
(2)特殊动作
高低杠竞赛中,运动员通常是从一块有弹性的跳板开始,通过会有一系列的摆动、回环动作,并运用转、跳等特殊动作在高、低杠间移动。高低杠运动必须流畅,不能有停顿。动作可能包括双手离杠的筋斗、转体等17个至18个不同动作,通常会在1分钟内完成。
(3)动作难度
高低杠竞赛的评分主要看动作编排、握杠方法、移杠方式以及动作难度等。下法,即落地前的最后动作,同样是高低杠竞赛中的精彩部分,落地必须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靠跨步或跳跃帮助平衡都会被扣分。
高杠之间的转换次数以及腾空动作的难度、转体的难度均有具体的要求。
修订规则
(1)扣分标准
高低杠在规则上的改动比较小,除了限制同源类动作的使用之外,主要是对动作完成扣分情况的改动。高杠上的转体动作,对度数的要求更加精准,在10度之内完成承认难度价值,分数不扣,超过10度将不被承认难度价值,在10度至30度之间不扣完成分,30度至45度之间扣0.1分,超过45度扣0.3分。
(2)动作变化
对于转体的要求客观上限制了540度转体的发展,提倡多种类型的长串动作的连接出现,或者是空翻类动作的使用,这些改动不仅要求运动员能够精准的完成转体动作,而且要求运动员掌握更多种类型的动作,这样成套的观赏性和价值才会不断的增高。
成套动作评分
(1)补充动作
成套难度从双脚离开踏板或垫子时开始计算。
①踏板 不允许在踏板下加入支撑物;
②助跑 当选手第一次助跑没有接触到踏板、器械或跑到器械下方,允许选手进行第二次助跑完成上杠;
③动作 若第二次助跑依然没有成功完成上杠,则选手必须直接上到器械上开始完成成套动作;
④接触 只要没有接触到踏板,器械或者跑到器械下方,则不对选手进行扣分;
(2)失误扣分
①摔下 当从器械上摔下后,选手可以在30秒的时间内重新上到器械继续完成成套动作,计时从选手落地时开始;
②时间 落地后到重新回到器械上的时间将通过记分牌显示;
③提示 提示,选手回到器械上的信号将在选手掉落器械后10秒、20秒、30秒的时间点发出;
④相同 如果成套中有3个同样动作,并且其中两个难度价值相同,那么则根据动作完成顺序来计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