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夜阑话韩柳-中秋望天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宫市是唐代中叶一大弊政,白居易的《卖炭翁》就是用诗歌揭露宫市的扰民。宫市的实况在韩愈《顺宗实录》中曾有记载,大意是:按照旧例,宫中要购买货物,本由官吏承任,并以相等价值付偿,到了德宗贞元末,这差使便转为宦官,宦官的手段是大家所熟悉的。看到货物,便说宫中委购,真伪难分,付的价值只抵原价百分之几,也便是象征性的,还要勒索什么门户钱、脚价钱。卖方大多是农民,往往空手回家。所以名为宫市,实为掠夺。曾经有一农民,以驴负柴至城中出售,宦官就口称宫市强取之,只给绢数尺,还索取门户钱。农民靠卖柴养一家老小,便争吵起来,殴打宦官,街吏将他捉住,上报朝廷,皇帝下诏处分这个宦官,给予农民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

    末一句说得非常警辟。宦官既是官,官场积弊从来就是办管办,干管干。尤其宫字当头,谁也没法认真,给绢十匹,聊示皇上之圣明而已。

    不想韩愈却认真起来,他任监察御史时,便以言官的身份上书数千言,德宗非但不听,还大为恼怒,便于贞元十九年(803)贬为连州阳山(今属广东)令。

    宫市之弊,德宗岂有不知?撤销宫市,对皇帝毫无损失,可是对宦官却损失很大。当时宦官已手操生杀之权,连朝廷出兵,都由宦官做监军,怎么能够惹得?后来的宪宗就是给宦官杀害的。韩愈的《顺宗实录》所以遭宦官之忌,文中揭露宫市之弊,也是原因之一。

    韩愈之贬阳山,原不仅由于论宫市一端,还有复杂的人事上因素,但论宫市实为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监察御史张署,也因劝谏德宗减免关中徭赋而被贬临武(今属湖南)。韩愈祭张署文,故有“我落阳山,以尹鼯猱。君飘临武,山林之牢。岁弊寒凶,雪虐风饕”语。

    宪宗即位,大赦天下,他们仍不能回到朝廷。韩愈改任江陵(今属湖北)法曹参军,张署改任江陵功曹参军,在郴州(今属湖南)逗留了一些时候。这首《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即是在郴州作。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朝清班。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同时流辈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前四句是写景。因为万里无云,一天月色,银河也看不到了。于是举酒相祝,请张署唱歌,实即吟诗。从“洞庭连天九疑高”到“天路幽险难追攀”止,都是转述张署歌辞原意。

    先从南迁时荒凉艰苦的历程说起,冒九死一生之险才到达官所,就此默不作声,如同躲藏起来。虽然如此,还是有种种恐惧。床下怕蛇出没,进食怕中毒。这两句既写出海南的风土特色,也反映北方人不能适应的苦恼。

    夔和皋陶都是传说中尧舜时的良臣,这里借喻宪宗即位,贤良起用。此次大赦令于八月初五日颁发,十五日前到达郴州,所以说一日行万里。大赦的范围是,处死刑者免死,谪迁、流放者召回、赦还。

    可是当州官申报上去后,却被观察使扣压了。据沈钦韩注说,这时湖南观察使为杨凭,即柳宗元岳父,他自必承王伾、王叔文的意旨,使韩、张被抑。如果此说不误,那么,韩愈之厌恶二王,不是没有来由的了。

    判司是唐代诸曹参军的统称,有过即受笞杖之苦。杜牧《赠小侄阿宜诗》:“参军与簿尉,尘土动劻勷。一语不中治,鞭笞满身疮。”韩诗的“尘埃间”指伏地挨打,小杜诗的“动劻勷”,则含幽默味,意思是还要尘土来帮忙。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也有“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语,说明卑官的屈辱可怜处境。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云:“贬谪之苦,判司之移,皆于张歌辞出之,所谓避实法也。”接着,由韩愈自己来评说,归结于命运如此,不能违背,所以还是饮酒,陶渊明《责子诗》所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但陶诗是旷达,韩诗是牢骚。因为张署歌辞很悲苦,韩愈则故作优游,所以说“我歌今与君殊科”,即用意不同。末句“有酒不饮奈明何”的“明”,也有作为明年解的,似以作明月解为胜,即是不要为烦恼而辜负此明月。以单一“明”字指明年,很牵强;指明月,较通顺,童第德《韩集校证》卷三:“此承上省月作明,义本明白。”说得很对。

    这首诗也是韩愈以文为诗的代表作,其中无一联是律句。“歌”字两见,但复韵古人多有之。

    阳山之贬,新旧《唐书》说是因论宫市,另一说是因关中旱饥,韩愈上疏请宽民徭而免田租,为京兆尹李实所忌而获谴。据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则是为了后者。《赠三学士》也作于尚滞留湘中时,但这时二王已失败,这里只就诗中所表现的情绪而言,韩愈是有一肚皮怨气的,中间还牵涉柳宗元和刘禹锡,而对二王之败,则大为痛快,亦见宦海恩仇,如惊涛拍岸,永无宁日,持此以与前一首对照,则韩公之对酒当歌,实是矫情,远过于张歌的但道悲酸。但无论是前首或后首,在表现诗人的性格上还是统一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