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企业的含义和特点
社会企业是以社会目标为根本动机的一种新型组织,它创新性地识别并利用机会、动员资源、管理风险,具有一定的公众支持与参与,在实现财务自足的同时将所得利润主要用于企业发展的再投资或用于对社会目标的支持,其产出结果往往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社会企业具有四大基本特征属性:(1)公益性,(2)经济性,(3)以解决就业问题为导向;(4)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二、社会企业兴起的起源
近几十年来,社会企业这一创新型组织在英国、美国等各地兴起并蓬勃发展,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的社会企业是由解决失业问题演化而来的。总的来说,社会企业的兴起植根于非营利部门与企业部门两方面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企业的兴起直接或间接地承继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19世纪中期在全球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也对社会企业的兴起有所启发。总之,非营利部门的转型以及企业部门对社会责任的日益重视为社会企业的产生与兴起提供了土壤。
第二节 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发展
一、中国社会企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的经济制度环境下我国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企业组成形式,分别适应当时的制度环境和发展需求,为解决当时民生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1)在分布地区上,中国社会企业的经营地理范围还较为有限。
(2)就具体的服务内容而言,行业支持型社会企业主要为行业内的其他社会企业或公益组织提供能力建设、品牌咨询以及信息平台与志愿者平台等服务项目,从而间接地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帮扶。
(3)在形式的选择上,我国社会企业所选择的注册形式比较多样化,包括企业、民间非企业单位、社团以及基金会。
二、中国社会企业发展中的制度变迁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变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发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改变,这都对社会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1.计划经济时期
1949年,中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缺乏进行大规模提供福利的经济基础,于是借鉴苏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模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社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发展和巩固社会效益的前提。此后民政部门的职能从直接经营管理转向监督、协调和服务,福利企业变行政管理为经营服务型。
3.改革深化时期
近十年间,政府与市场在一些社会发展领域上效用减弱,非营利部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根植于非营利部门发展的社会创新,社会事业多元化改革,引发了中国各种类型的社会企业的蓬勃发展,涉及就业、社会服务、扶贫、教育、医疗等众多社会发展领域。
三、中国社会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第一,公众认可度是中国社会企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第二,初创期资源匮乏是中国社会企业发展初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第三,使命偏移是中国社会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节 社会企业家个人特征对组织绩效的作用
一、已有研究分析
沙里尔和勒纳对以色列57名社会企业家开展了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并在个人层面界定出四个关键因素,即创业者的社会网络、献身社会企业的奉献精神、初创期资本基础以及以往的管理经验。他们发现社会企业家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在初创期缺乏启动资金,而社会企业家对社会企业潜在的负面影响则是对控制权的过度把控,这会造成董事会形同虚设,无法有效参与企业决策。总之,在社会企业家的研究层面,学者们通过理论分析以及案例研究、扎根理论等质性研究方法对于社会企业家个人特征进行了分析,其中,社会关系网络、工作经验以及动机被认为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并被赋予了普遍关注与探讨。
二、假设提出
现阶段我国社会企业的整体规模偏小,社会企业家在组织发展中占据了很强的主导地位。社会企业家的工作经验等个人特征被认为是社会企业成功的影响因素。首先,社会企业家的受教育水平对社会企业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社会企业家不仅需要具备传统企业家的洞察力和决策能力等管理能力,对其视野、胸怀、道德情操等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而高等教育院校中系统性知识技能的学习则有助于社会企业家在组织管理能力、视野等方面养成卓越而全面的个人素质,从而让他们作为领导者能在社会企业的发展中更有效地应对内部外环境中的各种变革压力,做出正确的决策,带领组织实现成功。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中国社会企业家的学历与组织的收入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其次,社会企业家以往的工作经验对于社会企业的发展与成功也具有影响作用。
三、实证分析
本研究的实验变量为社会企业家学历与工作经验,因变量为组织收入规模与组织盈亏平衡。此外,考虑到组织的发展规模对于组织的整体收入与盈亏平衡有较大影响,选择组织员工规模作为控制变量。
根据提出的假设以及界定的研究变量,使用OLS回归与Logit回归检验上述提出的两个假设,以探讨中国社会企业的社会企业家个人特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说明,具备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社会企业家所管理的中国社会企业,比仅具备高中及以下或大专或本科学历的社会企业家所在的社会企业,在组织收入规模上表现更好。
接下来,以组织盈亏平衡作为因变量,以社会企业家工作经验作为自变量,对中国社会企业家工作经验与组织绩效的关系进行探究。通过进一步观察变量系数可知,在商业机构工作经验基础上还拥有非营利机构工作经验的社会企业家比仅有商业机构工作经验的社会企业家能更好地领导组织实现盈亏平衡。
总之,中国社会企业家的学历与组织的收入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此外,中国社会企业家在非营利组织的工作经验与组织实现盈亏平衡呈正相关关系,兼有商业与非营利机构工作经验的社会企业家比仅有商业机构工作经验的能更好地领导组织实现盈亏平衡。
第四节 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社会企业的认证标准亟待确立
由于社会企业在我国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社会各界对其都还处于初步的探索认识阶段。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环境下,由于社会企业缺乏清晰明确的鉴定标准与规范,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不一定就是社会企业,有做慈善活动的企业家也并非就是社会企业家,这一混乱的现状导致民众对社会企业的认知及其合法性产生偏差甚至误解,从而使得处于初创发展阶段的真正的社会企业陷入重重困境。
二、政府的平台支持
在对社会企业的认证标准明确建立之后,在我国尚处于初生阶段的社会企业还需要政府的良性扶持,例如从政府采购、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支持社会企业的发展。
三、社会环境的多方面支持
在资金问题上,社会影响力投资正逐渐兴起,这类投资不同于传统投资只看重财务上的投资回报率等指标,而是同样看重或更看重投资对社会整体带来的正效用,即看重创造的社会价值,积极发展这一类创新型投资对于改善中国社会企业融资大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人才问题上,美国与欧洲国家的顶尖商学院均已开设了社会企业的相关课程,在高等教育中开始注重对社会创新人才的培训发展,我国的各顶尖高校也开始在课程中引入社会企业的相关内容,期待在不远的未来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国社会企业家。总之,中国的社会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从分红限制、盈余用途等确立统一的官方认证标准有助于规范及引导社会企业的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予获得认证的社会企业以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支持,并通过从融资、人才、管理等方面改善我国社会企业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为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公开透明而高效运作的社会制度环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