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乱飘僧舍,密洒歌楼,迤逦渐迷鸳瓦。好是渔人,披得一蓑归去,江上晚来堪画。满长安、高却旗亭酒价。
幽雅。乘兴最宜访戴,泛小棹、越溪潇洒。皓鹤夺鲜,白鹇失素,千里广铺寒野。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台琼榭。放一轮明月,交光清夜。
张爱玲曾不无幽默地调侃过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前面两大恨事,鲥鱼多刺与海棠无香,她是听人说的,而《红楼梦》未完,则是她的潜意识。虽是一句玩笑话,若让世人来回答,对于人生的三大恨事,肯定会交出千差万别的答卷。而对我来说,这段时日来深受酷暑之“荼毒”,若是让我来回答这人生三大恨事,我会不假思索地答道:一恨高温狂虐,二恨天公不雨,三恨不能化为冰箱里的一尾鱼。当然咯,不是一尾翻着白眼、既无出气也无进气的死鱼,而是电视广告中的,在冰箱中美美地酣睡,一伺主人打开冰箱即豁然起跳,从冰箱的一角摇头摆尾而出的未来新鱼类。可惜当前还不是未来,这种新鱼类并没有问世。而我,似乎也暂时找不到化身人鱼、无视冷热的捷径。
实在热得受不了了,不能把冰箱当作避暑山庄,还不能把空调开得十足吗?但在空调房中待得久了,却又口舌生疮,诸般不适起来。咬了咬牙,终于怀着与酷暑决一死战的心情,直奔空调缺席的电脑桌前。也罢,既然忍暑出山,就要一丝不苟地完成原计划。而按照我的原计划,柳永的词评写到第二十四篇,便将“开到荼蘼花事了”。
前面的二十三篇品目繁多。既有以“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代表的柳氏恋曲,也有以“针线闲拈伴伊坐”为代表的市井生活场景;既有以“潇潇暮雨洒江天”为代表的羁旅愁思,也有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为代表的狂放率性;既有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为代表的投献名篇,也有以“挺英哲、掩前王”为代表的谀圣颂歌;既有以“歌酒情怀,不似当年”为代表的追忆之赋,也有以“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为代表的咏史佳章。但这些,仍不足以概括柳词的全部风貌。《乐章集》中还有一个品目笔者不曾提及,那就是柳永的咏物词。既然如此,这最后一篇柳词,就选取一首咏物词吧。
欲知柳永所咏为何,我们先来看一首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看完了诗,再来解开诗谜。诗谜太简单了,猜中的绝对不是天才,猜不中的却绝对是傻瓜。我们这些不是傻瓜的猜谜者,大可面带骄傲之色齐声作答:一片是雪花,两片是雪花,千片万片还是雪花。
没错,我们今天所要品评的,正是柳永的一首咏雪词。这大热的天,借鉴一下曹丞相“望梅止渴”的做法也是好的。既然天公不肯降温,我们倒不妨来个“望雪解暑”“心静自然凉”。柳永此词,恰是解暑神器,且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它的威力与妙用吧。
寒冬的世界,花谢红装,草失绿衣,啼鸟噤喉,满目残山剩水。与春、夏、秋三季相比,冬的颜色最单调,冬的姿态最颓废。若要在四季之中选出自己的最爱,也许还得费番思量,但若要在四季之中选出自己最不爱的季节,相信许多人已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来。且莫急于出口,再好好想一想吧。寒冬的世界,也不尽是花草萎靡、无声无色。辛弃疾有句词“残山剩水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几枝疏梅,虽不能令全局改观,却毕竟激活了寒冬的姿态,令无精打采的残山剩水竟也散发出了生动妩媚的气息。试用飞雪来替换疏梅,则残山剩水又将被料理为怎样的一番面目呢?寒冬果真是最单调、最颓废的季节吗?它真的就一无可取?在四季之中选出自己最不爱的季节,你会无比果断地、义无反顾地把这一票投给寒冬吗?
我知道,你的决心动摇了。因为寒冬有一样事物,是另外三个季节所无法拥有、无法取代的,那就是寒冬的雪。纵然寒冬的日子长达百天,只要有那么一天,迎来了下雪的日子,为了这一天,就足以原谅其余九十九天的凛冽与单调。只有下雪的日子,才能把平凡的人间变成天堂,让平凡沉重的人生为一种飘然出尘的仙气与仙味所萦绕,这是寒冬与其他三个季节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寒冬最为出彩之处。雪,是冬之神髓,冬之精华。
人有正邪两面,雪,也有粗暴阴鸷的一面。老杜有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两极分化、令人愤慨的一幕似乎只应发生在冰天雪地。这样的一幕当然不只是唐朝的“特产”,中国古籍中不乏百姓苦雪的记载。就以柳永所在的宋朝为例,让我们来看看《宋史》中关于天灾雪祸的描述。比如:“淳化三年九月,京兆府大雪害苗稼。四年二月,商州大雪,民多冻死。”又如:“天禧元年十一月,京师大雪,苦寒,人多冻死,路有僵尸,遣中使埋之四郊。二年正月,永州大雪,六昼夜方止,江、溪鱼皆冻死。”再如:“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大雪,盈三尺不止。天地晦冥,或雪未下时,阴云中有雪丝长数寸堕地。二年正月丁酉,大雪,天寒甚,地冰如镜,行者不能定立。是月乙卯,车驾在青城,大雪数尺,人多冻死。”然而,这只是有雪灾降临的年份,因雪成灾,这就是冬雪的罪过了。
但冬雪并不总是灾异的化身,“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更多的时候,雪与其说是粗暴阴鸷,不如说是雅隽温柔。这也使得古今之人对于雪,与其说是谈虎色变,不如说是暗自期盼。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不要以为,期待下雪的,必是那些为富不仁的特权阶层。穷人也爱雪。不信吗?还记得《白毛女》中的喜儿开门窥雪时那欢喜神态与甜美唱词吧:“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
雪花飘向北宋,满城欢声一片。天降奇瑞,雪花驾到。都说二月春风似剪刀,却不知寒月冬风也是裁剪的好手。只见它左一裁、右一剪,不消多时,便有千万朵美如琼瑶的雪花从空中冉冉飘下。看雪去,看雪去,这是上苍赏给世人的福利。见者有份,且看花落谁家?
雪入僧舍,花飞歌楼,那些俯仰成对、犹如鸳鸯偎抱的瓦盖上渐积渐深,仿佛笼上了一层白玉被褥。
老和尚停下了手中的木鱼,眼角带着温润的笑意:“有了这场雪,今冬的旱情总算是得以纾解啦!天意昭昭,也不枉了这数日的祷告。但愿这场雪,还要下得久些,下得深透些才好。”
萌态可掬的小和尚则你推推我,我推推你,小声而又热切地嘀嘀咕咕,虽极力抑制,仍扰动了佛堂的清寂。眼巴巴地望着素日不苟言笑的师父,而师父也终于放出话来:“没见过下雪吗,瞧你们这挤眉弄眼的猴急样儿。心不诚则不灵,今天的清修就此为止吧!”
“谢师父!”小和尚们如同接了佛旨般笑逐颜开,雀跃着从佛堂一拥而出。走在最后的小和尚有些过意不去,上前搀着师父道:“今冬的头一场雪,师父也和我们一同看吧。弟子们刚才商量着,就用这头一场雪,堆一座达摩祖师的神像,倒也洁净别致。这样祖师爷就不会怪罪弟子们提前结束了日修吧?”
歌楼之上,一群靓妆盛饰的女郎正围着一个青袍纱帽的士人。他便是柳永。
“现成的好题目,何不以汴京雪意为题,为我们姐妹制首新曲?”
“我这儿有纸,是从徽州新到的凝霜纸,正好配得上今日的雪景。”
“我这儿有上佳的砚墨,除了你柳七公子,别人断不敢用它。”
“我这儿有弋阳李展所制的鸡距笔,不会辱没公子的文才吧?”
莺啼燕语,暖如红泥火炉。那凌空飘舞的似乎不是雪花,而是嫣然怒放的春花。
“盛情难却。你们如此殷勤相待,是要叫我非写不可呵。”柳永笑了笑,喜滋滋地在素笺上落下了第一行字:“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
“公子锦心绣口,出手真快!”
一语未了,素笺上又落下了另一行字:“乱飘僧舍,密洒歌楼,迤逦渐迷鸳瓦。”
但接下来,柳永却搁笔抚案,沉吟良久。
“柳七公子也有下笔维艰之时吗?”
“别说话,休要打断了公子的思致。”
柳永反倒站了起来:“惭愧了,柳某今日殊无创意,欲就前贤请教。各位芳卿记得哪些古人写雪的诗文,能否背给柳某听听?”
“适才公子所写,‘乱飘僧舍,密洒歌楼’,其实并非为公子之创意,而是出自唐代郑谷的《雪中偶题》。全诗是——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有人朗声道。
“好眼神,好才学。”柳永点头赞道,“还有谁,能为柳某开启雪思?”
又有人应声而起:“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
“这是《旗亭画壁》,难为你竟记得这样全,柳某不得不服。”柳永又是惊奇,又是兴高采烈,“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在下雪天到旗亭饮酒,遇到一群唱曲的伶官。这三个人都以诗自负,就打赌说,谁的诗被伶官唱得多,谁就大获全胜。多妙的故事,多棒的赌注啊!”
“那还用说吗?今日之下,如果这三个人与公子同到旗亭饮酒,公子定会大获全胜。因为只要公子前去,我们姐妹便会全部出动啊。我们每个人只唱公子之词,把王昌龄三人气得吐血可好?”
听到这个建议,柳永不禁心花怒放,口里却道:“不可,不可,要抬举柳某,也不宜做得太过火、太过分啊!”
“公子不必太过自谦。以公子当世之名,何须与王昌龄三人同伍?我敢保证,公子就是独自去旗亭露上一面,随便叫上我们姐妹几人,把公子的词曲唱上几首,旗亭的酒价一准儿会‘嗖嗖’地上涨。汴京的市民都想听着公子的词曲饮酒御寒呢,不把旗亭的掌柜乐坏了才怪。”
“真会如此?柳某竟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与感染力?”柳永笑言,“在旗亭的掌柜乐坏了之前,我先乐坏了才是。请接着背吧。”
于是,有人背诵了《世说新语》中的“棹雪访戴”。山阴的王子猷在雪夜想起剡县的戴安道,坐了一夜的船到达戴家。到了戴家却不入而返,被人问起时不失风雅地答道:“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还有人背起了南朝谢惠连的《雪赋》:“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
“好一个皓鹤夺鲜,白鹇失素!”柳永评道,“雪花之洁美,更在皓鹤、白鹇之上,谢家惠连,有此精妙绝伦之句!”
也有人背起了宋玉的《讽赋》:“中有鸣琴焉,臣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
“雪中鼓琴,莫若《幽兰》《白雪》之音。上乘之雪当有上乘之作。”柳永愈发惊喜。
更有人吟唱:“‘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请问柳七公子,这是何人之作?”
“这却难不倒我,是李义山的《无题》。除了义山,谁能将这白雪世界写得如梦如幻,有如神仙洞府一般?”柳永回到案前,提起笔道,“有劳诸位,受益颇多。今日柳某虽不能制成新曲,却已有了一首集句之词。”
众人看毕柳永写下的全词,无不交口称赞。都说词中虽多有集句,却是集得浑然天成,典故与意象交相辉映,丝毫不露穿凿之痕。
“幽兰歌断是援引宋玉的‘为《幽兰》《白雪》之曲’。公子之意,是在雪夜歌唱有如阳春白雪般高雅的琴曲。何不将幽兰歌断改为白雪歌断呢?宋玉的那个典故美则美矣,却有些生僻。若是不知道这个典故,读到幽兰就会莫名其妙,感到隔了一层。而用‘白雪’一词则一目了然,既合于眼前之景,又易于令人联想到阳春白雪之意。”一名歌女俯下身来,指着纸上的“幽兰”对柳永道出自己的困惑。
“有道理,有见地。可你知道吗,我不用白雪而用幽兰,是有原因的。”柳永解释道,“我写的是雪,但通篇之中,却不落一个‘雪’字。若是落一‘雪’字,就直白浅露了。幽兰歌断,如你所言,知道宋玉那个典故的自能心领神会,明白我是以幽兰代指白雪,而不知道那个典故的则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了。《阳春白雪》之曲是为知音唱的,我的词,亦是为知音写的。‘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柳永何幸,能与你们结为知音。知音识曲,令柳永千秋万载断不会有‘归卧故山秋’的寂寞与遗憾。”
漫天的雪花,飞得更加轻盈欢快了。明月映雪,古今共此清光,同此幽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