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规定:竞走是运动员与地面保持接触、连续向前迈进的过程,没有(人眼)可见的腾空。前腿从触地瞬间到垂直部位应该伸直(即膝关节不得弯曲)。
竞走比赛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在执行裁判工作中,竞走裁判员均应独立进行工作,只能赁自己的眼睛来观察判定运动员的竞走技术是否符合规则要求,这就使得竞走裁判工作难度增加了许多。因此,作为一名竞走裁判员,应正确地掌握竞走技术的定义和裁判法,公正、准确地执行规则。这是保证竞走比赛正常进行的前提。
竞走裁判员的主要任务是在总裁判长和副总裁判长的领导下,根据《田径竞赛规则》的规定和竞赛规和的要求,公正准确地执行裁判工作,使所有参赛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符合规则要求,保证竞走比赛顺利进行。
分工与职责
(1)人员编制与分工
竞走裁判员的编制,应根据比赛的规模来设定。专门组织的竞走比赛与田径运动会中举行的竞走比赛的竞走裁判员编制有所不同。
①竞走主裁判:由中国田径协会选派,在总裁判长的领导下负责竞走裁判组的全面工作。
②竞走裁判员:比赛中在规定的区域内检查、判定竞走运动员有无技术犯规以及是否违反田径比赛通则。对犯规运动员进行警告或取消比赛资格的判罚。
③联络员:负责收集裁判员填写的红卡交记录员。
④记录员:负责收集、统计和保管联络员送不的红卡,填写竞走技术犯规罚记录表。
⑤红卡显示记录员:负责登记、饮水和显示红卡数量。
⑥饮用水管理员:做好用水的保管和供应工作。
⑦终点计时主裁判一人,可由内场终点主裁判兼任,负责领导发令员、终点计时、记圈员、终点裁判员、记录员、转折点记录员和检查员进行工作,并与竞走主裁判协调工作。
⑧发令员:负责竞走比赛的发令工作。
⑨点计时、计圈员:负责记录竞走运动员的分段(每圈)时间和全程时间,通知运动员剩余圈数。
⑩终点裁判员:负责记录全体运动员的已走圈数和终点名次,显示领先运动员的剩余圈数。
⑪转折点记录员:负责在竞走环形路线的一端记录通过转折点运动员的号码和顺序。
⑫检查员:在主裁判指定的区域内检查运动员是否离开比赛路线或不能比赛或其他现象。如有此类情况发生,应立即通知主裁判。
⑬终点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核对运动员的成绩及级点名次。
⑭终点摄像员:负责在比赛终点拍摄运动员比赛全程的录像。
(2)工作职责
①竞走主裁判
组织领导竞走裁判组的工作。
赛前领导竞走裁判学习研究规则,切实掌握规则精神。
研究制定竞走裁判工作细则,组织讲习班或放映竞走比赛的技术录像,研究技术,交流经验,提高裁判水平。
根据裁判员情况,明确裁判分工,职责及工作方法。
赛前了解比赛场地、路线以及饮水站、饮料站、用水站等设施安排情况。
参加技术会议,提出竞赛中有关技术和规则要求。
在比赛前一天,准备好所用器材和用品,并召开竞走裁判员技术会议,进一步明确分工、各裁判员编号及各自的工作区域。
比赛中负责检查和判定运动员有无犯规情况,有权决定自己的判罚。对犯规运动员及时提出警告或取消其比赛资格。
每项比赛结束后,及时组织裁判员进行工作小结,签署判罚记录表,并与裁判员进行核对。如遇破纪录时,经核对后在破纪录成绩表上签名。
在比赛结束后的30分钟内留在比赛场内,解决和审理比赛中出现的问题。
比赛全部结束后,召集竞走裁判员参加赛后总结会。
②竞走裁判员
赛前参加各种学习和交流活动。
了解比赛场地和路线,明确各自的分工。
按要求准备好各种器材和表格、判罚牌等。
在比赛中,检查、判定运动员有无技术犯规。在没有指派检查员时,还要负责自己工作区域内运动员有无违反田径竞赛规则的行为,并按规定进行判罚。
对犯规运动员出示警告判罚牌后将犯规运动员的号码、犯规时间、犯规性质及时间填写在判罚记录表上和犯规卡上。
③联络员
赛前参加裁判组的有关会议,做好赛前准备工作。
比赛中,及时收集裁判员判罚的红卡,并交记录员。
负责裁判员与主裁判之间的联络。
④记录员
赛前参加裁判组的有关会议,做好赛前准备工作。
赛中,负责收集、整理、统计和保管由联络员送交的红卡,并将犯规运动员的号码、犯规性质和时间、判罚的裁判员等项内容填写在“竞走裁判员判罚总记录表”上。
将被取消比赛资格运动员的红卡情况通知红卡显示员。
当某一运动员得到3张红卡判罚后,报告主裁判,待主裁判判罚后,记录下判罚时间。
⑤红卡显示员
赛前参加裁判组的有关会议,做好赛前准备工作。
比赛中,接到记录员通知的取消比赛资格的红卡后,将犯规运动员的号码、红卡数登记在红卡显示牌上。
当主裁判取消某运动员的比赛资格后,在红卡显示牌上显示3张红卡数量。
⑥用水、饮水站裁判员
赛前参加裁判组的有关会议,做好赛前准备工作。按规则要求设置饮水用水和饮料站。
按规则要求接收、保管、放置和供给运动员的自备饮料。
做好饮水用水和饮料的供应工作。
有关终点计时主裁判、记时记圈员等裁判员的工作职责可参见本书第五章《径赛裁判工作》的有关部分。
赛前工作
(1)在竞走主裁判的领导下,认真学习竞赛规程、规则和裁判法。观看竞走的技术录像,研究竞走技术,统一认识和判罚尺度。
(2)召集裁判员会议,明确裁判员职责与分工,熟悉比赛场地和路线。确定用水饮水站的位置,准备饮用水。
(3)终点主裁判组织计时计圈员、终点裁判员、转折点记录员和检查员研究工作方法及比赛中相互配合,确定终点计时、计圈的方法。
(4)组织裁判工作实习,了解和分析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提高裁判员的裁判水平。
(5)准备和检查裁判所用器材和物品,熟悉裁判用具及表格。
(6)布置红卡显示牌的位置。
(7)召开各裁判组协调会,明确工作方法和程序,协调各项工作。
赛中工作
(1)比赛前1小时到达赛场,竞走主裁判和终点主裁判分别召集会议,主要落实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进一步明确各组裁判员的分工和工作区域。
②确定比赛中竞走裁判员换位的时间与方法。
③指定3名竞走裁判员在比赛开始时在起点处工作。
④指定3人(包括竞走主裁判)在比赛结束时在终点处工作。
⑤给每名竞走裁判员分发比赛路线图、裁判员臂章、警告判罚牌、判罚记录表及红卡等比赛所需物品。
⑥统一核对表的时间。
(2)比赛前30分钟竞走裁判员到达自己的工作岗位。
(3)其他裁判员(计时计圈员、记录员、红卡显示员,饮、用水站等)提前1小时到达工作场地,布置好工作场地比赛用具。
(4)竞走主裁判的工作
①只有竞走主裁判在比赛中有权取消技术犯规运动员的比赛资格。
②比赛中,竞走主裁判根据记录员的报告,对得到3张红卡的运动员,执行取消比赛资格的判罚。
③对被取消比赛资格的运动员,应及时摘掉其佩戴的号码布并令其离开比赛路线。
④出示判罚红牌时,应走近被罚运动员,呼叫其号码,同时举起红牌,使运动员知道自己被判罚。
⑤在公路上举行的竞走比赛,应将得到3张红卡的运动员尽可能在运动员进入田径场之前及时判罚出场。
⑥主裁判因故在当时或运动员走入田径场前不能及时判罚时,应等到下一圈或比赛结束后及时补判。
⑦比赛结束后,主裁判应将被取消资格的运动员号码及时通知终点主裁判,并在成绩单上签名。
⑧赛后30分钟内留在赛场,处理有关抗议等事宜。
(5)竞走裁判员的工作
①对犯规运动员提出警告或作出取消比赛资格的判罚,其方法如下:
提出警告时,裁判员呼叫犯规运动员的号码,同时清楚地出示警告判罚牌并把标有该运动员犯规性质的符号的一面对着运动员“M”表示腾空,“<”表示屈膝。
使运动员知道自己犯规的原因。并将犯规运动员的号码、犯规时间、犯规性质填写在判罚记录表内。比赛结束后,裁判员应及时将记录表交给主裁判或记录员。
取消运动员比赛资格时,应清楚地填写竞走运动员犯规卡(即红卡),并通过联络员及时交给记录员或主裁判。
②技术判罚的依据和注意事项裁判员判罚运动员技术犯规,应以自己的眼睛来判断运动员是否违反竞走的定义。
裁判员的任何判罚均应在主裁判为自己指定的工作区域内进行。
应站在合理的位置进行观察,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观察运动员的双腿和脚上。不应根据运动员竞走的方式、身体姿势等进行判罚。
③应注意容易出现技术犯规的时刻
比赛开始的出发阶段。
互相追逐,竞争激烈或超越对手时。
比赛后期,运动员身体出现疲劳时。
有上、下坡路段比赛的上、下坡走时。
最后冲刺走阶段时。
用水或饮水时。
在距离裁判员较远的位置时。
(6)联络员、记录员的工作
①联络员接到裁判员发出的红卡后,及时将红卡送交记录员或竞走主裁判。
②在整个比赛中,联络员应始终与竞走裁判员保持联系。
③记录员及时收集所有判罚卡,并将判罚情况登记在竞走裁判员判罚总记录表中。
④记录员边收集红卡,边整理、边登记,对已被判罚3张红卡的运动员,及时报告给主裁判。
⑤当竞走主裁判执行取消运动员比赛资格的判罚后,应及时记下执行判罚的时间,同时通知红卡显示记录员,登记在红卡显示牌上。
(7)红卡显示记录员的工作
①当接到记录员的通知,某一运动员得到被取消比赛资格的红卡时,及时将犯规运动员的号码及红卡数准确地登记在红卡显示牌上。
②当主裁判执行取消运动员比赛资格的判罚后,应在红卡显示牌上显示出3张红卡。
(8)饮用水站和饮料站的工作
①赛前按规定时间地点放好饮、用水和饮料及杯子。
②在田径场进行比赛时,可在比赛进行20分钟后,在规定位置向运动员供水和饮料,使用5分钟停止供应。过15分钟后再次开放用水站和饮水站,供运动员使用,依此类推。
③在公路上进行比赛时,每圈(2~2.5公里)可设置饮、用水站。运动员的自备饮料,应在赛前规定时间送交大会指派的工作人员处,由专人保管,并放置在指定的饮料供应站。
(9)终点主裁判的工作
①赛前按规定时间入场,召集裁判员集合,明确各裁判员的工作任务。
②领导发令员、计时计圈员、终点裁判员、检查员和转折点记录员进行工作,确保准时发令和开表。
③根据计时计圈员的成绩记录,确认运动员的比赛名次和成绩,签名后上交外场径赛裁判长和技术官员审核签名。
(10)计时计圈员、终点裁判员、检查员和转折点记录员的工作
当比赛运动员人数较多时,计时计圈员通常采用人盯人的计时计圈的方法记录运动员的分段时间、圈数和全程时间(所使用的记圈表格见第五章)。终点记录员使用总记圈表记录所有运动员走过的圈数。当二者发生不一致现象时,应以计时计圈员的记录为准,确定运动员已走完的圈数,并显示领先运动员尚余圈数。检查员应根据主裁判指定的地点对运动员进行检查,当运动员在中途退出或离开比赛路线或因伤、病暂停比赛时,检查员应立即报告附近的裁判员和终点主裁判,并做好记录。遇有中途退场或被罚下场的运动员,竞走主裁判应将其号码通知终点主裁判和计时计圈员。当运动员剩余最后一圈时,计时计圈员应向该运动员报告剩余圈数。赛后终点主裁判应将计时计圈员的记录与转折点记录员的记录圈数进行核对。
(11)各裁判组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
发令员与检录员和计时计圈员密切协作,做到准时发令和开表。
竞走主裁判和竞走裁判员、红卡显示员、记录员、联络员密切联系与协作,做到竞走裁判员发出红卡,联络员迅速交给记录员,记录员做好记录,迅速通知红卡显示员和竞走主裁判。
终点主裁判、计时计圈员、终点裁判员、转折点记录员、检查员之间密切联系与协作,随时通报比赛中运动员出现的各种情况。
裁判员与大会医务人员联系配合在比赛中,对出现异常情况的运动员,及时通知医务人员进行护理。当医务人员认为某运动员不能继续比赛时,应停止该运动员比赛,竞走主裁判应取下该运动员的号码。
赛后工作
(1)比赛结束后,主裁判召集全体裁判员会议,进行工作小结。
(2)在小结会上,分析和讨论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公布取消比赛资格判罚情况,并向大会组委会递交包括技术犯规判罚统计材料等内容的工作报告。
(3)归还所有器材和物品。
(4)工作重点与难点
①竞走裁判工作的重点是裁判员准确判罚运动员技术犯规。
现代竞走技术的特点之一是步频较快,在执行裁判工作中有时难以判别运动员竞走技术是否犯规。因此,裁判员在比赛中应注意以下各点:
从前脚落地到垂直支撑的过程中,膝关节是否有弯曲。
前脚落地前,后脚是否已离地。
是否有全脚着地或非脚跟先着地的落地动作。
上体前倾过大,容易失去平衡。
后蹬动作不完整,脚过早前摆。
步幅过大,超过正常比例。
步频过快。
摆动腿折叠动作大,与跑步相似。
②终点的计时计圈工作也是竞走裁判工作的难点。在外场进行竞走比赛中,规则规定比赛路线应为环形路线,每圈长度约为2000~2500米,男子50公里比赛常常要持续5小时以上,裁判员易疲劳,容易出现记圈错误的现象。为避免记错圈数,可采取以下措施:
赛前认真研究计时计圈方法,进行裁判实习,熟悉工作方法。
如计时计圈员采用人盯人计时计圈的方法,每人负责2~4名运动员的计时计圈,当发现所计运动员的某圈时间出现异常情况时(如时间大大延长或缩短),应立即向终点主裁判报告,查明原因。
终点裁判员、检查员和转折点记录员发现运动员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终点主裁判报告。
当计时计圈员所计圈数与终点裁判员采用总记圈表所计圈数不一致,而又来不及进行仔细核对时,应以计时计圈员所计圈数为准。
在终点附近设置卫生间,减少往返时间。
(5)裁判员的工作位置
①公路竞走比赛裁判员的站位
在公路竞走比赛中,应根据比赛路线的范围安排裁判员。一般情况下,包括主裁判在内的裁判员至少6名,至多9名,裁判按分工区域编号1~6号或1~9号。
主裁判位置相对固定在记录台附近,以便与记录员联系。
裁判员通常应均匀地分布在比赛的环行路线上。如遇复杂路段时,有关裁判员之间的间隔稍近一些。
用水、饮水和饮料站设置在较平直的路段两端内侧。
记录处、红卡显示牌可设在比赛路线的中段。
②室内或田径场竞走比赛裁判员站位
室内或田径场进行竞走比赛时,包括主裁判在内通常应有6名裁判员,可编1~6为号,较均匀地分布在跑道的四周;在主裁判的统一指挥下可进行换位,通常换位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竞走主裁判的位置在1号位,在记录台附近,便于与联络员联系,其他裁判员可根据比赛情况,在比赛时沿场地顺时针方向巡视。
裁判员站在第七、八分道上工作。
(6)所需器材和物品
警告判罚牌、判罚记录表、取消比赛资格的红卡、比赛路线图、参赛运动员名单等、主裁判取消运动员比赛资格的红牌
太阳伞和防雨用具
记录桌、椅子、判罚总记录表、笔和夹板
红卡显示牌一套主裁判、联络员使用的通讯和交通工具
用水、饮水和饮料站所需物品
公路竞走比赛的折返标志牌、路上标志旗或标志墩
对讲机
医用救护站及所需物品
起、终点线或带
2.马拉松的裁判工作
马拉松比赛是公路竞赛项目,也是田径运动会中的一个正式比赛项目,全程42.195公里。马拉松裁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运动员安全、顺利地进行比赛,使比赛符合田径竞赛规则的要求,准确记取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排列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名次。
分工与职责
由于马拉松赛跑的起点和终点设在田径场内,其他赛程在公路上进行,因此,裁判工作分为内场裁判工作和外场裁判工作两大部分。
(1)外场裁判长和副裁判长
①负责马拉松比赛的全部裁判工作。
②组织裁判员学习马拉松比赛的规则和大会比赛规程。
③制定裁判工作细则,负责裁判员分工。
④检查比赛路线、器材、用具,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⑤与有关方面研究协调配合事宜。
⑥处理比赛中发生的有关问题。
⑦审核成绩,签名后交记录公告处。
⑧外场副裁判长协助裁判长进行工作。
(2)检录员
赛前明确检录地点和时间,通常在比赛前30~50分钟开始检录,为了便于工作,应在检录地点按英文字母(或按其他)顺序标明各单位名称和运动员号码范围。检查各单位实到人数和运动员的号码布,并填写运动员出席情况统计表。
检录完毕后按出发顺序带领运动员到起点集合处等候发令,将不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号码做好记录,交终点、计时、编排及有关人员。
(3)发令员
在出发前3~5分钟,宣布运动员等待出发,在一名副总裁判长的统一指挥下与计时组、前导车辆取得联系,待各方面工作准备就绪,通知发令员发令。发令员可在鸣枪前喊10秒、5秒、4秒、3秒、2秒、1秒、鸣枪。
(4)内场检查员
有些马拉松比赛,在出发后要绕田径场跑道跑1~2圈后再跑出,这时应设内场检查员,其职责是:
①负责指挥运动员跑完场内规定路线后引导出田径场。
②待运动员跑回田径场时,指挥运动员按规定路线跑至终点。
③检查运动员有无犯规情况。
(5)终点计时组
根据发令员的发令准时开启计时秒表,负责计取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的成绩和名次。
(6)场地器材组
①负责丈量比赛路线,并做好公里分段标记。
②请国际测量员复核路线,经核准后,绘制比赛路线图,提交技术代表审定。
③负责向参赛运动员及全体裁判员介绍比赛路线情况,并组织观看路线。
④负责准备全部比赛器材和用具。
(7)外场检查组
①进行分工。一般设定点检查和流动检查员。
定点检查员在被指定地点进行工作,通常在第5、10、15、20、25、30、35、40公里和半程或转折点等地点进行定点检查。此外还在交叉路口、转弯处、立交桥等复杂路段进行检查。
②了解比赛路线中各自的工作区域和环境。
③检查比赛中运动员是否犯规。
④向外场裁判长报告各组前8名运动员有无犯规情况。
(8)分段计时组
①负责记取5、10、15、20、25、30、35、40公里8个计时站的分段成绩,并排列运动员到达本站的名次和号码。
②35公里和40公里裁判组还应负责比赛的关门工作。
(9)饮料站、饮水/用水站
①按规则规定,每隔5公里设一个饮料站。比赛开始前布置好饮料站,在比赛中做好饮料和自备饮料的供应和管理。
②按规则规定,两个饮料站中间设饮水/用水站。从7.5公里开始,每5公里设一站共7个站。比赛中及时供应合格饮用水。
(10)半程和转折点裁判组
①赛前负责检查标志设置情况。
②比赛中记录所有通过转折点的运动员号码与名次,并检查运动员有无犯规行为。
(11)前导车计时组
①赛前熟悉计时显示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检查计时显示器车载运转工作状况。
②准时启动计时显示器,并引导运动员按指定路线行进。
(12)车辆管理组
①设专人按计划统一指挥调动车辆。车辆统一编号,专车专用。
②准时将大会工作人员、裁判员、服务员及器材用具送到各指定工作站、点。
③比赛结束后将器材用具及全体工作人员接回内场。
(13)收容车组
①赛前准备好收容车内所需物品、记录表等。
②比赛中负责收容中途退出比赛和被“关门”在外的运动员。待运动员上车后,收回一个号码布,并填写记录表,返回场地后在记录表上签名,交有关裁判长。
赛前各裁判组与场地器材组协作,准备好所需器材和物品,并召开全体裁判组会议,落实工作配合问题。
比赛中,各分段计时裁判组用无线电报话机与内场通讯中心保持联系,报告领先运动员的各分段成绩。
外场裁判长与总裁判及外场检查主裁判保持通讯联络,及时了解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况。
外场裁判员与交通警力协作,保证运动员和各种比赛用车辆在比赛路线行进时畅通无阻。
赛前工作
(1)召开有公安交通、警卫等部门参加的协作会议。
(2)召开领队、教练员、裁判长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有关竞赛和裁判工作的准备情况。
(3)由外场裁判长主持召集全体裁判员会议,介绍比赛的规模、规程、运动员和裁判工作等情况。落实场地、器材等各项准备工作。
(4)组织裁判员学习和实习。在总裁判长的领导下,学习有关规则及裁判法,制定工作细则,熟悉各自的裁判工作和器材、仪器的使用方法。
(5)查看比赛路线,落实每位裁判员的工作位置。
(6)裁判长分别深入工作重点组,检查裁判工作落实情况,特别是前15公里分段计时的工作准备、外场饮料、饮用水站的布置、各种物品的准备以及成绩的最后确认等项事宜。
(7)落实与医务、车辆、交通、宣传、气象及通讯联络等有关部门在工作中配合问题。
赛中工作
(1)场地器材组的工作
场地器材组应在赛前1小时将下列各站的比赛物品运送到规定位置:
①将各站标志牌、公里标志牌、计时显示器放在明显而又不妨碍运动员跑进的位置处。
②布置好饮料站。在运动员跑进方向的右侧,每5公里设一站,每站用6张长条桌一字排列,每张桌子间隔10米。
③布置好饮水用水站所需物品。第一站设于7.5公里处,以后每隔5公里设一站。
④将浸过水的海绵块放好,由运动员自己取用。
在交叉路口及转弯处设置方向指示牌。
(2)分段计时组的工作方法
①全体裁判员提前1个半小时集合,由指定车辆运送至各站。完成准备工作后与起、终点取得联系,保证通讯联络畅通。
②赛前20分钟,副裁判长沿线检查各站准备工作情况,并报告总裁判长。
③按大会统一发令信号,准时启动计时显示器和秒表。
④待首批运动员到来时,各组可先派1名裁判员到站前80米处,了解运动员的跑进顺序,用对讲机提前向主裁判预报领先运动员号码和人员情况。
⑤计时裁判员与记录员分成两组,同时记录运动员通过本站的名次及号码,并记取分段成绩。同时用录音机录下运动员跑过本站的顺序号码。
⑥根据大会要求,将通过本站的领先运动员(通常为前3名)的名次、号码、成绩用报话机报告内场有关裁判组。
⑦最后将全部分段成绩汇总并报告记录处。
(3)检查组的工作方法
①按定点与流动检查分别准时到达工作岗位,并与公安交通民警、通讯联络及医务人员配合。
②检查运动员犯规情况,如遇下列情况,应予以警告:
接受任何人的指导;
接受伴跑,跟随机动车、非机动车带跑;
接受非指定人员报时;
影响其他运动员跑进和违反规则的行为。
③如遇下列情况应取消其比赛资格:
被警告后仍然违反者;
擅自离开比赛路线,又继续跑进;
抄近路:缩短跑程;
用推、撞、挤等方式阻碍他人跑进;
在饮料站外私自摄取饮料者;
已上收容车,又下车继续跑进。
(4)流动检查由1名主裁判负责,带领4~6名检查员乘坐指定车辆,在规定地段巡查运动员有无犯规。在前6~8名运动员抵达终点后,将运动员的犯规报告表交裁判长。
(5)检查主裁判应将全部比赛中运动员犯规情况做具体说明,并将运动员犯规报告表交裁判长。如果是田径运动会,应交径赛裁判长。
车辆管理组的工作
大会各种专用车辆,按预定的时间和顺序排列在指定地点,待命出发。比赛开始后,各种比赛车辆的行驶顺序。
场内裁判工作
(1)终点裁判组的工作
①运动员通过终点时,终点主裁判站在终点跑道内侧,以手势和口令判定运动员到达终点的顺序。
②终点记录员依次记下到达终点的运动员名次和号码,经主裁判审核签名后,先将前10名运动员的名次与号码交径赛裁判长审核。
③待全部运动员通过终点后,整理好到达终点的运动员名次和号码,交径赛裁判长。
(2)计时组的工作
①计时员站成一排横队,站在终点主裁判对面(第四分道中间),用循环计时方法,当有10名计时员时,第1计时员记取第1、11、12……名通过终点的运动员成绩、名次和号码,依次类推,是10名计时员循环的工作情况。
②完成第一轮计时后再从1号计时员开始第二轮计时,依次循环往复,直至计完到达终点的所有运动员。
③为尽快宣告比赛成绩,应先将前10名运动员的成绩、名次和号码交计时主裁判,审核后交径赛裁判长。
④若设有多功能电子计时器(有打印功能),应由1名计时员操作,将到达终点的所有运动员的名次和成绩记录打印出来,另2名记录员同时记录运动员的号码。
(3)赛后控制中心的工作
①运动员通过终点后,将其带至赛后控制中心。
②如现场发奖,将前3名运动员送到颁奖处。
③将需要药检的运动员控制好,及时与兴奋剂检测人员取得联系。
(4)饮料管理组的工作
①准备好充足的饮料和饮水,并管理好。
②运动员到达终点后,发放饮水。
赛后工作
(1)车辆组将比赛路线上的裁判员、服务员和工作人员接回场内,并将所用器材装车运回交场地器材组。
(2)各裁判组归还所借器材用具。
(3)各裁判组小结,外场裁判长召集各组主裁判进行总结,然后写出书面总结交总裁判长。
工作重点与难点
(1)如果举办大型马拉松比赛,运动员人数可达上万人,如何安全、合理组织运动员起跑是一个难点。大会组织者应注意尽量在路面开阔的地段起跑,避免因道路过于狭窄而造成拥挤。如人数过多,也可采取在不同地点同时起跑,然后汇合的方法。起跑前,起点裁判员应注意不要将运动员过早带至起跑线后等待。通常在规定的起跑时间前2,3分钟将运动员带至起跑线后,以避免运动员抢跑或等待过长的时间。
(2)马拉松比赛时,外场裁判员应提前到达工作地点,为在同一时间开启计时器,赛前应按要求统一对表,并在工作地点采用无线通讯的方式开表。如果接收不到发令信号,应按大会规定的发令时间开表。
(3)5、10、15公里分段处,易出现运动员集团式跑进,判定名次顺序有一定难度。如要判定这几个分段的运动员名次,应指派一定数量的裁判员,配备录音机,并由专人负责录号工作。有条件时可配备摄像机。通常判定各分段前3名运动员的名次即可,不必要求判定过多的运动员分段名次。
(4)各裁判组的分工与协作也是马拉松裁判工作的难点。由于马拉松比赛涉及公安、交通、保卫、车辆等很多部门,裁判员人数多,在工作中需要协调配合,共同完成裁判工作,稍一疏忽就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赛前共同研究配合方法,制定工作细则是保证协调配合的前提。
(5)如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人数较少,应当计取每名运动员到达终点的成绩和名次。如参赛运动员人数较多,大会应提前规定计取的名次。通常情况下,应保证计取前10名运动员的终点成绩和名次,而对其他运动员则可发给完成比赛的证书,或设置多个计时组和终点通道,同时计时。
(6)举行马拉松比赛时,应当提前按规定路线将运动员饮用水、自备饮料和比赛用品运至各饮用水站和饮料站。
(7)在大中城市进行马拉松比赛时,交通较为拥挤,如比赛主办单位规定了各分段的关门时间,应提前通知所有比赛参加者,并要求尾随在运动员后边的收容车按规定的收容时间将超过关门时间的运动员收容上车。
(8)由于马拉松比赛的路线较长,有的比赛路段要通过交叉路口、立交桥等复杂地形,比赛组织者应在这些复杂路段放置醒目的标志和设检查员,为运动员指明正确的跑进方向,以免运动员跑错路线以致缩短或延长跑进距离。
(9)如何处理运动员随身携带的提包和衣物是比赛组织者应注意的问题。如参赛运动员人数较少,比赛的组织者可将运动员的提包和衣物运至比赛的终点归还给运动员。当参赛运动员人数较多时,可提前通知所有运动员自行处理随身携带的提包和衣物,或到指定地点领取自己的物品。
所需器材和物品
起点计时钟
起点倒计时装置
公里牌
大公里牌:5、10、15、20、25、30、35、40公里,共8个。
小公里牌:每公里1个,共34个
半程标志牌
转折点标志
方向指示牌
饮料站标志
饮水用水站标志
饮料站、饮水用水站用的条桌
时间显示器(8个分段计时站)
前导车上的时间显示器
隔离墩
记录夹板、笔
扩音话筒
对讲机
起、终点带
计时秒表、多功能计时器
检查用旗(黄、绿旗)
小录音机
红;白、蓝色塑料布,白色桌布
纸杯
无毒海绵块
毛巾
饮用水桶
3.公路接力赛跑的裁判工作
目前公路接力赛跑的比赛项目为马拉松接力赛,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项公路跑径赛项目。
公路接力赛跑的全程距离为42.195公里,全程分6段,各段距离依次为:5公里、10公里、5公里、10公里、5公里、7.195公里。参加比赛以队为单位,每队6名队员。
在国际上还有青年组的接力赛,全长21.098公里,每队4人,分为4段。第1、2、3段为5公里,第4段为6;098公里。
职责与分工
公路接力赛跑的人员编制、职责与分工和人员之间的协作配合与马拉松赛跑基本相同,可参阅《马拉松裁判工作》一节。
赛前工作
比赛前,裁判员应认真检查各接力区的位置和标志线,其他准备工作与马拉松比赛基本相同。
赛中工作
公路接力赛与马拉松赛跑裁判方法的不同之处是检录和接力区裁判工作,其他部分大体相同,可参阅有关章节。
(1)比赛前,赛前控制中心主裁判带领全体裁判员布置好工作场地,然后按照抽签排定的顺序,将各队队员存衣袋整理好备用。
(2)号码布由大会统一准备,每人6块,其中4块用别针别在比赛服和外衣的胸前及背后,两块别在存衣包上。
(3)比赛当天,运动员按大会规定的时间(通常提前30~45分钟)到检录处进行检录。
(4)检录后各队按1~6棒的顺序排成一路纵队,每一棒由1~2名检录员负责。
(5)赛前10分钟,检录员将第一棒运动员带到起跑集合线。
(6)且畀发令员将接力“带”交给运运员佩戴好。
(7)发令员准时鸣枪,运动员出发。
(8)比赛前巧分钟,各队第2、3、4、5、6棒运动员由检录员带领,乘各棒专用车送到各接力区,交给接力区主裁判。
(9)以下是1998年北京国际公路接力赛检录工作安排,供参考。
①第一次检录地点在工人体育场21看台处,检录时各队领队或教练必须在场。
②第一次检录后,检录裁判员将第一棒运动员带往起点(没有接受第一次检录的队视为弃权)。
③第二棒以后的运动员,乘大会安排的专用车辆前往各接力区。
④第二次检录在各接力区进行。
起点工作
(1)举行国际比赛时,第一棒运动员按国际田联会员组织名称的英文字母顺序,沿起跑线从左向右排列。
(2)出发前10分钟,介绍各国运动员。
(3)出发前3分钟,第一棒运动员换衣完毕,待命。
(4)出发前1分钟,第一棒运动员在起跑线排列,做好出发准备。
(5)秒时开始读秒:30秒、20秒、10秒、5秒、4秒、3秒、2秒、1秒、“鸣枪”。
各接力区的工作
(1)接力区:各区分界线上挂有该区标志,过分界线20米内为接力区,各接力区均插有旗帜。准备线为黄色线,各分界线为白色线。准备区为50米,接力区为20米
(2)裁判方法
①每个接力区设裁判员6~7人。主裁判负责全面工作,1名裁判员负责用对讲机联络,1名检查员检耷运动员通过接力区时有无犯规情况,计时小组两个(每组2人,1人计时,1人记录通过本接力区备队的名次和号码)。
②在运动员跑到接力区前80米时,联络裁判员用对讲机通知本区主裁判,检查员组织本队接力队员进入接力区按顺序排好准备接力,并负责检查运动员在接力区有无犯规情况。
③运动员跑进预备区后,可取下接力,“带”,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带”动作。若犯规应取消全队和犯规运动员的录取资格。但该队已跑完各段距离的其他运动员个人成绩仍有效。
(3)计时方法
①各接力区通过对讲机听枪开表或按预定起跑时间准时开表(提前与电台对时)。
②运动员通过本接力区分界线时,设两组计时员同时记取所有通过运动员的成绩,记录员记取通过本接力区的所有队员的号码。
③待全部运动员通过本接力区后,裁判员整理并核对运动员的成绩和号码,尽快将前10名队的成绩,通过对讲机报回通讯中心,然后将本接力区成绩记录表带回内场交编排记录员。
④个人成绩计取方法
跑第一棒运动员的成绩是从鸣枪开表至第一接力区分界后沿停表的时间。第二棒至最后一棒运动员的个人成绩是运动员通过各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4)返回
①各接力区待运动员全部通过后,整理好成绩,携带器材用具,乘指定车辆返回内场。
②到达内场后,主裁判将审核签名的成绩记录表送交有关副总裁判审核并签名,再经技术官员签名后,送交编排记录组。
赛后工作
可参阅《马拉松裁判》的有关章节。
工作IB点与难点
公路接力赛裁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与马拉松裁判工作有相同之处,公路接力赛应把各接力区的裁判工作作为重点。
(1)各接力区记取的各队名次顺序应与成绩相符。
(2)所记取各队的名次应与通过本接力区的队数相符,以防漏记(如通过本接力区的队有20个,所记取的名次为1~20)。
(3)为防止漏记和错记,应设两组计时员同时计取成绩和名次,赛后进行核对。
4.越野赛跑的裁判工作
越野赛跑是在野外自然环境中单独举行的一种群众性的中长距离赛跑项目。举办越野赛跑,对路线的选择、测定和丈量要符合田径竞赛规则。越野跑裁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记录运动员的名次和成绩,计算团体总分和名次。
职责与分工
(1)人员编制
越野赛跑裁判员的人数应根据比赛规模的大小来确定。一般应设置以下裁判员:
裁判长1~2人
路线测量员2人
检录员5人
发令员2人
检查员若干人
终点与计时员8~12人
成绩记录员1~2人
疏导员3~5人
编排记录员4~6人
场地器材员4~6人。
(2)分工与职责
①裁判长:领导或组织比赛的裁判工作,处理有争议的问题,对比赛中的抗议作出裁定,对犯规运动员作出处理,宣布比赛的团体和个人名次。
②各组的主裁判负责领导本组的具体裁判工作。
③检录员:按时检录,准时将运动员带到起点。
④发令员:负责发令工作。
⑤检查员:检查运动员有无犯规。
⑥终点计时员:判定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名次,记取运动员到达终点的成绩。
⑦疏导员:负责运动员到达终点后的疏散工作。
其他裁判员的工作与马拉松裁判工作基本相同,可参阅有关章节。
赛前工作
路线的选择与测量:
(1)跑应在野外自然环境中举行,尽量选择林间小路、草地、路面微有起伏、起终点地段开阔、环境优美的路线作为比赛路线。
(2)必须清楚标明跑进路线,最好左边为红旗,右边为白旗。所有标志应在25米远处清晰看到。如有可能,应在比赛路线两侧的适宜高度设置连续的带子做为标志。
(3)测量路线的方法和仪器应遵循田径竞赛规则的有关规定。
开好协调会
举办规模较大的越野赛跑,应事先与公交、公安、卫生等部门联系,取得有关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各裁判组之间应协调配合,在裁判长领导下,赛前制定好各裁判组之间具体配合的办法。
裁判员的培训和实习
(1)根据比赛的规模和特点,对裁判员进行培训,学习规则和裁判法。
(2)各裁判组制定工作细则。
(3)组织全体裁判员熟悉路线,确定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方法。
(4)检查所需器材和用品。
(5)在裁判长的领导下,根据拟定的工作方法进行必要的现场实习,搞好各组之间的联络与配合。
5.外场径赛的赛中工作
检录工作
(1)赛前30分钟开始检录。
(2)赛前5分钟将运动员带到起点处,按秩序册中排定的顺序,各单位队员成一路纵队排好。
(3)将检录表交助理发令员。
(4)向裁判长报告实际参赛队和人数。
发令工作
发令员在赛前3分钟向裁判长报告准备就绪,赛前分钟指挥运动员站在起跑线后。按规定时间准时发令。发令方法与马拉松比赛基本相同。
检查工作
设检查主裁判两人,一人带领一组流动检查,另一人带领一组做定点检查。
(1)流动检查员负责检查运动员在定点检查员之间的地段有无犯规情况。
(2)定点检查员维持现场秩序,指引运动员的跑进方向,对中途退场或犯规被罚下的运动员,立即取下其号码布,随检查员报告表交主裁判。
(3)转折点裁判员,负责记录通过转折点运动员的号码及顺序,统计人数,将记录表格交主裁判审核签名,然后交到编排记录公告组。
终点与计时工作
比赛中,记录名次和成绩方法一般有三种:
(1)按名次发牌
当运动员通过终点时,终点裁判员按名次发牌,服务员引导运动员到记录员处交牌登记。这时记时员按到达终点的顺序,口头报时,另一人记录成绩,最后由记录员将成绩登入成绩记录表。
(2)按名次记录
与第一种方法大体相同,只是终点裁判判定名次时,将发牌变为呼号记录。
(3)循环计时
计时方法与马拉松比赛的计时方法相同。
编排记录工作
记录团体总分的方法:
(1)按到达终点的顺序排列名次。
(2)团体名次:每个单位参加比赛的成年男子人数最多9人,只取6人为记分队员。参加成年女子组比赛的人数最多6人,取记分队员4人。得分较多者为优胜。如总分相等,则以最后一名运动员名次的先后排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