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交际时难免会出现摩擦和矛盾,缺少幽默感的人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僵,富有幽默感的人却能将怒气化为豁达,走到哪里都受欢迎。所以人们说“笑是两人间最短的距离”。
幽默沟通,化干戈为玉帛
〔古希腊〕高尔克亚
幽默与严肃互为验石,因为不愿接受善意的玩笑,其中必有疑处,而经不住审度的玩笑也一定是智慧。
幽默引言
由于彼此之间立场、利益的不同,人们经常持有不同的意见,因而会招致对方的抵触、敌对情绪。当与别人发生分歧甚至产生冲突时,有经验的人并不会急于争个高低,而往往会采取幽默沟通的策略来打破僵局。
有的人认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面对冲突,不迎难而上,而选择幽默沟通,有软弱、妥协的意味。其实不然,人生在世,谁也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只有和他人沟通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幽默化解冲突不仅有利于维护个人利益,还尊重了他人的利益。
的确,人人都喜欢和机智幽默、谈吐有趣的人来往,而不喜欢与那些郁郁寡欢、毫无生气的人做朋友。所以面对冲突,何不运用恰当的幽默缓和谈话气氛,化解彼此间的矛盾和愤怒,将坏情绪一扫而光,做一个广受欢迎的“开心果”呢?
幽默小故事
正好相反
有一天,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道上,他远远地就看见有一个以狂妄无知著称的文学批评家从对面走过来了。
狭路相逢,批评家傲慢地说:“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
这时,歌德不慌不忙地退到路旁,笑容可掬地对他说“我正好相反”。
面对他人的敌意,假如歌德也像那个狂妄的文学批评家一样说“我也从来不给傻瓜让路”,那势必出现无聊的争吵,但如果歌德默默无语,顺从地让到一旁,就等于承认了自己是傻瓜。只有“我正好相反”这句话,绵里藏针,既幽默地避开了争执,又在语言上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一句话就把对方置于无可辩驳的“傻瓜”的位置之上。
我也没有办法
有一次,萧伯纳在英国国家剧院举行公演。演出很成功,观众不断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有的观众甚至笑出了眼泪。闭幕时大家都跑上台去,对剧作者萧伯纳表示感谢和祝贺。
这时,突然有一个大汉跑上来,对萧伯纳粗鲁地喊道:“这是什么破烂剧本啊,简直糟糕透顶,以后千万不要再演出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反对声,观众都吃惊地看着他俩,为萧伯纳捏一把汗,他们以为萧伯纳肯定会气急败坏地还击对方,没想到萧伯纳只是面带微笑地说:“这位朋友,我可算是找到知音了!我也认同你的观点,这剧不能再演了!”说着还对那个大汉鞠了一躬,在观众的诧异中,萧伯纳继续说:“可是光咱俩反对有什么用呢?大家都不赞成咱俩的看法,我也没有办法啊!”
现场观众哈哈大笑,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那个大汉一时找不到回答的话,涨红了脸,灰溜溜地跑下了台。第二天报纸上就刊登了这则趣事,大力称赞了萧伯纳的机智、幽默。
当我们遇到别人不怀好意的刁难和指责时,如果能避重就轻地幽默一下,自然能巧妙地化解矛盾,打破僵局。恰当地运用幽默,可以起到力挽狂澜的效果。所以生活中不妨试着用幽默化干戈为玉帛。
三招五式
要想做到巧用幽默化干戈为玉帛,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以退为进
双方产生矛盾,在明知一较高下并无益处或争执无果时,要缓解矛盾,就要运用以退为进的策略,辅以幽默的语言,往往能比一味进攻更加行之有效。幽默就像是润滑剂,能使本来剑拔弩张的气氛迅速冷却下来,缩小谈话双方的距离,从而打破僵局。
2.分清对象
幽默一定要慎用,要考虑具体的场合、对象。同一个玩笑,或许你能跟甲开,却不能跟乙开,尤其是对于初识的人或长辈,再或者是没有幽默感的人,否则容易让他人产生唐突或莫名其妙的感觉。要是对方把你的幽默理解成取笑、讥讽,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3.放松心态
生活中的矛盾在所难免,当矛盾发生时,放松的心态能使一切变得轻松自然。有个故事描写了不同国家的人对于啤酒里有苍蝇这件事的不同反应:英国人绅士地吩咐侍者:“换一杯啤酒来!”日本人令侍者去叫餐厅经理来训斥一番:“你们就是这样做生意的吗?”美国人则说:“以后请把啤酒和苍蝇分开放,让喜欢苍蝇的客人自己混合,你觉得怎么样?”
故事可能是虚构的,却反映了美国人在对待社交矛盾上的一种真实的幽默态度。
他人嚣张挑衅,冷幽默来反击
〔苏联〕列宁
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愿你让自己幽默起来。
幽默引言
有时,我们在交际中会碰到一些心怀恶意的人对自己进行讽刺挖苦,对于语言挑衅,不可气急败坏,当然也不要吃“哑巴亏”。为了有力地回击对方的挑衅,我们可以针锋相对地抓住其谬误的要害,反过来对其进行严厉的责问和深刻的讽刺。用冷幽默型的语言进行反击,既能确保自己不吃亏,又能有力地给对方以反击。
“冷幽默”是那种淡淡的、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的幽默,是让人发愣、不解、深思、顿悟、大笑的幽默,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幽默。
幽默小故事
安徒生的反击
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俭朴,常常戴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
有一天,有个坏家伙嘲笑他说:“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顶帽子吗?”
安徒生马上回敬了一句:“你帽子底下那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个脑袋吗?”
“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顶帽子吗?”这句话是非常明显的挑衅,面对他人的恶意挑衅,安徒生没有被对方激怒,而是心平气和地说了一句:“你帽子底下那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个脑袋吗?”这种冷幽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要远远比针锋相对地反击,直接说:“你这人会不会说话呀?怎么能这样侮辱人呢?”效果好。
萧伯纳的反击
萧伯纳个头很高,但是身材比较瘦。一天,他应邀参加一个宴会,受到了很多宾客的热烈欢迎。由于他受到的关注太大,所以有几个资本家非常不服气,想找个机会羞辱一下萧伯纳。
有一个吃得特别胖的资本家哈哈大笑,嘲笑萧伯纳说:“先生,看到了您,我就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些地方在闹饥荒。”
机智的萧伯纳没有发怒,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应对道:“先生,看到了您,我就知道那些地方闹饥荒的原因了。”
萧伯纳真不愧为用幽默进行反击的高手,他运用这种由果溯因的方式巧妙地反击了资本家的嘲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令对方哑口无言。这种冷幽默既有力地反击了对方,又令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简直妙不可言。
三招五式
冷幽默的后半部分往往出人意料,听的冷幽默越多,就会觉得冷幽默越冷。使用这种方式反击,最重要的是令人意想不到。面对他人的挑衅,很多人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容易被对方激怒。有的人反唇相讥,有的人动手教训对方。不过,很少有人能想到你会使用冷幽默的方式来反击。
冷幽默的威力正是来自于这种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使用冷幽默反击他人的嚣张挑衅时,一定要注意让自己说出的话令人意想不到。听者越是意外,冷幽默的威力也就越大。
另外,使用冷幽默反击时,最好能做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样才能有效阻止对方做出过激的行为,因为你只不过是在效仿他,说出的话太过分也不需要负太大的责任。如果对方对你说的话不满,要找你算账,无异于自己打了自己一个嘴巴。
难得糊涂,不妨说些不着调的话
〔中国〕郑板桥
聪明有大小之分,糊涂有真假之分,所谓小聪明大糊涂是真糊涂假智慧。而大聪明小糊涂乃假糊涂真智慧。所谓做人难得糊涂,正是大智慧隐藏于难得的糊涂之中。
幽默引言
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确如此,在生活中,一个人太精明,有时候也未必是什么好事,甚至有可能是一件坏事。很多时候,在他人眼中,太聪明就意味着太傻。因此,凡事不能表现得太聪明,要留有余地。
很多时候,做人做事糊涂一点,迟钝一点,会更有利于自己。面对他人的攻击,适当地学会低头、弯腰、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是一种做人之道,也是一种生存之道。假如你的反应太过激烈,太过直接,就很容易激化双方的矛盾。所以学会忍耐,学会装糊涂,学会说一些不着调的话,幽默对待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幽默小故事
多退少补
春天来了,气温逐渐回升,加上教室里的空气流动不畅,上课时很容易犯困,因此,同学们的精神状态都不太好。
看到这种情况,班主任刘老师把全班同学召集到学校的操场上,对同学们说:“春天容易困,每个人跑5圈,提提神,解解困,还能增强体质。”
同学小斌平时就缺乏锻炼,刚跑到第3圈,他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小斌为了偷懒,对班主任老师撒谎说:“刘老师,您让跑5圈,我都已经跑7圈了,怎么还不让我停下来?”
刘老师故作惊讶地说:“是吗?都跑7圈了?比我要求的多了2圈,那该怎么办呢?这样吧,你现在马上向后转,再跑2圈,咱们要多退少补,坚决不能让你吃亏!”
小斌原以为只要撒个谎就能停下来,没想到刘老师来了个“咱们要多退少补,坚决不能让你吃亏”。听了这话,就算小斌已经累得跑不动了,也只得强撑着跑下去。因为刘老师说出的“糊涂话”没法反驳,所谓的“多退少补”是不着调的,按照正常的逻辑反驳肯定不行。
由此可见,越是不着调的话,反驳的难度越大。碰到狡辩的人,与其按照正常逻辑与他纠缠,不如反其道而行,说一句不着调的话,迫使对方哑口无言,不得不屈服。
死鸭子竟然能飞
杰克自称是一个水平很高的猎手,每次碰到熟悉的人,他都要向别人吹嘘自己神奇的枪法。
一次,朋友约他一起去郊外打猎。刚来到一条河边,朋友就指着远方水面上的一只野鸭子问杰克:“你不是经常说你打猎的水平非常高吗?看到远处的那只野鸭子没有?快举枪瞄准,让我见识见识你的枪法。行吗?”
杰克回答说:“没问题!”
杰克举起枪,瞄准后射击,但是没打中,野鸭子飞了。他故作纳闷地对朋友说:“真是奇怪,没想到现在还有这样奇怪的事!死鸭子竟然能飞,我今天是第一次见到。”
很明显,杰克并没有打中野鸭子,因为谁都知道死鸭子是不会飞的。但杰克为了掩盖自己没打中野鸭子的事实,故意说:“真是奇怪,没想到现在还有这样奇怪的事!死鸭子竟然能飞,我今天是第一次见到。”
生活中,谁都会遇到几件尴尬事。遇到尴尬时,想要化解难堪,不妨假装糊涂,说些不着调的话。
三招五式
从表面看,“糊涂”这个词似乎是贬义词,其实它并非只有贬义的解释,除了有“不明智”的意思外,它还有“大智若愚”的意思。把糊涂和幽默结合到一起,就能形成说话不着调的效果,从而也展示出一个人的大智若愚。
无论是什么事情,从常理出发,从事实出发,一本正经地应对,就无法产生幽默的效果。不如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说些不着调的话,把两个看上去毫不沾边的因素硬捏到一块,这样就能产生幽默的效果。
巧装糊涂,既可以使自己摆脱尴尬的处境,又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更有利于双方沟通。在日常生活中,装糊涂的幽默必不可少,平和的人生态度也不可或缺。
答非所问,从对方的“陷阱”里脱身
〔美国〕马克·吐温
幽默的内在根源不是欢乐,而是悲哀;天堂里是没有幽默的。
幽默引言
回答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回答得准确、巧妙,需要精心的准备。有时候,如果对方的问题不宜直接回答,就不能根据对方的提问来回答。因为你的每一个回答,都要求你对其负责,它就像是对问话者的一种承诺。因此,直接回答是有一定风险的,答不好很容易让自己下不来台。
掉入对方的“陷阱”时,我们可以运用“答非所问”的技巧,运用这种幽默方式来扭转对我们不利的局面。什么是答非所问呢?就是答话者不直接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故意偏离正常的逻辑规则,在形式上响应对方的问话,通过有意的错误造成幽默效果。答非所问并非逻辑混乱,而是借助假装错误的形式,用幽默表达真实的意思。
幽默小故事
太贵了
有一个漂亮的小姐,独自坐在酒吧的角落里,看上去应该是出身豪门。
一名男子走过来,礼貌地问:“小姐,你好!请问这里有人坐吗?”
漂亮的小姐大声问:“什么?你要替我结账?”
那名男子连忙回答说:“不,你听错了,我是问你这里有人坐吗?如果没有,我能坐这里吗?”
“什么?现在就结账?”她大声喊。
那名男子很狼狈,红着脸走到另一把椅子上坐下。周围的人发出嘲笑的声音。
片刻后,漂亮的小姐来到他身边,对他说:“对不起,我刚才只是想看看你尴尬时会不会生气。你没有生气吧?”
那名男子故作惊讶地高喊:“什么?亲一口200元?太贵了!”说完,他转身离开了酒吧。
案例中的男子只是想找个位子坐下,看到漂亮的小姐旁边有一个空座,于是问她是否有人坐,没想到漂亮的小姐答非所问,令他十分难堪。最后,男子看准了时机,使用答非所问的方法反击,也令她十分难堪。
其实,男子的声音很响亮,那名女子听得很清晰。可是,她偏偏答非所问,用这种方式暗示男子:我对你没兴趣,走开!她表面上回答了那名男子,实际上没有给他任何有用的信息。最后,男子为了反击,也使用答非所问的方式,挽回了自己的颜面。
殡仪馆同意就行
威尔逊在担任新泽西州州长时,接到了一位政客打来的电话,问能不能帮个小忙。
原来,新泽西州的一位议员刚刚去世,而且这位刚去世的议员生前是威尔逊的好朋友,威尔逊正沉浸在悲痛之中。
那名政客在电话中问:“州长,我想代替那名政客的位置,不知您意下如何?”
朋友刚去世,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要取代他的位置,这令威尔逊十分不满。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反驳那名政客,而是柔声细语地说:“没问题,我本人没有任何意见,只要殡仪馆同意就行。”
很明显,那名政客所说的“位置”,指的是那位刚刚去世的议员生前的工作岗位,而威尔逊却答非所问,故意把它理解成去世的议员在殡仪馆里躺着的位置,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如果威尔逊没有使用这种答非所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直接痛斥对方:“人家刚去世,你就惦记着他的位置,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这样很可能会激怒对方,导致双方关系恶化。与其这样生硬地回答他人的问话,不如答非所问,从对方的“陷阱”里脱身。
三招五式
答非所问特别讲究回答的技巧,它抓住了表面上某种形式上的关联,无声无息地闪避实质性问题,有意识地打断了对方问话的连续性,使自己从对方的“陷阱”中跳出来,摆脱被动的局面。
在生活中,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时,经常出现由于双方在表达和理解上的不一致,而错误地理解对方讲话意思的事情。如果对方的问题太尖锐,或是你想回避的问题,直接回答对你不利,为什么不尝试一下答非所问呢?
应答是有技巧的,重要的不是你回答得“对题”或“不对题”,而是怎样回答才有利于你。因此,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不利于你的问题,你不必刻意回答,完全可以使用这种答非所问的方法,用你的幽默处理突发情况,从对方的“陷阱”中跳出来。
反击不必太严肃,幽默一点更有效
〔美国〕阿格尼斯·雷普利尔
幽默带来悟力和宽容,冷嘲则带走深刻而不友善的理解。
幽默引言
遭到他人的嘲弄或不友好的对待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要予以反击。不过,反击的方式多种多样,产生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如果直接反击,会有失身份,甚至可能诱发更加激烈的冲突。
因此,当遭遇讥笑、挖苦、尴尬等意想不到的情况时,为了不诱发更加激烈的冲突,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回应对方的冷言冷语。比如,我们可以用幽默的语言进行推理式的反击。由于这种方式比较含蓄,可以把尖锐的意见包含其中,所以常常会令对方无法再反击,除了认错,别无他法。
幽默小故事
盛大的追悼会
一位旅客入住一家旅店,却在旅店的墙壁上发现了一只臭虫,于是打电话给旅店的老板反映了这个情况。
旅店老板很机灵,只是看了一眼墙上的臭虫,就对那位旅客说:“您应该仔细看看,墙上的这只臭虫已经死了很多天了。”
第二天清晨,旅客发现自己的房间里多了很多臭虫,于是把旅店的老板叫到自己的房间,对他说:“我有必要再和你探讨一下臭虫的问题。”
旅店老板不耐烦地说:“咱们昨天不是已经说过这个问题了吗?您也看到了,这只臭虫已经死了很多天了。”
旅客幽默地说:“没错,它的确死了很多天了。可是,您可知道,昨天晚上它的亲朋好友为它开了一个盛大的追悼会。”
案例中的旅客受到了旅店老板不公平的对待,他没有一本正经地提出抗议,而是幽默地给予了相应的反击。他没有反对旅店老板的观点,却准确地把握好了老板的心态和意图,按照老板的逻辑提出自己的观点,令老板无法反击。
如果旅客与旅店老板正面交锋,义愤填膺地提出抗议,很可能激化双方的矛盾,造成两败俱伤。倒不如先顺后逆,准确把握时机,用不太严肃的话反击。这种不太严肃的反击方式,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反击他人时更有效。
第一人称
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深受苏联人民的欢迎,不过也引起了一些浅薄无聊的文人对他的忌妒和攻击。在一次会议上,有人曾不怀好意地指责他说:“你的诗里为什么都是‘我’字当头?我要怎么样,我要怎么样!由此可见你是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
马雅可夫斯基觉得可气又可笑,他幽默地反击对方:“为什么诗中不能用第一人称‘我’呢?当你向心爱的姑娘求爱时,你到底是说‘我爱你’,还是说‘我们爱你’?”这话机智幽默,回击有力,使挑衅者又羞又恼,瞠目结舌。
三招五式
很多时候,我们有一肚子的怨气,又不好当面发作,可是憋在心里又实在难受,此时就要在发作前给这些“炮弹”裹上一层“糖衣”。这种反击看似不动声色,实际上却有“绵里藏针”的功效,具有疾言厉色所无法比拟的力量。
当我们处于弱势时,都可以使用这种幽默的反击方式。虽然它的外在形式比较温和,但是这种温和之中蕴含着批判,让对方虽然不免恼怒,却又不好发作,具有非同寻常的反击效果。
当然了,如果面对极其卑劣的人和事,或对方的攻击过于激烈时,依然不够严肃,过分轻松,过分幽默,不但显得软弱无能,而且显得缺乏正义感,极有可能遭到对方更加蛮横无理的对待和肆无忌惮的进攻。
榜样力量
卓别林:让幽默给他人送去欢乐
在世界电影史上,卓别林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喜剧演员。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不仅具备自编、自导、自演的能力,还能自己作曲、指挥,是一位旷世奇才。萧伯纳曾称赞他说:“他是电影界独一无二的伟大天才。”除此之外卓别林还是一位幽默大师。
真假卓别林
一家公司举办了一场独特的评选会,让每一位扮演、模仿过卓别林的人竞赛,然后邀请专家给他们排出名次。
听到这个有趣的消息后,卓别林本人也兴致勃勃地赶来参加比赛。可是,他没想到,专家竟然把第一名给了卓别林的模仿者,真实的卓别林反倒屈居第二。
比赛结束后,这家公司的老板为了庆祝这次评选活动,特地邀请卓别林为大家发言。卓别林风趣地说:“关于卓别林,世界上肯定只有一个,那就是我。既然我只得了第二名,那就应该尊重大家的意见,让那个获得第一名的卓别林来讲几句吧!”
与爱因斯坦的对话
一天,卓别林与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相遇。爱因斯坦对卓别林说:“卓别林先生,我非常钦佩您!您的电影《摩登时代》,世界上每个人都能看得懂,所以您一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
当时,爱因斯坦刚刚提出了“相对论”,但是太深奥了,世界上能理解的人非常少,甚至许多物理学家都不认可相对论会对科学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所以,卓别林说:“爱因斯坦先生,真正令人钦佩的人是您!您的相对论,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人懂,但您已经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了。”
与周总理一起吃烤鸭
一次,周恩来总理邀请卓别林夫妇到中国使馆共进晚餐。席间,卓别林说,无论他走到什么地方,大家都会学着他的鸭子步以示欢迎。说完,他站起身,表演了一段鸭子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事有巧合,当天的晚宴上刚好有一道菜——北京烤鸭。卓别林诙谐地说:“我实在不想吃这道菜,因为我的招牌动作就是从鸭子的步态里获得的灵感,现在让我吃它,我实在于心不忍啊!”
听了他的话,周总理微笑着表示歉意。没想到的是,卓别林又说:“但是,我模仿的是美国的鸭子,餐桌上的这只却是中国的鸭子,吃几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听了这话,大家一阵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