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聊天学-学几招幽默技巧,变身幽默达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要想变身幽默达人,就要学几招幽默技巧。顺水推舟、自相矛盾、迂回作战、一语双关、埋下伏笔、巧用反语、巧用夸张、偷梁换柱……这些都是简单、有效的幽默技巧。通过本章的学习,你会轻松变身为幽默达人。

    顺水推舟,顺势而为成就幽默

    〔英国〕莎士比亚

    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

    幽默引言

    幽默的人通常是有与人为善、待人宽厚的品质,他们不会处处与人为难,更不会惹是生非。一般情况下,遇到事情时,他们表现得很理智,不会破口大骂,也不会轻易地下死手。

    当然,他们也不会无动于衷,任由对方欺凌。相反,幽默的人会用独特的宽容方式来做出回应,在自嘲的同时表现出极大的自信。

    幽默小故事

    菜籽儿议员

    美国有一位名叫凯升的政界要人。20世纪40年代,他第一次在众议院里发表演讲时,由于刚从西部农村赶来,所以打扮得比较朴素。

    一个善于挖苦别人的议员看到后,讽刺他说:“这个伊利诺伊州来的人,口袋里肯定装满了麦子吧?”一句话,逗得大家一阵哄笑。

    不过,凯升并没有发怒,也没有反唇相讥,而是十分坦然地回答说:“没错,我的口袋里的确装满了麦子,除此之外,我的头发里还藏着很多菜籽儿呢。我住在西部的农村,那里的人大多是土里土气的。不过,我们藏的虽然是麦子和菜籽儿,却能长出不错的苗来!”

    不久后,整个美国都知道了凯升的大名,大家还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菜籽儿议员”。

    面对他人的恶意讽刺,凯升没有以牙还牙,而是顺水推舟,肯定了对方的讽刺,把对方的讽刺作为铺垫,顺势把自己的幽默抖搂出来,使自己从尴尬的困境中摆脱出来。

    不针锋相对,自然不会引发激烈的矛盾;肯定对方的讽刺,自然堵住了对方持续不断地羞辱的嘴。凯升用幽默的方式来应对他人的恶意讽刺,不仅包容了对方的无礼,还显示出自己宽广的胸襟。

    肉太少,得加点儿

    厨师正在厨房里烧汤,一群食客围了过来。

    第一个人从锅里捞出一块肉,放到嘴里尝了尝,对厨师说:“辣椒太少了,得加点儿。”

    第二个人也从锅里捞出一块肉,放到嘴里尝了尝,对厨师说:“盐太少了,得加点儿。”

    第三个人也从锅里捞出一块肉,放到嘴里尝了尝,对厨师说:“香油太少了,得加点儿。”

    厨师见不断有人才尝肉,于是也从锅里捞出一块肉,放到嘴里尝了尝,对他们说:“肉太少了,得加点儿。”

    听了厨师的话,食客们相视而笑,明白了厨师的意思,再也不打扰厨师做饭了。

    厨师根据食客的话,采用顺水推舟的方式,巧妙地说了一句“肉太少了,得加点儿”,暗示他们已经尝了太多肉,再尝分量就不够了。食客们听到厨师的话,自然心领神会,不再打扰厨师的工作。

    厨师没有直接指出他们吃了太多肉,而是说了一句非常短的幽默话,使自己摆脱了干扰。如果他没有使用这种方式,而是直接说:“你们都别尝了,再尝肉就没了。”可能会激发矛盾,让三位食客又羞又恼,自己也陷入尴尬中。

    三招五式

    善用幽默的人,在与人沟通时,经常采用顺水推舟的语言形式,使自己摆脱交际困境。这是一种出奇制胜的做法,在耗费最少精力和口舌的前提下达到最终目的。要想练就顺水推舟的技巧,成为说话幽默的行家,不仅要有非凡的气度。而且离不开智慧的头脑和机智的口才。幽默是一个人智慧积淀的结晶,也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扶梯。

    用最佳的方法追求最佳的目的,就是“智慧”。所谓幽默智慧,就是用幽默的方法追求最佳的做事目的。使用“顺水推舟”,在顺势而为中成就幽默,就是在智慧的基础上生成的诙谐的说话技巧和做事方法。

    自相矛盾,营造戏剧化的幽默效果

    〔英国〕舍夫茨别利

    探求如何在一切事物前发出笑声和从一切事物中寻找出可笑之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天渊之别。

    幽默引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制造矛盾的方式营造戏剧化的幽默效果。比如,与人对话时,假如对话的内容明显地前后不一、自相矛盾,就会形成巨大的反差,营造幽默的效果。这种幽默不同于说教,可以让听者在笑声中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大多含有嘲讽的意味。

    自相矛盾营造出的幽默,具有讽喻他人和自我暴露这两个方面的功能。一般情况下,讽喻他人式的幽默表现为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的痛处,具有很强的戏谑效果;自我暴露式的幽默表现为故意说蠢话、自我调侃,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人交流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具体的矛盾下营造幽默效果。

    幽默小故事

    “卧游”已久

    熟悉李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嘴巴很“毒”的人,说出的话往往会得罪不少人。比如,他经常骂别人是“笨蛋”“书呆子”。有位记者看不惯他的行为,想好好贬损他一番。

    记者问李敖:“你经常骂别人是‘笨蛋’‘书呆子’,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笨蛋’‘书呆子’吗?因为你一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睡眠时间很少,出门的机会更少,却自称了解人间万象和真相,这怎么可能呢?”

    听了这话,李敖并没有生气,而是轻描淡写地说:“康德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还教过世界地理,可是他一辈子都没离开过他家方圆80里地。如果让我教世界地理,我一样可以胜任,因为我在家‘卧游’已久。”

    李敖刚说完,周围的人一阵大笑,纷纷为他的巧思妙答喝彩。

    为了应对记者的提问,李敖临时编造了一个词——卧游。其实,这个词本身就很矛盾,既然一直在家里“卧”着,又怎么能算得上是“游”呢?不过,李敖才不管什么语言逻辑,就是要使用这个自相矛盾的词汇进行反击,竟然营造出很好的幽默效果。

    我们都知道,李敖是一位非常幽默的人,就算有人故意中伤、侮辱他,他也能利用幽默化解困境。通过这种方式,他既让别人敬服自己的学识和度量,又使别人的恶意攻击不攻自破。

    有一半不是浑蛋

    一次,国会议员通过了一项法案,但是这项法案在马克·吐温看来是很不合理,甚至是荒谬的。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马克·吐温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告示,上面写着:“国会议员有一半是浑蛋。”

    这个告示刊登出来后,立即在国会炸开了锅,很多议员都摩拳擦掌,责令马克·吐温立即改正他的言论。

    到了第二天,马克·吐温又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告示,上面写着:“我错了,国会议员有一半不是浑蛋。”

    从表面上看,马克·吐温是在向国会议员们道歉,实际上他不过是在语言上耍花招。马克·吐温故意用不合逻辑的话一再地骂议员们是“浑蛋”,看似前后矛盾,实际上表达的却是同一种意思。

    如此一来,国会议员们又被马克·吐温骂了一次,明明知道“国会议员有一半不是浑蛋”并不是真正的道歉,而是变着法子再骂一次,却又拿马克·吐温无可奈何。

    三招五式

    要想自相矛盾,营造戏剧化的幽默效果,可以在字面上肯定,而在意义上否定,或者在字面上否定,而在意义上肯定。比如,“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就是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十分强烈的幽默效果,使得那些被讽喻的对象为了遮掩自己的巨大纰漏而疲于奔命,最后反而顾此失彼,笑料迭出。

    为了营造更加强烈的戏剧化的幽默效果,我们还可以在矛盾对转前刻意强调矛盾,混淆别人的视听。比如,好朋友向你借钱,你可以先放出豪言壮语:“咱们两个谁跟谁呀,跟我还提‘借’,多生分呀!”可等你真的把钱借给对方时,却不无担忧地说:“你可得记着点啊,有了钱别忘了尽快还我,我过几天有急用。”刚刚还放出豪言壮语,转眼就催着别人还钱,这种自相矛盾的方式营造出了非常强烈的戏剧化的幽默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制造矛盾时,要做好铺垫,因为前面的铺垫做得越足,后面形成的对比往往越强烈,戏剧化的幽默效果也越明显。不过,制造矛盾时,我们还要先故意营造一种不经意的效果,交谈时沉住气,使自己的语气平稳、自然,然后再把包袱抖出来。

    发散思维,多角度回答的幽默

    〔中国〕宁静

    懂幽默、会幽默的人一般都会很快乐。

    幽默引言

    “问”有问的艺术,“答”也有答的技巧。有些问题,如果明知道从正面回答对自己不利,就不要从正面回答,免得使自己陷入被动。遇到不好回答的问题,不妨学会迂回作战,发散思维故意偏离问话的思想,把心理重点移到另一个主题上。

    幽默小故事

    巧答面试官

    经典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有一个有趣的面试情节。面试者克里斯·加德纳衣衫不整地去面试,面试官马丁有些不满,问他:“如果我雇用了一个没有穿衬衫就走进来的人,你会怎么说?”

    克里斯·加德纳幽默地回答:“他一定穿了一条很棒的裤子。”

    在生活和工作中,总有一些问题让人没法回答,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回答,就等于是宣布自己投降了。此时,不妨发散思维,换一个角度幽默回答,从而有效化解难题。

    一个人在提出问题时,往往既有字面意思,又有实际意思,而字面意思和实际想表达的意思并不完全一致。改变回答问题的角度,可以故意忽视说话人的实际意思,抓住字面意思不放,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回答问题。

    西北有高楼

    1935年,巴黎大学的主考官向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陆侃如提出一个古怪的问题:“在《孔雀东南飞》这首诗里,为什么孔雀要向东南飞,而不是向西北飞?”

    陆侃如知道这是主考官在有意为难他,所以他灵机一动,回答说:“因为‘西北有高楼’。”

    听罢,主考官赞赏地笑了,对陆侃如的风趣大加称赞。

    学过古文的人都知道,诗文中的许多方位词意义都是虚化的,不能望文生义。“孔雀东南飞”中的“东南”只是一种代指,这并不表示西北就不能飞。不过,如果陆侃如这样一板一眼地回答,反而显得呆板了。

    《古诗十九首》中有句名句“西北有高楼”,这里的“高楼”也并非指实实在在的高楼,只是诗人幻想中的一种景象而已。可是陆侃如装作一本正经地回答说:“因为西北的楼实在太高了,孔雀飞不过去,所以只好改道向东南飞了。”这种解释是非常牵强的,在逻辑上说不通,可是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神奇的幽默效果。

    三招五式

    我们都知道,一个独立的词语往往要放在特殊的语境中,才会有比较明确的意思。如果孤立地取出其中的一段或一句,以偏概全,所引用的往往与原意不符,我们称之为“断章取义”。沟通中,我们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产生幽默的效果,完全不顾谈话的内容,只摘取某个字、词、句等要素,然后进行不恰当的解释,使之与原意不符,进而产生一定的幽默效果。

    为了满足你的需要,你可以断章取义,恰当地捏造、附会,以创造出幽默的情趣。一般情况下,你捏造的意思和实际的意思相差越远,幽默的效果也就越明显。

    由于这种幽默技巧的特点是发散思维,转换角度,自己的意思被埋藏在所说的话后面,而不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要在对方听完后给对方留下一个回味思考的时间,让对方体会其中的奥秘,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一语双关,话中有话让人会心一笑

    〔英国〕赫兹里特

    总有人注定要因某个玩笑而受苦。

    幽默引言

    双关指的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同音或多义,有意识地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起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一语双关”。一般情况下,它有意义双关和谐音双关之分。

    一语双关,可以掩盖攻击锋芒,让对方在表面上处在毫无锋芒的语意里,同时又能体会到说话者的真正意图。它是一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法,可使辩者变守为攻,变被动为主动,又可以借机讽刺对方,令人回味无穷。

    总之,一语双关式的幽默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智慧,假如运用得恰当,就可以帮助你迅速摆脱眼前的窘境,维护自己的面子,同时又让人会心一笑。

    幽默小故事

    轮到我压迫它了

    郁达夫是中国著名的作家。一次,他请朋友到一家饭馆吃饭,由于害怕把钱弄丢了,就把钱塞进了自己的鞋垫底下。

    两人吃过饭后,郁达夫大大方方地脱下鞋子,把钱从鞋垫底下取了出来,准备结账。看到这一幕,朋友很震惊,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把钱放到鞋垫底下?”

    郁达夫风趣地叹了口气,回答说:“过去,这个东西一直压迫我,如今轮到我压迫它了!”

    如果按照常理分析,把钱藏在鞋垫底下多多少少有些丢脸,郁达夫却不以为意,反而来了个幽默调侃。郁达夫用了“压迫”二字的双关意思,强调了“压迫”的政治含义,既能让人会心一笑,又能让人感受到他的率真。

    同类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美国前总统福特说话时就喜欢用一语双关。一次,他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我是一辆福特,不是林肯。”林肯是当时美国的总统,同时又是一种高级汽车,而福特在当时则是一种大众化的汽车。福特总统借用一语双关,既表达了自己的谦虚之意,又突显了自己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总统。

    好画儿

    在中国著名小说《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

    鸳鸯道:“什么话?你说罢。”

    他嫂子笑道:“你跟我来,到那里我告诉你,横竖有好话儿。”

    鸳鸯道:“可是大太太和你说的那话?”

    他嫂子笑道:“姑娘既知道,还奈何我!快来,我细细的告诉你,可是天大的喜事。”

    鸳鸯听说,立起身来,照他嫂子脸上下死劲啐了一口,指着他骂道:“……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做了小老婆……”

    鸳鸯被贾母长子贾赦看上,一帮人帮忙、躲避、旁观、相怜的各色俱全。鸳鸯的嫂子以为这是天大的好事,于是不知趣地前来劝说,结果被鸳鸯兜头泼了一瓢冷水。她骂道:“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做了小老婆……”这里的“话”和“画”就是一语双关,讽刺意味十足。

    这种双关叫谐音双关,我们常说年年有余(鱼),就是典型的谐音双关。我们常看到的年画上那个抱着一条大鲤鱼的胖小子,画中的鱼就是一语双关,既是真实的鱼,又是年年有余的“余”。

    谐音双关要求辩者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可以透过某个语句表明的意思看透它隐含着的特殊含义,然后选择一种符合我们观点的相关意思,做出巧妙的解释。

    三招五式

    运用双关手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可低俗

    说话要讲究文明,讲究文雅,这样才能以理服人。有些人使用双关时,说出的话像泼妇骂街一样丑陋不堪。虽然也有可能凭一时的口舌之快占尽上风,却因为低俗而令人不齿。

    2.隐藏幽默

    一语双关的要点是隐藏幽默。运用这种手法,最基本的要求是含而不露,假如忽视了这一点,就会失去讽刺、风趣的特点。

    3.命中要害

    我们要善于发现对方的破绽,找出对方的要害。只有命中要害,才能让对方张口结舌,没有还口之力。

    埋下伏笔,“抖包袱”制造幽默喜感

    〔美国〕厄谢尔

    幽默是不肯正经其事的荒谬感。

    幽默引言

    在喜剧演员看来,“抖包袱”是喜剧的生命。要想“抖包袱”,就要埋下伏笔,以真实的细节、热切的语调和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引出幽默的力量。埋下伏笔,才能让听众“着了你的道”,产生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

    “抖包袱”,就是利用对方的预期心理,巧设悬念,埋下伏笔,使人们的主观预想和客观结果形成巨大的反差,最后出现一个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对方的心理期待突然扑空,最后不得不接受反转后的结果,幽默由此产生。

    幽默小故事

    牙口好吗

    在公园的一张椅子上,一位老妇人正在悠闲地坐着,突然一个小男孩跑来,对她说:“奶奶,您的牙口好吗?”

    老妇人回答说:“不行了,都快掉光了。”

    听了老妇人的话,小男孩放心地拿出甘蔗,对老妇人说:“那您帮我拿一下甘蔗吧!我想去趟洗手间,马上就回来。”

    小男孩为什么首先问老妇人牙口好不好?是因为他想让老妇人帮着拿甘蔗,却又害怕老妇人吃他的甘蔗。案例中的小男孩很顽皮,也很机智,一句“您的牙口好吗”,巧妙地埋下了伏笔,设置了一个很好的悬念,令人捧腹。

    站在老妇人的角度,她见到小男孩拿着甘蔗,又听到小男孩问自己的牙口好不好,自然而然会产生错误的期待,比如“奶奶,我的甘蔗给您吃吧”。没想到的是,小男孩竟然来了个大反转,使她的心理期待扑空。

    就在钢琴的后面

    一次,俄国著名的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在巴黎举行演奏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位贵妇人对他说:“伟大的钢琴家,您真是一位天才,不过票房里的票已经卖光了。”鲁宾斯坦当然不能给她票,不过他觉得直接拒绝的攻击性太强,很容易伤人,所以并没有直接拒绝。片刻后,鲁宾斯坦风趣地回答说:“非常遗憾,我手上也没有票。但是我在大厅里有一个座位,假如你愿意,可以坐在那个座位上。”贵妇人眼前一亮,高兴地问:“真的吗?在什么地方?”鲁宾斯坦不急不缓地说:“不难找,它就在钢琴的后面。”

    钢琴后面的座位只属于钢琴家,让观众坐在上面就显得不伦不类了,因此,对贵妇人来说,钢琴后面的那个座位是毫无实用价值的。刚开始,贵妇人期待钢琴家给她提供一个座位,但是最后她的期待扑空了,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感,充分展现了钢琴家的诙谐和机智。

    幽默之所以具有无穷的魅力,主要就是因为它的结果常常是出人意料的,总给听者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运筹帷幄和出其不意是幽默常用的招数,它要求运用的语言表达方式要超乎常规。

    三招五式

    埋下伏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顺理成章

    如果故弄玄虚,就会给人一种不着边际的感觉,还会让人觉得“斧凿”的痕迹太重。如此一来,不仅无法产生幽默的效果,还会令人反感。所以,埋伏笔要巧妙,要顺理成章,设置悬念时要精心设计一番,要紧扣主题,设置得恰到好处。

    2.不可急于求成

    有些人缺乏耐心,太急于求成,还没有做好铺垫,火候还不成熟,就迫不及待地揭开有趣的“谜底”,最后反而无法产生幽默的效果。因此,埋伏笔时,一定要娓娓道来,而不是急于求成。

    3.不可太慢

    要想使听众对结果产生一个错误的预期,就要给他们预留一段缓冲思考的时间,然后再一语道破最终的结果。不过,不可太慢,否则就会导致听众忘了自己的预期是什么。

    巧用反语,反语幽默让听众捧腹

    〔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具有幽默态度。它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天赋,许多人甚至没有能力享受人们向他们呈现的快乐。

    幽默引言

    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就是用相反的词语表达本意,使反语和本意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与通常的顺向思维相悖,假如可以从反面出发,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就可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比如,去朋友家做客,你发现朋友越来越胖,可以风趣地说:“哎呀,你怎么越来越苗条了?怎么做到的?”

    反语幽默语言可以用作与人斗智的有力武器,或者借用温和的语言讽刺对方的蠢话。反语,要求所举的事例或所说的道理和事实相违背。运用这种手法,一定要让悖谬给人一种特别明显的感觉,并让对方在明显的悖谬中体会其中的道理。

    幽默小故事

    女人像小拇指

    在一次演讲中,演讲家打了一个比喻,说:“男人像大拇指,女人像小拇指。”话音刚落,全场哗然,很多女性听众都提出强烈的反对,认为这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演讲家不慌不忙地说:“大家先别急,听我说完呀!我们的大拇指是粗壮有力的,而小拇指却是纤细、灵巧、可爱的,难道有哪位女士想颠倒过来?”

    听了演讲家的解释,女性听众的愤怒终于平息了,反而更加佩服演讲家的幽默。

    演讲家把男人比作大拇指,把女人比作小拇指,使会场陷入骚乱。因为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大拇指意味着顶呱呱,小拇指意味着很差劲,把男人比作大拇指,却把女人比作小拇指,现场的女性朋友们怎么可能不反对呢?

    演讲家当然懂得这样说的后果,不过,他蓄意正话反说,先惹怒女性听众,说女人像小拇指,再揭示它正面的意思,说小拇指纤细、灵巧、可爱,让现场的听众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中感受到了幽默的力量。

    抽烟的好处

    某香烟公司的推销员站在人群中大喊大叫:“吸烟的好处多多,既可以除百病,又可以防蛀牙。”

    看热闹的人群将信将疑。

    突然,一位老大爷从人群中钻出来,帮着推销员说:“没错,不仅如此,经常抽烟,小偷不敢进屋,狗不敢咬,永远都不会衰老。”

    推销员听了大喜,连忙邀请老大爷继续说下去。

    老大爷平静地说:“抽烟的人整夜咳嗽,小偷怎么敢进屋呢?抽烟的人身体虚弱,走路必须拄着拐杖,狗见了拐杖还敢咬吗?抽烟的人容易患癌症,活不到老呀!”

    老大爷的话就是反话正说,看似在补充“抽烟的好处”,实质上却罗列了很多抽烟的坏处,既驳斥了推销员的谬论,又警醒了围观的群众。

    反话正说,欲贬却褒。表面上看,老大爷的话是在褒奖,实质上却是在贬低。前后形成强烈的反差,让听众在这样的反差中感受到幽默的力量。反语是一种标新立异的修辞手法,可以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三招五式

    一般情况下,“反语幽默”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并且带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使用时要注意分寸。如果是和朋友开玩笑,要考虑你和朋友的关系是否足够好,朋友能不能经受住这种刺激。如果是讽刺别人,和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做斗争,要考虑是否会惹怒对方,引起对方的反击。

    另外,使用“反语幽默”,还要注意场合。为什么呢?因为同样一句话,在一种场合下可以讲,换一种场合讲可能就出大问题了。比如,朋友心情好时,你用“反语幽默”和他开个玩笑无可厚非,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朋友心情很差时,你用“反语幽默”和他开个玩笑就可能产生恶劣的后果。

    遇到尴尬时,“反语幽默”可以为他人解围,营造和谐的氛围;遭遇刁难和讽刺时,“反语幽默”可以将错就错,给对方的讽刺以致命的反击;劝谏别人时,“反语幽默”可以让说辞更有力,给予对方深刻的批评与教育。

    张冠李戴是产生幽默的有效方法

    〔德国〕让·保尔·里希特

    自由产生诙谐,诙谐也产生自由。

    幽默引言

    词语的运用是非常讲究的,什么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怎样搭配,都是由语言环境来决定的。如果使用词语时不注重语言环境,就会影响意思的表达,贻笑大方。

    不过,事有例外,有时候我们故意使语言与语言环境相悖,张冠李戴,却可以产生不错的幽默效果。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用语现象,就是把反映某个人或某类人特性、风格的用语习惯用到另一个人或另一类人身上,我们把它称为“张冠李戴”。

    幽默小故事

    白肉

    一次,丘吉尔去美国访问,应邀到一家专门做烤鸡的餐厅就餐。就餐时,丘吉尔礼貌地问女主人:“我可以来点儿鸡胸脯的肉吗?”

    令人意外的是,女主人一本正经地纠正道:“丘吉尔先生,在我们这里,胸脯不能叫‘胸脯’,而是叫‘白肉’。”

    第二天,丘吉尔派人给女主人送去一朵漂亮的兰花,并附上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着:“假如你愿意把它别在你的‘白肉’上,我一定会感到荣幸之至——丘吉尔。”

    丘吉尔请女主人给自己来点儿鸡胸脯的肉,女主人却故意挑理,非要把“胸脯”称作“白肉”,使丘吉尔陷入尴尬中。不过,聪明的丘吉尔很快就走出了尴尬,用“白肉”来代称女主人的“胸脯”,以这种方式嘲讽女主人的咬文嚼字。

    很明显,按照我们日常的用语习惯,鸡胸脯可以被称作“白肉”,但是女主人的胸脯肯定不能被称作“白肉”。丘吉尔故作不知,将二者等同看待,产生了几分幽默效果,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取枪

    一个小男孩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想起忘带课本了,于是返回家中取课本。看到儿子去而复返,不明缘由的父亲问:“怎么回来了?”小男孩回答说:“课本忘记带了。”父亲教训他说:“上学不带课本与打仗不带枪有什么区别?”

    几天后,小男孩又忘记带课本,回家取时,父亲问:“怎么回来了?”小男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羞怯地说:“我回来取我的枪。”

    听了这话,父亲先是一愣,继而明白了儿子的意思。儿子忘记带课本,父亲原本又要教育他,结果却被他的幽默感给逗笑了。

    小男孩的话之所以具有很强的幽默效果,就是因为听者是明白其中玄机的父亲,如果把这话说给不知事情原委的其他人听,自然无法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

    所以,使用张冠李戴的幽默技巧时,一定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张冠李戴并非放在任何地方都合适,如果不注意场合和技巧,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弄巧成拙。

    三招五式

    要想选择恰当的“冠”,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双方都是当事人,都清楚那个借体指的是什么。假如对方不是当事人,不明白那个借体指的是什么,你的幽默就无法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张冠李戴必然会失败。

    张冠李戴时,用人或事物的特征指代本体也是一种不错的幽默方式。比如,鲁迅在他的小说《故乡》中写道:“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文中的“圆规”指的是小说里的杨二嫂,因为她身材细瘦,用圆规来借代最能体现她的身材。

    榜样力量

    莫扎特:用幽默彰显非凡风采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于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他是著名的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1781年,莫扎特到维也纳开始10年的创作生涯,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在音乐上的成就令人叹服。其实,他的幽默事迹同他的音乐一样令人叹服。

    戴着眼镜睡觉

    莫扎特有睡觉戴眼镜的习惯,每晚都如此。周围的人对此大惑不解,于是有人问他:“你为什么睡觉还要戴眼镜呢?”

    莫扎特幽默地回答说:“我睡觉时经常做梦,在梦里往往会想起一些乐曲的旋律,假如我睡觉不戴眼镜,就什么音符也看不清楚了,等睡醒后,自然什么旋律都不记得。”

    弹不了的曲子

    莫扎特是著名音乐家海顿的学生。一次,他与海顿打赌,声称自己能写一首曲子,保证海顿无法弹奏出来。海顿认定他口出狂言。

    莫扎特用了不到5分钟,就谱写出了一首乐谱,于是送到海顿面前。海顿拿过乐谱弹奏了一会儿,惊讶地说:“这是什么曲子?为什么当我的两只手分别弹向钢琴的两端时,键盘当中总是突然出现一个音符呢?任谁都无法弹奏出这首曲子。”

    莫扎特微微一笑,在钢琴前坐下,当弹到那个音符时,他弯下身来,用鼻子弹出了那个音符。

    请教的少年

    一名少年非常喜欢音乐,他向莫扎特请教如何写交响乐。莫扎特回答说:“你还太年轻,不适合写交响乐,为什么不先尝试写叙事曲呢?”少年不以为然,反驳说:“怎么不可以写交响乐呢?别忘了您写交响乐时才10岁呀!”莫扎特回答说:“没错,你说的很对,但是那时候我并没有问过别人交响乐该怎么写。”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