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大多数人最向往的就是“功成名就”,并为之挤破了脑袋,因而在成功后志得意满、如沐春风也是人之常情了。但必须注意的是,一次成功并不代表永远的成功。相反,当成功的喜悦向你袭来时,你必须控制这种情绪的蔓延,让自己的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转化,逆思维思考,看到成功带来的负面情绪——放纵、骄傲、懒惰,并对它们产生警觉,如此一来,你才能成为一个经得起成功的人。如果你习惯性地沿着表象看待成功,把现有的成功当作定局,你离失败就不远了。
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领大军攻陷北京,建立大顺王朝,推翻了统治276年之久的朱明王朝。在胜利之后,李自成及其手下大将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没有清醒的认识,自以为战斗已结束,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武将忙于“追赃助饷”,文官忙于开科取士、筹备登基大典,士兵耽于享乐、沉湎酒色。结果他们很快被吴三桂打败。
古人云:“骄兵必败。”李自成全军上下自我感觉良好,自满自大,还腐败奢靡,完全没有转变思维考虑这么做可能带来的负面结果,不败才怪呢!不仅李自成这样,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是闯过了大风大浪,却倒在了成功之后。
一代大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披靡,却因大意失掉了荆州。
吴王夫差因为打败了越王勾践而骄傲起来,终日花天酒地,不理朝政,后来,终于被卧薪尝胆的勾践所消灭。
法国皇帝拿破仑,曾以用兵如神称霸欧洲,却因辉煌的战绩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最终含恨遭遇滑铁卢。
一代文豪小仲马,写出巨著《茶花女》后,却因骄傲再也没能写出其他著作。
发明大王爱迪生晚年变得骄傲自恃了,甚至对其他人说:“不要向我建议什么,任何高明的建议也超不过我的思维。”这样一来,就堵塞了智慧的源泉,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他也就不再有新的重大的发明了……
为什么上例中的那些人都以成功“起家”,以失败告终呢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太把自己过去的成功当回事了,当他们通过努力把一条小路走成康庄大道之后,因为不能及时转变思维的方向,对自我满足感不加节制,于是又将康庄大道阻塞成了一条小路。其实,每人都有得意之时,都有机会获得某种成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真得很牛了,也许只是机缘巧合,也许你还会遭遇劲敌,如果用过往的成功来放大自己,那么不仅成功难以延续,倒退也在所难免。因此,要淡然面对自己的成功,不要把一时的成功当作永久的丰碑。下面来看看史书中记载的一件事:
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问守庙人那是何物。守庙人说:“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诫自己,如‘座右铭’一般用来伴坐的器皿。”孔子说:“听说这种器皿空着时是歪向一边的,水不多不少时是端正的;里面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就会倾倒。”接下来,孔子叫随行弟子灌水。弟子舀水往器皿里灌,果然水装得适立时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里,而灌满水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再过了一会儿,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就又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孔子感叹说:“世界上哪里会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骄傲自满,凡自满的人,往往会向它的对立面——空虚转化,最终让之前的辛苦付之东流。你是不是也容易被成功冲昏头脑呢?比如说,考入重点大学,在某项比赛中得了冠军,某项计划超额完成,在某个领域有了突破,甚至当了老板……你认为自己成功了吗?你会始终领先吗?考入高等学府并不一定意味着前途无量,得了冠军、超额完成计划等,也只是说明暂时有了是一个好的结果,甚至当上了老板也不是成功的标志。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老板由于各种原因屡屡受挫,最后不得不重新走上了打工之路。
成功者永远在路上。成功只属于过去,不代表明天,它是由一个个小小的目标达成,一次次小小的进步累积而成的。一个阶段的成功要更好地推动下一个阶段的成功。有位记者问一名世界级足球明星:“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对自己进的哪一个球最满意?”这名球星答道:“下一个。”这名球星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因为他在追求成功上永远都没有满足感,永远都在奋勇追先。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种永远追求的精神。
此一时的成功,必依赖于彼一时的行动和进取精神。如果哪一天知足了,前进的脚步便停止了。那么由结论往回推,就要求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不能知足,由此来看,成功也是一种考验,而且是很严峻的考验。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从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
世界乒乓球冠军邓亚平说:“一切从零开始,永远从零开始。”成功虽然很美,但它在你心中不能是句号。
智慧点读
成绩是用来肯定自己的,不是用来放大自己的。
kfYV3CVOqu5RygoNDVhFXYgR7MVO7+MK1n+KdMT6Vtc9XpQgYuCWHP5REKg40ddUbIZxKO3XZlXwIziPYIz09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