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思维-生活中到处都有委曲的道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生活中到处都有委曲的道理

    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直”是正道,那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古往今来,取得最终胜利或是得以保全的人都是一味靠“直”的吗?只要你稍用逆思维来推理一下就会发现——做人不可太直,要懂得弯曲之道。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曲则全,枉则正。”就是说能委曲求全才能保全自己;经得起冤枉,事理才能得到伸直、纠正。生活中到处都有委曲的道理:插秧时弯腰,才会有秋天的收获;起跳时屈膝,才会有成功的飞跃;立交桥弯曲,却能缓解拥堵,提高行车速度;盘山道弯曲,却能减少阻力,有助攀登。

    在自然界,小动物们为了躲避天敌,也通晓委曲求全的策略。当刺猬身处顺境时会拱着小脑袋,凭借着满身的硬刺,横冲直撞。一旦遇到危险,它会立刻缩回脑袋,把自己团成一个刺球,让敌人无隙可击。狐狸若被猎人击中,就会迅速原地躺倒,全身瘫软,一动也不动。猎人以为它死了,就放在原处,到别处打猎去了。等猎人回来收集猎物时,狐狸早已跑掉了。

    能伸能屈,与其说是生物界的一种智慧,不如说是一种生存本能。明代冯梦龙在其著作《智囊》中认为,人与动物一样,当其形势不利时,应当暂时退却,以屈求伸,否则,必将倾覆以至灭亡。周国平说:“人生原本就是有缺憾的,人们应该学会妥协。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是一种痴愚,是对人生的无知。”妥协就是要退让,要弯曲,要默默承受,不针锋相对。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委曲求全等同于屈服,是可耻的。其实,转念想想,人只有先保存自己,才能洗刷耻辱,不是吗?伸是进取的方式,曲是保全自己的手段,适当地弯曲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千百年来,多少壮士豪杰因为不会弯曲而被杀死。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当日,梁启超劝谭嗣同一起逃往日本公使馆,但谭嗣同不愿逃走,他认定:“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倡也。有之,请自嗣同起!”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杀害。谭嗣同在被砍头前还高呼口号:“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要用血来给皇帝洗脑,来殉变法事业,向封建顽固势力做最后一次反抗。

    谭嗣同的英勇让人佩服,但也不禁让人慨叹:若是那时他逃走了,或许就保存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实力,为什么他不先保全自己呢?谭嗣同固然想用自己的行为唤醒人们的良知,激发人们的爱国之心,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记得孔子和老子有段对话:

    孔子问:“如何在乱世之中生存呢?”

    老子说:“你看我的牙齿在不在?”

    孔子说:“不在了。”

    老子说:“那我的舌头呢?”

    孔子说:“在的。”

    “老子说:“你明白了吗?”

    老子的意思是说,牙齿坚硬容易毁坏,舌头柔软尚能保存,学会弯曲,才能活到最后。弯曲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韧地挺立。弯曲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厚积薄发、自我保全的良策。就像路中央有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你应绕过去,而不是用拳头打开一条路,再穿过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委曲求全的经典故事,“萧何自毁”就是其中一例。

    萧何、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他们为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三杰之中,张良早早归隐山林,韩信被灭三族,唯有萧何,居相国之位数十年不倒,得了善终。这不得不归功于他的“自毁”。

    起初,刘邦在前线征战,每次萧何派的送粮使者来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说:“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却不说话。有个幕僚对萧何说:“您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萧何大惊。幕僚继续说:“您现在已经做了相国,在大臣中,功劳排在第一位,还能再加以封赏了吗?已经不能了!您当初入关中的时候,就深得民心,到现在十几年了,您的威望越来越高,老百姓都信服您,愿意跟您亲近!皇上之所以总来询问您的情况,就是怕您在后方颠覆政权啊!”听了这番话,萧何恍然大悟。为了化解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危机,萧何大肆聚敛财富,时不时与民争利,“贪婪”得像换了一个人。当刘邦班师回朝时,老百姓纷纷拦路上书,状告萧何,刘邦一点儿也不怪罪萧何,反而将老百姓的状纸交给萧何,笑着对他说:“你自己处理去吧!”此后,刘邦放松了对萧何的警戒,一直到彻底消灭了项羽,再也没有派使者前去“慰问”萧何。

    应该说是幕僚的逆向思维保全了萧何。按正向思维来考虑,作为臣子越恪尽职守,越帮着君王安抚百姓,才越是对得起君王的器重。但反过来想,君王在外征战,最怕的就是臣子在后方获取了民心,从而威胁君位。所以说,并非臣子越清正越好。而萧何也是个明白人,他利用自毁打消了刘邦的猜忌。虽然有名声上的失,却有事业及生命安全上的得。

    有人说:“我受不得一丁点儿委曲,我认为那是无能。”可是,反过来想一下,小命不保一切拉倒,像祢衡、孔融等人痛快了舌头,张扬了性情,却毁了立业大计。孰轻孰重呢?

    在三国时期,魏国官吏王昶曾经训诫他的子孙:“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意思是说,若能以暂时的委曲作为伸展,以暂时的退让作为获得,以暂时的懦弱作为强大,就没有办不到的事。

    人生之旅,坎坷多多,难免寄人矮檐,遭遇逼仄。如果碰到了这种对自己非常不利的环境,千万不可逞一时之勇,要及时转换思路,学会弯曲,也许它就是你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呢。“宁折不屈”只会丧失所有的机会,让抱负难以施展。而在弯曲中默默地努力,才能慢慢走向成功。

    智慧点读

    弯曲但不折断,并不代表屈服,而是以屈求伸,寻求反弹的机会。

    kfYV3CVOqu5RygoNDVhFXYgR7MVO7+MK1n+KdMT6Vtc9XpQgYuCWHP5REKg40ddUbIZxKO3XZlXwIziPYIz09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