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经的穴位比较少,就14个,有很多还根本不好找。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没必要用那么多,一般能使用其中四五个,就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了。
肝经一般不太容易找准确,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做个劈叉动作,用4根手指去摸大腿根,有一根硬筋,顺着硬筋往下走就是肝经了。
肝经上的穴位,有的可以一带而过,了解一下名称即可,有的则需要每天反反复复地揣摩、深思。因为,有的穴位会像您最亲的人一样,不离不弃地伴随您一生。
心火无烟日日烧,足下清静方为道——品味脚上的肝经大药
足厥阴肝经穴
(1)艾灸大敦穴,治崩漏、月经过多等出血症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中医讲肝藏血,所以肝经上的大敦穴能治疗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像崩漏、月经过多等。处理大敦穴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艾灸。
大敦穴旁边有个隐白穴,属于脾经,也是止血的要穴,它们俩通常配合使用,止血的效果最好。火气比较旺的人,可多灸灸大敦穴;身体比较虚寒的人,可多灸灸隐白穴。灸的时候,先拿指节或指甲掐一下,哪个穴特别敏感就先灸哪个,如果两个都比较敏感就一块灸。
(2)揉行间穴,调理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心火旺的症状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有人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这叫“实则泻其子”。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
如果您经常两肋胀痛、嘴苦,那是肝火旺。而像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尤其是舌尖长泡,就是心火盛,这时火已经不在肝上,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消火。
憋在里面的火,由肝经管;已经发出来的火,则归心经管。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
有的人一上火就鼻出血,等于是把火从鼻子里发出去了。但鼻出血也挺吓人的,虽然通过流鼻血保护了身体其他重要的脏器免受损害,但这不是一个正常的通口。这时候就要多揉行间穴,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
(3)太冲穴,人体消气大穴
太冲穴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很多人都认为足三里穴重要,其实它是一个保健补养的大穴。您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补呢?得先把体内的浊气、脏东西排出去以后,才能把好东西补进来,如果上来就补是补不进去的。
哪个是排除体内浊物的最大穴?就是太冲穴。它为什么有此功能?因为肝是人体的解毒工厂,要把体内的毒排干净,想要血清洁,就得把这个解毒工厂建设好,而肝的原穴是太冲穴,是能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的。
中医讲百病从气生,气从哪儿生呢?从肝那儿。气大伤肝,所以您平时一定要少生气,一生气,病就挡不住了。
有时候您不能光解决这个表面的生理症状,真正的病根还在心里结着呢!百病从心生,要想去掉心病,就得去掉肝火,就得增强肝的解毒功能。肝的解毒功能一旦增强了,血液就清洁了,您就不会得高血脂等病了。
好多慢性病都出在肝上,只有把肝这个解毒工厂建设好、经营好,人才不会得病。
有的人经常头晕,有气无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到医院一查,说是心脏供血不足,但做心电图也没什么事。这其实是肝的功能弱了,肝给心脏补充的气血不足了。
中医讲木生火,而肝属木,心属火,木不足火也就不足。
当您要补肝,而肝又不受补,一补它就上火时,则说明肝需要调理,调理就是补。
肝应该怎么调理呢?别生气就行了。但现实生活中谁能保证不生气?既然生气避免不了,就要想办法消气,气刚一生出来,赶紧找个通道消出去。
这时,就该找自身的消气大穴—太冲穴。当您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把脚抱在怀里,就可以揉太冲穴,一揉气就化于无形之中了。
本来有个烦心事,要是以前早跟家人嚷嚷起来了,可是您一揉太冲穴后,突然发现自己的脾气怎么这么好了?甚至有的时候别人存心气您,您都一笑了之。
久揉太冲穴后,您会发现自己的心态变得十分平和,看问题和解决问题都跟以前大不相同了。
好多人不会揉太冲穴,有的人皮都掐破了,一掐破气更大,把气都撒自己身上了。这就是您的方法不对,您拿指甲掐、搓,肯定会弄破皮。
正确的方法是首先把指甲剪平,然后掐进去,仔细找一找最痛的点,把它转移到行间上去,因为行间是散心火的,一旦火散到行间就基本上发出去了。需要注意的是,揉的时候要从太冲穴揉到行间,可千万别揉反了。
我们一定要抛开一个传统的观念,就是有人总是说:“这个穴位治的什么病?是不是治头痛?是不是治高血压?如果治高血压我才揉,不治不揉,跟我没关系。”
那么我要告诉您,您要是老这么学,一辈子都学不会,而且越学越多、越学越糊涂。要治病,您得知道病源是什么,既然百病从气生,也肯定从气消。您把气消了,什么头痛、胃痛、高血压也就全都消了。
健康有路穴为径——品味腿上的肝经大药
足厥阴肝经穴
(1)揉三阴交穴,治慢性肝病、肝功能弱和月经不调
三阴交穴是脾经的穴,但是肝经也从这儿通过。为什么叫“三阴交”呢?因为3条阴经都从这儿通过,所以三阴交穴虽然是脾经的穴位,它也治如慢性肝炎、肝功能弱等肝病。另外,月经不调也可以揉三阴交穴。
(2)揉蠡沟穴,治瘙痒、痛经,调和肝胆上的病
蠡沟穴正好在小腿内侧的骨头上,在骨头的正面上,揉到骨头就揉对了。
“蠡”在古代是瓢虫的意思,“蠡沟”就是有个虫子老在这儿爬。
蠡沟穴是治疗瘙痒病的,凡是阴囊湿疹、阴道瘙痒等湿热病,多揉蠡沟穴特别好。月经有问题的女性,蠡沟穴肯定很痛,平常就要多揉揉,把痛点揉散,月经再来的时候就不会痛了。
络穴是专治慢性病的,蠡沟穴是肝经的络穴,与胆经相络,所以它不但能治肝经的慢性病,还可以治胆经上的慢性疾病,专门调和肝胆。
(3)按揉中都穴,治急性肋骨痛、急性肝区痛、急性眼睛胀痛
郄穴是专治急性病的。中都穴是郄穴,像急性肋骨痛、急性肝区痛、急性眼睛胀痛,一揉中都穴就会有效。
(4)揉曲泉穴(杞菊地黄丸与二妙丸的综合体),治肝肾阴虚,祛湿热
“曲”在这里代表肝的意思。有句话叫“木曰曲直”,说的就是肝。而木的本性是什么?是曲直,就是能直能弯。要是光能直不能弯,这个木头就会折;要是光能弯不能直,这个木头就没劲。
肝的习性就像木头的习性一样,是曲直,有曲的习性也有直的习性。想想看,如果光硬不软,有的人就会肝硬化;要是光软不硬,有的人就会一点脾气没有,缺乏阳刚之气。
所以,“木曰曲直”就直接把肝的习性说出来了。
“泉”是指水,肾主水,水代表肾。因此,曲泉穴是沟通肝肾的要穴。既然能沟通肝肾,曲泉穴就能治肝肾阴虚,相当于杞菊地黄丸。
曲泉穴又是祛湿热的要穴,相当于二妙丸。所以揉曲泉穴相当于吃了两味中药,既能滋阴又能祛湿。而现成的中成药里面没有一味药能同时滋阴又祛湿,曲泉穴能一穴两用,功莫大焉。
(5)揉阴包穴,疏通淤塞气血
阴包穴是肝经的一个要穴。有好多人揉了很长时间太冲穴没什么感觉,是什么原因呢?是气血在阴包穴堵住了,没到下面去。所以先要把阴包穴揉开,气血才能抵达太冲穴。
为有源头活水来——品味躯干上的肝经大药
足厥阴肝经穴
(1)揉章门穴,总调五脏六腑
“章”是指贵重的材料,而人体的贵重材料就是五脏。“章门”是脏之会,五脏的气血在肝经章门穴会聚,所以一揉章门穴,五脏的功能都能得到调节。
当您不知道五脏该如何调节的时候,就先揉章门穴调节肝脏。把肝脏调节顺了,五脏的功能就都增强了。
(2)揉期门穴,治心里不舒服、郁闷
期门穴在乳头之下的位置。如果不好找,可以拿掌根一揉,把痛点给揉出来。如果您心里老是不舒服、郁闷,揉期门穴很快就会好。kfYV3CVOqu5RygoNDVhFXYgR7MVO7+MK1n+KdMT6Vtc9XpQgYuCWHP5REKg40ddUbIZxKO3XZlXwIziPYIz09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