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经,顾名思义,是管理胃肠功能的。胃肠功能一旦失调,整个人就会虚弱下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个人爱吃、能吃,而且消化特别好,大家就会说他有口福。
而有的人虽然能吃,吃下去的东西却停在肚子里不消化;有的人吃一点儿就肚子胀;还有的人不论对酸的、辣的、凉的、硬的都非常敏感,沾一点儿肚子就不舒服。这些不仅是肠胃问题,还会影响睡眠,并且最终影响整个人的心情和精神状态。
胃经这条经络很长,它从头到胸、腹、大腿、膝盖、小腿,最后直达双脚。如果它畅通无阻,不但能让人睡得香,胃口好,脸色红润,还能让人减缓衰老。
胃经上的穴位共有45个,其中22个暂时不用去记,只用剩下的23个,就够我们养护后天之本了。
饮半盏当知江河滋味——品味头部的胃经大药
足阳明胃经穴
(1)治迎风流泪、流泪控制不住、青光眼等,按揉承泣穴
承泣穴是胃经的第一个穴位,离眼睛非常近,就在眼眶处。“承”是承接、承载的意思,“泣”就是哭泣。当您眼睛累了、迎风流泪、流泪控制不住、有青光眼等毛病,承泣穴就可以向您伸出救援之手。
有人眼睛老眨巴,眼皮平白无故地跳。对这种情况,有的人比较迷信,说眼皮跳是有讲究的,“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眼皮一跳,心里就嘀咕。如果是左眼皮跳还好,右眼一跳,心里就慌了,总觉得有灾祸要发生。
现在知道了这个承泣穴,您就有办法了:如果左眼皮跳,咱甭管它,发财嘛,巴不得呢;如果右眼皮跳,您心里慌,那赶紧揉右眼下边的承泣穴,您一揉,眼皮就不跳了,这灾也就过去了。
揉穴位不仅能防病治病,还能消灾,挺好!
(2)治黑眼圈、老花眼、眼睛痒或胀痛、三叉神经痛,每天按揉四白穴
看东西特别清楚,在成语里叫作“一清二白”。“白”是看得清楚,“二白”是看得很清楚,那“四白”就是看得更清楚了,所以四白穴是一个明目穴。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课间大家都要做眼保健操,其中一节就是按揉四白穴。
四白穴对防治近视效果非常好。因为近视是眼部气血不足造成的,而胃经本身又是多气多血之经,气血非常旺盛,四白穴又在胃经的上部,所以刺激它能最快捷地调节眼睛周围的气血运行。
另外,脸色不好、头部气血不足等症状,都可以通过按揉四白穴来改善。
黑眼圈就是胃经气血不足,眼睛周围的陈血没有被及时疏通走,好血没有及时过来造成的,这时候点揉四白穴,把气血引到眼眶四周,黑眼圈就没了。
归纳起来,上学的孩子可以用四白穴来治疗近视,成年人可以用来防治黑眼圈,老年人可以用来防治老花眼。如果眼睛老发痒或者胀痛,揉四白穴效果十分好。还有,四白穴正处在三叉神经上,对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疗效。
(3)治面部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卒中、嘴肿、嘴破,按揉巨髎穴
顺着四白穴往下走,到鼻翼,也就是鼻孔旁边,有一个穴位叫巨髎穴。巨髎穴主要治疗面部神经麻痹,而通常的面部神经麻痹就在此处发生。有卒中先兆的中老年朋友要常揉这个穴位。
按揉巨髎穴还能预防三叉神经痛。有些朋友嘴唇爱肿,还容易破,多揉揉巨髎穴也可以预防。
(4)治牙痛、口眼歪斜(面部神经麻痹)、睡觉爱咬牙、磨牙,按摩颊车穴
使劲咬一下牙,面部会有一块地方凸出来一个包,那是咬肌,咬肌上有个窝儿就是颊车穴。颊车穴与嘴角处在一条平行线上,上边垂直于鬓角。一般人按颊车穴时,都会比较酸痛。
“颊车”的意思是面颊处停着一辆车,即古代的那种小推车,而下颌骨侧面的形状就像这个小推车,所以叫作颊车穴。
颊车穴可以治疗口眼歪斜,即面部神经麻痹,还能治疗牙痛。如果在治疗牙痛时,再配合手上虎口处的合谷穴,效果会更好。
有些朋友夜里爱咬牙、磨牙,那么睡觉前可以先揉揉颊车穴,能很好地缓解“咬牙切齿”的状况。
(5)治耳鸣、耳聋、三叉神经痛及胃经、胆经疾患,按摩下关穴
沿着颊车穴往上,走到耳朵前边,用手摸有一个凹陷,一张嘴这个凹陷里面就有一个包被顶出来,这个包就是下关穴。
由于离耳朵比较近,又是胃经和胆经的交会穴,所以下关穴可以通治胃经和胆经两条经上的病,像胆经上最常见的问题—耳鸣、耳聋,按揉它都会有很好的疗效。
下关穴还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以及牙痛。
(6)快速缓解头痛、头胀、发懵、眉棱骨痛、太阳穴痛,按摩头维穴
头维穴在额头上,距额头角拇指一横指处。“维”是思维的维,在古代意为大绳子。“头维”就是形容头痛的时候,好像有绳子或者布把脑袋裹上了一样,因此这个穴位专门治疗这种头痛如裹的病。很多朋友都有类似这样头痛、发胀、发懵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多按一按头维穴,症状会缓解很多。有的人眉棱骨或者太阳穴总是莫名其妙地痛,按头维穴也马上有很好的效果。
无病第一利——品味颈胸部的胃经大药
足阳明胃经穴
(1)缓解心理压力、降高血压、祛斑、祛黑眼圈,抚摸人迎穴
人迎穴在喉结旁开两横指处。在喉结旁边一摸,有动脉在跳,这个地方就是人迎穴。
脖子上的穴位我一般不建议大家去按揉,因为脖子比较稚嫩,而且血管都从这里经过,按摩时压迫它,很容易引起咳嗽,反而会不舒服。
那么,真需要在脖子上按摩的时候,应采用什么方法呢?我建议大家用抚摸法。脖子是人体气血流动比较旺盛的地方,它一般不会有经络不通的情况,所以没必要强刺激它,平常只要抚摸它、捋顺它,帮助它疏通就行了。
疏通人迎穴时,不要使劲去点,否则容易咳嗽。要用手轻轻地往下抚摸,抚摸的时候心情要非常放松。然后吸两口气,吐一下,吸一下,再吐一下,一定要保持很放松的状态。 人迎穴是缓解心理压力的一个最好的穴位。
人迎穴还是防治高血压的一个要穴。每天按摩它几分钟,对中老年人降血压效果非常好。
此穴更是一个美容的要穴。如果有人脸上红润光洁,不长斑、没有黑眼圈,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此人胃经的气血比较旺盛,能上行到脸上去,而人迎穴正好是胃经上很重要的一个通路。经常捋捋这块儿,捋的时候深吸气,非常放松地去做,捋完后眼睛就会感觉明亮。这就是气血循胃经上行补到眼睛这块儿来了。
(2)开胸顺气,防治乳腺增生,在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等穴位上一推而过
在胃经胸腹这块儿的循行路线上,穴位非常多,密密麻麻的。如果单就某个具体的穴位来按摩,根本就不好找。因为有这个麻烦,好多人就知难而退了。当然,我们确实也没有必要给自己找麻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带而过。因为这几个穴位都在一条线上,而且都紧挨着。
缺盆穴往下就是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用大拇指从上往下一推就行了。这一推,不仅有开胸顺气的功效,而且还可以防治乳腺增生。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品味腹部的胃经大药
足阳明胃经穴
(1)无浊一身轻,推揉腹部胃经
从缺盆穴到乳根穴的这段胃经,距离人体正中线是4寸;而从不容穴到气冲穴这段胃经,距离中线是2寸。
为什么叫“不容”呢?就是有人吃完饭以后下不去了。从不容穴开始,到肚脐眼下面的气冲穴,这条线上的众多穴位我们都不用去按揉,因为它们都特别软,按摩不好使劲,不容易按摩在点上,尤其是身体比较胖的人更难。那怎么办呢?可以用另一个方法—推腹。
推腹可以把经过肚子的好几条经络都推了,而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胃经。胃经上的问题最多,推腹时推到的阻滞点通常都压在胃经上。肚子上的胃经怎么推呢?用两个大拇指从心窝下正中线分开2寸往下推。
有人说推不准,没关系,只要您这么一推,阻滞点都能找到。有的地方会很痛,有的地方会很胀,有的地方是一个硬结,还有的地方是一个水槽或者气团,您一推就能感觉到,不用特别用力。
以上这些对人体有害的东西,一定都要推散。
推了胃经以后通常会很容易打嗝、放屁,尤其是在晚上睡觉之前。
有时候您想打嗝、放屁,但身体没有这个劲,只是觉得肚子胀,气又出不来。这时您不妨躺下,先从心窝下开始推。
因为体内的郁结之气一般都集结在心窝下,这里的气不出去,时间长了侵袭到胃就是胃溃疡,侵袭到肺就是咳嗽,而且平常睡觉的时候肯定不踏实,夜里还会做噩梦。所以一定要把浊气给排出去。
(2)治胃肠炎、腹泻、便秘,艾灸或按揉天枢穴
推腹法能够一次性打通胃经在腹部的所有穴位,因此,我在这里没有一个穴位一个穴位地去介绍。不过,其中还是有几个特别值得我详细说明的,比如天枢穴和水道穴。
天枢穴在肚脐眼(神阙穴)旁边2寸的地方。“枢”是枢纽的意思。《黄帝内经》说:“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它告诉您这个穴位是一个升清降浊的地方。也就是说,您吸收到肠胃里面的营养物质,就在这里开始分成清与浊,营养的精微物质在这里变成血液被吸收了,糟粕则从此处向大肠排去。此穴就是一个中转站。
另外,它还可以过滤血液,让新鲜血液重新循环,把剩下的脏东西变成尿液排出去。所以说天枢穴有两个枢纽的功能:一个是排泄大便,一个是通利小便。
说具体点,首先,天枢穴是治胃肠炎的一个要穴,而通常有胃肠炎的人最容易腹泻,遇到这种情况,就去找一根艾条来熏熏天枢,如果没有艾条,拿一根香烟也行。其次,这个穴治便秘十分有效,有便秘的朋友只要每天多按揉或多推一推这个穴位,效果就出来了。
(3)治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小腹胀痛、小便不通,推揉或点揉水道穴
水道穴在天枢穴下3寸、关元穴旁开2寸的位置。顾名思义,此穴就是排泄水液的通道,也就是利尿的一个穴位。既然能利尿,这个穴位就跟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小腹胀痛、小便不通有很大关系。
哪些朋友有这方面的问题,每天一定要多多推揉或点揉水道穴,疗效很明显。
祛病只需除湿寒——品味大腿和膝盖上的胃经大药
足阳明胃经穴
(1)治心动过速、心慌及调节心脏功能,用掌根轻揉伏兔穴
伏兔穴是腿上的穴位,在膝盖上6寸处。在古人眼里,大腿的肌肉特别多。当人走路和跑步的时候,这里的肌肉就像一只趴着的小兔子。不过古人这么解释意义不是很大。
我这儿另有一种记忆的方法,就是平时形容心动过速、心里慌时,老爱说就像怀里揣着个兔子似的。伏兔穴就是治疗心慌、脉快、脉搏“咚咚咚”猛跳这些症状的。
有些朋友有时会莫名地心慌,甚至没碰见什么事或者是稍微遇到一点刺激,心里马上就慌了、乱了,这个时候要好好按揉伏兔穴。
按揉时不要点揉和强刺激它,要用掌跟仔细按揉。可以顺时针揉,有重有轻,揉完后便会觉得心里非常踏实,而且对心脏也有一种补血的效果。实际上,正是因为心脏补足了气血,心里才会觉得踏实。
(2)治血糖过高,每天揉阴市穴
把腿伸直,膝盖处会出现一个窝,这就是阴市穴了,它在膝关节上面3寸的地方。阴市穴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它有一个大家都关心的功能—降血糖。血糖高的朋友每天要多揉揉它。
(3)治急性病、胃酸,按揉梁丘穴
阴市穴向下1寸的位置,贴着骨头边缘的一个比较敏感的地方就是梁丘穴。
梁丘穴治疗急性病效果是最好的。比如急性胃炎、肠胃炎,或者突然肚子痛。
再比如急性乳腺炎引发的突然乳房痛,或者突然膝盖痛(这种膝盖痛不是陈旧性的,只是偶尔扭了一下,或者是因爬山等造成劳累而起),这时赶紧揉一下梁丘穴,马上就会缓解。
梁丘穴的功效很强,除了上面说的那些病症以外,腿痛、脚痛等,它全都管。而且它还能够止胃酸,如果突然胃犯酸了,赶紧揉梁丘穴,很快就会好转。
(4)治膝盖受损、疼痛、膝关节积水、走路不稳、脚冷,以及补脾胃、壮腰肾、瘦腿,每天跪膝走一走,揉犊鼻穴
很多人都知道,膝盖下面内侧和外侧各有一个窝,称作膝眼。其中外侧的窝,就是胃经上的一个穴位—犊鼻穴。
“犊鼻”,是说这个穴特别像一个小牛犊的鼻子。
其实,古人给穴位起名就是想把好多的含义都灌注进去,他们希望后人把隐藏在里面的深意给挖掘出来。
“犊鼻”的深意就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气血最盛的,所以犊鼻穴是一个强壮身体的穴位。
对于老年人来说,我不是特别赞成做下蹲运动。为什么呢?年轻人做做倒无妨,老年人因为气血不容易下到腿和脚上去,做下蹲运动等于是在气血很少的情况下去磨膝盖这个轴。
老年人的膝盖本来就容易受到损伤,再有意识地去磨磨它,那就等于是在生锈的地方进一步地磨损。所以,我建议老年朋友平时多练练跪膝法,这种方法特别能打通犊鼻穴。
有一些老年朋友喜欢爬山,虽然爬山是个很好的运动,但对于老年人的膝盖来说也是一种磨损。我建议这些朋友回家后,赶紧做做跪膝,在软床上跪着来回走一走。这样体内的气血很容易就流注到膝盖上去了,这些新鲜的气血就相当于膝盖这个轴上的润滑油。
当新鲜气血多了以后,膝盖就不会产生积液之类的东西,因为它被带走了。但如果没有好的气血过来,膝盖就会经常受到磨损。
膝盖是筋之府,人体的筋都在这儿汇集。人常说,小孩子长个儿的时候老是膝盖先痛,那是因为有筋在抻拉它。而小孩子跪着爬,也是有利于生长的。 因为膝盖是人体的一个动力源,所以,我们一定要打通犊鼻穴,让膝盖保持强壮,这样人就不会衰老。
要知道,一个没有强壮膝盖的人看起来是老态龙钟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显老态了,那么他的膝盖肯定是磨损得很厉害。
有的老年朋友走路不稳,容易摔跟头,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气血下不到脚上去。这时候我不建议您上来就练金鸡独立,而应该在床上先跪跪膝,把血液引到膝盖上,一步一步往下引。
我写过一篇献给老年人的“引血下行三部曲”:第一步是推腹,把新鲜血液先引到腹上去;第二步是跪膝,把气血引到膝盖上去;第三步才是做金鸡独立,把气血引到脚上去。
照此三部曲做下去,气血就全引下去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就通畅了。
长寿三宝,多气多血——品味小腿上的胃经大药
足阳明胃经穴
(1)强壮身体的大穴—足三里
足三里是一个让您身体强壮的穴位,而身体只要强壮一分,疾病就会减少两分。
现在,很多人都习惯将目光盯在身体的具体病症上,希望今天把这个症状祛除,明天又把那个症状祛除。可是体质没改善,这些症状还会伴随着您。
如果体质改善了,任何症状都会自己慢慢消失。所以说,关注疾病不如关注健康。只要把身体弄强壮了,任何疾病最终都会远离您。
我本人接触足三里穴的时间很长,在我的脑子中,足三里穴就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慈善家。有时候您需要精神上的支持,有时候您需要物质上的帮助。足三里就是您身体的“恩人”,您有什么困难他都会出手相助,有他在身边您特别踏实。
如果您的肠胃功能有了问题,肚子中有浊气,老是有腹胀、腹痛等症状,这时足三里肯定会拔刀相助。
足三里这个穴老年人不太好按,因为这里肌肉特别多。有时您按上去不是很敏感,除非正闹胃病,胃正痛着。平时这个穴也很不好找,所以我建议老年人要找个适合自己的工具,比如按摩棒等,在这个穴位上敲一敲、顶一顶都可以。
总之,只要刺激到足三里穴就行了。
(2)治肚子痛、便秘、痔疮,揉上巨虚穴
从足三里往下4横指的地方有个穴位,叫上巨虚。上巨虚穴的主要作用是治疗大肠的毛病。
此处所说的大肠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就连痔疮都包含在大肠范围之内。
一些朋友经常便秘,这也是大肠的问题,可以揉上巨虚穴,效果很不错。
(3)治肚脐眼边上痛,按摩下巨虚穴
从上巨虚穴往下3横指的地方,就是下巨虚穴。
此穴主要是解决小肠方面问题的。您有时候肚子痛,感觉位置在肚脐眼附近,不是胃而是小肠,这时您揉足三里穴效果就略差,而揉下巨虚穴效果会非常明显,也会非常敏感。
有时候本来是胃痛,通过按摩,胃痛的那个点会自己下移,或者是有气往下走,之后变成小肠这个位置痛了,其实就是一股浊气在运行,最后必须通过放屁排出去才算彻底解决。
您按揉的过程也就是排气的过程,这时候您揉巨虚穴,小肠会蠕动,咕咕直叫,慢慢气就排出去了,肚子也就不痛了。
(4)治肩膀发沉、肩周炎、肩膀痛、食指痛、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用指关节按揉条口穴
从下巨虚穴往膝盖方向,即向上1寸的位置有一个穴位,就是条口穴。“条”是好多条胡同的意思,“条口”就是胡同口。把脚往前伸直,迎面骨处正好有一块肌肉,其下缘的点就是条口穴。
条口穴又称肩凝穴。当肩膀凝住了,肩膀发沉,或是有肩周炎、肩膀痛,揉条口穴会非常见效。
条口穴可以防治卒中。它通经活络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您有手麻、胳膊麻、胳膊肘痛等症状,那一定要多揉一揉条口穴。此穴连食指痛都能管。
揉这个穴位时,用手指或指关节点着肌肉条口那个位置,脚上下伸动就可以了。有些朋友按揉这个穴位时会感觉痛、胀或者是酸、麻,这时候我们应该仔细区分:
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气和血都过不来了。所以要赶紧把这里打通,才能让气血重新过来。
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把气血多引点儿过来,就不会酸了。比如经常不爬山的人,一爬山腿就酸,就是气血不足。相对而言,酸是一件比较不错的事情,证明经络已经通了,就是暂时缺点儿血,需要补一补。而酸痛是缺血的同时还沉积了一点瘀血,这时拔拔罐最好。
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那种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会胀。胀的时候最好别拔罐,否则会更胀,平时应该多揉一揉才好。而产生胀痛的人一般都是火力比较壮的,爱生气、脾气大,表明体内气有余但是血不足,等于血分配得不好。过多的能量变成气出来了,身上就会出现胀痛。
如果只是单纯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这种情况也适合拔罐。
另有一种情况是痒,比如有人拔完罐以后,罐底下的皮肤发痒。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情况,它表明气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就是气血过来了。而拔完罐的时候发痒,可以拿刮痧板轻轻一刮,马上会出好多痧,这是被体内的气血顶出来的瘀血。所以,刮痧一定不要生刮,如果气血很足,不刮痧也会被顶出来,就是长疙瘩,疙瘩就是痧。
其实,我们不应该让过多的毒素通过皮肤来排,从尿液或粪便排出去才是正常的途径。但是身体对内脏有一种保护功能,它为了保护内脏,索性就从皮肤排毒,这样做的结果是内脏受益了,美容遭了殃。
条口穴的功能非常多,再细分一下就是它还可以防治高血压、心血管硬化,很多老年人怕这些病,条口穴就管这些。
(5)化痰强穴—丰隆穴
从条口穴往外侧旁开1横指,是丰隆穴,它与条口穴并排。
其实,许多穴位无所谓按对按错,您觉得哪个敏感就多按哪个。有时候,您虽然找的是条口穴,但按在这个很敏感的丰隆穴上了,那就证明您应该先按丰隆穴,因为它们都是一条经上的穴。找穴有一个原则,就是离穴不离经,只要经对了,就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丰隆穴的主要功能是化痰。当出现哮喘、咳嗽、痰多时,一定要多揉丰隆穴,先从里面把痰化掉。
揉完丰隆穴后会有什么感觉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痰散了,不知道哪儿去了;另一种是老吐痰,而且很容易把痰吐出来。
揉丰隆穴出现的这两种情况,是体质不同造成的,但都对身体有好处。而且中医里的这个“痰”,包括的范围很广,不光是指从肺里出来的痰,还包括脂肪瘤、痰核、血痰(即血脂高)和扁平疣等。一般来说,痰都跟气有关,气郁则生痰。您一生气,气就停留在某处,气滞则血淤,血就会流通缓慢,代谢出好多废料堆积,这些东西慢慢就生成了痰。
知足才知福——品味脚上的胃经大药
足阳明胃经穴
(1)放松身心、改善脑供血不足,按揉解溪穴或者转脚腕
解溪穴在脚腕上。“溪”是溪流之意,人体里的溪流就是血流。“解溪”就是把腿上的血解运到脚上去,打开一个通道。
解溪穴就在平时系鞋带的那个位置,也就是脚腕和脚背交接的地方。您先用大拇指按这儿,然后一抬脚尖,马上有个硬筋把您的手弹开了,硬筋旁边的窝就是解溪穴。
解溪穴是一个让人全身放松的要穴。
有人说解溪穴这个窝太深,揉的时候挺费劲,不好着力。这里,我有两个偷懒的方法,一是脚跷一下,二是转脚腕,两个方法都可以活动到解溪穴,而且转脚腕本身就会让人非常放松。
解溪穴对老年人尤为重要,它除了能让人放松之外,还是一个治疗脑供血不足的要穴。
凡是气血下不到脚上去,也就上不到脑上去。这是什么原理呢?因为人体所需要的大循环是气血先下到脚上然后再上到脑部,反复循环。有人说我脑子经常很胀,脚上却无力,这是不是血都奔脑上去了?不是,这是浊气上去了,真正的血并没有循环,还在里面压着呢!要想血液重新循环,血液就得先到脚,然后才到脑上,它有规定的路线,不可能没先到脚就直奔脑部去了。
因此,改善脑供血不足首先要改变脚部供血,只有脚上的供血足了,脑上的供血才能足。而通过刺激解溪穴,就可以得到改善。
(2)治鼻炎、胃下垂、头痛、太阳穴痛,按揉陷谷穴
脚上第二趾和第三趾间有一个缝,从接缝的地方往脚背方向上走有一个凹陷,这个凹陷就是陷谷穴。
陷谷穴非常敏感,能够直接通到鼻窍,所以它是一个治疗鼻炎的要穴。当鼻子不通气时,揉揉陷谷穴很快就会通。
这个穴位名称里面有个“陷”字,就是下垂的意思。它对治疗胃下垂很有效果,能够帮助提升人体阳气。
另外,它还有一些辅助功能,比如治疗头痛,尤其是对太阳穴痛疗效非常明显。
(3)治牙痛、咽喉痛、鼻出血,祛胃火,按揉内庭穴
内庭穴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一条缝上。它可以祛胃火,相当于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另外,有一味中药叫生石膏,也是祛胃火的,内庭穴的作用与之接近。还有,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穴,它的祛热、祛胃火作用非常好。
(4)如果爱做噩梦,掐厉兑穴
厉兑穴是胃经的最后一个穴位。“厉”是噩梦的意思,“兑”是八卦中的一卦,代表沼泽,“厉兑”的意思就是掉进了噩梦的沼泽中。
这个穴对爱做噩梦的人来说特别有意义。另外,对于有神经错乱症状的人来说,厉兑穴能够静心安神。
怎么揉厉兑穴才有好的效果呢?有个简单的办法: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攥一攥第二个脚趾,这么一攥,厉兑穴就攥住了,再扭扭这个脚趾肚,最后用指甲掐掐脚趾肚。如果索性把10个脚趾肚都掐一掐,对于安眠特别有好处,这样晚上就不爱做噩梦,就该做好梦了。
其实,没有人愿意做噩梦,而如果天天做美梦,我想大家都会乐意的。kfYV3CVOqu5RygoNDVhFXYgR7MVO7+MK1n+KdMT6Vtc9XpQgYuCWHP5REKg40ddUbIZxKO3XZlXwIziPYIz09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