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明朝当暴君-第33章 大佬云集(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以及吴襄几人,聊的投缘,于是便又多喝了好几杯。

    好男儿,定当要有远大志向和抱负,这话不假!只是如今天下的局势让这四位颇感不满,大有一种此生就将这样碌碌无为之感。

    前途如何,未来如何,更是不得而知。

    吴襄道:“如今孙承宗再次出山,并被圣上委任以兵部尚书衔,这倒是一件大好事,孙老先生的能力自然没的说!陛下呢?虽与女真签订停战协议,但女真小儿窥视我大明已久,恐怕压不住啊!”

    尚可喜道:“别的都好说,就是那袁崇焕狗贼算怎么回事?就凭他一张嘴就敢说什么五年平辽,还不是欺负小皇帝年幼无知!”

    孔有德咳嗽了两声,道:“能不能不提袁崇焕那个莽夫,就他那个猪头,跟着他干的人都是脑残!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

    提到袁崇焕,吴襄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这让他很尴尬。因为吴襄自己的妹妹嫁给了祖大寿,而祖大寿又是袁崇焕的得力部下,这街骂的拐了好几道弯。

    吴襄的嘴角抽搐了两下后,道:“俺就不在此久留了,于是带着儿子吴三桂便离开了。”

    虽说吴三桂已经不小了,但毕竟还比较稚嫩,不知道几位叔爷们究竟在聊什么,听的也是一头雾水的。

    十九岁的吴三桂并不知道大明将面临着怎么样的巨变,他只觉得天空很辽阔,风光很秀丽。庄稼长的也还算不错,一切都很平静,能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

    因为对于自己前途渺茫的担忧,于是吴襄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吴三桂的身上。吴三桂也争气,肯练习,骑马射箭、举重、搏击…样样学的好,学的快。

    靠着祖大寿和吴襄的提携,以及在军中的人脉关系,吴三桂在军中混得了一个还算可以的职位。

    吴三桂的军旅生涯开始了…

    崇祯皇帝一直不得空闲,在英明领导之下,打败了土可里呵,威望大增,可谓是春风得意。

    云军的发展和建设,一直以来是崇祯皇帝最为看中的,于是便决定再一次组建一个专门制造火炮武器的部门。

    这个部门的名字不能太过土气,也不能太过传统,一定要有所新意。

    对于武器的了解,大明王朝也不是没有能人,崇祯很快有想到了已经70多岁的徐光启。这位精通数学、地理、天文的老干部,有着坚定的信仰,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再一次见到这位老人时,徐光启已经老迈的不成样子,究竟能为帝国服务多少年真的很难说。但崇祯认为,不能让这位人才就这样沉寂下去,大明的科技和国防还需要这样的老干部。

    召见徐光启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他组建一支能造枪造炮的队伍,并培养几十个人才。

    免去了繁琐的礼节,崇祯把徐光启请入座,便直入主题。

    “朕,决意组建一个能为我大明国防起作用的部门!朕要造枪造炮!当然,朕知道此事不易,此事非你徐老莫属,请徐老不要推脱!”

    徐光启道:“此事朝臣怎么看?内阁怎么看呢?”

    “不用他们怎么看,此事是朕的主意!”

    徐光启道:“陛下,老臣恐怕无力完成此事,练兵、造炮非一日之功,不是老臣不愿接手此事。只是老臣有心无力呀!不过,老臣可以举荐一人,此人颇有些才华!对于火炮的了解不再臣之下!”

    崇祯听后大喜,怎么也想不到在大明朝居然还藏着这么一个人才,于是便赶紧问其名。

    “此人现在在哪?官居何职?”

    徐光启笑道:“就怕陛下看到会害怕,此人长相有些奇特,并不是我族人!”

    “莫非长的两个脑袋?”

    “那倒不是,此人红毛蓝眼,是罗马人,却能说汉话!”

    “别管哪里人,这个叫什么汤的家伙能为我大明效力吗?”

    “陛下,此人名叫汤若望!”

    “此人现在在哪?”

    “这就不好说了,或许在游玩也说不定,不过老臣可以写一份信,让他来京述职!”

    崇祯点了点头,也只能这样,他倒是想见一见这个老外究竟有什么本领,是不是真的如史书上所说的那样牛叉。

    火器很重要,冷兵器时代已经逐渐在远去,是该为大明培养一批人才了,科技才能改变命运,思路不转变,就只能被人家团灭。

    在沙镇播种下的种子,长势究竟如何,现在到了检验的时候了。再一次回到沙镇,崇祯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从农民们那一张张如爆裂开的石榴脸上,崇祯知道他们对于农作物的长势很满意。

    “太好了,从来没有如此好!看来,今年秋天将会是一个大丰收之年!”一个老汉抱着崇祯的大腿,哭泣道:“里长,你可真是天上的星君啊!是您给了我们希望啊!”

    在沙镇种下的土豆,已经长成一片,可爱的花儿在随风摇曳,并轻摆着舞姿。随便挖出一个,金疙瘩露出了快乐的微笑。

    至少在这两年,仅仅只是这些金疙瘩就够沙镇村民一年的口粮了。

    除了土豆外,还有水稻,长的也非常好。这一切都是在科学的种植方法下完成的,沙镇村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出几个月,这里就会诞生奇迹,这一切离不开刘鼎三的勤恳付出。为了侍弄好这些农作物,刘鼎三顶着巨大的压力,家门口被人泼大粪,门口被涂红油漆,这一切刘鼎三都忍受了,为的就是证明自己没有错。

    几个老汉搂着哭泣的刘鼎三道:“莫要哭,莫要哭,是俺们不懂事,误会了你,你是有学问的人,莫要与我们这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庄稼汉计较!”

    只要有了大丰收,一切都好说,刘鼎三在沙镇成了大能人,大明星。

    想到这里,崇祯露出了微笑,把沙镇交给刘鼎三,当然也就安心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发生在沙镇的奇迹被传播开来以后,越来越多的乡镇派人过来考察,都想要种植这些新型农作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