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宋-第157章 第一次经筵日讲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本朝仁宗年间初期,讲筵场所敞露不固定,后建迩英阁和延义阁,专用于讲筵之用,仁宗朝后期至靖康年间,历代皇帝开经筵都在迩英阁进行。

    建炎南渡后,行在设在临安,赵构专建讲筵阁,亦称讲殿,位于大庆殿东前,紧挨大庆殿,占地只及大庆殿的两成半。讲殿后理宗朝时改建,被改名“缉熙”,后来的缉熙殿便是以前的讲殿。

    快走两步,安维轩跟上同乡左朝奉郎权尚书吏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边知白,微微施礼后打听经筵上讲些什么。

    自安维轩入仕,边知白做为主考官也做为同乡,出于回避一直未曾提携过这个小同乡,心中多少也有些愧疚,现下春闱己过去数月,自是不再需要回避,便将经筵中所讲的大致内容介绍了一下。

    身为同乡,边知白心中清楚自己若不提携安维轩,日后免不得会遭同乡非议,便是将来致仕归乡,怕是也要得个不好的风评。

    经筵,讲读的方工包括坐讲与立讲,言法订要是采用主讲官讲解,皇帝提问质疑,主讲官回答等,经筵内容也较为广泛,古代的经典、前朝的史书和政书、本朝史书和政书,有关天书如《帝学》。

    入了和宁门有内侍于前面领路,沿宫内御道一路南行至大庆殿旁的讲殿,一行侍读官被引入讲殿,等候赵构前来。

    进得讲殿殿门,安维轩立时惊得呆住了,只见这讲殿内尽是高大书架,需架梯才能取书,藏书不下万余册,其中不管古旧版本,甚至安维轩还看到有竹简书摆放,想来应是秦汉时书籍,除此外还有许多书画墨迹,俱是出自历代名人之手。

    进了讲殿,一众侍读官们便按等级大小排立列队等候官家到来。惟有安维轩初次到这讲殿,人虽立在那里,眼睛却是四不忍不住的乱看。

    看到安维轩一副吃惊模样,边知白说道:“讲殿所藏之书并不算多,宫内御书院、损斋具有书籍,除此外敷文阁、焕章阁、华文阁、宝谟阁、宝章、显文诸阁皆有藏书,其中不乏传世孤本!”

    “国子监、中书后省、枢密院经武阁、太常寺、谏院、宗正寺等衙门也藏书众多!”权兼吏部尚书周执羔也跟着说道:“日后你若得晋进,去往各部任职,莫要误了读书的大时光景。”

    “多谢二位老大人告知!”见周执羔开口,安维轩忙拜谢道。

    周执羔对安维轩是有些印像的,更是存有些好感的,虽说安维轩是今岁的探花郎,但能在朝中任职的哪个不是排名靠前的进士,安维轩令周执羔欣赏的地方就是今岁御试策题的问答上,其他考生是靠吹捧与歌功诵德答题,安维轩则是另辟蹊径,试卷上未有任何吹捧谄媚之语,生生搬出了一套历史规律出来,虽说正确性有待考证,但着实是令人耳目一新。

    再者就是近来被下了诏狱,被朝野称为的“二次乌台诗案”,无论是那首莫损心头一寸天,还是这首金粉东南十五州,俱将时士风下写的淋漓尽致,将官僚与读书人讥讽的体无完肤,注定是要在史书上留有一笔的。

    谢过二人,安维轩又向讲殿内打量了一番,只见讲殿的正位有一半榻式的宝座,虽不似正殿那般高高在上,但也是居于上位有尊严气像,在天子宝座的对面有一书案,想来是侍读官员所立之处,除此外殿内学有胡凳数个,想来是赐给臣子坐下休息的。

    “官家驾到……”

    就在这时,有内侍扯着嗓子喊道。

    听言,一侍读官们忙躬身等候。

    只听得禁中侍卫的脚步声临过,随后停下,赵构在十几个小内侍与带械禁‘卫的簇拥下进了讲殿。

    赵构登天子位己有二十一载,并不是少年天子需天天日讲,这经筵是可以推掉的,但为了像征君明臣贤,这个形式主义还是要继续搞下去的。再者赵构心中也有数,现下相权己渐有架空皇权之势,若不借着经筵的机会加以拢络朝臣,不止是自己存在感降低,而是君权将要旁落。

    在这之前,秦熺、工部尚书詹大方皆是侍读官,余尧弼是崇政殿说书,三人俱是秦桧党羽,现下这三人己不在侍读官之列,但仍有党羽巫伋任崇政殿说书,赵构心中清楚的很,这巫伋是秦桧安插来打探自己言行的。

    昨日虽是口误,但误打误撞,赵构提携安维轩为崇政殿说书,也是有意看秦桧的反应。

    赵构坐于宝座之上,旁边立着两个手持金瓜的皇城司禁、卫在旁守护,才挥手示意众人平身。问道:“边爱卿,今日该讲什么了?”

    边知白回道:“回陛下,按臣等商议,今日当读《荀子》一书的《劝学》!”

    “继续讲罢!”赵构点了点头示意道,恰好看到了居于末位的安维轩,言道:“安卿声音洪亮,且发雅音字正腔圆,可读之!”

    听赵构唤道自己,安维轩忙出列口中应了声“是”,那边有小内侍将安维轩引到赵构面前的书案上,另有一名小内侍将《荀子*劝学》一书拿来,随之摆在书案上,同时赵构身前的书案上也放了一本同样的。

    这时,同为崇政殿说书的巫伋也来到书案前,手持玉柄翻书,翻到哪页安维轩就要读到哪页,而且还要大声读上三遍,再由其他侍读解讲解,讲完之后照例循环。

    安维轩略清嗓音,按巫伋翻到的那页,读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于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得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帝学又称帝王学,起源于古代君主治国理政、驾驭政’权的经验,包含了权谋学、运筹学、管理学、阅人术、用人术、纵横术等等诸多内容,实为国君不得不学习的内容,古代王朝在确立太子之后,便开始教授帝学,以备将来治国之用。

    帝王之学在于治世用人,世,有乱,有平;治乱世,应用法家霸道(用兵,用武);盛世,应用儒家王道(用仁,用德)。

    人,有奸,有忠;无论奸诈忠厚,以法条纲宪明确应有的行为准则,言行印证,声相参合,必然无人敢越雷池,所以曹操说,治平尚德行,治乱赏功能。

    华夏历史,都是以外儒内法来治理国家,历代帝五以先有为(推行法制),而后可无为,就能达到老子垂拱而天下治的效果。

    法家学说《韩非子》《商君书》《管子》《申子》以治乱世;儒家学说《论语》《孟子》以治盛世;而荀子早年学习儒家,后来逐渐转为法家,故而所作《荀子》是儒法两种思想都有,面帝王之学是要两种学说兼而用之,汉武帝称之为霸王道。

    而到了唐代,更有权谋学家赵蕤著有《帝王学》,因此闻名于盛唐,连大诗人李白都对他极为推崇,曾经跟随他学习帝王学和纵横术,时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故而这本《帝王学》更是历代皇帝必读之物。

    《荀子*劝学》全篇一千九百余字,按后世的时间来计算语速,一个人每分钟大抵说八十到一百六十个字,安维轩放慢了些速度,用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将整篇文章读完,连读三遍就要读一个多小时,合成大半个时辰的时间。

    事实上安维轩不仅要读,还要断句。要知道古代虽有断句符号,但也只限于读书时使用,无论是书写科举考试答卷还是日常来往书信,都是不带标点符号的,权凭各人学识来断句。

    按理来说,做为读本官或是侍读官,昨日便要提前预习今日所讲的内容,因安维轩是临时任命,安排的仓促,故而未想要安维轩参加今日经筵,奈何安维轩急着要进宫,便这般撞上了。

    好在安维轩前世读书甚多,还有古文底子,《荀子》、《韩非子》、《墨子》之类的书也是读过的,再加上这一世前主人的灵魂记忆,虽未经预习倒也读得很是流利。

    赵构不是年少之君,少年时更是受过良好的皇家教育,虽未被当成太子培养更没有人教授帝学,但也是有些文字功底的,这篇《荀子*劝学》听起来并不吃力,点头道:“爱卿读了三遍甚是辛苦,赐茶!”

    那边有内侍端来御茶,安维轩起身谢恩。

    在儒家看来荀子不儒家正统,故而《荀子》一书不属于四书五经,不入科举考试范畴,寻常儒生不读此书,赵构心中有些好奇,问道:“听安爱卿读《劝学》,断句如此流利,莫不是以往常读?”

    “回陛下,臣以前曾读过!”安维轩应道。

    赵构接着问道:“与朕谈谈,你与此书的见解!”

    “荀子先儒后法,法儒兼有,被汉之武帝谓为霸王道。不过……臣以为……”安维轩应道,说到此处有些犹豫。

    见安维轩说话有些犹豫,赵构笑道:“卿尽管言之,若有错改之便是,朕不深究。”

    稍做思绪,安维轩正了正颜色,说道:“臣以为治国先治民,治民先治臣,故而臣以为陛下应读《韩非子》,而以其中的《爱臣》、《奸劫弑臣》更宜多读。”

    一众侍读官听言,立时惊的目瞪口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