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世界-第一百零一章 开启陵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考古队小心的拆除了一部分的木板,一部分墓室的情况显露了出来。

    首先被发现的墓室边缘的几个箱子,首先打开的箱子里是墓主人使用的一些小的生活器具。

    经过查看这些器具大多是青铜器和漆器,仔细查看后这些器具没有写明墓主人的身份的铭文之类。

    稍后打开的一个小箱子里装满的是一个个小金饼,每个重200多克。

    这些金饼是战国贵族之间馈赠进贡赏赐之类用的,一般并不在民间流通。

    这些金饼完好的存在证明了这个陵墓绝对没有遭遇过盗墓贼,否则的盗墓贼绝不会放过金饼这种硬通货的。

    搭建墓室的木料被渐渐的被清空。巨大的整个墓室被发掘了出来。

    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精致的武器铠甲,殉葬的奴隶骸骨,无疑不证明了这是一方国君的墓。

    在一个巨大的青铜鼎上发现了铭文,铭文显示着个青铜鼎是周天子赏赐给秦国国君的。

    赏赐的理由,是秦国国君率领军队击溃犬戎,收复了岐山的周朝领土,并且把岐山以东领土上供给了周天子。

    此时已经衰败周朝自然要巴结这样有实力又给面子的诸侯,于是馈赠了青铜鼎。

    这青铜鼎上的铭文,符合《史记,秦本纪》中‘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的记载。

    所以可以确定,这处陵墓的确属于秦文公。

    到了这一步,可以说考古发掘成功了一大半。随后对棺椁的开启也很顺利。

    精美青铜椁处于密封状态,考古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沉重的椁盖取下。

    内棺外椁,青铜椁里还有木头棺材。

    内部露出的木棺完好,棺材盖子被打开后,内里露出了一具身穿丝薄衣物的男尸。男尸已经木乃伊化,发须俱在,虽然说不上栩栩如生,但是保存状况相当良好。

    尸体边是更加珍贵的一些陪葬品。其中包括一块拳头还大的纯天然红宝石。

    宝石透亮而深红,应该就是就是秦文公在陈仓地区得到的宝石‘陈宝’。

    也就是《水经注·卷十七·渭水上》记载的:昔秦文公感伯阳之言,游猎于陈仓,遇之于北阪,得若石焉,其色如肝,归而宝祠之,故曰陈宝。

    这红宝石体积重量都刷新了世界纪录,不考虑文物价值,其实际经济价值也得数亿。

    加上秦文公里其余的各种国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这处秦文公陵墓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都非常高。

    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考古发掘。

    然而,这次考古的目的,也就是找到秦文公猎获的黑龙的目的根本没有达到。

    考古人员只是在棺椁侧方发现了一个被填土了的巨大坑洞。坑洞长长宽30来米深数米,很明显的曾经是放置某样巨大物体的。

    然而如今坑里只有大量被回填的土。

    之前主张挖掘秦文公墓的曹姓研究员坚信这土坑曾经就是放置为秦文公陪葬龙尸的地方。

    他不甘心的和其他考古人员在这大土坑里发掘了数天,但是发现的除了土还是土。

    直到有一天,曹研究员挖土的小铲子碰触到了什么,钢铁打造的铲子立刻出现了一个豁口。

    曹研究员改为用手小心的去处泥土。结果在土坑底部发现了一片类似鳞片的东西。

    鳞片外形类似鱼鳞,大小小孩手掌大小,质感却类似黑曜石,为黑色半透明状。

    除了研究员外,其余的考古人员原本以为这是一种用黑曜石打造的工艺品。

    但是曹研究员的一个举动让众人立刻打消了这个想法。

    曹研究员拿起这鳞片在自己的钢铲上轻轻一划。钢铲表面就如同被金刚石划过一样出现了一条痕迹。

    黑曜石物理性质类似于玻璃,原始人拿来制作简单武器工具还行。用来切割钢铁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研究员深信这片鳞片状物体就是龙鳞。而这个秦文公墓边的土坑里,曾经的确陪葬着黑龙的尸体。

    只不过,这龙尸被人取走了。

    之后对龙尸坑的挖掘没有再发现任何线索。

    考古队失望的回到地面仔细的思索现在在秦文公墓穴里找到的线索。而寻龙科研组的成员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科研组认为,完全挖掘掉封土堆打开陵墓的只有古代的某个封建政权。而不是什么盗墓贼。

    而打开陵墓的政权不但不偷窃其中陪葬品,而且还花费大量物力财力重新掩埋陵墓,堆积封土堆。

    这只能说明挖开秦文公陵墓,运走龙尸,回填陵墓的是秦文公之后的秦国政权。

    也就是秦文公之后的秦王。

    但是具体哪一代的秦王取走的龙尸不得而知,为何要取走龙尸同样是不得而知。更重要的是龙尸被运到哪里了是未知数。

    好在科研组对龙尸去向也不是完全没有线索。

    如今科研组的手里有两个关键线索,一个是陪葬的竹简,另外就是找到的龙鳞。

    秦文公明显不是粗鲁武夫,在陪葬的木箱里保存有大量竹简。

    这些竹简原本保存比较好。

    加之考古队迅速将之冷冻保存在了真空玻璃管里,因此这些竹简没有一片因为接触外界空气阳光损坏的,字迹全部清晰可以辨认。

    由于秦文公收藏的竹简很多,竹简上书写的字也极为多。

    虽然使用的是西周金文大篆和现代汉字差别较大,但是由于华夏文明没有中断过,即使普通小学生也能看懂其中一小部分字。

    至于科研组的历史专家更是可以无障碍的阅读这些竹简。

    通过阅读竹简,科研组发现这些竹简绝大部分记述的都是秦文公时期的历史事件,巫蛊算卦,诏书,诸侯间的书信一类的东西。

    也有一些现在已经绝迹的春秋时期古籍。

    可谓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其中一捆竹简记录的就是秦文公猎获黑龙的事件。

    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里关于猎龙事件只有一句: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

    而秦文公陵墓竹简中对猎获黑龙的记载则详细得多。

    根据文公竹简记载,文公猎获黑龙的事件发生在文公十六年,也就是文公打败西戎之后。

    击溃西戎后的文公掌握了岐山地区,但是他没有就此止步。相反的,文公整顿军队后依旧沿着西戎部落残兵溃逃的路线进行追击。

    此时西戎残兵失去了战斗意志,基本沦为了秦文公的的鱼肉。因此在史官的记载中,追击成了狩猎。

    而事实上秦文公的追击的主要目的也并非纯粹因为军事上杀伤西戎的有生力量,而是为了猎获一种春秋时的重要资源。

    那就是奴隶。

    秦文公的时代是春秋的初期,这个时代奴隶制还是主流,远没有到被废除的阶段。

    春秋时的地广人稀,农业技术落后,亩产稀少。

    因此奴隶多寡代表着农业产能的大小。而农业产能大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力量。

    秦文公率领大军追击,正是为了沿途俘虏西戎残兵和西戎部落的平民作为奴隶。

    为文公书写竹简的史官没有文采,但是记述很写实。

    一方面文公作为周天子治下的一方诸侯对自己的诸侯国励精图治,对于‘国人’和‘庶人’基本能做到爱民如子。

    但是对于奴隶和西戎异族,文公就表现出了极其凶狠残忍的一面。

    由于要进行长途追击,文公组织了国内一些奴隶作为后勤部队。这些奴隶肩扛手挑着部队的补给粮草。

    由于长途劳累,一些奴隶开始怠工,对此文公对奴隶进行了残忍的杀鸡儆猴。

    几个奴隶被他下令活剐,几个则被拖在马车后在地上拖行到死。

    被虐杀的奴隶用凄厉的惨叫使得其余奴隶不得不咬紧牙关奴隶跟上部队。

    即使如此还是有一些奴隶因为劳累过度倒地。对于这些奴隶文公没有任何的怜悯直接命令当场杀死抛尸路边。

    如果说秦文公是对待自己治下的奴隶还有极为微少的,对财物的爱惜。

    那么对于犬戎部落秦文公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底线的。

    对于大批的战俘,秦文公首先进行的是无理由的屠杀,

    只有将战俘数量减少到自己可以完全控制的数量,秦文公才会停手。

    当然这些野蛮的犬戎士兵之前战争中对于中原诸侯国和周国的军事行动也非常残忍。秦国百姓也深受其害。

    秦文公血腥对待战俘倒也并不完全的没理由。

    然而秦文公对待犬戎部落聚居地的普通百姓的做法就让人有些汗毛倒竖了。

    以‘戎狄非民’为理由,秦文公对犬戎的村庄经常性进行有组织的屠杀。

    大量短期内没法作为奴隶劳动力的犬戎儿童老人被秦文公作为人牲用作活人祭祀。

    秦文公同样放任手下士兵侮辱犬戎妇女,只不过要求士兵在事后将犬戎妇女进行杀死,以免这些妇女生出混血的小孩。

    文公的行为在现代看来与东瀛鬼子无异。

    但是在那个奴隶制的封建时代,虐杀奴隶和蛮夷与杀鸡屠狗一样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所以客观来说,秦文公就和绝大多数历史人物一样,是个具有两面性的人。

    一方面他能够英勇作战,保护自己诸侯国与中原地区免遭异族侵袭。对于自己国内国人庶民也能做到爱民如子。

    可以堪称是个贤明国君。

    然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个典型封建奴隶主。面对奴隶和异族他极端残忍,是奴隶制忠实的执行者和维护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