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十六章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十六章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之前,我们在第一卷已经指出,单个资本家的积累是怎样进行的。由于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代表剩余价值的剩余产品也就随之转化为货币。资本家按照这种方式转化为货币的剩余价值,再转化为他的生产资本所追加的实物要素。这个增大了的资本在生产的下一个循环内,则可以提供更多的产品。但是,在单个资本上发生的情况,也必然同样会在全年的总再生产上出现,正像我们在考察简单再生产时所看到的那样,在单个资本的再生产中,单个资本的逐渐损耗的固定组成部分相继沉淀为贮藏货币的现象,在社会的年再生产上也会表现出来。

    假定某一个单个资本为400c+100v,年剩余价值等于100,从而,商品产品等于400c+100v+100m,这600随之也就转化为货币。在这个货币中,400c重新转化为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100v重新转化为劳动力,此外假定全部剩余价值的积累100m通过和生产资本的实物要素进行交换,转化为追加的不变资本。这里要假定:第一,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这个货币额必须或者足以补偿增加的正在执行职能的不变资本,或者足以开办一个新的工业企业。但是,情况也可能是这样:在这个过程开始以前,即进行实际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以前,剩余价值向货币的转化以及这个货币的贮藏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第二,假定,事实上其生产在以前已经按照扩大的规模进行;那么要使货币(即以货币形式贮藏的剩余价值)能够转化为生产资本的要素,而且这些要素必须是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商品,那么,即使这些要素不是作为成品来买,而是按订货来生产,情况也不会有什么差别。只有在当它们存在以后,并且无论如何只有在对它们进行了实际的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以后,也就是说,只有当它们原来正常的生产已经扩大之后,才会对它们进行支付。它们必须是可能存在的,也就是在它们的要素中是可能存在的,因为,只要有订货的刺激,也就是在商品存在以前预先购买,预先出售,它们的生产就可以实际进行。于是,一方面的货币其实就已经能引起另一方面的扩大再生产,这是因为再生产扩大的可能性在没有货币的情况下就已经存在;而货币本身不是实际再生产的要素。

    例如,资本家A在一年内或多年内把他相继生产出来的那些商品产品卖出时,同时就会把身为剩余价值承担者的那部分商品产品相继转化为货币,也把他以商品形式生产的剩余价值本身相继转化为货币,这种货币逐渐被贮存起来,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可能的新的货币资本。之所以在形式上是可能的,是因为它可以并且要用来转化为资本家生产资本的要素。但事实上他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货币贮藏,很显然,这种货币贮藏并不足以成为实际再生产的要素。

    商人和他的妻子

    在进行实际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以前。

    虽然这个以货币形式进行贮藏的剩余价值并不意味着追加了新的社会财富,但是由于它贮存后所要执行的职能,它还是代表着某种新的可能的货币资本(以后我们会知道,除了由于剩余价值的逐渐货币化之外,新的货币资本还可以由其他方法产生)。

    货币之所以会从流通中取出,并且以贮藏货币的形式被贮存起来,是因为商品在出售以后,没有继续进行购买。因此,如果把这种做法看成是普遍存在的,那就难以看出,买者应该从哪儿来,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这个过程必须看成是普遍的,这样每一个单个资本都能够处于积累过程,每一个人都想为贮藏货币而卖,在解决这个表面的困难以前,首先要把第I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II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的积累区别开来。现在,让我们从第I部类开始分析。

    第I部类的积累

    1. 货币贮藏

    显然,在完全撇开它们的规模、技术条件、市场关系等等不说的前提下,投在第I部类的许多产业部门的资本,和投在每一个这样的产业部门内的其他的不同的单个资本,都会由于它们的存在的时间不同,也就是由于它们已经经历的执行职能的时间不同,就会处于剩余价值相继转化为可能的货币资本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而不管这种货币资本是要用来扩充它们的正在执行职能的资本,还是要用来创办新的工业企业(这是扩大生产的两种形式)。因此,一部分资本家会不断地把他们的已经增加到相应数量的可能的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也就是把通过使剩余价值货币化而得到的贮藏起来的货币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即用来追加不变资本要素;而另一部分资本家则继续从事可能的货币资本的贮藏。因此,这两类资本家是互相对立的:一方作为买者,而另一方作为卖者,并且每一方在这两种作用中都各自只起一种作用。

    购物天堂

    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表现为物质的极大丰富,商品的大量堆积。

    例如,A卖给B(可以代表一个以上的买者)600(即400c+100v+100m)。他已经卖掉600商品,换成600货币,假如其中的100代表剩余价值,他把这100从流通中取出,以货币形式贮藏起来,但是这100货币不过是剩余产品即100的剩余价值的承担者的货币形式。但是由于货币贮藏根本不是生产,因此一开始也就不是生产的增长。在这里资本家的活动只不过是把出售剩余产品100所得的货币从流通中取出,抓住它,把它扣留下来使之成为贮藏货币。这种做法不仅会在A身上发生,而且在流通领域的许多点上,还有其他资本家A'、A、A''',同样都很热衷于这种货币贮藏。因此,在这许多点上,货币会被从流通中取出,同时积累成无数单个的贮藏货币或可能的货币资本。但这许多点也像是流通的许多障碍,因为它们使货币的运动暂时停止,使货币在一定时间内失去流通能力。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远在商品流通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建立以前,在简单的商品流通中就已经产生了货币贮藏;社会现有的货币量,总是大于它处于实际流通中的那一部分,虽然这一部分会由于某些情况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在这里,我们又遇到了同样的贮藏货币和同样的货币贮藏,不过现在它已经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个内在因素。

    所有这些可能的资本,在信用制度下,由于它们积聚在银行等等的手中,从而就成为可供支配的资本、“可贷资本”、货币资本,而且不再是被动的东西,不再是未来的音乐,而是能动的,可以生利的东西。

    但是,A之所以能进行这种货币贮藏,仅仅是因为就他的剩余产品来说,他只作为卖者,而不接着作为买者出现,也就是说在这些剩余产品转化为货币之后,他们没有再用它购买生产资料。所以,他是要转化为货币的剩余价值的承担者,剩余产品的连续生产,其实就是这种货币贮藏的前提。在只考察第I部类内部的流通的这种场合,作为总产品的一部分的那些剩余产品的实物形式,和总产品的实物形式其实一样,同样是第I部类不变资本的一个要素的实物形式,也就是说,都是属于生产资料的范畴。这样,我们马上就会知道,在B、B'、B''等等买者手中,它将会变成什么,并且将会执行什么样的职能。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记住一点:尽管A从流通中把相当于他的剩余价值的那部分货币取出来,并把它贮藏起来,但另一方面,他也把他的产品商品投入流通,而没有以此从流通中再取出其他的商品,因此,B、B'、B''等等才能够把货币投入流通而只取出商品。在这个场合,这种商品,从它的实物形式和它的用途这个角度来说,是要加入到B、B'等的不变资本的固定要素或流动要素中去的。关于这一点,当我们涉及剩余产品的买者B、B'等时再谈。

    我们已经知道,固定资本一经投入,在它执行职能的全部时间内就不用再更新,而是以它的原有形式继续发挥作用,但它的价值则由于其逐渐地转移到产品中去而逐渐地以货币形式沉淀下来。我们又已经知道,IIc的固定资本(IIc的全部资本价值转化为在价值上与I(v+m)相等的要素)进行周期更新的前提,一方面是IIc中要由货币形式再转化为实物形式的固定资本部分的单纯的买,与此相适应的就是Im的单纯的卖;另一方面是IIc中要沉淀为货币的固定(损耗)价值部分的单纯的卖,而与此相适应的是Im的单纯的买。在这里,交换正常进行必须具有的前提是:按价值量来说,IIc的单纯的买,必须和IIc的单纯的卖相等;同样,Im对IIc第1部分的单纯的卖,也必须和IIc第2部分的单纯的买相等。如果不这样,简单再生产的基础就会遭到破坏。也就是说,一方面的单纯的卖,必须由另一方面的单纯的买来抵消。同样,这里还必须具有的前提是,Im中A、A'、A''的货币贮藏的部分的单纯的卖,和Im中B、B'、B''要把贮藏货币转化为追加生产资本要素的部分的单纯的买一定要保持平衡。

    制造钱币

    积累的货币是由进行实际积累的资本家提供的。

    既然平衡的形成,是由于先前的买者后来作为出售同等价值额的卖者出现,而先前的卖者后来作为购买同等价值额的买者出现,所以,货币就会流回到在购买时预付货币的、在重新购买之前就先已出售的那一方。但是就商品交换本身、就年产品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的交换而言,实际平衡还是要取决于互相交换的商品具有同等的价值额。

    J. P.摩根像

    被贮藏的货币,因为离开了流通领域,在一段时间内失去了流通能力。

    但是,既然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只是单方面的交易,一方面是大量的单纯的买,而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单纯的卖,并且我们已经知道,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这种单方面的形态变化取决于年产品的正常交易,所以,这种平衡如果要保持下去,那只能在如下的前提下:单方面的买的价值额要和单方面的卖的价值额相等以致可以互相抵消。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形式这个事实,其实就已经包含着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货币不仅起流通手段的作用,而且还会起货币资本的作用,同时又会产生这种生产方式所特有的某些能够使交换从而也使再生产(或者是简单再生产,或者是扩大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又转变为同样多的造成过程失常的条件,转变为同样多的危机的可能性;因为在这种自发形式的生产中,平衡本身就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我们还知道,在Iv和IIc的相应价值额进行交换时,正因为对IIc来说,第II部类的商品最终由第I部类的同等价值额的商品所补偿,所以第II部类的总体资本家的商品的出售是事后以对第I部类的同等价值额的商品的购买来作为补充的。这种补偿是可以发生的;但第I部类和第II部类的资本家在他们的商品转化中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互相交换商品。IIc把他的商品出售给第I部类的工人,因此,第I部类的工人就会单方面作为商品的买者和IIc相对立,而IIc则是单方面作为商品的卖者和第I部类的工人相对立;同时,IIc用他这样得到的货币,单方面作为商品的买者和第I部类的全体资本家相对立,而第I部类的这些资本家则用Iv的数额单方面作为商品的卖者和IIc相对立。正是由于出售这种商品,第I部类最后以货币资本的形式重新再生产出了它需要的可变资本。如果第I部类的资本用Iv的数额单方面作为商品的卖者和第II部类的资本家相对立,那么,它在劳动力的购买上就会作为商品的买者和第I部类的工人相对立。同样,如果第I部类的工人单方面作为商品的买者(即生活资料的买者)和第II部类的资本家相对立,那么,他们就单方面作为商品的卖者,也就是他们的劳动力的卖者,和第I部类的资本家相对立。

    第I部类的工人要不断地提供劳动力,而且其商品资本中有一部分要再转化为可变资本的货币形式,第II部类的商品资本中有一部分要用不变资本IIc的实物要素来给予补偿,这一切必要的前提同时又是互为条件的,但是,它们作为媒介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彼此独立进行而且同时又互相交错在一起的流通过程。

    2. 追加的不变资本

    剩余产品,也即是剩余价值的承担者,对于它的占有者第I部类的资本家而言,当然是不费分文的,他们不用按任何方式预付货币或商品就可以得到它。预付,在重农学派看来,其实就是在生产资本的要素上实现的价值的一般形式。因此,第I部类资本家预付的只不过是他们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工人不仅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他们保存了不变资本。工人不仅用一个新创造的具有商品形式的相应的价值部分为他们补偿了可变资本价值,而且工人还通过自己的剩余劳动向他们提供了一个以剩余产品形式存在的剩余价值。他们通过相继出售这种剩余产品形成了货币贮藏,形成了可能的追加的货币资本。在这里,我们考察的场合,从一开始,这个剩余产品就是由生产资料构成的。这个剩余产品,只有在B、B'、B''等等(I)的手中,才会执行追加的不变资本的职能。但是在它出售以前,在货币贮藏者A、A'、A''(I)的手中就已经是潜在的追加的不变资本了。如果我们只考察第I部类进行再生产的价值量,那么,我们就还是处在简单再生产的考察范围内,因为没有使用追加资本来创造这个潜在的追加的不变资本(剩余产品),从而也就没有使用比在简单再生产基础上耗费的更多的剩余劳动。在这里,区别只在于资本家所使用的剩余劳动的形式,只在于它的特殊的使用方式的具体性质。它是用来生产Ic的生产资料而不是用来生产IIc的生产资料的,只是用来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而不是用来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在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下,其前提是第I部类的剩余价值作为收入全部都要花掉,即用在第II部类的商品购买上;所以,在简单再生产下,它只不过是由那种以自己的实物形式重新补偿不变资本IIc的生产资料构成的。因此,为了从简单再生产过渡到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第I部类的生产必须较少地为第II部类制造不变资本的要素,而相应地要多为第I部类制造不变资本的要素。完成这种过渡往往是有困难的,但是由于第I部类的有些产品可以作为生产资料在两个部类同时起作用这一事实,完成这种过渡相对就容易些。

    集成电路

    人类进化的历史说明,每一次生产工具的变革,必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次能源>>>

    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各种形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一次能源可按其来源的不同划分为来自地球以外的、地球内部的、地球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的三类。来自地球以外的主要是太阳能。而由太阳辐射引起气象变化形成的水能、风能、洋流能和海洋深层与表层的温差能等,由植物通过光化作用吸收并蓄积太阳能而形成的生物质能,如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都是一次能源。来自地球内部的一次能源主要是地热和原子核能。来自地球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的一次能源主要是潮汐。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只考察价值量,那么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就是在简单再生产内部生产出来的。简单说来,这种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就是,直接用在第I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上的、用在第I部类潜在的追加资本所创造的第I部类工人的剩余劳动。因此,A、A'、A''(I)方面潜在的追加货币资本的形成,也就是通过相继出售他们的不需要任何货币支出而创造的剩余产品,在这里也就是追加地生产出来的第I部类的生产资料的货币资本的形式。

    潜在的追加资本的生产,在当前的场合不外是表示生产过程本身的现象(因为我们将会知道,这种追加资本还可以按完全不同的方法形成),即生产资本的要素在一定形式上进行的生产。因此,这种追加的潜在的货币资本在流通领域许多点上的大规模生产,只不过是潜在的追加生产资本的多方面的生产的结果和表现,但是这种生产资本的形成本身并不是以产业资本家在任何情况下的货币支出的追加为前提的。

    A、A'、A''等等(I)方面的这个潜在的追加生产资本向潜在的货币资本(贮藏货币)的相继转化是由他们的剩余产品的相继出售引起的,从而也就是由没有购买作为补充的反复进行的单方面的商品出售引起的,这种转化是靠反复从流通中取出货币并形成货币贮藏来完成的。这种货币贮藏(金生产者是买者的场合除外)决不包含贵金属财富的增加,而只包含到目前为止处于流通中的货币的职能的改变。以前它作为流通手段执行职能,现在则作为贮藏手段,作为正在形成的、潜在的新货币资本在执行职能。因此,追加货币资本的形成和一个国家现有贵金属的数量之间是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

    轿车的售卖

    对于货币贮藏的资本家,占有由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构成的剩余产品。

    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已经在一个国家执行职能的生产资本(包括并入生产资本的劳动力,即剩余产品的创造者)越多,那么劳动的生产力,也就是使生产资料生产迅速扩大的技术手段也就越发展,因而,剩余产品的量无论在价值方面或在价值借以体现的使用价值量方面也就越大,那么,下列二者也就越大:

    1. A、A'、A''等等手中的以剩余产品形式存在的那些潜在的追加生产资本。

    2. A、A'、A''手中的即将转化为货币的剩余产品的量,即潜在的追加货币资本的量。

    如果由资本家A、A'、A''(I)直接生产和占有的剩余产品是资本积累即扩大再生产的现实基础(虽然它要到B、B'、B''等等(I)手中,才实际以这种资格执行职能),才会在事实上以这种资格执行职能—那么,当它还是处于蛹化成的货币作为贮藏货币的形式时,也就是在它作为贮藏货币,作为只是逐渐形成的潜在货币资本的时候,它是绝对非生产的,尽管它在这个形式上和生产过程平行进行,但其实却处在生产过程之外。它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死荷重(dead weight),渴望利用这种作为潜在货币资本贮藏起来的剩余价值来取得利润和收入的企图在信用制度和有价证券上找到了努力的目标。不过从此以后,货币资本由此又以另一个形式对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进程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 追加的可变资本

    以上我们只是考察了追加的不变资本,所以现在要转入考察追加的可变资本。

    德国工业

    不变资本的积累,取决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在第一卷我们已经详细地论述过,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劳动力总是随时准备好的;在必要时,不必增加所雇用工人的人数,同样可以推动更多的劳动。因此,我们暂时没有必要进一步加以论述而只要假定,新形成的货币资本中可以转化为可变资本的部分在需要转化时总会找到劳动力。我们在第一卷还论述过,一定量的资本即使没有积累,也能够在一定界限之内扩大它的生产规模。但是,我们这里要讲的是特定意义上的资本积累,因此,生产的扩大要取决于剩余价值到追加资本的转化,也就是要取决于作为生产基础的生产资本的扩大。

    人口膨胀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由于社会存在着大量的相对过剩人口。

    一般而言,金生产者能够把他的一部分金剩余价值作为潜在的货币资本来积累,在达到必要的数量时他就能够把它直接转化为新的可变资本,而不必由于这个原因而先出售他的剩余产品;同时他也能够直接把它转化为不变资本的要素。但在后一种场合,他则必须找到不变资本的各种物质要素;或者假定每个生产者都是为存货而生产,然后把他的成品送往市场,或者我们假定每个生产者都是为订货而生产。在这两个场合,都是以生产的实际扩大也就是以剩余产品为前提的。需要说明的是,在前一个场合,剩余产品是实际存在的,而在后一个场合,剩余产品是潜在地存在的,是能够供应的。

    第II部类的积累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假定,A、A'、A''(I)是把他们的剩余产品卖给同样是属于第I部类的B、B'、B''等等。而现在我们假定,A(I)把他的剩余产品转化为货币原因在于要把剩余产品卖给第II部类的B。这种情况之所以能够发生,只是因为A(I)把生产资料卖给B(II)以后,没有接着购买消费资料,也就是说他进行的只是单方面的卖。而IIc之所以能够由商品资本的形式转化为不变生产资本的实物形式,只是因为不仅Iv而且至少Im的一部分在和以消费资料形式存在的IIc的一部分相交换,而现在,A把他的Im转化为货币则是由于这种交换没有进行,相反,A把通过出售他的Im而从第II部类得到的货币从流通中取出,并没有用它来购买消费资料IIc。因此,在A(I)方面虽然形成了追加的潜在货币资本,但是另一方面却有同等价值量的一部分不变资本,被凝结在商品资本的形式上不能够转化为不变生产资本的实物形式。换句话说,首先是B(II)的一部分商品卖不出去,正是由于这部分商品卖不出去,所以他就不能把他的不变资本全部再转化为生产形式。因此,对这部分商品而言就是发生了生产过剩,这种过剩不仅阻碍着这部分商品的再生产,而且可能会阻碍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因此,在这个场合,A(I)方面的追加的潜在货币资本,虽然是剩余产品(剩余价值)的转化成货币的形式,但是,就剩余产品(剩余价值)本身来看,它在这里是简单再生产的现象,还不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现象。

    现在,让我们比较详细地考察一下第II部类的积累。

    IIc方面的第一个困难,也就是怎样由第II部类的商品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转化为第II部类的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是与简单再生产有关的。我们还是采用以前的公式:

    (1000v+1000m)I和2000IIc交换。

    在这里,我们假定第I部类的剩余产品的一半,即1000/2m或500Im,将再作为不变资本并入到第I部类,那么留在第I部类的这部分剩余产品,就不能补偿IIc的任何一部分。它不会转化为消费资料而是要在第I部类自身内部作为追加的生产资料来用。但是它不能在第I部类和第I I部类同时完成这个职能。资本家不能既把他的由剩余产品转化而得到的剩余价值花费在消费资料上,同时还要对这个剩余产品本身进行生产消费,即把这部分剩余产品并入他的生产资本。因此,和2000IIc进行交换的,已不再是2000I(v+m),而只是1500,即(1000v+500m)I。这样,500IIc就把它的商品形式再转化为第II部类所需要的生产(不变)资本。于是第II部类就随之发生生产过剩,而其过剩的程度恰好与第I部类生产已经扩大的程度相适应。第II部类的生产过剩也许会反过来这样严重地影响到第I部类上,以致第I部类的工人用在第II部类消费资料上的1000,也仅仅能够发生部分地流回,因而这1000也并非是以可变的货币资本的形式回到第I部类的资本家手中。这时,第I部类的资本家将会发觉,仅仅因为他们有扩大再生产的企图,现在连规模不变的再生产也因此受到了阻碍。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事实上第I部类只能进行简单再生产,公式中列举的要素只不过为了将来规模的扩大,比如说下一年的扩大,而进行不同的组合罢了。

    在东方快车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没有明确的界限,不能截然地加以区分。

    我们在这里涉及的是一种特殊的现象,之所以会发生也只是由于第I部类的各要素之间(就再生产来说)有了不同的组合,如果没有这种组合的变化就根本不可能发生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用公式来说明积累

    现在我们按照以下公式对再生产进行考察:

    公式(a):

    I.4000c+1000v+1000m=6000;

    II.1500c+376v+376m=2252;

    合计=8252。

    首先要指出的是年社会产品的总额为8252,小于第一个公式中的总额9000。我们尽可以假定一个大得多的总额,比如说可以是一个增大十倍的总额。但这里之所以要选择一个小于第一个公式的总额,正是为了要清楚地说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与产品的绝对量无关(在这里,这种再生产只是指用较大的投资来进行的生产),同时也正是为了要清楚地说明,对一定量商品来说,进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其前提是:既定产品的各种要素已经有了不同的组合或不同的职能规定,因此,从价值量这个角度来说,这种再生产首先还只是简单再生产。所要改变的,不是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各种既定要素的数量,而是它们的某种质的规定,并且这种改变还是以后随着发生的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物质前提。当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之间的比例不同时,我们对公式的表述也可以不同,例如:

    公式(b):

    I.4000c+875v+875m=5750;

    II.1750c+376v+376m=2502;

    合计=8252。

    从表面上看,这个公式似乎是为简单再生产而列出的,以至于剩余价值全部都作为收入花掉而没有积累起来。在(a)和(b)这两个场合,年产品的价值量其实是相同的,只是在(b)的场合,它的各种要素在职能的这种组合使再生产必须按照相同的规模再开始,但是在(a)的场合,实施上已经有了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相应的物质基础。在(b)的场合,(875v+875m)I=1750I(v+m)和1750IIc交换时没有余额,而在(a)的场合,(1000v+1000m)I=2000I(v+m)和1500IIc交换时却留下一个500Im的余额,供给第I部类进行积累。

    1. 第一例

    (A)简单再生产的公式:

    I.4000c+1000v+1000m=6000;

    II.2000c+500v+500m=3000;

    总额=9000。

    (B)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开端公式:

    I.4000c+1000v+1000m=6000;

    II.1500c+750v+750m=3000;

    总额=9000。

    贸易发展

    在乡村因为运输不便利,市场范围狭小,贸易发展受到制约。

    假定在公式( B )中第I部类的剩余价值的一半即5 0 0被积累。那么首先, (1000v+500m)I或1500I(v+m)要由1500I I c补偿。这样,第I部类留下的就是4000c+500m,后者要用于积累。(1000v+500m)I由1500IIc来补偿,我们在考察简单再生产时就已经阐明了这是简单再生产的一个过程。

    >>>二次能源>>>

    能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程度以及人均消费量是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凡由一次能源经过转化或加工制造而产生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力、氢能、石油制品、煤制气、煤液化油、蒸汽和压缩空气等。但水力发电虽是由水的落差转换而来,一般均作为一次能源。

    我们假定,500Im中有400要转化为不变资本有100要转化为可变资本。要在第I部类内部资本化的400m的交换已经阐明了它们能够直接并入Ic,这样,第I部类是:4400c+1000v+100m(最后一项要转化为100v)。

    为了积累的目的,第II部类方面要向第I部类购买100Im(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而后者形成了第II部类的追加不变资本;从而第II部类为这个目的而支付的100货币就转化为第I部类的追加可变资本的货币形式。这样,第I部类的资本是4400c+1100v(后者以货币形式存在)=5500。

    第II部类的不变资本现在是1600c,如果第II部类要运用这个资本,那么他就必须再投入50v的货币来购买新的劳动力,从而使他的可变资本由750增加到800。这样,第II部类增加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共计就是150,这部分要由该部类的剩余价值来偿付;因此,在750IIm中,只剩下600m作为第II部类资本家赖以消费的基金部分,他们的年产品现在划分如下:

    II.1600c+800v+600m(消费基金)=3000。

    生产消费资料需要耗费150m,在这里已经转化为(100c+50v)II。它将以它的实物形式,全部供给工人消费:如上所述,其中100供给第I部类的工人(100Iv)消费,其中50供给第II部类的工人(50IIv)消费。事实上,因为第II部类的总产品要以积累所必需的形式制造出来,所以增大了100的剩余价值部分要以必要消费资料的形式再生产出来。如果再生产实际上是按扩大的规模开始进行的,第I部类的可变货币资本100,就会通过他们的工人的手,流回到第II部类;而第II部类将会把商品储备中的100m转给第I部类,同时又把商品储备中的50转给本部类的工人。

    为积累的目的而改变的组合,现在由公式表述如下:

    I.4400c+1100v+500消费基金=6000;

    II.1600c+800v+600消费基金=3000;

    总计同上=9000。

    其中,资本是:

    I.4400c+1100v(货币)=5500;

    II.1600c+800v(货币)=2400;

    合计=7900。

    而在开始生产时则是:

    I.4000c+1000v=5000;

    II.1500c+750v=2250;

    合计=7250。

    如果实际积累现在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如果用这个已经增加的资本实际进行,那么在第二年结束时,我们就会得出:

    威尼斯的繁华

    威尼斯古城大约建于452年。

    I.4400c+1100v+1100m=6600;

    II.1600c+800v+800m=3200;

    合计=9800。

    假定第I部类继续按同一比例进行积累,也就是有550m作为收入花掉,550m积累起来。那么首先,1100Iv要由1100IIc补偿,其次, 550Im也要实现为同等数额的第II部类的商品,合计就是1650I(v+m)。但是,第II部类需要补偿的不变资本只有1600;因此,其余的50必须从800IIm中补充。如果在这里我们撇开货币不说,那么,这个交易的结果如下:

    I.4400c+550m(要资本化的剩余价值),此外还有资本家和工人的消费基金1650(v+m),在商品IIc上实现。

    II.1650c(如上所述,其中的50是从IIm中取出来追加的)+750m(资本家的消费基金)+800v。

    但是,如果第II部类的v和c必须保持原有的比例,那么,每当投入50c就还要投入25v;这部分又必须从750m中取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上第二点:

    II.1650c+825v+725m。

    而第I部类的550m要资本化,如果保持以前的比例不变,其中440就会形成不变资本,110就会形成可变资本。这110势必要从725IIm中取出,也就是说,价值110的消费资料将由第I部类的工人消费而不是由第II部类的资本家消费,因此,后者也只好将他们不能消费的110m转化为资本,从而,725IIm就只剩下615IIm。但是,第II部类这样把110转化为追加不变资本时,他们还需要有追加的可变资本55,这就必须再从他们的剩余价值中取出;这样,从615IIm中减去这个数额,就只剩下560,这些由第II部类的资本家消费。所以,在完成一切现实的和可能的转移以后,现在的资本价值就变成是:

    I.(4400c+440c)+(1100v+110v)=4840c+1210v=6050;

    II.(1600c+50c+110c)+(800v+25v+55v)

    =1760c+880v=2640;

    合计=8690。

    很显然如果要使事情正常地进行,第II部类的积累就一定要比第I部类积累得快,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I(v+m)中要与商品IIc交换的这个部分,就会比它唯一能与之交换的IIc增加得快。如果再生产是在这个基础上而且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进行,那么下一年结束时,我们就得出:

    “拿破仑”金币

    贵金属钱币是以自身的重量为价值,现代金属钱币则把其价值印在面上。

    I.4840c+1210v+1210m=7260;

    II.1760c+880v+880m=3520;

    合计=10780。

    如果保持剩余价值划分率不变,第I部类首先就会把1210v和剩余价值的一半605,合计为1815,作为收入花掉。这个消费基金,又比IIc大55,这55要从880m中取出,这样就剩下825。在55IIm转化为IIc时,又要从IIm中扣除相应的可变资本55/2,留下消费的是1595/2。第I部类中现在要资本化的是605m,其中484转化为不变资本,121转化为可变资本,后者要从IIm中扣除,IIm现在是1595/2,扣除后剩下的是1353/2。因此,第II部类会把121再转化为不变资本;为此,还需要有可变资本121/2;这同样要从1353/2中扣除,剩下用于消费的只是616。

    这时的资本是:

    I.不变资本4840+484=5324;

    可变资本1210+121=l331,

    II.不变资本1760+55+121=1936;

    可变资本880+55/2+121/2=968。

    合计:

    I.5324c+1331v=6655;

    II.1936c+968v=2904;

    总计=9559。

    信用卡的力量

    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支付手段会产生并扩大信用事业。

    年终时的产品是:

    I.5324c+1331v+1331m=7986;

    II.1936c+968v+968m=3872;

    合计=11858。

    如果我们重复这种计算,而把分数去掉,就得出下一年结束时的产品:

    I.5856c+1464v+1464m=8784;

    II.2129c+1065v+1065m=4259;

    合计=13043。

    再下一年结束时的产品是:

    I.6442c+1610v+1610m=9662;

    II.2342c+1172v+1172m=4686;

    合计=14348。

    这样,在五年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期间,第I部类和第II部类的总资本,已经由以前的5500c+1750v=7250增加到8784c+2782v=11566,也就是按100:160之比增加了。总剩余价值由原来的1750增加到现在的2782。已经消费的剩余价值,原来在第I部类是500,在第II部类是600,合计1100,但是在最后一年,在第I部类是732,在第II部类是745,合计1477,因此,是按100:134之比增加了。

    2. 第二例

    现在我们假定有年产品9000,这个年产品完全是处在产业资本家手中的商品资本,其中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一般平均比例是1:5。这种情况的前提是:资本主义生产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与此相应,社会劳动的生产力也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生产规模在此以前已经有了显著的扩大,最后,在工人阶级中造成劳动人口相对发生过剩的所有条件也已经有了发展。这时,如果我们把分数改成整数,年产品就会划分如下:

    I.5000c+1000v+1000m=7000;

    II.1430c+285v+285m=2000;

    合计=9000。

    现在假定,第I部类的资本家只消费剩余价值的一半而把其余一半积累起来。这样,(1000v+500m)I=1500要转化为1500IIc,但是因为在这里IIc只=143,所以还要从剩余价值那里补进70。这样一来,285IIm减去这个数额,还会留下215IIm。于是我们得出:

    I.5000c+500m(待资本化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和工人的消费基金1500(v+m);

    II.1430c+70m(待资本化的剩余价值)+285v+215m。

    因为在这里70IIm直接并入IIc,所以,为了推动这个追加的不变资本,就要有一个可变资本70/5即14。从215IIm中扣除这14那么剩下的就是201IIm,因此我们还可以得出:

    II.(1430c+70c)+(285v+14v)+201m。

    我们已经讲过了1500I(v+1/2m)和1500IIc的交换,其实是简单再生产的过程。不过,在这里还必须指出某些特征之所以会发生,是由于在有积累的再生产中, I(v+1/2m)是由IIc加IIm的一部分来补偿而不是单单由IIc来补偿。

    钢铁厂里

    14世纪的欧洲,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不言而喻,既然我们把积累作为前提,那情况就不再像简单再生产那样, I(v+m)是和IIc相等的,而是大于IIc的;因为(1)第I部类已经把它的一部分剩余产品并入自己的生产资本,并把其中的5/6转化为不变资本,因此它就不能同时又用第II部类的消费资料来补偿这5/6。(2)第I部类要用它的剩余产品为第II部类进行积累时所必需的不变资本提供材料,这种情况就像第II部类必须为第I部类的可变资本提供材料完全一样,这个可变资本应当用来推动由第I部类自己用作追加不变资本的那部分剩余产品。我们知道,实际的可变资本是由劳动力构成的,从而可变资本也应该是由劳动力构成的。第I部类的资本家不必像奴隶主那样,为了他们将要使用的追加劳动力,而向第II部类购买工人需要的必要生活资料的储备,或积累这种必要生活资料以供那些追加的劳动力,工人自己会和第II部类进行交易。但是从资本家的观点看来,追加劳动力的消费资料只是他们的可变资本的实物形式。他们(第I部类资本家)自己的直接活动,只需要贮存为购买追加劳动力所必需的新的货币资本即可。一旦他们把这个劳动力并入他们的资本,那么对于劳动力来说,货币就成为第II部类商品的购买手段,因此这种劳动力就必须找到现成的消费资料。

    贝尔登肖像

    资本主义制度将大量的财富和权力赋予了资本家。

    因此,就像第I部类必须用它的剩余产品为第II部类提供追加的不变资本一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II部类也要为第I部类提供追加的可变资本。就可变资本来说,当第II部类以必要消费资料的形式再生产它的总产品尤其是他的剩余产品的大部分时,它就为第I部类同时也为他自己积累了。

    在以资本的积累或增加为基础的生产中,I(v+m)必须=IIc加上再并入资本的那部分剩余产品和第II部类扩大生产所必需的不变资本的追加部分;而第II部类能扩大生产的最低限度,就是第I部类本身进行实际积累和扩大生产所不可缺少的最低限度。

    让我们回过头来讲,其实刚才考察的情况有这样一个特点:IIc小于I(v+1/2m),也就是要小于在第I部类产品中作为收入用于消费资料的部分,因此,在和1500I(v+m)交换时,第II部类的一部分剩余产品等于70会立即由此实现。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430IIc总是要由同等价值额的I(v+m)来补偿,只有这样,第II部类的简单再生产才有可能进行。但是补充的70IIm并非这样,那种对第I部类来说仅仅是以消费资料补偿收入为消费而进行商品交换的事情,对第II部类来说,就不像在简单再生产中发生的那样,仅仅是它的不变资本由商品资本形式再转化为它要使用的实物形式,而是一种直接的积累过程,也就是它的剩余产品的一部分由消费资料的形式转化为不变资本的形式的过程。现在我们假定第I部类用70镑货币(为了剩余价值的转化而保留的货币准备金)来购买70IIm,如果第II部类不用这个货币来购买70Im,而是把这70镑作为货币资本积累起来,那么,这70镑虽然不是任何再进入生产的产品的表现,但总是一种追加产品的表现(正是第II部类的剩余产品的表现,追加产品是这个剩余产品的一部分)。不过这样一来,第II部类方面的这种货币积累,同时也就表现为以生产资料形式的卖不出去的70Im了。因此,第I部类会发生相对的生产过剩,这是同第II部类方面的再生产没有同时扩大相对应的。

    峡谷运河将太平洋和大西洋连在了一起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较高阶段,利用自然资源,控制驯服自然力使河流、森林、矿藏更好地服务人类。

    >>>财政预算>>>

    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其施政方针所编制的一定时间内的财政收支计划。预算经立法机关通过,成为该财政年度内政府工作经费的来源和支配的依据。“预算”中国古称“制用”。英语“budget”源于拉丁文“bulga”,指钱袋、革囊。近代预算制度始于英国。直到20世纪预算才成为行政机关的一种正式财务制度。中国清宣统二年(1910)始有国家预算。当今世界各国行政机关均作预算,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国家预算,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

    但现在我们把上面这点暂时撇开不说。假如从第I部类出来的货币70,还没有通过第II部类方面去购买70Im,而是回到或者只是部分地回到第I部类时,那么货币70则会在第II部类全部地或者部分地充当追加的潜在货币资本。在第I部类和第II部类之间商品的互相补偿使货币再流回到它的起点之前,这对双方的任何交换来说都是适用的。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货币在这里所起的作用往往只是暂时的。在信用制度下,一切暂时游离的追加货币必须立即能动地作为追加货币资本开始执行职能,只有这样这种仅仅暂时游离的货币资本才可以贮存起来。其次,应该指出:在70Im并入第II部类的不变资本的同时,还要要求第II部类的可变资本增加14。这种增加(像第I部类剩余产品Im直接并入资本Ic一样)是以第II部类的再生产已经具有进一步资本化的趋势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是以第II部类再生产是包含着剩余产品(必要生活资料构成的那部分)的增加为前提的。

    在第二例中,我们说过,如果500Im要资本化,9000产品是为了再生产的目的,那么就必须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划分。不过在这里我们只考察商品,而把货币流通撇开不管。

    I.5000c+500m(待资本化的剩余价值)+1500(v+m)消费基金=7000商品;

    II.1500c+299v+201m=2000商品;

    总额=9000商品产品。

    资本化的过程如下:

    第I部类中要资本化的500m,分成5/6=417c+1/6=83v。在这里,这个83v会从IIm中取出一个与之相等的数额,用来购买不变资本的要素,并且要加到IIc中去。IIc增加83,这样也就要求IIv也同时增加83的1/5=17。因此,在交换之后我们得出以下公式:

    I.(5000c+417m)c+(1000v+83m)v=5417c+1083v=6500;

    II.(1500c+83m)c+(299v+17m)v=1583c+316v=1899;

    合计=8399。

    第I部类的资本已经由原来的6000增加到6500,即增加1/12,而第II部类的资本已经由原来的1715增加到1899,即增加近1/9。在这个基础上,第二年的再生产在年终得到的资本是:

    I.(5417c+452m)c+(1083v+90m)=5869c+1173v=7042;

    II.(1583c+42m+90m)c+(316v+8m+18m)v=1715c+342v=2057。

    第三年结束时得到的产品是:

    I.5869c+1173v+1173m;

    II.1715c+342v+342m。

    尼龙问世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

    如果第I部类和以前一样把剩余价值的一半积累起来,那么, I(v+1/2m)=1173v+587(1/2m)=1760,大于1715IIc的总数,即多了45。因此,这个差额必须通过把等额的生产资料转给IIc来抵消,IIc就会增加45,从而也要求IIv增加1/5=9。其次,资本化的587Im,也是分为5/6和1/6,即分为489c和98v;这98要求第II部类的不变资本再增加98,同时又要求第II部类的可变资本再增加1/5=20。因此,我们又可以得出:

    I.(5869c+489m)c+(1173v+98m)v=6358c+1271v=7629;

    II.(1715c+45m+98m)c+(342v+9m+20m)v=1858c+371v=2229;

    总资本=9858。

    因此,在三年的扩大再生产期间,第I部类的总资本由原来的6000增加到7629,同时使第I I部类的总资本由原来的1715增加到2229,而社会的总资本则由原来的7715增加到9858。

    3. 积累时IIc的交换

    由以上叙述可以看出,I(v+m)和IIc在交换上是有不同之处的。

    在简单再生产时,二者必须相等,而且必须互相补偿,因为如果不是这样,简单再生产就一定会受到干扰。

    在积累时,首先要考察的是积累率。在以上各个场合,我们都假定第I部类的积累率是每年保持不变的为1/2mI。我们只是假定这个积累资本中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会发生变化。这里有三种情形:

    1. I(v+1/2m)=IIc。因此,IIc小于I(v+m),否则第I部类就无法积累了。

    2. I(v+1/2m)大于IIc。在这个场合,要完成这一补偿,就必须把IIm的一个相应部分加进IIc,使IIc的总额等于I(v+1/2m)。对第II部类来说,这里的交换,不再是它的不变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而已经变成了积累,即它的不变资本已经使得用以交换第I部类的生产资料的那部分剩余产品增加了。这种增加同时还包括第II部类从它本身的剩余产品中取出一部分相应地增加它的可变资本。

    3. I(v+1/2m)小于IIc。在这个场合,第II部类并没有通过某种交换全部再生产它的不变资本,所以他们必须通过向第I部类购买,才可以弥补这种不足。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并不需要第II部类可变资本的进一步积累,这种可变资本只是通过这种购买在原有数量上全部再生产出来。另一方面,第I部类中那一部分仅仅积累追加货币资本的资本家,却已经通过这种交换完成了这种积累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是I(v+m)=IIc,但是这个前提同资本主义生产是不相容的,虽然这并不排斥在10—11年的产业周期中某一年的生产总额往往小于前一年的生产总额,以致和前一年比较会出现连简单再生产也没有的情况。不仅如此,在人口每年自然增长的情况下,只有在人数相应地增加但却不从事生产的仆役都参与代表全部剩余价值的1500的消费时,简单再生产才会发生。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有资本的积累,即实际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因此,资本主义积累的事实其实也就排斥了IIc=I(v+m)这一简单再生产的可能性。不过,在资本主义积累中,这种情况仍然可能发生:由于过去的一系列生产期间进行积累的结果,IIc不仅与I(v+m)相等,而且还可能会大于I(v+m)。这就是说,第II部类的生产过剩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一次大崩溃才能使经济恢复平衡,其结果是使资本由第II部类转移到第I部类。即使第II部类自己再生产一部分不变资本,例如在农业中资本家可以使用自己生产的种子,那也不会改变I(v+m)和IIc的关系。在第I部类和第II部类之间的交换中,IIc的这个部分和Ic一样,同样不用加以考察。如果第II部类的产品有一部分可以作为生产资料进入第I部类,也同样不会改变问题的实质。因为这部分产品会和第I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的一部分互相抵消,如果我们愿意对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者和消费资料的生产者)之间的交换进行纯粹的、不受其他干扰的考察,那么从一开始我们就应该把这个部分从双方都扣除。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生产中,I(v+m)不能与IIc相等;或者说,二者在交换时不能够互相抵消。如果在Im/x中Im是作为第I部类资本家的收入花掉的部分,那么,I(v+m/x)就可以等于、大于或小于IIc;但真实情况是这样的,I(v+m/x)总是会小于II(c+m),其差额就是在IIm中必须由第II部类的资本家自己消费的那一部分。

    波格克力尔的农庄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一场争霸战争,它历时4年多,动用兵力7000万人,死伤2000万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