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二章 利润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二章 利润率

    资本的总公式是G—W—G';这就是说,一个价值额之所以投入流通,就是为了从流通中取出一个更大的价值额。这个更大价值额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产生,在资本的流通中实现。资本家实际关心的是产品的价值超过在产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的价值的余额部分。资本家预付总资本时并没有也不必考虑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产生剩余价值的生产上所起的不同作用。他把这一切组成部分同样可以不加区别地预付出去,其主要目的为了生产一个超过预付资本的价值余额。

    虽然只有可变资本部分才能创造剩余价值,但它只有在劳动的生产条件(不变资本)也被预付的情况下,才会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本家并不关心资本是可变资本还是不变资本,他们只关心总资本的增殖,因此他们将两种资本完全混同在一起对待。因为他实际获利的程度不是决定于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而是决定于利润和总资本的比率,即不是决定于剩余价值率,而是决定于利润率。我们将会看到不同的剩余价值率可以由相同的利润率表示。

    生产关系的对立

    利润是在资本经济中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这是由本质到现象的“转化”。

    商品包含的价值,应该等于制造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这个劳动的总和则由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构成。而对资本家来说,构成商品成本的劳动只有他所支付的物化在商品中的那部分。商品包含的剩余劳动(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虽然同有酬劳动的性质一样,同样也需要工人付出劳动,并且它同有酬劳动创造一样的价值,并作为价值形成要素加入商品,但是它不需要资本家耗费什么东西。资本家可以出售他没有支付分文的某种东西,这就是资本家的利润的本质。商品价值超过商品成本价格的余额,或者说,商品包含的劳动总额超过它包含的有酬劳动额的余额就是剩余价值或利润。因此,不管剩余价值来自何处,它肯定是一个超过全部预付资本的余额。用m/C(C表示总资本)表示这一余额与总资本的比率,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与剩余价值率m/v不同的利润率m/C=m/(c+v)。

    用可变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作剩余价值率;用总资本(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总和)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作利润率。这是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同一个量的不同的比率或关系。

    至于单个资本家,那么很清楚,他唯一关心的,是剩余价值和生产商品时所预付的总资本的比率。而对剩余价值和资本的各个特殊组成部分的特定关系以及剩余价值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不仅不关心,而且他也乐于掩盖这个特定关系和这种内在联系,因为这正是他的利益所在。

    虽然商品价值超过它的成本价格的余额是产生于直接生产过程,但是在流通过程中它才得到实现。由于这个余额是否实现,或者实现到什么强度,都要取决于流通的状况,因此就造成了一种假象,好像这个余额是来自于流通过程。

    由于资本的一切部分都无差别地表现为超额价值(利润)的源泉,从而,资本关系也就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剩余价值和利润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种说法,并且在数量上它们也相等,但是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个转化形式,在这个形式中,剩余价值被神秘地去掉了其剥削的本质,它的起源和它存在的秘密被掩盖了,被抹杀了。这样,只有通过仔细的分析,才能使剩余价值从利润中脱壳而出。在剩余价值中,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被毫无掩饰地暴露出来了;在资本和利润的关系中,也就是在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中,资本表现为一种对自身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资本就是它的原有的价值额,它不同于由它自身创造的新价值。从表面上看,似乎可以说这个新价值是由资本通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运动中创造的。但是这种情况是怎样发生的,现在却神秘化了,好像这个新价值来自资本本身固有的秘密性质。

    发放工资

    工人的劳动以工资的形式表现,利润就不像是由工人劳动创造的。

    我们越往后研究资本的增殖过程,资本关系就越神秘化,它的内部组织的秘密也就越好地被隐藏了起来。

    在这一篇中,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数量上是不同的;相反地,利润和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同一个数量,只是形式不同。在下一篇我们会看到,这种外表化的过程将会进一步发展,并且在数量上利润也将表现为一个和剩余价值不同的量,剩余价值将被进一步地模糊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