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岛-冶炼工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岛上过冬的决定——冶金问题——勘察安全岛——狩猎海豹——猎获一只针鼹——无尾熊——加泰罗尼亚的方法——炼铁——炼钢

    第二天四月十七日一早,水手的第一句话就是说给热代翁·斯佩莱的。

    “那么,先生,”他问,“我们今天干什么?”

    “赛勒斯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记者回答道。

    在此之前,工程师的伙伴们既做过制砖工,又做过陶器工,现在就要成为冶金工人了。

    前一天吃过早饭后,他们一直探寻到离“岩石屋”七英里的“颚骨角”。连绵不断的沙丘到此结束,那里的地面看起来像火山土,没有“瞭望台”那样的悬崖峭壁,只有弯弯曲曲、奇形怪状的海岸,把两个海角间狭小的海湾围起来,海角由火山喷射出来的矿物质形成。他们来到这里后就返回去了。夜幕降临时,他们回到了“岩石屋”。但是他们很想弄清,是应该离开“林肯岛”呢,还是留在这里,只要这个问题没有最后解决,他们就无法入睡。

    “林肯岛”距帕摩图群岛有一千二百英里,这可是一段相当遥远的距离。特别是天气恶劣的季节即将来临,用一只小船去横渡大洋根本不行,彭克罗夫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再说,即使有必要的工具,制造一只普通的小船也是很艰难的事,何况他们根本没有工具。他们首先必须造出锤子、斧头、锛子、锯、钻、刨,等等,这就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他们决定在“林肯岛”上过冬,得找一处比“岩石屋”更舒适的地方。

    他们要利用铁矿。工程师在岛的西北地区发现了好几处铁矿,他们想办法把矿石炼成铁,炼成钢。

    一般情况下,地下贮藏的金属都不是纯金属,金属矿大都含有氧或硫黄。确切地说,赛勒斯·史密斯上次带回来的两种标本,一种是没有碳化的磁铁,另一种是黄铁矿,也就是说硫化铁。第一种是氧化铁,因此必须用碳火使它还原,也就是说必须先除氧,才能炼成纯铁。铁的还原过程如下:把铁矿石放置在高温的炭火中,即用简便而快捷的“土法”,其好处是仅用一道工序就可以把铁矿石直接炼成纯铁;另一种是高炉炼铁法,先把铁矿石熔化,再除去熔化的铁矿石所含的百分之三至四的碳,从而得到纯铁。

    那么,赛勒斯·史密斯到底要什么呢?他需要的是铁,而不是熔化的铁矿石。因此,他必须采用快捷的还原法。再说,他亲自捡到的铁矿石质地非常纯正,多半是些深灰色的大块铁矿石,正八面体形状,上面有黑色的碎末,是天然磁铁矿石,在欧洲,这种磁铁矿石是冶炼上等好铁的最好原料,瑞典和挪威盛产这种磁铁矿。离这个铁矿层不远的地方就是他们曾经勘察到的煤层。这样他们就非常容易对铁矿石进行加工,因为加工所需要的不同原料相距非常近。英国的矿藏开发之所以丰富多样,举世闻名,是因为用来冶炼金属的煤往往是和金属矿从同一个地方开采来的。

    “那么,赛勒斯先生,”彭克罗夫对他说道,“我们是不是要开采铁矿了?”

    “是的,我的朋友。”工程师回答说,“我们将要进行的工作你可能不太喜欢,我们先要到小岛上去捕猎海豹。”

    “捕猎海豹?”水手转身对热代翁·斯佩莱大声说,“难道说炼铁还需要海豹吗?”

    “赛勒斯说需要,那就一定需要!”记者说。

    但是,工程师已经离开了“岩石屋”,彭克罗夫没有听到其他解释,只好准备捕猎海豹。

    赛勒斯·史密斯、哈伯特、热代翁·斯佩莱、纳布和水手很快就来到了海边。退潮的时候,海峡在这个地方形成了浅滩,可以通行。此时正是海潮最低的时候,猎人们可以涉水而过,水深还不到膝盖。

    赛勒斯·史密斯还是第一次涉足海峡那边的小岛,他的同伴们已经是第二次光临这里了,因为气球当初就是先把他们抛在这里的。

    当他们涉过海峡,登上那里的小岛时,几百只企鹅毫不在意地盯着他们。他们拿着棍子,本来很容易打死这些企鹅,可是他们现在并不想捕杀它们,这对他们毫无用处。离他们几链远的地方,海豹正躺在沙滩上,不能惊动它们。还有一种企鹅,样子极其天真,翅膀很不发达,退化得几乎没有了,像鳍那样紧贴在身子两侧,羽毛看起来像鳞片,他们也不会侵犯这些企鹅。

    他们小心翼翼往北面的海角走去,脚下的地面上到处都是小洞,洞里尽是海鸟窝。小岛顶端附近的海面上,泛着一些水花,有不少大黑点在水中浮动,好像是晃动不停的暗礁。

    那些黑点点是他们要捕猎的两栖动物海豹。它们的身体短小,身上长满密密麻麻的短毛,形状像个梭子,都是游泳好手,想在海中捕获它们非常困难。可是在陆地上,它们那短小的蹼足只能摇摇晃晃地慢走。因此,必须等它们爬上陆地时方可动手。

    彭克罗夫深知这些两栖动物的习性,他建议大家等待。只要这些两栖动物躺在沙滩上,就会很快在太阳的照射下睡熟。那时,他们就可以切断它们的退路,去袭击它们了。

    猎手们藏在岸边岩石后面,静静地等待着。

    约莫过了一个小时,成群的海豹便来到沙滩上戏耍。他们数了数,有六只先上来了。彭克罗夫和哈伯特立即冲了出去,他们沿着海角绕过去,从后面切断退路进行袭击。赛勒斯·史密斯、热代翁·斯佩莱和纳布则沿着岩石匍匐而行,慢慢向即将成为战场的地方爬去。

    水手那高大的身躯突然间站了起来,大喊一声,工程师和另外两个同伴急忙扑向大海和海豹之间。其中有两只海豹遭到重创,死在沙滩上,可是其他几只逃回了大海。

    “史密斯先生,这是不是你要的海豹!”水手边说边向工程师走去。

    “太好了!”赛勒斯·史密斯说,“我们要用这些海豹做打铁的风箱。”

    “打铁的风箱!”彭克罗夫大声说,“这么说来,这些海豹的运气不错。”

    其实他们所说的就是鼓风机,在熔化铁矿石时非常需要,工程师打算用海豹的皮来做鼓风机。这是两只身材适中的海豹,身长没有超过六英尺,从头部看去,活像是狗。

    把两头这么重的海豹抬回去,没有任何必要,所以纳布和彭克罗夫决定就在海滩上剥去它们的皮。趁着这段时间,赛勒斯·史密斯和记者对这里的小岛巡视了一遍。

    水手和黑人纳布非常灵巧地剥着皮。三个小时后,赛勒斯·史密斯手里就有了两张海豹皮,他打算就这样使用,而不对这两张皮进行任何加工。

    他们等海水再退潮时才涉过海峡,回到了“岩石屋”。

    要把海豹皮蒙在使其扩展的木制框架上,使缝成的鼓风装置不漏气。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弄了好几次才弄成功。赛勒斯·史密斯手里只有用托普的项圈改成的两片钢刀,可他的双手十分灵巧,加上同伴们的聪明才智,三天后,他们就增加了一台鼓风机。他们对铁矿石进行热加工时,就可以用这台鼓风机往矿石里吹风了,这是炼铁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根据记者在笔记本里的记载,“冶金时代”从四月二十日清晨开始。工程师决定就在煤铁矿层所在的地方进行冶炼。据他观察,这些煤层和铁矿位于“富兰克林峰”东北支脉山麓,即在离“岩石屋”六英里的地方。因此,要想每天返回“岩石屋”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决定露宿野外,用树枝搭成棚子过夜。这样,他们就可以昼夜不停地来干这项重要工作了。

    计划一经确定,他们就及时动身了。纳布和彭克罗夫把鼓风机放在一个筐子里拖着走,另外还在大筐里放了不少蔬菜和兽肉,况且他们还可以在途中补充些食品。

    他们走的是“啄木鸟林”中的那条路,要从东南向西北斜穿过去,经过树木最茂密的地方。他们必须劈出一条路,这条路以后会成为连接“瞭望台”和“富兰克林峰”的一条大动脉。这里的树木挺拔高大,都是些常见品种。哈伯特又发现了一些新品种,其中就有龙血树,彭克罗夫称之为“自命不凡的韭葱”,因为这些树比较高大,属百合科,和洋葱、细香葱、冬葱或芦笋一样。这些龙血树长出的木根,炒熟后非常好吃;发酵后可以调制出美味可口的饮料。他们采集了不少这种木根。

    他们在林中走了很长时间,整整一天时间,因而他们有了充足的时间观察林中的各种动物和植物。托普专门负责捕猎动物,在草木间跑来跑去,惊起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哈伯特和热代翁·斯佩莱用弓箭射死了两只袋鼠,还射死了一只既像刺猬又像食蚁兽的动物。说它像刺猬,是因为它不但缩成一团,而且浑身长着刺针;说它像食蚁动物,是因为它长着利爪,善于挖洞,嘴部又长又细,末端活像鸟的嘴巴。它的舌头伸缩灵活,而且还长着各种各样的小刺,它就用这些小刺捕捉昆虫。

    “要是把它煮在锅里,”彭克罗夫很自然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它到底会像什么呢?”

    “像一切上等牛肉。”哈伯特答道。

    “我们无法提出更高的要求了。”水手接着说。

    他们在旅途中看见几头野猪,这些野猪并没有袭击他们的意思,他们好像不会再遇到什么更危险的动物了。可是就在这时,记者在离他不远的林中,发现了一头他认为是熊的动物伏在一棵树的低枝间。记者非常镇静,他画起了这只动物。热代翁·斯佩莱太幸运了,这只动物根本不属于那种可怕的跖行类动物。原来是只无尾熊,俗称为“懒兽”。它的体形与较大的狗不相上下,身上的毛很脏,向上竖着,四蹄长着有力的利爪,既可以攀援树木,也可以采集树叶吃。他们在确认了这只动物的种属后,并没有去打扰它。热代翁·斯佩莱把他那幅传奇性写生画上的“熊”字擦去,然后写上了“无尾小熊”。然后,他们继续往前走了。

    傍晚五点,赛勒斯·史密斯让大家稍事休息。他们已经走出了森林,来到了“富兰克林峰”底部的山麓区。“红河”就在几百米外的地方流过,所以不远的地方就会有淡水。

    他们很快安排好了营地。没用一个小时,他们就用爬藤和树枝在森林边缘的树木间搭成了一个营棚,外边用泥糊住,这样,他们就有了一处宽敞的住所。他们打算第二天再进行地质勘探。晚饭已经做好了,营地前燃起了一堆熊熊的篝火,肉扦在火上欢快地转动着。晚上八点,留下一个人守夜,看护篝火,给上面添枝加柴,以防危险的野兽潜伏在营地附近,其他人都已经呼呼大睡。

    第二天,四月二十一日,哈伯特陪着赛勒斯·史密斯去寻找古生代形成的矿层,他们前不久曾在这一带发现过矿石标本。他们在“红河”的发源地附近,在东北某支山脉的山麓发现了一个露天矿。矿石含铁量非常丰富,非常容易熔化,完全适用于工程师打算采用的“还原炼铁法”,也就是加泰罗尼亚人的炼铁法,只不过他们像科西嘉人那样把这种方法简单化了。

    事实上,加泰罗尼亚人的炼铁方法要求有熔炉,有坩埚,里面要按一层煤一层矿石的办法进行铺设,矿石和煤在里边同时熔化、还原,但是赛勒斯·史密斯打算省去这道工序。他不想为此造熔炉,只打算把矿石和煤摆成一个立方体,然后让鼓风机往中间吹风。土八该隐[15]和有史以来最早的冶金家所采用的大都是这种方法,亚当的子孙们都能用这种方法取得成功。矿藏和燃料都非常丰富的国家或地区,也曾使用这种方法,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依“林肯岛”上的难民目前的处境,他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他们在离地面很近的地方毫不费力地采集到了铁矿石和煤。他们把矿石打成碎块,除去矿石表面的杂质,再把碎矿石和煤分层交替堆放好,好像烧木炭那样。鼓风机送进的空气使碳变成碳酸,进而变成了氧化碳,用来使氧化铁还原,也就是说用来释放出氧化铁中的氧气。

    工程师就是按这样的步骤工作的。他们事先在窑里用黏土烧成了一条管道,然后把管道的一端安置在用海豹皮做成的鼓风机顶端,把鼓风机安置在矿石附近。鼓风机的结构很简单,由底座、植物纤维绳子和秤锤构成。在鼓风机的驱动下,大量的空气被吹进了矿石和煤交叉堆放的立方体中。这样,里边的温度不但提高了,还加速了其中的化学变化,最后炼出了纯铁。

    冶炼工作非常艰苦,要想做好这件事,他们必须极有耐心,使出全部的聪明才智才行。他们最后还是成功了,他们终于炼出了海绵铁。这种熟铁块还需要锻压、锤打,经过锻打把铁块中的杂质除去。显而易见,他们这些临时铁匠还没有一把锤子。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目前的处境并不一定比最早的冶金家的情况更糟,他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古代冶金人也一定做过。

    他们给第一块熟铁安上把柄就成了锤子,用这种锤子在花岗岩砧子上打起了第二块铁。他们终于打出了一块纯铁,虽然还很粗糙,但是可以用。

    他们几经努力,几经劳苦,终于在四月二十五日打造出了好几根铁条。他们把这些铁条都做成了工具:钳子、铁橇、十字镐、鹤嘴锄等。彭克罗夫和纳布声称,这些工具是真正的宝贝。

    但是,如果他们只炼出纯铁,也并没有太大的用途,只有把铁再炼成钢,用途才会更大。钢是铁和碳的混合物,要想炼钢,就必须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或者给熟铁中加添一定数量的碳。利用“生铁脱碳法”可以加工出天然钢或铸钢;另一类钢是掺碳钢,是通过对铁掺碳而产生的。

    赛勒斯·史密斯最希望炼制的是后面那种钢,因为他已经炼出了纯铁。他只需要把这种纯铁金属和碳末放进用黏土做成的熔炉里加热,就可以炼出这种钢来。

    这种钢无论是遇热或遇冷都可以锻制,工程师用锤子可以对这种钢进行加工。纳布和彭克罗夫在他的精明指导下,锻制出了铁斧头。他们把这些斧头在火上烧红,然后突然放进冷水中淬火,便制成非常硬的斧头。

    还有其他一些简陋的工具,都是采用这种制造法,如刨刀、斧子、短斧,用来做锯子的钢锯条、木匠的凿子。此外,还制造出了十字镐、铲子、鹤嘴锄、锤子、钉子等。

    五月五日,冶铁的第一阶段终于结束了。他们回到了“岩石屋”,新的工作很快就要求他们具有其他方面的工匠资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