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岛-一粒麦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雨季——穿衣问题——捕猎海豹——制造蜡烛——“花岗岩石屋”的内部装修——两座单跨桥——拜访牡蛎场归来——哈伯特从口袋里发现的东西

    这里的六月相当于北半球的十二月,六月来临了,这里便真正进入了冬季。入冬以后,不是刮风就是下雨,一直没有好天气。住在“花岗岩石屋”里的人们现在才体会到新居的好处。变幻无常的天气对“花岗岩石屋”根本没有影响。原来的岩洞确实难以抵御冬季的寒流,在那里过冬还要担心海上的巨浪灌进去。冬季的海风还未刮起,要是刮来时一定会掀起巨浪。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赛勒斯·史密斯甚至采取了预防措施,尽量保住已经安置在那里的炼铁炉和其他工具。

    整个六月,他们都在干各种各样的活计,其中包括打猎、钓鱼等。他们的食品房里已经储备了大量食物。彭克罗夫一有空闲时间就自告奋勇地做几个捕兽器,对此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用植物纤维做了几个套圈,结果,他们每天都可以从“养兔场”捕到一些兔子之类的动物。纳布几乎整天都忙着腌肉、熏肉,以保证给大家储存足够的美味。

    他们非常认真地讨论了穿衣问题。他们没有其他衣服,只有他们从气球上掉下来时穿的衣服。这些衣服很暖和,也很结实,无论内衣外衣,他们都穿得极为细心,而且始终保持干净,但这些衣服很快就该换了。再说,要是冬天太冷,他们可就吃不消了。

    聪明绝顶的赛勒斯·史密斯在这个问题上也难免出错。他原先急于要把找到的新住处安顿好,要储备食物,穿衣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解决,寒冷就来临了。他们只好听天由命、毫无怨言地度过岛上的第一个冬季。他们在去“富兰克林峰”勘探时,曾经看见过岩羊。等天气转暖后,他们就可以捕猎这些岩羊。只要有了羊毛,工程师就有办法织成既暖和又结实的织品,怎么织呢?他会想办法的。

    “我们只要在‘花岗岩石屋’里烤肉就行了!”彭克罗夫说,“我们有的是柴火,用不着节省。”

    “再说,”热代翁·斯佩莱接过话茬,“‘林肯岛’的纬度不很高,岛上的冬季可能不会太冷。赛勒斯,你不是说这里的三十五度相当于北半球西班牙的纬度吗?”

    “确实如此,”工程师回答说,“可是,西班牙的冬天有时也非常寒冷。既下雪又结冰,一样也少不了,‘林肯岛’完全会遇到这种寒冷的天气。但这里毕竟是海岛,我想,这里的气候会暖和点。”

    “为什么,赛勒斯先生?”哈伯特问。

    “因为我们可以把大海看成是巨大的储存器,里边藏着夏日的热量,我的孩子。冬天来临时,大海就把储存的热量释放出来,这样沿海地区的温度就比较平均,冬暖夏凉。”

    “那我们就等着看吧。”彭克罗夫说,“我倒是希望大家不要太在乎天气是否很冷。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夜长昼短了。我们是否应该考虑照明问题了?”

    “什么事情都不那么容易。”赛勒斯·史密斯接口说。

    “连考虑一下都不容易?”水手问。

    “都不容易解决。”

    “我们何时着手解决?”

    “明天,先从捕猎海豹入手。”

    “用海豹来做蜡烛吗?”

    “对啦,彭克罗夫,做蜡烛。”

    这其实正是工程师的计划,而且完全有可能实现。他手头有石灰和硫酸,河对面小岛上的两栖动物可以给他提供造蜡所必需的油脂。

    六月四日是圣灵降临节的星期天,大家一致同意遵守节日习惯。他们停下了手中的一切活计,向天祈祷。今日的祈祷都是些感恩的话,“林肯岛”上的人今日已经不是当初被抛在小岛上的可怜的落难人了,他们已经无所求,只有感谢上苍。

    第二天是六月五日,虽然天气靠不住,但他们还是出发去小岛了。他们还必须等到海水退潮时方能渡过小河。一提起这个话题,他们都同意好赖得造条船,不但横渡方便,而且还可以逆“惠恩河”而上,等来年天气转暖,他们对岛的西南地区进行大勘探时会派上用场。

    小岛上海豹很多,猎人们手持铁头长矛很容易就刺死了六只。纳布和彭克罗夫就地剥皮,然后把油脂和皮带回“花岗岩石屋”,他们可以用海豹皮做结实的皮靴。

    此次出猎弄到了大约三百磅海豹油脂,全部用来造蜡烛。

    制作过程非常简单,造出的蜡烛虽不完美,但是可以使用。赛勒斯·史密斯手里只有硫酸,把酸与中性油脂(海豹油脂属中性油脂)一起加热,就可以分离出甘油。然后用开水,很容易从这种新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油脂、人造奶油和硬脂。为了简化工序,他用石灰将油脂碱化,就得到一种钙化肥皂,让硫酸溶解这种肥皂,使石灰沉淀成硫酸盐,并游离出脂酸。

    在油酸、烷酸和硬脂酸中,油酸是液体,只要施加足够的压力就可以排出去,其他两种酸正好可以用来制造蜡烛。

    整套工序用了不足二十四小时。经过多次试验,他们最后用植物纤维做成蜡烛芯,放在蜡油里,用手捏出真正的硬脂蜡烛,只是这些蜡烛还不够明亮。平常的蜡烛芯在硼酸里浸过后,燃烧过程溶化缓慢并完全燃尽,而现在的蜡烛芯则不具备这个优点。赛勒斯·史密斯制造了一把烛剪,在“花岗岩石屋”的漫漫长夜里,这些蜡烛深受欢迎。

    整整一个月,他们都在做新居里的活。他们有做不完的细工活,把原来那些非常粗糙的工具弄精致,再添置一些新工具。

    其中就包括剪刀,这样他们就可以理发与剪胡子了,至少可以把胡子按自己的想法修理。哈伯特没有胡子,纳布就不长胡子,可另外三位都是满脸胡子,所以打造所谓的剪刀还是很必要的。

    要做一把他们称为“刀锯”的手锯实在太麻烦了。不过他们最后还是制出了一种工具,使用起来虽然很不省力,但能把木头锯开。他们把做成的桌子、凳子、衣橱都放进几个主要的房间里,还做了几副床架,用海藻做成床垫。有了橱柜,在里面摆上各种各样的陶瓷炊具,再加上砖炉和清洗干净的岩石,厨房里显得大不一样了,完全像真正厨房的样子了。纳布神态严肃地在里面忙碌着,俨然一副化学家在实验室工作的样子。

    这些做细工活的人很快又都成了木匠。原来,由于湖水的新出口是用炸药炸开的,所以他们必须在上面建两座单跨桥,一座在“瞭望台”高地上,另一座就在海滩上。现在“瞭望台”高地和海滩被流出的湖水隔断了,要想到岛的北面去,必须渡过这股流水。他们每次都得绕大弯,一直向西走到“红河”的源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高地和沙滩上各建一座长约二十至二十五英尺的桥,只要用斧头把几棵树砍成方形就可以构成桥的基本框架。仅用几天时间,桥就造好了。纳布和彭克罗夫趁机过桥,去了一次他们在沙丘附近发现的牡蛎场。原来用筐子运实在不方便,他们便拉了一辆非常简陋的车子,运回了好几千只牡蛎,放在“惠恩河”河口那些天然公园的岩石间,这些牡蛎很快就繁殖起来。牡蛎非常好吃,他们几乎每天都能吃到。尽管他们仅仅勘察到“林肯岛”的一角,但是他们已经发现“林肯岛”基本上给他们提供了所需要的一切。要是他们能搜索到岛上最秘密的地方,搜索到横卧在“惠恩河”和“爬虫角”之间的那片森林,他们还会发现新的宝藏。

    他们在“林肯岛”上唯一的遗憾是这里没有面包。他们既不缺含氮的食物,也不缺蔬菜。龙血树的树根经过发酵后,可以用来造出一种带酸味的饮料,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种啤酒,比凉水的味道好多了;他们没有甘蔗和甜菜来造糖,而是用含糖的植物蒸馏出的液体,就是那种生在温带地区的槭树,“林肯岛”上这种树很多;他们用从“养兔场”带回来的香草泡茶饮;他们还搞到了不少岩盐,这是唯一可以食用的矿物质;他们缺的就是面包了。

    也许他们以后可以用其他东西取代面包,例如类似西谷椰子粉或面包树粉等;也许南边的那片树林的确就有这种非常珍贵的树木,只是直到现在他们还没有碰到过。

    然而,就在这种情形下,造物主不久就直接帮助他们了,给他们送来了一种东西,这东西就连绝顶聪明的赛勒斯·史密斯都永远不可能造出来。一天,哈伯特缝补衣服时,非常偶然地在夹层里发现了这种东西。

    这天,外面下着倾盆大雨,大家都聚集在“花岗岩石屋”的大厅里。这时,年轻的哈伯特突然叫了起来:

    “快看,赛勒斯先生,一粒麦子!”

    他把麦粒拿给同伴们看,这唯一的种子,是从口袋的缝隙钻进衣服的夹层中的。

    这粒麦子是怎么来的?原来是这么回事:哈伯特在里士满时,彭克罗夫送给他几只野鸽,他经常用麦粒喂鸽子,结果口袋里就剩下了一粒麦子。

    “一粒麦子?”工程师很是激动。

    “是的,赛勒斯先生,可是只有一粒,多余的没有。”

    “我的孩子,”彭克罗夫笑着说,“我们现在的境况已经好多了,真的,一粒麦子能干什么用?”

    “能做面包!”赛勒斯·史密斯说。

    “还可做面包、蛋糕和奶油水果馅饼!”水手反唇相讥,“别逗人了,用这粒麦子做出来的面包肯定不会噎住我们的。”

    哈伯特对自己发现的这粒麦子并不十分在乎,准备把它扔掉。赛勒斯·史密斯却拿过麦粒仔细端详,发现麦粒竟完好无损。他看看对面的水手,平静地问:

    “彭克罗夫,你知道这粒种子能长出多少穗子吗?”

    “我想是一个吧!”水手说,他对工程师问他这样的问题感到奇怪。

    “十个,彭克罗夫。你知道一个麦穗上能结多少粒麦子?”

    “我真的不知道。”

    “一般来说是八十粒。”赛勒斯·史密斯说,“因此,假如我们种下这粒麦子,第一季就可以收到八百粒麦子,第二季就能收到六十四万粒,第三季便可以收到五亿一千二百万粒,第四季就可以超过四千亿粒。其比例就是这样。”

    大家一言不发地听着,这些数字让他们吃惊,但实实在在。

    “是的,朋友们。”工程师继续说,“这就是自然繁殖的算术级数。可是能繁殖出八百粒麦子的一粒麦种与罂粟和烟草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罂粟一次可以结三万二千颗籽粒,烟草能结出三十六万颗。若不是无数次毁坏,阻碍了它们的繁殖,用不了几年,整个地球都会长满这些植物。”

    工程师的问话还没有结束。

    “彭克罗夫,”他接着说,“现在你知道四千亿麦粒合多少斗吗?”

    “不知道,”水手说,“我只知道自己是个大傻瓜。”

    “好吧,彭克罗夫,我告诉你,十三万粒合一蒲式耳,四千亿粒要合三百万斗(蒲式耳)哩。”

    “三百万?”彭克罗夫喊道。

    “是呀,三百万。”

    “四年后就有三百万了?”

    “是的,四年后。”赛勒斯·史密斯说,“我甚至希望,这一地区一年能收两季,只要两年就可以了。”

    听了这番话后,彭克罗夫又像平常那样高声地欢呼起来,算是他的回答。

    “哈伯特,”工程师说,“我要说,你的发现对我们的意义实在太重大了。朋友们,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每一样东西都对我们有用,我希望大家都要记这一点。”

    “是的,赛勒斯先生,是的,我们一定会牢记在心的。”彭克罗夫诚恳地说,“哪一天,我要是真的发现了一粒能结三十万粒种子的烟籽,请你放心,我肯定不会把它扔掉的。现在,您说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把这粒小麦种下去。”哈伯特说。

    “是的,”热代翁·斯佩莱接上说,“而且必须小心仔细,因为我们来年的收获就全指望这粒种子了。”

    “但愿这粒种子能发芽!”水手大声说。

    “一定会的!”赛勒斯·史密斯说。

    现在是六月二十日,是播种这粒唯一宝贵麦粒的最有利时机。开始他们想把种子播在盆子里,经过考虑,他们还是决定直接播种在土里,交付给大自然。他们当天就干完了这件事,他们如何加倍小心、想方设法取得成功,无须赘述了。

    天气稍有好转,他们就爬上了“花岗岩石屋”上面的高地。他们在那儿选了一块既避风,正午阳光又能照射到的地方,打扫干净,清除杂草,还把地精心翻了一遍,消灭了各种昆虫、幼虫;他们在那里弄了一层用少许石灰改良过的优质土壤,四周插上栏杆,把种子埋在湿润的土里。

    他们不就是为以后的大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吗?彭克罗夫不禁想起了他点燃那根唯一火柴的那一天,他当时是多么的小心呀。而这一次情况更加严重。的确,无论采用什么办法,他们最后总算取得了火。要是这粒种子枯死了,什么样的人间力量都无法再给他们弄出麦种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