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岛-搜查全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出发——涨潮——榆树和桉树——各种树木——啄木鸟——森林景观——高大的桉树——“发烧病树”名称的由来——猴群——瀑布——夜间宿营

    第二天是十月三十日,大家按原计划已经作好了探险的一切准备。最近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使他们觉得,对全岛进行搜查已经成为他们的当务之急。情况的确有变,他们觉得,现在他们不仅不需要他人援助,而且还能援助他人。

    因此,他们决定沿着“惠恩河”逆流而上,只要还能往前走,他们就一直走下去。他们无须费太大力气就可以走相当长的距离,还可以带干粮和枪支,一直走到岛西边很远的地方。

    其实,他们不但要考虑需要带去的东西,而且得想到要把偶然碰到的什么东西带回“花岗岩石屋”。一切迹象表明,西海岸上可能有船只失事,果真如此,那里肯定会有遗留物,他们可以大捞一把。若他们预料得不差,那么用车子装东西要比轻便的小船实用得多。可是他们的车子实在太笨重、太简陋了,拉起来很不方便。彭克罗夫深感遗憾,刚才他遗憾箱子里没有装半斤烟叶,现在则遗憾箱子里没有装进去两匹新泽西壮马,要是有,那么,一定会对他们大有用处。

    纳布已经把食物装上船,有一些肉罐头,有好几加仑啤酒和其他经过加工的饮料,也就是说,有足够他们吃三天的东西,三天是赛勒斯·史密斯规定探险的最长期限。再说,必要时他们还可在途中补充食物。纳布很细心,他没有忘记带上他那轻便小火炉。

    至于工具,他们仅带了两把砍柴斧头,若走进密林,可以用它来开路;作为仪器,他们只带了一副望远镜和一个袖珍指南针。

    他们从武器里拿了两支火石撞枪,这种枪在岛上要比撞针枪实用。火石撞枪只用火石,非常容易弄到;而撞针枪则必须用雷管,要是常用,雷管就会用完。他们还带了一支卡宾枪和一些子弹。桶里装有大约五十斤炸药,他们也需要稍微带上一点,但是工程师打算自己制造炸药,这样就可以节省一点桶里的炸药。除了枪支弹药外,他们还带了五把装在皮鞘里的刀。带上这些东西,他们就可以去那片森林里探险了。他们满怀希望,相信自己肯定能够成功。

    无须赘述,彭克罗夫、哈伯特和纳布有了这样的装备,自然满心欢喜,尽管赛勒斯·史密斯让他们保证,不到万不得已时,绝不能随便乱放枪。

    早晨六点钟,他们就把小船推向大海。大家都上了船,包括托普在内。然后,船便向“惠恩河”河口驶去。

    半小时前,潮水开始上涨。他们可以利用几小时的涨潮期往河里行驶,因为等到退潮时再沿河流而上,就比较困难了。三天后就是满月,海潮已经涨得很猛,他们只需把小船放在水上,根本不需要划桨,小船就会像箭一般从两岸的悬崖绝壁间穿过。

    不一会儿工夫,他们就来到了“惠恩河”的拐角处,这里就是七个月前彭克罗夫造出第一只木筏的地方。

    河流在这里急转弯后,划了个半圆,然后向西南方向斜插过去,两岸长满了四季常青的高大松树。

    “惠恩河”两岸景色秀丽,美不胜收。河水和树木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赛勒斯·史密斯及其同伴们对大自然造就的美景赞不绝口。他们愈往前走,看到的树木种类就愈多。河右岸长着一排排华美的榆科树木,深得建筑学家们青睐,算得上树中的珍品,能在水中浸泡很久也不会腐烂。他们还看到了榆科类的其他一些树木,其中有一种名叫朴树,果仁可以榨出非常有用的油。再往前走,哈伯特发现了一些木通科树木,其枝条在水中浸泡后非常柔韧,可以做成非常好的缆绳。他们还发现三两棵柿科类树木,树干上有一条条纹理,构成了非常美丽的黑色图案。

    在容易靠岸的地方,小船时不时地停下来。热代翁·斯佩莱、哈伯特、彭克罗夫拿着枪跟着托普上到岸边。他们不但能碰到一些猎物,还能看到一些颇有用途的植物。年轻的自然学家哈伯特如愿以偿,因为他发现了一些藜科野菠菜和白菜科的十字花菜,这些植物可以移植栽培,如水田芥、冬萝卜、芜菁等,还有一些高出一米的草本植物,它们毛茸茸的,结出近褐色的种子。

    “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哈伯特问水手。

    “烟草!”彭克罗夫大声说,显然除了烟草外,再也没有他钟爱的植物了。“不对,彭克罗夫!”哈伯特说,“不是烟草,是芥菜。”

    “让芥菜见鬼去吧!”水手说,“可是,孩子,你万一看到了烟草,千万要留意啊!”

    “我们总有一天会找到烟草的!”热代翁·斯佩莱说。

    “真的?”彭克罗夫大喊起来,“到那时,我就真不知道岛上还缺少什么了!”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各种不同植物连根挖起,然后带到小船上。赛勒斯·史密斯依然想着心事。

    就这样,记者、哈伯特和彭克罗夫上了好几次岸,有时到“惠恩河”右岸,有时到左岸。左岸比较平坦,右岸绿树成荫。工程师看了看袖珍指南针,发现河流从第一个拐角处起,流向显然是从西南到东北,在大约三英里之内几乎是笔直的。可是再往远处走,河的流向有了改变,改为向西北延伸了,直到通向河流的发源地——“富兰克林峰”的支脉。

    热代翁·斯佩莱有一次上岸,竟然活捉了两对鸡形鸟。这种飞禽长着细长的嘴,长长的颈,翅膀短小,几乎看不见尾巴。哈伯特恰如其分地把这种鸟称做“鹌鹑”,他们让这几只鸟来做将要修建的家禽场中的首批客人。

    直到现在,他们还没有开过一枪。他们看到一只翠鸟似的美丽的飞鸟出现时,“远西森林”里才响起了第一声枪响。

    “我认出它来了!”彭克罗夫喊了起来。他是不由自主开的枪。

    “你认出什么来了?”记者问道。

    “是我们第一次来这里打猎时逃走的那只飞鸟,我们当时就是用这只鸟来命名这片森林的。”

    “啄木鸟!”哈伯特喊道。

    果真是只美丽的啄木鸟,身上羽毛比较硬,闪着金属般的光泽。一颗子弹就把它打落在地,托普过去把它衔回来。他们还开枪打下来十几只鸽子大小的攀援鸟儿,羽毛五颜六色,有绿色的,翅膀上有一部分是深红色,右边的羽冠上饰有一道白边。年轻的哈伯特因这一枪为自己争了面子,显得扬扬得意。攀援鸟肉比啄木鸟肉要好吃得多。啄木鸟肉有点粗,但是他们很难让彭克罗夫承认,他打下来的鸟儿肉质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野味。小船来到离“惠恩河”河口五英里远的第二个拐弯处时,已经上午十点钟了。他们在此稍事休息,在高大树林的绿荫下吃早饭,休息了半个小时。

    此处河宽依然有六十至七十英尺,河床深五到十英尺。工程师发现许多支流在此汇集成河流,那些支流大都是一些无法航行的小溪。至于这里的森林,叫它“啄木鸟林”也好,叫它“远西森林”也罢,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头。无论是在树龄一二百年的高大乔木林深处,还是在“惠恩河”边的林荫下,都没有人迹。他们也没有找到任何值得怀疑的痕迹,显而易见,从来没有人用砍柴刀碰过这些树木,也从来没有什么“开路先锋”用刀砍断过缠绕在树干间的爬藤,以及横生在树间的灌木丛与长得很深的野草。假如真有遇难者来岛上,他们肯定没有离开海边,不会在密林中找到什么遇难船只上的幸存者。

    工程师显得有些着急,想尽快去“林肯岛”的西海岸,他估计至少还有五英里的路程。他们继续航行,根据目前的方向判断,“惠恩河”不是往海岸方向流,而是向“富兰克林峰”方向流过去。他们还是决定乘船前行,只要船能浮起来,他们就划船去。这样,可以节省力气,赢得时间。否则,他们就得抡斧头在密林中开路了。

    海潮很快就要退完了,或者潮水已经退去了(此时的确是退潮时分),或者因为潮水从“惠恩河”河口到这里距离太远,他们已经无法感到海潮的涌动。因此,他们只好用双桨划船了,哈伯特和纳布站在长凳上划了起来,彭克罗夫也摇起了橹,他们继续逆水而上。

    好像越往西走,森林间就越显得亮堂。树木越来越稀疏,有时甚至显得形单影只。正因为树木间距离增大,所以树木才能充分利用清新自由的空气,也就显得更加高大壮观。

    多么壮丽的植物标本!植物学家看到这样的树木,就会毫不犹豫地说出“林肯岛”的纬度来。

    “桉树!”哈伯特说。

    不错,这种美丽的树木是亚热带地区最高大的树木,与“林肯岛”处于同一纬度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有这种参天大树,有的竟高达二百英尺。树干底部的周长有二十英尺,凹凸不平的树皮有五英寸厚,树脂散发出阵阵清香。这些奇特高大的桃金娘科树木真是美丽无比,枝叶侧身向阳,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空隙照射在地面上。

    桉树下的地面上长满了青草,一群小鸟从草丛中惊起,在阳光下展翅飞翔,恰似光彩夺目的深红色宝石在空中飞舞。

    “树木倒不少!”纳布说,“可是,这些树能有点用处吗?”

    “算了吧!”彭克罗夫说,“这些高大粗壮的树木一定跟个大胖子一样,除了当柴烧之外,毫无用处。”

    “我认为你错了,彭克罗夫。”热代翁·斯佩莱答道,“桉树已经开始成为加工高级木器的上等材料。”

    “我还要补充一句,”年轻的哈伯特说,“桉树科树木有很多有用的种类,如番石榴树能结出石榴;还有能长出丁香花蕾的丁香树;金雀树的果实可以制造出一种蛮不错的酒;香桃木树里含有优质酒精;石竹科的夹竹桃树皮可以制成珍贵的肉桂;金雀树枝可以加工成牙买加辣椒;普通番桃树果子可以代替胡椒;茁壮的桉树可以提供优质甘露蜜;几内亚桉树汁经过发酵可制酿成啤酒。总而言之,人们把这些树或称为‘生命树’,或称为‘铁木树’,皆属桃金娘科,共有四十六属,一千三百余种。”

    他们并没有阻拦这位年轻人,只见他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地卖弄他在植物学方面的常识。赛勒斯·史密斯笑着听他说,而彭克罗夫的自豪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好吧,哈伯特,”彭克罗夫说,“我敢打赌,你刚才所罗列的这些树木品种,一定不是眼前的这些大树!”

    “你说对了,彭克罗夫。”

    “这最终还不是证实了我的观点,”水手反戈一击,“要知道,这些树没有任何用!”

    “你这就错了,彭克罗夫。”工程师接上说,“这些遮盖住我们的参天桉树正好是有用的。”

    “有什么用处?”

    “净化它们生长地区的环境。你知道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把这种树称为什么吗?”

    “不知道,赛勒斯先生。”

    “叫做‘发烧病树’。”

    “因为这种树能传播这种病?”

    “不是,是因为它们能防止发烧病。”

    “好吧,让我记下来吧。”记者说道。

    “亲爱的斯佩莱,那就请记录吧。桉树可以驱除瘴气,已经得到了证明。欧洲中部和北非的一些地区,土壤对人体十分有害。有人曾经把这种树移植到那些地方,利用这种自然的预防药,结果,该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逐渐好转。现在凡是有桃金娘科树木的地区,间歇性发烧病再没有出现过,这已是不容怀疑的事实。因此,‘林肯岛’上生长着这类树木给我们造就了很好的环境。”

    “啊,真是个神奇的岛!这个岛简直太好了!”彭克罗夫喊道,“我告诉你们,这里什么都不缺,除了……”

    “以后会有的,彭克罗夫,我们肯定会找到的。”工程师说,“现在我们还是继续航行吧,只要河水还能浮起小船,我们就尽量往前行。”

    他们又往前搜寻了至少两英里路。岛上这一带尽是树木,桉树高耸入云,覆盖了底下的一切。从“惠恩河”两旁看去,桉树所覆盖的面积一望无垠。河床弯弯曲曲,深埋在两岸高耸入云的绿树中。河床上常有深深的水草,还有尖尖的岩石,航行起来很不方便。桨很不好使,彭克罗夫只好用一根长竿撑船。他们感到河水越来越浅,小船不久就得被迫停下来。太阳已经开始西沉,照射出满地长长的树影。赛勒斯·史密斯看到他们今天无法到达西海岸,就决定到无法航行的地方安营扎寨。他估计此地距西海岸还有五六英里远,要在陌生的森林里黑灯瞎火地走这么长的路是不可能的。

    因此,小船没有停留,往上游继续行进。河两岸的树林变得越来越密,生活在这里的动物也越来越多。水手的眼睛很尖,假如他没有看花眼,他觉得有一群猴子在矮林中跳来蹦去。甚至有几只猴子来到离小船不远的地方,瞪着眼睛看他们,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恐惧,好像这些猴子是初次看见人,还不知道害怕。他们很容易用枪打死这些猴子,彭克罗夫简直急红了眼,很想试一试,可是赛勒斯·史密斯反对这种毫无意义的屠杀。再说,他们也应该谨慎行事,因为这些猴子身体强壮,异常灵活,也会让人生畏的,最好不要无缘无故地袭击它们。

    水手纯粹从食物角度去看这些猴子,它们是食草动物,确实是非常好吃的野味。既然他们的食物很充裕,那就没有必要白白浪费弹药。

    将近四点时,在“惠恩河”上航行越来越困难,因为河床里到处都是水生植物和岩石。河两岸越来越高,河床已经深深地陷在“富兰克林峰”的支脉间了。河流的源头就是由“富兰克林峰”南坡的涧水汇合而成的,所以肯定离此不会太远了。

    “要不了一刻钟,”水手说,“我们就不得不停下来了,赛勒斯先生。”

    “那我们就停下来好了,彭克罗夫,然后我们就安营扎寨,准备过夜。”

    “我们离‘花岗岩石屋’有多远?”哈伯特问道。

    “大约有七英里。”工程师答道,“但是我们必须把曲里拐弯的河流拉长的距离计算在内,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来到岛的西北部。”

    “我们还继续往前走吗?”记者问。

    “走,只要能往前走就尽量往前走。”赛勒斯·史密斯说,“明天天一亮,我们就丢开小船,我希望只用两小时就能穿过横在我们和海岸间的距离,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一整天时间搜索海岸了。”

    “往前走吧!”彭克罗夫说道。

    船底很快就碰到了多石的河底,河宽不会超过二十英尺。河床上方是树木搭成的半圆形绿荫,河身里半明半暗。他们还听见瀑布飞流而下的巨大响声,说明离上游百步远的地方有道自然屏障。

    的确,河流在拐过弯后,瀑布便透过林间的树木展现在他们面前。小船又一次触到河底,不久就被拴在小河右岸的一棵树上。

    此时大约是五点钟,最后一抹夕阳在密叶间闪耀,斜照在小小的瀑布上,溅起的水珠闪起了七色彩虹。再往前走,“惠恩河”消失在矮树丛中,河源头肯定就藏在那里。无数小溪从四面八方汇来,在山下汇成真正的流水,可那只不过是清澈见底的小溪。

    此地景色优美,他们就地安营扎寨。他们跳下船,在一棵朴树宽大的树冠下点起了一堆篝火。赛勒斯·史密斯和同伴们在朴树的枝杈间找到了住宿地,必要时,他们可以在那儿过夜。

    他们实在太饿了,所以风卷残云般地吃完了晚饭,现在就等着睡觉了。可是未等人夜,便传来了阵阵令人不安的咆哮声,他们点起熊熊大火,以便在漫漫长夜中保护他们平安入睡。纳布和彭克罗夫轮流守夜,不停地往噼啪作响的火堆里添柴。他们好像在矮树丛中、绿叶间看见了许多动物的阴影在帐篷附近晃来晃去,也许他们并未看错,好在他们平安无事地度过了那一夜。第二天是十月三十一日,早晨五点钟,大家都起了床,准备出发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