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意决定生意-百贸均有规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英国吉尼斯集团已创办了288年,这家公司靠酿酒起家。如今,其家族成员遍布英国工、商、军、政各界,被称为“吉尼斯王朝”。1981年,46岁的外姓人桑德斯接替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要职。他在5年内使吉尼斯集团的资产扩大6倍,成为英国最能干的企业家之一。然而,这个金融界的巨人却在红极一时的当口折戟沉沙。

    1986年,吉尼斯集团在一场兼并战中,为在伦敦股票交易所抬高吉尼斯股票价格以击败对手,采用行贿疏通“局内人”挖情报的违法手段。其秘密幕后交易涉及欧美一二十家大银行、公司和律师事务所,从而以27亿英镑(当时约合43亿美元)兼并英国最大的威士忌酒制造公司——英国造酒公司。

    桑德斯在这场兼并战中的大量违法行为败露后,又暗中指使手下人编造假账,销毁罪证。最终他自食其果,锒铛入狱。昔日董事长,今日沦为阶下囚。

    国有国法,行有行规。这种只顾眼前利益、铤而走险、违法乱纪的行为,最终难逃法律的制裁,也将被众人所鄙视。我们的企业经营者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警惕一念之差犯下类似的错误。

    由此可见,经商者要守理守法,有规有矩,顺应市场规则和国家的法律政策。为图一时之财,做一些违规违法的事,只能功亏一篑,甚至身败名裂。所以古人告诫我们,“要求辱不加身,凡事依理守法。”

    中国古代刑法、民法不分,没有专门处理经济问题的法律,商人所遵循的市场规范,除了各行各业所规定的行规,更多的是道德约束,由此形成了一种传统——道德的约束比法律约束更为强烈。

    所以,本文所提倡的遵循之法并非仅仅局限于国家制定的法律,更包括商业道德和市场规范。经商与为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依理守法不仅对商人经济利益的得失有重大影响,而且还涉及到人的品行名声,是商人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国家和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带有强制性,必须遵循,否则就会受到制裁。而商业道德和行规,是在社会中经过上千年发展沉淀下来的,虽不具有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但它的约束力却丝毫不弱,因为它是社会成员心理上的一个共同规范,一旦超出这种规则行事,则会受到同行的鄙夷和行外人的否定。

    因为生意人的行为都离不开人性与利益两把标尺,所以他们不仅要遵守公开的制度,还要遵守生意场中的游戏规划。显规则是地上河,潜规则是地下河,看不见,但更汹涌。

    生意场上的潜规则丰富、复杂,但对于一个想要获取成功的生意人来说又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生意人做人、做事的学问既深不可测、也不可尽数,但是总有一些秘密值得去探询、挖掘和运用。

    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人,一定懂得有规有矩、守法常安的道理,也一定会始终严格遵循这些规则,并且把它上升到关系人品名声的高度,作为人的内在品质来保持。惟有做到守法守规,才能在经营中求得安全,违法违规则会自食其果,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按行规办事,遵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信誉,从而赢得更多的利润。

    投机取巧只能兴隆一时,遵纪守法地进行商业运作才可能辉煌一世。

    我国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做生意时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做事情一定要按规矩来。”

    从表面上看,他把自己的每一桩生意都做得有声有色,每一桩买卖的摊子都铺得很大,如果不按商业游戏规则来做,别人也奈何不了他。但仔细研究会发现,胡雪岩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几乎每一次运作都大体遵守了一些应该遵守的行规。

    比如,绿营军官刘德生上战场前将自己辛苦攒下来的一万两银子存入阜康钱庄,通过对胡雪岩的接触和别人的介绍,他对胡雪岩的为人深为敬服,同时也认为阜康钱庄的信誉不会有问题;另一方面,他马上就要开赴前线与太平军作战了,可以说生死未卜,是否能活着从战场上下来都不确定,因而把银票放在身上是很难处理的,万一自己不幸战死,岂不人财两空?因此他坚持不要胡雪岩开银票。

    胡雪岩一方面感谢刘德生对他及阜康钱庄的信任,另一方面则一定要开银票,即使刘德生自己不要这个折子,也一定让伙计开出来,并把它交由专人保管。这是因为在胡雪岩看来,人情是人情,规矩是规矩,不能因为人情而坏了规矩,如果自己今天开了这样一个先例,到时底下的伙计就有可能按自己的想法办事,而忽略了规矩,造成混乱,不利于管理,甚至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无疑是很危险的。

    的确,按照规矩来经营,是商业长期正常运作的必要保证,否则不规矩的先例一开,生意就要乱套,无法顺利进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无章无法,不可取信他人。有章有法,才能处变不惊。严于律己,方可律人。与他人同谋共事,先保证规范到位,方能各司其职,互不相扰。

    规矩存在的意义,不在于约束,而在于凝聚。将每个成员各自独立的个人倾向规范引导,集中能量,小流束之成大川,因而能铸就较强的战斗力。为人处事,规矩自立,如此,便可处乱而不惊,应变自如。

    做生意确实要照规矩来。商事运作有自己的规则,参与商事活动的人也必须遵守规则。比如必要的手续,无论繁简,该办就必须去办;比如签定的合同,无论难易,当履行的一定要履行;比如生意涉及到的政府的法令法规,无论如何都要遵守。照规矩来,实际上是商业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保证。否则就会乱套,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商事运作。这是从大的方面说。

    从生意人本身的角度说,照规矩做生意还有两个重要的作用:

    第一是求得安全。比如犯法的生意不做,做了就没照规矩来,就保不齐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再比如即使关系再好的朋友或合作伙伴,生意上的合同该定该签就一定得定得签,该怎样定怎样签,就得按规矩去定去签。因为只有按规矩签定的具有法律效用的合同,才可以有效地约束合作者双方,才能有效地保护各自的利益。生意场上是不能用感情代替规矩、规则的。

    第二是建立信誉。一个经营者良好信誉的建立,与经营者能够坚持按规矩办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常说,经营者的信誉是靠货真价实的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的老实诚信、实实在在的依约而行建立起来的。说到底,这些能够帮助建立信誉的举措实际就是照规矩办,只有规规矩矩按照大家都知道的,也是大家应该遵守的规矩办事,才能使人信服,也才能建立起信誉。没有人会相信做事不顾章法、不守规矩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在“情理法”上是“情”字当先,但中国传统文化带有很深的农耕文化的烙印,这和现代商业文化有很多地方不相容。朋友固然重要,但现实中,往往朋友也最容易不讲规则。因为是朋友,碍于情面,很多规范也都简化了、省略了,人情代替了一切;一旦出问题,利益摆到桌面上的时候,说不清道不明,生意没做好,朋友也没得做了。所以,“亲兄弟,明算账”,“先小人,后君子”,越是朋友,越要将规则定在前面。

    “一定要照规矩”的做法,从商人求利的角度看也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建立了照规矩办事的良好声誉,即便一笔生意失败了,也有东山再起的希望。而违背了这一游戏规则,必将遭人唾弃。一旦失败往往一败涂地,名利双失,不可收拾。所以,遵守游戏规则,凡事照规矩来,是成功商人坚守的信念。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永远不要用黑白道的规矩去解决商业上的冲突。商业永远是商业,而商业是有商业自身的游戏规则在的,所以哪怕你确实是黑道人物,也不能随便利用黑道规矩去解决商业冲突。同样,即便你有很好的白道背景与资源,你也不能轻易利用这些资源来解决你在商业中的冲突!既然选择了商人,那你必须遵守商业中的一切游戏规则,愿赌就得服输!

    生意经:经商就是要赚钱,可是如若你不遵守“行规行道”,就不一定能赚钱!俗话说:“一行服一行”、“隔行如隔山”,找到各个行业的潜规则,然后去适应它,按规则办事,这对商人更为重要。如果你想做大生意,而又不懂行,不按规矩办事,终究会吃亏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