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意决定生意-送人成仙,自己上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明代著作《客商一览醒迷》是总结从商经验和教训的专著,作者为闽商李晋德。该书记述了商人外出经商,在投资、找主、定价、过秤、发货、付款、索债、诉讼等各个环节应当注意的事项,性质与现代的行商手册相似。主要内容包括以从商格言为主体的《商贾醒迷》,以及《警世歌》,亦有选择吉凶时日的《逐月出行吉日》、《憎天翻地覆时》、《杨公忌日》和《六十甲子逐日吉凶》等。

    《客商一览醒迷》中的格言多包含深沉的人生经验。如:“不俭不怜,徒负披星步峻。”自注:“为客商,不辞晓夜,登山渡水,所需微利,皆由惊恐辛苦而来。若不俭省爱恤,则动渠劳碌何益哉!”客商经营的辛劳和谨慎的性格,都真切地刻画出来。

    又如:“客商慎勿妆束。”自注:“出外为商,务宜素朴。若到口岸肆店,服饰整齐,小人必生觊觎潜谋劫盗,不可不慎。”又如:“写船无埠头,因生歹意。”自注:“凡写船,必有船行经纪,前途吉凶得以知之。间有歹人窥视,虑有根脚熟识,不敢轻妄。倘悭小希省牙用,自雇船只,人面生疏,歹者得以行事,以谓谋故,无迹可觅,为客者最宜警惕。”写出了客商不仅有经济风险,也时常面对人身风险。从古代社会史料的资料看,旅途盗劫危患十分普遍。关于“歹者”劫取商船的情形,如王安石《收盐诗》所说,“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商贾醒迷》又写道:“阴消之辈不堪扶,暴溺之流还可援。”

    “阴消之辈不堪扶”,若一个人品行不端,不思上进,处世消极,那么给予任何形式的帮助,也无济于事,有时甚至会令援助者受损,此时收效无望,当然没有必要进行大投入——经商者不做百分之百大亏的投资。

    “暴溺之流还可援”,若一个人积极上进,能力出众,只是偶遇横祸,或遭受一时的挫折,从而陷入困境,那就应该毫不犹豫地相助,即文中所宣扬的“暴溺之流还可援”。这样的人相对于自暴自弃者而言,虽然同处困境,但其心态依然积极。一个在逆境中能保持进取心的人,就非常有可能东山再起,此时该拉他一把;若对方还有能力出众或社会关系等有利条件,更应该竭尽全力来相助,这等于为自己留下了一笔宝贵的人情财富。

    对经商者来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心中都应存有投资的概念,都应有一个成本受益的基本分析。金钱是一种投资,而人情也是一种投资。这就是说,商场上援助他人是与智慧联系在一起的,这不同于为面子而不假思索的两肋插刀,而是在做人情生意,需要有对风险和利益的判断。

    对于无损财力的小忙,没什么风险可言,经商之人自然应该大度地给人以援手,说不定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他人就将给予回报,就算没有回报,从彰显商誉的角度看,也就是完全值得做的事。

    但如果是大笔的资助,那就算得上是商业风险了,得综合各种情况,分析一下对方的品性、为人、实力与背景等,通过风险与受益的比较,来决定是否帮对方这个忙,即是否向对方投资。

    “阴消之辈不堪扶,暴溺之流还可援”。是否帮人大忙,也要从这个角度来考虑。

    亚蒙·哈默是西方石油公司的创立者,在进入石油行业前,做过很多生意,以积累资本。哈默独特的眼光,使他发现了许多别人不注意的市场机会,他的贸易点子被人称为“点石成金”。

    他在创业过程中的第一次大成功,就是他与“十月革命”之后正处在国际经济封锁中的苏联进行的贸易。

    1921年,年轻的哈默受父亲指派到莫斯科去取药款,并和当地人做生意。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最疯狂的行为”,是去“地狱”做生意。当时苏联刚刚经历过“十月革命”等一系列的动荡,正处于内战时期。而且,外国的武装干涉、经济封锁,长期的战乱和灾荒,使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崩溃的危险。

    哈默一踏上苏联的土地,就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苏联各地都出现了粮食极缺、伤寒、霍乱流行、饿殍遍地的景象。乍一看,这真是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

    然而,哈默从这些表象当中却看到了苏联广阔的土地上所蕴藏着的巨大的潜力,这里的矿区有着丰富的矿藏,毛皮、宝石等资源也很丰富。

    这时的苏联,在哈默的眼里就像一个“暴溺”的人,虽然目前情况很糟,但他有一个强有力的头脑——苏维埃的灵魂——列宁,而且又有丰富的资源,此时他们所需要的仅仅是一点点的帮助而已。于是,哈默决定帮助苏联和列宁渡过难关。

    当时美国国内粮食丰收,农场主都对一跌再跌的粮价一筹莫展,他们宁可将粮食烧掉或扔进大海也不愿以低价出售。哈默将美、苏两国的现状结合起来,觉得让双方交换正是一举多得的妙计。

    于是,哈默给列宁的办公室发了一封电报,将自己的意图告知了列宁,列宁对哈默此举当然十分赞赏,很快发来了指示:“很感谢您,我将指示外贸部门确认这笔贸易。”

    不久后,列宁亲自会见了哈默并送给了他一张用英文题词的照片:“赠亚蒙·哈默同志,弗拉基米尔·列宁于1921年11月10日。”哈默感动得热泪盈眶,深为列宁真挚而伟大的人格所折服,二人从此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为苏联运去了100万吨的小麦,同时把裘皮和市场上多年不见的俄罗斯鱼子酱运往美国。

    粮食缓解了苏联的饥荒,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哈默由此也成为了苏联政商两界耀眼的人物。列宁为了表示对他的感谢,给了他贸易特许权,他是持有苏联人民银行存折的第一个外国人,在苏联承租企业的第一个美国人。

    12年后,美国才承认苏联政府。而哈默在这之前就一直担任苏联对美国的贸易代表。他说服了汽车大王福特,成为在苏联经销福特产品的唯一代理商。

    此间,凭借自己在苏联特殊的地位,哈默先后成为30个美国公司在苏联的总代理,哈默的事业因此得到了惊人的发展。然而,哈默是永不会满足的,也绝对不会放过每一次发财的机会。

    一次,哈默发现莫斯科商店里的铅笔都是昂贵的德国货,其价格是美国铅笔的五六倍,他马上申请了生产许可证,用重金从纽伦堡请来了技术专家,加强生产的管理。1926年,其铅笔产量高达一亿支,物美价廉的新产品不仅满足了苏联国内的需要,而且远销十几个国家,仅此一项哈默就赚了几万美元。

    20世纪30年代初,哈默离开了苏联,回到了阔别10年的纽约,以其雄厚的经济资本开始了新的奋斗。

    哈默敢为人先,与苏联做生意,因此有探险家之称,我国邓小平同志曾称他为“勇敢的人”。当然,除了勇气,更重要的是哈默的智慧,他看到了苏联值得援助,看到了其中的贸易利润,而哈默在其中显示出的贸易家风格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但我们有很多人就没有哈默那么聪明了。美国华人中流传一种比喻:用“下围棋”形容日本人的做事方式,用“打桥牌”形容美国人的风格,用“打麻将”形容某些中国人的作风。“下围棋”方式是从全局出发,为了整体的利益和最终胜利可以牺牲局部的某些棋子。日本的公司或个人在对外时常常表现出团结一致的劲头,日本人去海外旅游也要找日本人开的旅馆去住,尽管有时更贵或交通不便。“打桥牌”风格则是与对方紧密合作,针对另外两家组成的联盟激烈竞争。“打麻将”则是孤军作战,“看住上家,防住下家,自己和不了,也不让别人和”。这种作风显然是不好的,尤其是“自己出不了成绩,也不让别人出成绩”,更是严重影响发展。当然这类人是极少的,但既然有“打麻将”这类比喻,就该值得我们反省吧!

    生意经:援助别人是为自己积恩,也是为自己的事业作投资。在关键的时候帮别人一把,在另外一个关键时刻,别人又帮你一把,或者得到更高额的回报。这就是“送人成仙,自己上天”的道理。但是否出手援助,则要分清对象,区别对待,这需要投资者的眼光和多方面的考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