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意决定生意-经营生意就是经营民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世纪,钱塘江的江面宽达9公里。每逢春秋多雨季节,上游更是水流湍急,惊涛拍岸。且江中流沙多变,历来使航旅畏途,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晚清时,杭州钱塘江上还没有一座桥梁,钱塘江两岸的人们只能乘舟渡江,浙江绍兴、金华等“上八府”一带的人进出杭州城都要从西兴乘坐渡船,到望江门上岸。当时杭州城有一个著名的药号——叶德堂就设在望江门街上,所以生意非常兴隆。而胡雪岩开办的药店胡庆余堂设在河坊街大井巷。仅靠杭嘉湖等“下三府”的顾客光临,很少有“上八府”一带的顾客登门。

    胡雪岩为了解决两江旅客渡江的苦难,同时也要改变胡庆余堂的经营状况,决定在钱塘江开设义渡。

    为此,胡雪岩带人亲赴码头顺钱塘江沿岸进行实地考察。他了解到从西兴乘船过江,航程长,江上风浪大,容易出危险。于是他选择了三廊庙附近江道较窄之处,决定在这里兴建义渡,把船码头“搬了过来”,让“上八府”的客商改道由鼓楼进入杭州城。

    码头在胡雪岩的亲自督办下,很快就修好了。胡雪岩又出资购买了几艘大型渡船,不仅可载人,也可以载牲畜及车辆。最重要的是免费过渡,上八府的人无不拍手称快。

    胡雪岩修建免费义渡后,受惠的人不可胜数,他的名声远播,“胡大善人”之名越传越广,也使得胡庆余堂在上八府的顾客中声望大为提高。

    古语所言“实至名归”,可以反过来说成“名归实至”,经商先求名,创出金字招牌,自然生意兴隆通四海。而要求名,必先讲义。讲义气,扬善心,名誉声望在外,财源滚滚也是不言而喻的。义与利不分家,慈善活动是商业战场中的战术,换个角度看是积德之举,财富之神青睐行善之人,这听起来似乎有一点“天命轮回”的味道,然而道理在此,事实当前,你不可不信。

    印尼商业巨子林绍良特别注意经营民心,他说:“我们要有好的前途,必须得到本地认同,跟本地人一起共同建设家园,分享财富和成果,力求达到‘均富’的理想,使社会安定。”

    他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个人置于社会之外,甚至民族之外,那么其结果是只能被社会、民族摒弃,赚钱更无从谈起。因此,他的整个事业,兴办面粉厂、水泥厂等,都是应民族经济之所需,补民族经济之所缺,顺应民心,因而获得了巨大成功。

    林绍良的幸运年是1968年。这一年,他向印尼政府提出加工面粉的建议,以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印尼政府采纳建议,并把生产面粉2/3的专利权给他。他大喜过望,马上出资建起两家现代化的面粉加工厂,从而基本解决了印尼的粮食问题。他的做法既维护了民族利益,又获得了政府支持,因此可以轻松赚钱。

    另一个生动事例,可以印证林绍良是怎样为印尼经济作贡献,赢得民心的。1977年,印尼一家石油公司与某国国际海运集团签订过一项运输协议,事后印尼发现上当了,于是政府决定,宁可政府出钱赔偿,也要废约,但对方不允,出现僵局。如果僵局打不开势必会影响印尼政府在国际财团中的形象,影响今后的借贷和吸引外资的能力。林绍良于为难之际,受命去解决这一难题。他凭借雄厚的实力,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和卓越过人的机智,巧施计策,最后终于迫使对方同意取消原约,接受赔偿,他为印尼经济利益不受重大损失尽了力。

    这样的企业家,自然受人民欢迎、敬重。赢得民心的企业家,事业上会更加顺利,在财源上也有了最大保障。

    生意经:都说贫穷的人一旦有了“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气度,老天一定会替他开路。“为天下苍生谋福利”定会大得人心。对于商人来说,获得成功的捷径就是获取人心。真正的“商道”就是赚取人心,影响人们的是心力,所以要尽人力而顺天命。有善因必有善果。天下事,最重要的是利用智慧去取得别人的信任与支持,这是一个本事,也是一笔财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