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天地-第二百一十四章 宋老年回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袁克文来西安杀张天师为父报仇,这件事,他要自己来做。虽然陕西有他的朋友——秦牧,但是他不准备麻烦秦牧。

    他是悄悄来的,自以为人不知鬼不觉,可是他不知道,如今的西安,一切都在安全局的监视之下。

    像他这样的身份,必然会落入安全局的视线。

    这件事,第一时间就被王大雷汇报了上去。

    王大雷对于彭局长很感激。杜红日事件发生后,安全局并没有因为杜红日是王大雷的小舅子,就诛连到他身上。彭祖让他继续保持监视,不要打草惊蛇。

    王大雷因此工作的更加投入和忘我。他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虽然安全局的一切规则都是秦牧异想天开的创造,可是经过彭祖的改造,再加上本时期的中国,安全局根本没有真正有份量的对手,所以王大雷干的风生水起。

    这是他一辈子最幸福,也最高光的时候。

    他,一个山东土生土长的农民,总算活出给人样来了。

    带着感激和报恩的心,王大雷瞪大双眼,密切注视着西安发生的一切。

    对于袁克文这件事,秦牧决定不插手。如果自己插手,反倒不美。杀张天师,是袁克文的私事,他想必也愿意靠自己的力量亲手解决。这才是报仇。

    而且秦牧也没这个时间,他都没工夫见袁克文一面。

    如今,德国的货船已经到了上海。这件事是目前最重要的事,秦牧亲自来到了上海。

    周陵已经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安排卸货的事,可是他只是个商人,银行家,对很多工业设备,尤其是秦牧设计的许多玩意,是超出本时空范围的,这让周陵更没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卸船时候,还是出了很多问题,幸亏有秦牧在现场,再加上他有智障少女傍身,很多问题,就被秦牧偷偷的私下解决了。

    最终,所有设备都有惊无险的上了岸,这让秦牧和周陵都松了一口气。

    万里长征,总算走出了第一步。

    货物上岸了,就要尽快转运到陕北。可是这一路上,山高水长的。之前周陵运货时候,也是派出武装人员护送的。没有这些拿枪的保护,沿路大小土匪还不把东西抢光了。

    这一次货物更加重要的多,秦牧担心沿途的大小军阀打自己这批货的主意,所以特意调来了两个大队的特种兵,一共两百人,做沿途的保护。

    有了这两百人,秦牧才多少能放心。

    “翔升,接下来的事,还要麻烦你了。”

    “功业,你我何须如此客气。下南洋这件事,我早就着手准备多时了。现在有了这十条船,我更有信心了。”

    秦牧和舒曼达成的协议,是这十条船连锅端。

    船,就不回德国了。就地在上海进行一下改装,直接归属于周陵旗下。

    周陵成立了一个全新的公司:惠民远洋公司。这十条海船,连同上面的船长船员,全成了周陵的财产。

    秦牧需要橡胶。中国目前不产橡胶,最近的橡胶产地就在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现在,这里被称为“南洋”。

    秦牧给周陵指定的方向,是泰国。

    现在泰国还不叫泰国,叫“暹罗”。秦牧选这里为目的地,是因为暹罗是目前东南亚国家中,唯一没有被西方列强殖民的。

    暹罗,有着很大的独立性。

    周陵早就根据秦牧的吩咐,派出了人马在暹罗进行前期准备,但是他那时候也是有着很大的怀疑。

    就算花费无数金钱,打通暹罗的关系,可以买橡胶了,但是咱们没船运啊。

    那不是一切都白搭。

    中国,这时候并没有强大的造船能力,造不出可以远洋的海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货船全掌握在别人手里,周陵也没办法把橡胶的生意做实在。

    他也清楚橡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这种战略性的东西,全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踏实。

    只是当时秦牧让他先把前期的事情办妥,后期他来想办法。

    结果办法就是直接拿德国人的船用。

    周陵真是对秦牧越来越佩服。这十条船全是能远洋的大船——要不怎么从德国跑到中国呢,而且上面的船员一个个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

    有他们跑上海-暹罗航线,绝对没有问题。

    秦牧这次来上海,就是不但要解决卸船问题,还要安排好接下来的运输橡胶问题。

    这两个问题解决完之后,秦牧的心放下大半。没有橡胶,就没有工业的轮胎。

    没有轮胎,他的军队就跑不起来。

    解决完这两件事,秦牧没有片刻的停留,直接飞回了米脂。

    这一次,他把宋老年等人一起带了回来——从上海到陕北的押运,就不用他们负责了。

    回到米脂,秦牧立刻召开了全军高级军官大会。

    与会的,除了宋老年等十名去过欧洲的军官,还有十名团长。

    近卫军现在两万人,秦牧分为二十个团,每个团一千人。宋老年等人,也是带着一个团的兵力。之前他们的个人能力有限,不可能带一个师进行作战。

    虽然宋老年和常升是师长的职位,但是带的兵,还是一个团。

    如今所有的团长都到位,同时还有军队中各个部门的高级干部。

    总数,三十人。这三十人,就是近卫军的骨干。

    “这次会议,是绝密的一次会议,不许做记录。”

    听到秦牧的话,军官们立刻收起了纸笔。

    这一次出国的和在家的两部分人马再次重聚到一起,彼此都发现了彼此的改变。

    宋老年等人的改变是很明显的。

    他们在天空中,完整的见识了一场划时代的大战,几百万人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顶着漫天飞舞的炮弹子弹冲锋,他们的身后,是无数火炮。

    这是一个数量级的差距。

    宋老年等人就好像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一样,自此之后,真是“一览众山小”。再看国内这些军阀,这些势力,他们都觉得“不过尔尔”,完全看不入眼。

    精神的升华,带来了气质的改变。

    他们现在再也不觉得近卫军这两万人是一支多么强大的势力了。

    我们还很幼小,的确是比不过西方列强。

    如今索姆河战役结束,死伤人数超过一百三十万。近卫军这两万人,真是连零头都不够。

    认清了形势,提高了视野,宋老年等人的气质就变得沉稳起来。锋芒内敛,却有极具自信。

    这种气质让徐仲康这样的没出国的军官感受极为明显。他们非常羡慕宋老年等人,人家的提升,是肉眼看得到的。

    可是宋老年等人也一样佩服国内留守的这些战友。

    秦牧不会干等着宋老年等人回来而什么事不干。

    军队,在这些军官不在的时候,一样在训练,在提升。

    徐仲康这些留守的军官,跟着秦牧不断学习,不断进化,他们的业务素质,比起几个月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尤其徐仲康,他在延川县是独立作战,这一点比宋老年等人还强。宋老年等人打的仗,全是在秦牧的带领下打的。

    类似徐仲康这样的团长还有许多,他们的成长也非常明显。

    双方都看到了对方身上的优点。

    现在元首给大家开一次绝密会议,这让每个人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这间会议室,被卫兵严密的守护着,外人谁也不能进来,连周素馨都不行。

    “同志们,”秦牧确定了这个称呼,军队内部称同志:“先来看这段视频资料。”

    会议室的窗户紧闭着,上面挂着厚重的窗帘,当灯光熄灭之后,会议室变成了一个放映厅。

    秦牧借助后世的科技设施,把自己在欧洲拍摄的视频,一段一段放给大家。

    对于元首的各种神奇设备,近卫军早就习惯了。这一点上秦牧隐藏的很好,他总是推脱这些是自己秘密采购自欧洲和美洲。

    徐仲康不惊讶这些设备,但是他被银幕上的内容给震撼了。

    这是秦牧在飞机上拍摄的一个长镜头。

    飞机从索姆河战场上空掠过,地面上,密密麻麻的军队,数不清的火炮,一辆又一辆的汽车,一道又一道的堑壕,死人,伤员,和隆隆的炮声,让徐仲康简直以为自己也来到了欧洲战场。

    这才是战争呀!

    徐仲康等人完全被索姆河战役的庞大和残酷震住了。

    不愧是“索姆河地狱”。除了地狱,徐仲康想不出第二个词来形容眼前的场面。

    怕是地狱也没这么残酷吧!

    他不由得心里一凉。

    近卫军第一师第一团,在他的带领下,在延川县开创了局势,打开了局面。大小土匪都被他打死了或者打跑了,而靖国军,也不敢对近卫军动武。

    徐仲康其实很是自得的。

    他觉得自己一个团就有这样的威力,而近卫军足足有二十个团,这不是可以打遍陕西,甚至去争取天下吗。

    可是看到眼前的视频,再听着秦牧的讲解,徐仲康才发现自己真是井底之蛙。

    他这一千来人,放到索姆河地狱,分分钟全变小鬼,连渣都剩不下。

    秦牧结束了放映,打开灯光,会议室恢复了明亮。

    这让徐仲康才缓过一口气来。刚才他的确感觉到了一股巨大的压力和压抑。

    现在看到站在灯光下的秦牧,徐仲康身上的压抑突然消失了。

    有元首在,我们又怕什么?这个人,就是近卫军的希望所在。

    “同志们,有一句话,我们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欧洲人的战争,大家看到了。整个欧洲,面积和中国差不多大。你们眼前这场战争中的一方,英国,面积不过只有广西省大小,法国,相当于四川,德国相当于广东加河南。他们就是靠着这么大点的地,打起来几百万人的战争。”

    听到这话,会场响起了一片唏嘘声。

    这么小的地盘,这么多的军队,这放在中国简直不可想象。

    如今中国最大的一股军队,是北洋军。北洋军最初有六个镇,七万人。

    这在当时,就已经几乎花干净了清政府的库银。

    再多兵,他们练不起了。

    七万人,这个数字被军官们下意识的放在了索姆河战役中,结果想都不用想,全是炮灰啊。

    可是就这七万人,袁世凯以此能左右全中国的局势,就此当上了大总统,甚至还称帝了。

    后来北洋军也扩军,但是再扩充的军队,不论人员还是装备,都比不上这核心的六镇。

    “为什么欧洲人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欧洲人这一场战争总会打完,打完之后,他们就要对中国下手了。”

    秦牧说的是历史事实。中国历史上最苦难的一段日子,正是二战期间。

    秦牧这句话一出口,所有人都不淡定了。他们想得到那个场面,几百万人的现代化军队,开进中国,这简直是完全无法抵抗呀。

    那岂不是我们全体中国人都要成为亡国奴?

    “所以我说,落后就要挨打。这里,没有别的道理可以讲。你能和大炮刺刀讲道理吗?他们听的懂的唯一道理,就是更锋利的刺刀,更大口径的大炮。”

    “我们,作为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有着天生的责任和使命,必须救中国于危难,必须让中国重新站到世界的巅峰。现在我问你们,你们知道不知道,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叫做近卫军?”

    “不知道!”所有人异口同声的回答。

    近卫军一开始就是这个名称,他们都习以为常,甚至没有人想过,这支军队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近卫。”秦牧提笔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字:“我们是距离国境线最近的中国人,我们是捍卫这条国境线的英勇卫士。国境线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任何人,如果不经允许,妄想进入我们的国家,那就要尝尝我们的铁拳。我们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要以鲜血和生命,来捍卫国家的尊严和主权。我们,就是中国近卫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