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秦牧被看作冠军侯,深受百姓的推崇。不过他这个名号,更好像说书人嘴里的演义人物,百姓只是说说而已。反正他们也见不到秦牧。
可是在更高层的人物眼里,却不然了。
孙中山,就看上了秦牧。
1917年6-7月份,就是闹剧连连。这个时候,中国高层太乱了。
黎元洪这个大总统,罢免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然后张勋复辟,结果失败了。
再之后,冯国璋当上大总统。
这时候,孙中山自然不能闲着。他在复辟闹剧刚开始的第一时间就回了国,准备领导大家再次打倒皇权。
可是没想到,他人刚刚回来,要打倒的目标自己就倒了。
这下孙中山突然没了对手,这让他始料不及。于是孙中山马上掉转枪口,把目标换成了段祺瑞。
段祺瑞此时已经官复原职,继续当总理。只是他当总理之后,顽固地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这给了孙中山口实。国会都解散了,我看你小子是不安好心呀。
这还能是共和吗?这不是独裁吗。这个《临时约法》,正是孙中山亲自主持制定的。
于是护法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在广州,孙中山召开了“非常国会”,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军政府设立“大元帅”一职,行使全部权力。
当然,大元帅非孙中山莫属。他自任“海陆军大元帅”,率兵讨伐段祺瑞。
只是孙中山深深的知道,自己除了名望,真的没有嫡系军队势力。
护法军的主力,是桂系和滇系军阀,这让孙中山难免有点有劲无处使。所以他四下一踅摸,就发现了秦牧。
秦牧,如今也是不大不小的一股势力。
而且按照地盘来说,他还真是一股大势力。只是他年纪太轻,崛起时间太短,还不太引入注目。可是他已经事实上占据了陕北,内蒙,外蒙。
这样庞大的地盘,以及他手下那一支近卫军,绝对是孙中山的菜。
孙中山靠什么名闻天下?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政治主张。
在别的军阀还疯狂抢地盘的时候,孙元帅早就心系天下了。
正因为如此,他才有着巨大的人望。同时,他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和军阀有了区别。
在孙中山看来,秦牧,正是一个合格的军阀。他一直抢地盘,从不提任何政治主张。
人家反袁他反袁,人家独立他也独立,大家都做的事,他就跟着做,别人不做的,他也不做。
这不就是一个军阀吗。而且他年纪这么小,正好被忽悠。
一腔热血的愣头青,绝对是最好的炮灰。
孙中山不顾眼前正是用人之际,把他手下的得力大将汪兆铭给派了出来。
汪兆铭接受的任务是,务必把秦牧拉入军政府一方,最好能让秦牧从北边出兵,攻打北京。
这样南北两方齐动手,必能实现孙中山先生要的“真共和”。
真假共和,就是这一次孙中山打起护法大旗的一个原因。他要证明,自己是真共和,段祺瑞是假共和。
汪兆铭秘密来到陕北,结果没找到秦牧。他再次来到归绥,才得到和秦牧会面的机会。
这时候,护法战争已经开打了。
目前,护法军占据了上风,全国各地,纷纷有大大小小的护法军,靖国军涌现出来。段祺瑞的北洋军,处在守势。
他治下的地盘,也急剧缩小。
秦牧这是第一次看到汪兆铭。这个人,真是个人才啊!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能写出这样诗词的人,都特娘的是人才。
汪兆铭面对秦牧,一个事实上的军阀,完全没有半点惧意。这样的人物,他见得多了。
“秦督军,”汪兆铭这样称呼秦牧,也符合秦牧的地位:“你是不是一个爱国者?”
如果秦牧只是一个本时空的军阀,很容易就被这个问题难住。
这个问题其实有个前提,就是提问者把自己摆在了一个道德的制高点。我就是正义,你们都要接受我的审问。
这年头的军阀,有的有学问,有的没学问,但是即便有学问的,也没有汪兆铭学问高。
不信可以遍历当前的军阀,没有一个人,能做出这样一首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他们和汪兆铭比起来,就好像文盲和大学生的对比。一开始,他们就在学问上输了。
可是秦牧不然。他的学问,比起汪兆铭,不知道高了多少个层次。
面对这样的问题,秦牧自然不会入了对方的圈套。
“汪先生,我工作很忙,没时间和你扯闲篇。你就直说,找我来干嘛吧。”
秦牧的一句话,让汪兆铭准备好的一肚子腹稿,全憋在了喉咙处,差点噎死自己。
这,你怎么不按规矩出牌呢。不论你说你是不是爱国者,我都有一篇文章等着你。但是你什么都不说,那我怎么办?
汪兆铭望着秦牧,顿时觉得自己之前看走眼了。
不只是自己,就是孙先生,怕是也看走眼了。这个小军阀,看起来好像和那些军阀不同。
“我来,是为了中国的未来,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
“你是要从我这里,给中国找未来,给中国人民谋幸福吗?”
秦牧的这个反问,又难倒了汪兆铭。
如果他说是,那问题就来了。既然秦牧这里有中国的未来和中国人民的幸福,他为什么要跟着孙中山干?
如果说不是,那既然你在秦牧这里找不到这些,你来干嘛?
汪兆铭从来没有面对过这样的人物,他的一肚子学问,和所有的临场机智,在秦牧面前毫无用处。
“汪先生,不如这样说吧。你想要我为了配合你的大元帅,做点什么?”
秦牧的话,才是问题的本质。孙中山的意思,实际就是要秦牧南下,配合护法军的北上,南北夹攻段祺瑞。
只是这样的谈话基调,会把孙中山放在和秦牧平等的位置。这是汪兆铭不可以接受的。
你必须尊孙中山为主,不能你也是一个平等的势力。
汪兆铭这下更加为难了。
这个人,糊弄不了啊。
其实秦牧什么都不想做。他即便什么都不做,都怕打乱国内的历史。
秦牧的整体战略是,暂时中原绝不去碰,先清缴外围势力。
如今的中国,所有势力都盯着传统的那一块地区,边边角角的,大家暂时无力顾及。
因为拿下中原,才有资格说自己是正统。
现在究竟谁是中国第一人,还远没有争论出结果呢。
秦牧为什么一定要拿下外蒙,就是因为那条西伯利亚铁路。
这条铁路,是沙俄连接中国东北的唯一陆上通道。
沙俄在东北的驻军,依赖这条铁路生存。
外蒙被割裂出去,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为了保护这条铁路,远离中国的国境线。
现在秦牧拿下外蒙,将直接威胁西伯利亚铁路。
这都不是威胁,而是秦牧本来的计划。
西伯利亚铁路,乌兰乌德站,距离库伦很近。秦牧依托库伦,可以拦腰斩断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而切断沙俄本土和中国东北的联系。
同时,他还可以借用西伯利亚铁路,将他在建中的装甲部队,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东北地区。
坦克不能自己跑那么远,需要铁路运输的。
当秦牧的装甲兵团出现在东北的时候,这些以二战装备为基础的军队,将横扫目前东北的各方势力。
俄国人,日本人,还包括直系军阀,全要滚蛋。
东北,不但是粮仓,还有出海口。旅顺军港,被日本人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建设,已经是个很好的海港。
秦牧准备全盘接收下来,不花一毛钱,就能得到一个现成的军港,以及造船厂。
在这里,他才可以开始自己的海军建设。
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庞大的战略,所以秦牧希望中原地区,就按照历史轨迹走最好。省的出点意外,自己还不好办。
对于孙中山这时候派人来找秦牧,他觉得孙中山还是有点眼界不够。
如果孙中山在秦牧刚占据陕北时候就派人来,那时候他还能多少交换点东西。可是现在,秦牧只希望谁都不来打搅自己。
汪兆铭面对如此精明的一个人,明白任何花言巧语全是浪费时间。
这时候,他不得不完成孙中山交代的最低目标:“我希望秦督军能率兵攻打北京。”
“我能得到什么好处?”秦牧说到这里,突然一笑:“不如我们做个约定,就仿效古人一会。”
“什么古人?”汪兆铭听到这话,顿时来了精神。跟我谈古,那好啊,我的一肚子学问,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我可是科班出身的,你这假洋鬼子,也敢在我面前班门弄斧,简直是笑话。
“不如我们学习汉高祖和楚霸王。”
秦牧说出这两个人名,汪兆铭顿时愣住了。
汉高祖,就是刘邦,楚霸王,就是项羽。秦牧之前说了“约定”,而汉高祖和楚霸王,恰恰有过一个约定。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楚怀王曾经“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意思就是诸将无论是谁,只要能率先攻克秦国的本土关中,就可以当关中王。此处所指的关亦是函谷关。
这个约定虽然不是他俩提的,是楚怀王提的,但是大家约定成俗,觉得这个约定,就是俩人之间的约定。
汪兆铭当然不能答应这个结果。
谁先入北京谁当王吗?显然这样秦牧占了大便宜。秦牧人在归绥,这里距离北京直线距离只有不到四百公里。
孙中山人在广州,距离北京直线距离几乎是两千公里。
如果秦牧真的趁着段祺瑞主力被牵扯在南方前线,他自己全力挥师北下,兵峰直指北京,说不定他就拿下北京城了。
那岂不是成了孙中山白白为秦牧卖力气。
这结果是汪兆铭绝对不可以答应的。
就在这一瞬间,汪兆铭突然想明白了。秦牧提出这个约定,正是彻底看透了孙中山的打算。
你要我为你火中取栗,那对不起,我还想白占便宜呢。
汪兆铭这一刻完全明白了。原来秦牧早就明白自己的意思,只是一直拿自己当猴耍。
如果自己不答应这个“约定”,岂不是说自己的什么爱国不爱国,全是假的。他,以及他身后的人,真实想法,无非就是争权。
“秦督军,你不要欺人太甚。”这一刻,汪兆铭都气糊涂了。
“那怎么样?你要杀了我吗?”秦牧说着话,突然手心一翻,掌中多了一把刀。
他随手把刀扔到汪兆铭面前,说道:“汪先生,你曾经刺杀满清大臣,我敬你是一条汉子。来,我给你一个机会,如果你用这把刀杀了我,或者伤了我,我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发兵南下。怎么样。别说我不给你机会。我就空手,绝不用刀枪。”
汪兆铭,日后是个最大的汉奸,秦牧对他当然没什么好脸色。
只是这个时候,还不是日后,所以他也没成为大汉奸,秦牧也没理由这就杀了他。
比武就好了,一失手,谁都不要埋怨谁。
秦牧和汪兆铭的会面不是私密的。宋老年等人都列席了会议。
只是这个时候,这些军方将领已经再不是昔日的小白了。他们不但在军事上成长了起来,在政治上也完全成长了起来。
他们完全明白孙中山的意思,当然也清楚秦牧的打算。
如今看到秦牧拿出刀来,要和汪兆铭动手,这些人心里忍不住偷笑。
他们可是知道秦牧的本事的。
别说一个汪兆铭,就是十个汪兆铭,也不可能是元首的对手。
汪兆铭看了看刀,刀锋泛着寒光,绝对是一把好刀。
他再看了看四周的近卫军将领。
秦牧说道:“他们绝对不会动手的,这点你放心。我们单挑。要不我给你写个字据,盖上章。只要你伤了我,或者杀了我,近卫军立刻配合护法军出兵。”
汪兆铭这时候心里正天人交战。
如果换了从前,那个刺杀清朝大臣时候的汪兆铭,他绝不犹豫,二话不说,就会拿起刀子和秦牧拼命。
可是现在,汪兆铭不再是从前那个热血青年了。
从满清的监狱出来之后,汪兆铭变了一个人。他不再舍生取义了,他也要长命百岁。这样才能享受荣华富贵。
监狱,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
汪兆铭彻底的退缩了。
而且他还想起了江湖谣传。这个秦牧,可是陕西大侠呀。他大战冈村孤城的一战,如今已经成为说书人的保留节目。
这个实力,自己真的是比不上。
“面对陕西大侠,在下自愧技不如人,告辞了。”汪兆铭给自己找了个体面的台阶,扭头走了。
望着汪兆铭的背影,秦牧不由得说道:“难怪你会当大汉奸,原来这时候就没了胆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