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的兵工厂,如今可以生产枪炮弹药了。
秦牧的工厂,之前是能生产无缝钢管的。只是这些无缝钢管做水管行,做炮管枪管就不行了——扛不住爆炸。
德国的设备和专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火炮,开始成批的走下了流水线。
流水线三个字虽然简单,但是这时空还真没有这样的生产线——或者说很稀少。
流水线是美国的福特工厂,在1913年才弄出来的。
流水线之前,汽车工业完全是手工作坊型的 。
每装配一辆汽车要728个人工小时,当时汽车的年产量大约12辆。这一速度远不能满足巨大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所以使得汽车成为富人的象征。
1913年,福特应用创新理念和反向思维逻辑提出在汽车组装中,汽车底盘在传送带上以一定速度从一端向另一端前行。前行中,逐步装上发动机,操控系统,车厢,方向盘,仪表,车灯,车窗玻璃、车轮,一辆完整的车组装成了。
第一条流水线使每辆T型汽车的组装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28分钟缩短至90分钟,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
秦牧的兵工厂,以及他的所有工厂,都是秉承流水线的概念设计的。这点,是超过德国本土工厂的,所以秦牧的兵工厂效率要超越德国原装的兵工厂。
同时,秦牧设计的坦克,也正式开始下线。
这个厂子,就设立在包头。秦牧的兵工厂,全设立在包头。这里好辐射各个方向,而且容易保密。
坦克,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英国已经使用了坦克。但是英国的坦克,和后世的坦克,完全不是一个样子。
那个东西,更像是个怪物,实用性很差。英国坦克在战场上抛锚的远远多过能行走的。其更根本的作用,其实是恐吓——吓坏了没见过坦克的德国士兵。
秦牧拿出来的坦克,是二战德军的主力坦克:虎式坦克。
这个坦克,当然因为本时空的工业情况,做了一定的修改和妥协,但是其本质,还是一辆真正的坦克。
当这辆坦克一出现在徐仲康的眼前,立刻就让他心里砰砰乱跳。
这东西,看着就凶悍。
因为目前所有的陆军装备,最大的不过是火炮。徐仲康见过的火炮,是北洋军的火炮。北洋军的火炮,大部分是买日本人的。
日本人的山炮,很小。
日本人的重炮,北洋军也没这个需要。再说,那是国之重器,小日本也轻易不卖给外人。
正因为这点,徐仲康没有见过更大的武器,他见到坦克,就跟见到外星飞碟一样的震撼。
虽然他已经在视频上看到过坦克,但是就如一个人去买车,你在电脑上看一万遍车子,也不如亲自站在车前那么激动。
徐仲康就很激动,激动的差点脱了上衣,推着坦克走一圈。
有了这个家伙,天下还有谁是近卫军的对手!
一辆坦克的制造,是目前工业的最高技术体现。这辆坦克的底盘技术,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以及坦克炮技术,都是对当前科技的彻底提升。
但是这些,全都有着之前的工业基础,设计并且制造坦克的这些德国专家,是精通于当前的技术的。
在当前德国的技术下,秦牧用来自后世的科技,给他们来了一次升华,所以秦牧的兵工厂,才能生产出坦克这样划时代的武器。
如果没有一战时候的工业基础,没有这些真正的专家和高端的工人,以及大量来自德国的设备,只凭中国目前的人才和基础,别说坦克了,连拖拉机都造不出来。
这样的尖端产品,必定带动一大批上游产业和配套产业的发展。
炼油厂,发动机厂,钢铁厂,机械厂,都在这批产业提升中,获得了全新的发展——很多企业,一开始就是以二战基础来建设的。
秦牧的领地内,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全达到了二战水平。
当然,他的规模还是太小了。只能说,秦牧治下的工业,是一个小而全的存在。
不过就是这个存在,足够碾压国内一切势力了。
这时候,徐团长觉得自己一个人都能打天下去了。只要给自己一辆坦克,还有源源不断的油料和弹药,他可以开着坦克,无视一切阻挡,一路推进紫禁城。
可是秦牧破坏了他的美丽幻想。
“坦克,是要大量生产的,不过军事上要抓紧,农业上也不能放松。这个拖拉机的生产,咱们也不能不抓。”
有了坦克的底盘技术,生产大型拖拉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实际上,在历史上来说,是先有拖拉机,后有的坦克。坦克的底盘技术,直接借鉴自拖拉机。
后世中国的坦克厂,因为军需没那么大,很多改行直接生产拖拉机了。
秦牧现在急需大量的拖拉机,以及配套的农业机械。
他拿下了内蒙和陕北,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河套地区很大一部分,落入了秦牧手里。
这个地方,是产粮区。可是这个时期,国内乱的一团糟,没有了正常的秩序,哪里还有正常的生产。
谁也不能在军阀满天下,土匪遍地跑的情况下安心搞生产。
河套地区,也变得地多人少,没有好收成了。
秦牧必须要有一个安稳的农业基地,才可以真正对外动兵。军事和农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所以后世的中央七套节目,是军事和农业台。这俩一直被放在一起抓。
近卫军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抓紧训练,尽快掌握新武器——火炮和坦克,掌握新战法——步坦协同,同时,还要帮助农民进行生产——坦克兵也要去开拖拉机。
不过这个时候,也不是一仗也不能打。
现在护法运动正打的如火如荼,全天下都在打仗。陕北也不能例外。
靖国军樊钟秀部,就和陈树藩打了起来。
靖国军是护法的,陈树藩是段祺瑞一派,这时候想不打也不可能了。
在段祺瑞刚下台的时候,陈树藩就宣布陕西独立了。
这是最好的借口,你是段祺瑞铁杆呀!
靖国军各路开始攻打陈树藩,樊钟秀部也开始出兵。
借着这个机会,徐仲康团果断出动,直接把所有靖国军部赶出了陕北。
至此,陕北除了李襄那一支部队,再也没有别的武装势力存在了。
李襄这时候可就太尴尬了。
近卫军的发展一日千里,他们都有重炮了。
此时坦克还是机密武器,并没有在外面露脸。可是仅仅看到那些重炮,李襄就知道自己彻底不是近卫军的对手。
而且他的手下,也实在是拉拢不住了。
井岳秀不在,李襄就是个代理。李襄可没有井岳秀的本事,能弄来那么多钱。
而井岳秀离开了榆林,离开了自己的地盘,他也搞不到太多钱了。
米脂,榆林,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因为秦牧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很多传统行业,纷纷倒闭。
例如,正因为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搪瓷产品,那些修补盆子碗的手艺人,全失业了。
新搪瓷碗都用不完,谁还修破的来用。与其花修理费,还不如买个新的划算。
类似的事情,是农业向工业转变时期,大量发生的常态。
这样井岳秀传统捞钱的那些行业,很多都萎缩了。井岳秀也没钱。
他没钱,这支军队也没钱。
李襄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再次来找秦牧。
这次,他见到了秦牧。
对于李襄和他这支军队,秦牧也有点头疼。
从实力上来说,近卫军打李襄这支部队,简直比吃饭还容易。光用大炮轰都轰没了。
可是秦牧和李襄毕竟曾经多次共事,俩人有着一定的友谊。
秦牧,也和这支部队中很多人,有着比较好的关系——那支骑兵连,就是这支军队中的佼佼者。
他们和秦牧一起,去过伊克昭盟,而且后来,这些人还为了那批难民费劲辛苦,一路从山东保护到陕北。
近卫军中的许多出身于那批难民的军官,比如赵禹,很是感激李襄。
这也让秦牧对这支队伍委实难下决心。
现在李襄找上门来,秦牧不得不认真面对这个问题:“李团长,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
秦牧把问题先抛给了对方。
如今秦牧的势力已成,李襄有眼睛,看的清清楚楚。
秦牧可再不是之前那个小小的米脂县长了。如今别说整个陕北都是他的地盘,就是内蒙外蒙,也被他拿下了。
井岳秀最壮大的时候,也比不了秦牧现在的一小半。井岳秀只是个榆林王,秦牧,快成北方王了。
而且秦牧的实力,不只是军队。李襄走南闯北,也见过世面。他清楚,秦牧真正的可怕在于那些大大小小的工厂。
这些东西,全国哪个军阀都没有。谁也不知道秦牧是怎么做到的,突然之间,就把榆林地区,变成了一个工业基地。
这几乎是一眨眼的事,以这个时期人的时间观,还真不适应——太快了。
李襄面对秦牧的问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他知道,陕北,其实已经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了。这支军队现在还存在,完全是秦牧看在之前彼此的交情上。
否则换了一个人,早就把自己和这支军队打没了。
“秦督军,要不,您给我点经费,我去找井镇守。”他还是习惯称呼井岳秀为镇守。
“钱我可以给你,不过,李团长,你带着手下去找井镇守,他能给你们安置在哪里呢?”
现在全国的地盘都有主。井岳秀如今是外交次长,他在北京可是没地盘。
突然来了一支军队,谁也不会让出自己的地方给外人的。除非,井岳秀投奔一个山头。但是井岳秀本人就是山头,他还想着独立呢。
这样李襄的队伍,将无法安置。
“那以督军的意思呢?”
“李襄,”秦牧换了个称呼,这让李襄感觉有点亲切。这是秦牧第一次称呼他的名字:“其实中国的未来,就在你的眼皮底下。米脂,榆林,就是中国的未来。你就生活在一个全新的中国里,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呢?”
“我也不舍得离开啊。只是兄弟们太穷了……”
“如果你和你的兵,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不是某个人的私人武装,那么你和他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新生活。”
“我们可以吗?”
“退伍吧。你也知道近卫军的强大。你这支队伍,实际上早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们曾经是战友,兄弟一场,我会考虑你和大家的前途的。”
最终,李襄接受了秦牧的安排。这不是他背弃了井岳秀,而是他看得清局势。
井岳秀,离开了榆林,早就没有了未来。李襄是因为一直没有别的出路,所以只能跟着这支军队等转机。
现在转机来了,秦牧彻底瓦解了这支部队。
李襄,转入了农业部,成为了农业骨干。他以前就是种田出身。
很多类似他这样有点专业本事的,都对口进了各个部门,从底层干起。
什么都不会的,全改行当工人农民。反正在秦牧治下,他们的收入要远远高于之前他们拿到的军饷。
同时,这也是一个真正的未来,总比等着哪天远处飞来一颗炮弹,被炸死强。
整整1917年的一年,甚至延续到1918年初,秦牧都在主抓内政,苦练内功。
农业机械化,在这一年实现了。这样就彻底保证了根据地的粮食储备。
简单来说,秦牧终于可以不怕打仗。至少粮食这一块,他不用操心了。同时,包头连接库伦的铁路也建成,这样就可以输送秦牧的装甲部队。
在1918年6月,秦牧正式起兵,目标,乌兰乌德。
这时候,他不起兵也不行了。因为在这个时候,段祺瑞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一个《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这个协定,简单来说,就是日本要借用中国的土地,对俄国动手。
俄国,1917年爆发了十月革命,苏联成立。这时候欧洲各国纷纷干涉俄国的事,日本也不闲着。
他们意图借着这个名头,名义上干涉俄国,实际上彻底霸占东北——这都是协定上写的。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
秦牧刀锋一指,近卫军伴随着歌声,踏上了征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