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天地-第二百五十章 阿道夫的涅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一场战争的主角,无疑是坦克兵。

    虽然轰炸机和炮兵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他们都和敌人隔的远远的。真正和敌人面对面厮杀的,是坦克兵。

    步兵虽然也是面对敌人,但是他们是躲在坦克的后面。

    坦克,是战场上独一无二的老大。

    尤其是打突击的坦克第一连,他们更是获得了秦牧的嘉奖:集体二等功。

    近卫军中的一等功,目前只颁发给过特战旅。他们在伯力大桥的血战,无愧这个荣誉。这点坦克兵知道自己比不了。

    不过二等功也可以了。

    装甲第一师这一仗,只有他们得到了二等功,别的兄弟部队,最多也就是三等功,和荣誉纪念章。

    因此坦克兵聚集在一起,高声歌唱。

    “无论是狂风还是暴雪,

    或者烈日当空,

    无论是炎热的白昼,

    还是冰冷的黑夜。

    即使沙尘扑面而来,

    我们心情依然愉快,

    依然愉快,

    我们的坦克在疾驰,

    向着风暴的方向。

    伴着马达的轰鸣,

    我们如闪电般迅疾,

    在装甲的庇护之下,

    迎敌而上。

    我们冲锋在前,

    独自战斗,

    独自战斗,

    如此我们深深地

    扎进敌人的阵地。

    一旦敌人的军队

    出现在我们眼前,

    只把那油门加满

    直冲敌营!

    作为帝国的军人

    我们的价值何在?

    价值何在?

    为了祖国战死沙场

    是我们至高的荣誉。

    敌人用路障和地雷

    企图阻滞我们的前进,

    对此我们嗤之以鼻

    只需绕道而行。

    威吓我们的火炮

    隐藏在黄沙之中,

    黄沙之中,

    而我们另寻新路,

    不同寻常之路。

    如果命运女神

    把我们抛弃,

    如果我们不再能够

    再回到故乡,

    如果子弹射向我们

    把命运终结,

    把命运终结,

    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

    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这首歌不是我拿来凑字数。这篇小说不会在网上发表,不存在凑字数骗钱的理由。我是认为这首歌的歌词,很能展现坦克兵的精神,所以就照搬了。没用省略号。)

    这是二战德军的装甲兵之歌,秦牧直接给拿来交给了自己的坦克兵战士。

    阿道夫—希特勒听过这首歌之后,感觉到越发的古怪。

    他之前在德国,听过秦牧创作的那一首“莉莉—玛莲”,现在又听到这一首“装甲兵之歌”,他不由得怀疑秦牧的黄皮肤下藏着一颗德国人的心。

    这两首歌有着浓郁的德意志风格。而且后一首更加明显。那就是德国二战装甲兵的军歌。

    音乐没国界,可是音乐家还是有国籍的。不同国籍的人,因为出身不同,他的作品自然有着民族的烙印。

    都不用说民族,就是李白和李清照,都是中国人,还都姓“李”,他们的作品风格就完全不同。

    你很难想象李清照会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的诗词。

    写出来,那也不是李清照了。

    这就让阿道夫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秦牧创作的音乐,有着浓郁的“德味”。难道你是德芙巧克力吃多了吗?

    希特勒没有在宋老年的指挥部,他不在前线。目前他也不合适去前线。

    他是一个下士,前线全是高级军官。在德国,甚至在目前的近卫军中,他一个下士跑到高级军官扎堆的地方,不说他自己不舒服,就是人家也不舒服。

    他主动要求跟在秦牧身边。这样他就不是作为一个下士的身份,而是一个秦牧朋友的身份。

    本来他提出这个要求时候,还比较忐忑,觉得很可能秦牧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牧答应了下来,让他跟着自己。

    这给了阿道夫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有无数的问题要请教秦牧。

    德国,在这一场大战中失败了。失败的情绪如今弥漫在德国人心中,整个德国有点一蹶不振。

    阿道夫有狂热的民族情绪,他要改变这样的情况。

    作为一个下士,他是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来解决的。可是他来到东方,来到中国,见到了秦牧和他的近卫军,一下子思路大开。

    眼前就有一个鲜活而且成功的例子呀!

    中国的落后,全世界人都知道。阿道夫虽然是一个德国下士,但是他也知道中国有多虚弱。

    英国人几千士兵,就能打的中国军队满地图逃跑,恨不得扎水泉里面养生去——这是游戏了,读者可以形象化的想象一下。

    可是英国人,在欧洲的战争中,被德国人打死打伤几十万。

    如此懦弱的中国,怎么会出现一个秦牧,和一支这样强大的近卫军。

    近卫军的强大,让阿道夫感觉不可思议。日本人可是打败过德国人的。同样这些人,甚至他们是依托要塞防守的一方,结果连一天都没支撑下来,就全军覆没了。

    真正意义的全军覆没——连战俘都没有。近卫军对日本人太痛恨,这些战士很多是山东难民——大部分人全家都死在日本人手里,所以他们杀光了日本人,不留半个俘虏。

    阿道夫对于武器装备,甚至战斗战术这些,不是特别关心。他关心的是更高层次——精神层面。毕竟他是一个骨子里的艺术家。

    他认为,精神先于物质。

    所以他认真的向秦牧请教,秦牧是怎么做到在这么短的一个时间内,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首先,要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我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人民为我服务。”秦牧对于阿道夫的问题,做了很认真的回答。

    “为人民服务?就是给人民好处吗?”阿道夫立刻以为自己明白了:“是不是,如果德国给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提供足够的牛奶面包,甚至家家户户都有一辆汽车,这就是为人民服务了?”

    “你要是这么理解,那也不算错。”秦牧感慨到。

    历史还真是顽固啊。阿道夫—希特勒上台之后的口号,还就是家家有牛奶面包,而且就是在他上台之后,才让德国的大众汽车迎来了大发展。

    他是第一位鼓励大规模开发汽车工业的德国政客,他对汽车的热情使身为总理的他可以把高速公路建设当作首要公共设施工程来抓。在1933年的柏林汽车展上,希特勒号召工业界创造出一种人民大众的汽车,接下来他与波尔舍的会谈使“大众”车这一宏伟工程得以启动。

    希特勒曾向人民许诺,这种车将成为“他们在周末和假日无上快乐的源泉”。而且他还做到了!

    大众二战期间经典的那一款甲壳虫造型汽车,还是希特勒亲自设计的。

    “然后还要做什么?”希特勒是个勤奋的学生。虽然他现在比秦牧大好几岁,可是在他眼里,秦牧已经无关年龄了。秦牧,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图腾。

    “然后,要确定真正的敌人。民族的国家的敌人。日本人,就是现阶段中国真正的敌人。你看这次虎头战役,日本人没一个活口,这不是我的命令,这是士兵自发的行动。”

    希特勒暗自点头。敌人太好找了。法国佬,俄国佬,英国佬,都是德国人的敌人。

    “一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边带领人民打击共同的敌人,这样的民族就是有希望的民族,这样的国家,就是有未来的国家。”

    “但是这里需要一个关键的领路人。”希特勒聪明的意识到这一点。

    “是的。中国有句谚语,蛇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没有一个英明的领导,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是一团散沙。”

    “秦将军,你正是这样一个领袖。”

    “我只能说我在尽可能向这方面努力。至于合格不合格,那要等待历史的检验。阿道夫,我也看好你。我觉得你是德国人最好的领袖。”

    “我?”阿道夫大吃一惊。

    他现在可以说什么都不是。

    从军衔来说,他就是个下士。下是班长,小班长,连军官都不算。要不怎么曼施坦因那帮人不带着他玩呢。

    人家都在前线指挥部,他躲在后面。不是他不想去,而是去了也没他位置。

    阿道夫自己都没想到秦牧会如此看重自己。

    这太不可思议了。

    “阿道夫,人都是逼出来的。一个人,如果不逼自己,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我看好你,努力去做吧。”

    秦牧一双眼睛里面,满满都是真诚。

    这还不是装的,而是他真的希望阿道夫如历史上一般发展起来。

    地球,对于二十一世纪来说有点小。都成地球村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世界还是很大的。而且秦牧时间极为有限,他不可能只靠自己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

    说句不好听的,秦桧还有三好友呢。按照好听的来说,那就是一个好汉三个帮。

    在欧洲,秦牧需要拉拢一个盟友。英国人显然不成,不说别的,美生会的大本营就在英国。而美生会,正是自己真正的对手。

    美国人,太远了,隔着太平洋大西洋,那就是一个大大的孤岛。

    真正有份量做自己盟友或者小弟的,只有德国。

    现在的德国实力不够,二战德国实力就足够了。

    如果现在是二战时期,秦牧认为靠自己的近卫军,加上德国的实力,是可以联手统治全球的。

    当然,希特勒要给自己当小弟,要听自己的话。

    这也是秦牧留阿道夫在自己身边的原因。

    阿道夫明显没有想到这一点。面对秦牧的鼓励,阿道夫陷入了一种激动莫名的情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秦牧教给他的一句中国古文。秦牧告诉他,时刻记住这一句话。

    是啊,那些容克贵族算什么东西,战争不就是他们打输的吗。

    容克地主阶级原为普鲁士的贵族地主阶级。容克(Junker,德语Junker的音译),意为“地主之子”或“小主人”。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

    16世纪起长期垄断军政要职,掌握国家领导权。19世纪中叶开始资本主义化,成为半封建型的贵族地主。是普鲁士和德意志各邦在19世纪下半叶联合后反动势力的支柱,是德国军国主义政策的主要支持者。

    简单来说,就是一战德军的骨干军官,全是出自这一阶层。

    希特勒被中国的一句古话点燃了斗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的奋斗,小人物的奋斗,才是日后德国的希望!

    希特勒在这一刻就立下志向,自己要成为德国的领袖,带领德国人民重塑德意志的辉煌,打造第三帝国。

    (第三帝国不是希特勒自封的,这是历史传承。第一帝国是神圣罗马帝国,第二帝国就是一战前那个德国,一战后德国崛起,按顺序自然是第三帝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