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装甲师的牺牲,随着步兵的上场,立刻就出现了。
现在的日本陆军士兵都经过严格的训练,他们的枪法很准,而且有着狂热的战争倾向。
虽然坦克让他们害怕,可是天皇让他们玩命。
坦克伴随着步兵,出现在战线前面,这就意味着步兵之间的战斗开始了。
每一支步枪,每一挺机枪,还有掷弹筒迫击炮,都开始疯狂开火。
日本人的枪法很准,很快就有近卫军的战士倒下去。伤亡最大的是发射扫雷爆破索的战士。
秦牧为近卫军搞出了许许多多本时空完全让人想不到的武器。
比如这个扫雷爆破索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的战场上,地雷早就出现了。地雷是步兵的噩梦,日本人冲击敌人阵地,先炮击,再发起“板载”冲锋。(就是日语万岁的意思)
雷场直接靠小兵的命去填。
这一支近卫军是秦牧精心训练出来的,自然不能消耗在这样无意义的冲锋中。
扫雷爆破索,就是针对雷场的利器。一支火箭弹后面牵着长长的绳索,绳索上挂满了炸药。
一条爆破索,就能开辟出长长的一条通路。
不过这时候的士兵难免暴露在敌人视线之内,所以他们的伤亡最大。
虽然近卫军士兵开始有了伤亡,但是日本人的损失要大无数倍。
日本人一开火,之前隐藏的轻重机枪火力点,以及迫击炮阵地,就全部暴露了出来。
近卫军的坦克战术,是“随域破袭”。
“随域破袭”是充分利用虎式坦克超强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对敌阵地进行连续突破和打击,坦克突击到哪里,就打到哪里,随时随地遭遇敌情,就随时随地将其消灭。
坦克炮是直瞄火炮,日本人的机枪步枪,也都是直瞄武器。意思就是说,只要日本兵开枪,那么敌我都在彼此的目视范围之内。
这样坦克的火炮就成了战场上绝对的霸主。
每一处火力点,只要开枪,马上就会招来坦克炮的快速反击。一颗子弹能换来一颗炮弹。
很多日本的重机枪火力点,只打了一个弹盘,就被坦克炮连人带武器全炸上了天。
近卫军的坦克和步兵配合默契。步兵是坦克的眼睛,坦克是步兵的武器,第一装甲师开始了集中突破。
他们的目标,是敌人的猛虎山主要塞。
整个虎头要塞是一个立体的防御网。在防御作战中,基本的战争规律是一打四。就是一份防守力量,可以抵御四份进攻力量,能达成一个平衡。
日本在虎头要塞投入了两个联队,六七千人,理论上可以挡住将近三万近卫军的进攻。
可是他们没有经历过坦克集群的突击,他们面对的战争,完全不是他们曾经熟悉的战争。
近卫军第一师第一连,十辆坦克成楔形进攻阵型。他们是开路先锋,兄弟连默契的保持着通讯沉默,把宝贵的信道让出来,让一连使用。
优秀的步兵结合完善的通讯,让坦克宛如战场的上帝一般,这就是无敌的存在。
日本人的单兵武器不可能对坦克造成损害,而日本人的重炮基本上全被近卫军的炮兵炸毁了。
剩下的一两门炮也再不敢开火。他们发现自己只要打一炮,马上就会招来近卫军的致命反击。
150的炮弹比起日本人的75炮,威力可不是翻了一倍那么简单。
150毫米榴弹炮正面击中目标,任何坚固的工事和工事里面的人,直接被炸碎加活埋了。1米以上的混凝土墙壁都能击穿,普通建筑全部成粉了。
150毫米榴弹对人员有杀伤力更是可怕,爆炸中心点20米半径内官兵直接炸成碎末。50半径内无数弹片四射,人根本没有活命的机会。150米半径外还不算保险,完全有可能被榴弹片击中。200米半径范围外人身才算安全,但榴弹爆炸时如果没有有防护,200米之外也可能会产生暂时性耳聋。
历史上,二战时候,日本打上海,当中日两国军队战线僵持的时候,日本人只要调来150重炮,中国军队的防线马上就会崩溃。
在这个时候,近卫军的重炮一刻不停的还在开火。
这不得不说这个世界太古怪了——对于秦牧来说。
对于凡人来讲,这就是个平凡而残酷的世界,可是对秦牧来说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就以秦牧的武器来说。
近卫军的武器,结合了工业,科技,关键还有魔法。
领先的科技,是秦牧从另一个世界带来的,他利用了本时空已经存在的工业基础,才打造了如此先进的武器。
可是这些武器的先进,还不只是工业的体现。比如150炮的炮管和各个关键部位,全被林柔用法术加持过,这样就导致了一个极佳的效果——炮管怎么打都不热。
这是完全违背客观物理定律的。在近卫军的150炮开火过程中,炸药的能量完全不损失,全都提供给了弹丸。
而且开多少炮都不用暂停冷却。
唯一制约火炮威力的,是炮兵的体力和弹药供应速度。这两点装甲师都有充分的准备。
每一门150炮,都有三个小组,轮流上阵,好像工厂的三班倒一样。
而炮弹的准备更是充分。150炮的炮弹,在运输中优先级排在第一位,和油料并列。
有油,就可以机动,有炮,就可以打击敌人。
火炮一直延伸,坦克紧跟着炸点,清除着沿路一切明暗火力点。
步兵保护着坦克,不受敌人步兵的威胁。
在这个阶段,这个战术太超前了。因为日本人还没有反坦克武器,也没有针对坦克的进攻办法,所以近卫军的步兵没有太多发挥的地方。
他们只是按照训练要求的,紧紧跟在坦克身边,躲在坦克强大的装甲后面,尽量保全住自己就可以了。
近卫军的先头坦克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阵地,一刻不停的继续前进。
他们的任务,是直接打穿敌人的防线。
紧接着,后续坦克成一列纵队前进。
他们的战术是“横进侧击”。
在坦克行军突击时,炮塔转向侧面,在行进中消灭威胁突击部队侧翼的目标,以使其不影响突击部队的进攻速度。
所有战术都是为了战役服务,战役目标是摧毁猛虎山敌人主要塞,这样就分割了整个虎头要塞,把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切割为零散的部位。
防御作战,整体非常重要。每一个战略点,都要得到附近战略点的支援。这样他们加在一起,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一旦核心战略支撑被摧毁,整个防御体系也就瓦解了。
如果没有坦克,飞机,重炮,这样划时代的武器,如果是北洋军来进攻虎头要塞,那么十万人也未必打的下来。
可是在近卫军面前,虎头要塞比纸做的也强不了多少。
因为近卫军打仗,已经不是堆人命,而是堆钢铁了。什么样的土木建筑,在钢铁轮番堆积下也扛不住多久。
何况虎头要塞建成的比较仓促,而且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150重炮的存在。
一个营的坦克最先抵达虎头要塞。其实他们到这里时候,要塞已经一片狼藉了。150火炮先把这里犁了一遍,同时轰炸机也把日本人的战壕炸的稀巴烂。
坦克集群突击到这里的时候,日本人只剩下不多的火力点。
当这些火力点被坦克炮炸毁之后,仓周藏少将命令发起板载冲锋。
这是日本人最拿手的战术。所有日本兵上刺刀,纷纷狂呼着“板载”跳出了掩体。
这种白刃战最考验士兵的战斗精神。这时候的日本兵,是不缺武士道精神的。
“为了天皇,玉碎。”大家都不怕死。
精神毕竟代替不了物质,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机枪子弹。虎式坦克的机枪组成了一片火网,几乎没有人能冲到坦克面前。
即使他们冲到了近处也没用。用刺刀是捅不穿坦克的。
而且他们面对的,是一支战斗精神更加强大的近卫军。
第一装甲师的战士,骨干就是那群山东难民。他们家家都和日本人有着血仇。
日本兵是为了天皇战斗,这些近卫军战士是为了死去的亲人战斗,无疑后者的战斗精神更加强大。
许多伴随步兵这时候都从坦克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们用半自动步枪,机枪,火箭筒,拼命的向着冲过来的日本人倾泄弹药。
这一战,猛虎山要塞的日本人全军覆没。
躲在要塞里面的日本人也不例外。秦牧还开发出来了火焰喷射器,这玩意最适合打要塞。
大小要塞基本都是封闭的空间,火焰喷射器从射击孔喷进去,躲在里面狭小空间的人,不是被烧死,也会因为缺少氧气窒息而死。
这是一场二战军队对一战军队的战争,从武器装备到战术战法,有着划时代的差距。
这就好像海湾战争中美军吊打伊拉克一样。现在的日本军队,面对近卫军完全没有还手的能力。
整个虎头要塞纵深不过五六公里,近卫军的坦克一个突击就打穿了整个防线。
猛虎山主阵地一丢,整个日本的防御体系就彻底崩溃了。
他们不能彼此联络,更不能彼此配合。在每一个要塞点看来,他们都是面对着全部近卫军的打击。
兵败如山倒,这时候就是日本天皇也救不了他们。
这一场战斗,从早上打到傍晚,十几个小时的时间,虎头要塞彻底被近卫军攻克,日本人全军覆没,少将仓周藏被一颗重炮炸的真正成了碎片。
冯-曼施坦因全程观摩了这场战斗,他被近卫军的表现深深震撼到了。
之前,曼施坦因是看不起中国军队的。中国,也有军人吗?他们不过是一群扛着枪的农民而已。
可是近卫军的表现颠覆了他全部的认知。这些军人是真正的战士,而且实事求是的说,这一支军队,即使是德国人,也挡不住。
德国人的名字里面如果有个“冯”,就是“VON”,那就意味着他是贵族。
曼施坦因就是一个贵族出身的容克军官。本着德国贵族的精神,他承认强者。因此他对宋老年格外的尊重。
“宋将军,你的部队让我大开眼界。我可以参观一下你的重炮吗?”
“以后吧,现在我的炮兵正在休息。”
宋老年婉拒了曼施坦因的请求。
近卫军的装备充满了先进性,而且先进的宋老年自己都理解不了。他只是一个使用者,真正的缔造者,不是他。
秦牧收到了前线的战报,满意的点点头。
这一战可以说完全打出了装甲师的威风,更主要的是完全展现了近卫军的训练成果。
怎么练,就怎么打。
“通电全国,日寇的虎头要塞,已经彻底被近卫军摧毁。少将仓周藏被击毙。近卫军一定会实现我们的目标,把所有日本人赶出东北。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人,如果敢帮助日本人和近卫军做对,那么近卫军将毫不例外的将他们也一并歼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