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张作霖的死,明摆着是日本人干的啊。
除了日本人,谁还要他命?
实际上在这个时候要他命的人多了去了。别说外人,就是东北军内部想把张作霖取而代之的也是大把。
这道理很容易明白。哪怕后世的小公司,但凡有点成绩,老板除非有着明确的股权关系,否则谁当老板还说不定呢。
不想替换老板的员工不是好厨子。
至于东北军之外,那就更不用提了。首当其冲的不是日本人,反而是秦牧。
他才是东北的外来户,现在秦牧已经派遣两支部队分东西两线深入了东北,几乎要合围哈尔滨。这时候,在外人看来,张作霖的死对头应该是秦牧。
也正因为如此,在各路势力的指示下,东北舆论界的主流观点,就是秦牧才是杀人凶手。
这不得不说东北人实在。人家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尤其是报纸上白纸黑字,墨言大师说了:“秃笔……”
虽然大家不知道这什么意思,可是大家看的明白下面的文字:“世间就是这样,小坏小怪被人厌恨,大坏大怪被人敬仰。秦牧明为天下,实则汉贼。是他是他就是他,凶手就是秦牧!同胞们,团结起来,打倒秦牧!”
江湖上也是谣传不断。赵铁岭自称铁岭公,那也是因为人家有本事。
他的徒子徒孙遍布东北大地,这些人推动着乡间的舆论。
近卫军对东北来说,本来就是外人。秦牧给东北带来的是战争,同时也有福利——一车车的物资。
可是秦牧的人手实在有限,所以他的福利只分散在窄窄的铁路沿线,而东北的舆论,整体掌握在类似墨言和赵铁岭这样的人手里。
于是乎秦牧和近卫军的名声,顿时臭大街了。
换做从前的宋老年,或许还会对这样的局势有点担心。但是现在的宋老年,包括近卫军的所有高级将领,完全对这些谣言无动于衷。
见识过上百万人死亡之后,文字和语言,对他们来说连毛毛雨都算不上。
他们担心的不是谣言,而是军事行动被意外打断了。
宋老年等人很清楚,近卫军要在入冬前打下东北,把日本人彻底赶入海里。如果他们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任务,局面就会转变的对近卫军不利。
近卫军是外线作战,就算有铁路运输,那也是劳师远征。
东北军,日本人,甚至还有沙俄的残部,可以说是主场作战,战局拖的越久,对他们越有利。这就是“持久战”。
秦牧给他们讲过这个战略,不过这是作为近卫军的反面来讲的。作为在武器装备和战术战法上有着大幅领先的一方,最忌讳和落后的敌人打成持久战。
近卫军好像一把刀,一刀下去,铁都能砍断。
快如闪电。
可是如果对手从铁换成了木头,而且是很厚很厚的木头,那么除非近卫军一直保持闪电一般的速度,否则一旦慢下来,就会被木头困住,动弹不得。
这就失去了刀子的锋利,时间久了,没准刀子还会锈蚀,断在木头中。
他们之前对秦牧的巧妙设计都佩服不已,对于拉拢张作霖和东北军这一计的成功,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有东北军站在自己这边,哪怕他们袖手旁观,对于近卫军都是极大的利好。
可是眨眼间局势突然变化,东北的老大说死就死了。
这可怎么办?局势太混乱了。
“你们知道张作霖为什么会被炸死吗?”秦牧问这些将领。大家都齐刷刷摇摇头。这谁知道啊。他是军阀,想要他命的人多了去了。到底是哪点原因要了他的命,很难讲。未必就是因为他投靠了秦牧。
“因为他选错了对手。张作霖这个人,土匪出身,有胆气,但是他起家靠的不是胆气,而是各种小聪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他靠手段起家,所以他非常看重手段。”
“他耍手段不对吗?”宋老年疑惑的问道。
他们也都清楚东北军的意图。坐山观虎斗而已。近卫军也防着他们这点。在战争开始之前,近卫军就是以两个半敌人来计划的。东北军,也是他们的敌人。
“耍手段,玩弄小聪明,要挑对手。之前,张作霖的对手是各路军阀,大家身份差不多,他就玩的下去。现在不同了。现在东北的台面上,是我,张作霖,日本人,三家在玩。日本人,是工业化成型的一个国家。我和我们近卫军,代表的是未来更高端的工业。而张作霖,他还是农业社会那一套。对手不同,同样的手段就起不到同样的作用。他想首鼠两端,就算我给他机会,日本人也不会给他机会。”
秦牧断定张作霖是被日本人炸死的——因为事件经过和历史上完全一模一样,无非是提前了近十年而已。
“既然我们代表着更高端的工业和科技,我们就必须要体现出这一点优势,让张作霖的继任者,完成张作霖应该做的事。大家别担心,相比张作霖来说,他儿子更不像话。”
“张学良?”
“嗯,他现在应该接任帅位了。不过他太年轻了,可能无法服众。所以我们要帮他一把。”
“请元首下命令吧。”
“我们要送给张学良一个礼物。我命令,立刻攻打哈尔滨。”
张作霖这时候已经去世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因为他的地位太重要,所以张学良一直秘不发丧。
他是张作霖的长子,张作霖其实就是东北的土皇帝,张学良就是太子。历来他也是被张作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培养的。
只是张作霖这时候还是春秋鼎盛,他也料不到自己会被炸死。这时候张学良才18岁,还在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
东北陆军讲武堂,在后世号称中国四大军校之一。
保定陆军学校,云南陆军讲武堂,黄埔军校,加上东北陆军讲武堂,是四大军校。这时候黄埔军校还没成立,所以东北陆军讲武堂是三大军校之一,可以说是一个真正培养军队人才的地方。
张作霖也希望张学良在这里学点真本事。做学生,自然不能带兵。张学良这时候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
他要继承张作霖的一切,首先就要面对张作霖的老部下的反对。
这些人认可张作霖,面对张作霖他们可以佩服的叫一声“大帅”,可是面对才十七八的小青年,要他们对着张学良敬礼叫“大帅”,说实话真有点为难。
反对张学良的带头人物,就是杨宇霆。
杨宇霆是东北军的一个另类。他不是张作霖的嫡系,可是这个人很能干,因此得到了张作霖的重用。
他和徐树铮是同学——不是在中国,是在日本。他们都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所以这时候的军阀大部分都有日本背景,也就有脉络可循了。
徐树铮勾结奉军,抢夺直系军火这件事,就是通过杨宇霆办的。
杨宇霆本身能力出众,又加上立了这么大功劳,所以他被张作霖委任为东北军参谋长,位高权重。
历史上,杨宇霆曾经被罢黜过一阵。因为当时他和徐树铮走的太近,犯了张作霖的忌讳。时间就是现在这段时期。他是后来又被张作霖重用的——因为离了杨宇霆,东北军很多地方玩不转了。
由此可见杨宇霆的重要性和地位。
这个时空因为秦牧的意外出现,杨宇霆没经过那段罢黜时间,所以他位置更高于历史。
他是张作霖的智囊——但是不是心腹。
张作霖突然就这么撒手去了,张学良要想顺利接班,首先面对的就是杨宇霆的势力。
而且杨宇霆对他的打击非常直接和迅速。
张作霖一出事,杨宇霆自然确切的得到了实际情况,所以他马上派了常荫槐去接黑龙江孙烈臣的位置。
孙烈臣是张作霖的铁杆,杨宇霆想要出头,必须要让自己人逐步替代张家的那群老人。
这个时候,张作霖没了,张学良没接上来,杨宇霆最大,而且这时候东北军人心惶惶,孙烈臣作为张作霖的铁杆,不能这时候添乱。
杨宇霆就是拿捏好这个分寸,所以兵不血刃的接过了黑龙江省。
东三省,统共就三省,杨宇霆占了一个,这让张学良能好受吗。
我老爹尸骨未寒,地盘丢了三分之一。
可是他能怎么办呢?张学良半点办法也没有。他没自己的军队,就是个公子哥。
后世有民国四公子的说法,其实大家去查,会发现这四公子并不是固定的四个人。有各种搭配组合。
但是不论哪个组合,必有的只有张学良一个。可见他才是真正的纨绔。那个卢小嘉都有时候算有时候不算。
公子哥和军队,差老鼻子了。张学良想要全盘接过他爹的部队,难啊。
杨宇霆知道张作霖和秦牧的协议,他认为自己可以取代张作霖的地位。
他觉得,自己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要比张作霖强的多。所以他准备替代张作霖,和秦牧谈判。
只是让杨宇霆万万没想到的是,秦牧根本没给他这个机会。
当常荫槐刚接任黑龙江之后,近卫军的进攻马上就展开了。
这一次杨宇霆的亲信部队倒了大霉。他们不是面对一路近卫军,而是两路。
第一第二装甲师,借助铁路线,从东西两个方向杀了过来。两支全天下最先进的军队,围攻一个没有城墙的哈尔滨,对手还是远远不如日军的东北军,而且还是在张作霖刚去世,东北军内乱的时候。
这个仗就没法打。几乎近卫军的坦克一出现,东北军就投降了。
随着哈尔滨的陷落,整条中东铁路落入了秦牧的手里。这样东北的北部,已经被秦牧通过两条铁路线,环在一起。
杨宇霆完全没想到秦牧这么不给自己面子。好歹我也是东北第二号人物,你说打就打?
那老子也就不客气了。
杨宇霆的不客气,可不是说说而已,他是有能力对秦牧不客气的。现成的帮手就在身边——日本人。
一时之间,杨宇霆成了秋山好古的座上客。
秋山好古这才心里稍微火气下去了点。一个小小的参谋,也敢挑动这么大的事情,真是目中无人。
他把河本大作给赶到四川去了。去当驻成都武官,顺便监视陕西。(这点经历,是历史上河本大作的真实历史。皇姑屯事件我是一字没改,都是用的历史上那些人的真实名字。)
杨宇霆密切联络日本人,张学良怎么能不知道。
可是他知道又能怎么样?
一时之间张学良快急疯了。
这时候,他突然接到了一通电话。
“张少帅,我是秦牧,我想去拜祭一下张大帅,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