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他们也开始了扩张。
他们都是选一些不错的地段,当然,不见得是城市最中心,因为,每个城市各种利益关系复杂,他们知道,很多好地方不见得拿到。
他们拿的很多都是有潜力的地方。
他们的项目一旦起来,那就是一个副中心。
那样的写字楼,公寓楼,那样的一片环境,绝对是这个城市的一个值得去的地方。
那些楼都是精心设计,很多都是大师设计,那是后期他们越做越好的时候。
胡三的资产不断上升。
当他成为富豪榜的名人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转型了。
那个时候,他觉得,地产销售最旺的时候过去了,他希望能做持有。
持有也是一种商业模式,虽然看上去销售额和利润额在急剧减小,但是,资产拥有量是在上升的。
每次出席采访,出席活动,胡三都是笑容满面。
他的另外两个兄弟也是,他们各走走了不同的道路。
陆杰走了住宅的道路,不时也做商业地产。
依然做出了牌子货。
徐彪也是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他是各种地产都做,包括度假地产,旅游地产,等等。
他们三个聚首的时候,总是想起他们在南方海岛的那段时光,也想起了去请教侯木的时候。
他们的心里,侯木依然是山,永远是一座山。
就在侯木他们成为上市公司后的几年,内地的地产也开始发展。
在山城,也有一个人,一个女人,走上了这条道路。
她后来也做得很成功。
特别是在于商业地产这块,后来她更是做得风声水起。
其实,她最开始是住宅起步的。
她的理想,也是要做好房子。
这和侯木的影响分不开的。
她叫做徐倩。
她其实是学机械电子的,算是理科生。
理科生走向房地产业也正常。
但凡成功的房地产商,很多都是理科生,或者,还有直接从泥水匠起来的。
当然,那是少数。
徐倩是在北方完成大学学业的,然后回到山城,在一个机关工作。
不甘心平淡的她,开始了自己的道路。
她所在机关和宣传有关,她有了一些人脉和关系。
她有强烈的赚钱的愿望。
她下海办了公司。
开始,她靠自己的本来的关系做一些生意。
她做挂历,画报等生意。
那个时候,挂历很受欢迎,很多单位都需要大量订来发,国企的,大型机构的,等等,都是如此。
画册也是如此。
那会儿很多竞争者没出现,这生意还是有很大利润。
徐倩到处奔走,她当然业务能力很强。
她赚到了第一桶金。
然后,她看到传统的食品,火锅。
她决定改造火锅。
她把火锅店做出一定的档次,成为了请客的首选。
徐家火锅,很多年后,依然是一个名牌。
虽然她那时把这个牌子交给一个信任的手下打理,自己全力打造地产。
但是火锅,是她的曾经的最爱,也是她觉得回馈乡里的一个东西。
为此,她还专门打造了山城第一的盛景,那是改造一个古老的巴渝文化的盛景,她把那里建成一个巨大的吊脚楼的基地,那里是美食天堂,山城的特色荟萃的地方,那里夜里灯火辉煌,在江上看,在滨江路上看,都是山城绝佳的风景。
当然,那是后来的一个后话,她投入地产的时候,起码自己的资金还是有不少的。
.....
当92年的春风从南来的时候,吹到内地。
内地一切都往南看。
这里的一切略带有些没头绪,甚至,有些混乱。
但是,一切都是往前走,哪怕是冤枉路,各级部门都在尽量往前走。
没试过的,都在试。
房地产当然都会发展,和当时最火的加工贸易一样,都在发展。
衣食住行,都要进步,衣服的问题,交给东部沿海和南方的那些厂子了,各地也有,食的问题,各地也都在逐渐放开搞活,住,是大问题,都得解决,行,这都是大产业,也是国家承头在努力往前走,不管是公路还是铁路的事,不管是火车还是私家车,都会逐步在进步。
一业兴百业兴。
既然地产业被选中作为拉抬国民经济的杠杆,即使发生了部分地方的炒作过多,但是刚需存在,各地依然会蓬勃发展。
在内地的山城,房地产在开始发展。
当然,前些年,一些地已经批出去了,很多也是烂尾,很多也是一个大坑在城市,这些都是要逐步处理的,很多巨大的坑,被围住,很多年后才解决。
一些小打小闹的住宅楼商品房修起来了,卖出去了,可是,质量,环境,很多都是不咋样的。
因为刚需,所以能卖出去。
那会儿,地也便宜,房子也便宜。
只是,建小区的概念开始出现,特别是香港的李先生出手,不但在市中心修建国家化商业大楼,还在北部修建了一个花园小区。
那个房子做得很精致,让山城人看到了啥叫花园小区。
另外的一些有资金来源的公司,比如,有海外关系的公司,也在修一些小区。
这个时候,徐倩决定做房地产。
既然做,就得做好,就得先学习。
为此她专门南下,听了侯木的一场讲座。
在讲座上,她提了很多问题,都是用心记的。
侯木也耐心回到了她。
那个时候,侯木没想太多,没想会不会培养对手,等等,在侯木心里,他觉得就是要把这产业做大,做好。
把自己做好产品的概念深入人心,这样,华国的地产都会出好产品,这个国家的大地,都是好建筑,他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感。
徐倩受益匪浅。
她回到了山城,开始努力。
找地。
那会儿,地好找,反正她不会找市中心的地,那些都是曾经的风云人物弄了的。
或者是海外关系,比如华侨里的著名的船王后裔,或者是老李这样的地产巨人,或者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反正有资金有后台有特殊关系的人。
她没去,也没法去市中心去凑热闹。
当然,多年后,这个城市,很多城市的当政者主动请她去开发那里的商业中心时候,另当别论,那已经是多年后了。
那会儿的她,已经是很成功的地产女强人了。
也是著名的上市地产公司了,也到处有些标志性的建筑和项目了。
改善了很多城市的面貌了。
但是在她起步的时候,还在不起眼的当时的繁华的城市边缘,弄了一块地。
那块地有不大的水池,在这个山城里,可以叫做湖。
那个地产项目,就叫做虎湖花园。
当然,那地也是很不容易才拿到。
正好当地有安居工程的项目,有指标。
她知道了这消息,就努力去争取。
她还是有些路子,也积累了些资金,银行那里也愿意给钱。
项目得到了。
那地不小,可以做个好产品了。
她满怀踌躇,用女人的精细,和她的大学专业的精神,去研究做好一个项目。
一切都做好。
她在自己的办公室给自己说。
她自己列,也让手下列出,现在的外面的商品房的一些弊病。
比如,设计不合理,区域浪费,比如,公区绿化不多,比如一些配套设施不好,比如,材料用得不好,比如,施工质量不好。
出的问题在哪里?
漏水,屋顶漏水,外墙渗水,地下一楼有不知道哪里的渗水。
材料差,隔音差,一装修就打通了对面家。
等等。
“我们一定都要避免!”
徐倩把这些问题都弄成大的看板,挂在自己的公司的公共区,让大家随时可以看到。
这个团队,算是新的,但是他们受到了震撼教育。
那就是,他们的女老板是做事业的,不是来捞一把就走的。
“我要做好房子,永远做好房子!”从侯木那里学来的东西在她脑子里,也是她随时给手下说的话。
手下记住了。
他们请了非常好的设计公司,在设计的时候,他们反复和设计师沟通,把理念告诉他们,让他们建议那些好材料可以用。
户型做成啥样子。
如何考虑到社会的需求。
甚至,他们还请教各方人士,如何解决质量监督的问题。
虽然成熟的监理公司制度已经在实施,但是他们希望自己不是外行。
整个团队不是外行。
交给别人不是长久之道,自己必须要懂,才能做好。
徐倩自己是如此做的,也要求手下做。
“我虽然不完全看清未来在那里,可是我们既然要做这行,我希望你们都能成为最优秀的,我们走得更远!”徐倩说道。
她当然读过很多书,李先生的地产事业做得如此大,当时即使不敢去想,也是希望能做到的。
那是一座山,在当时看来。
只是多年后,山成了眼前的一个峰,那是另外的感觉,因为,自己也是一座山。
这山看那山,我见青山多娇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那时候,是那样的感觉了。
设计好了,他们再反复一起修改,研究社会的需求。
图纸画完,也通过手续了。
他们找的建筑公司也开始施工了。
一切都很正规,他们找的建筑公司也是很优秀的,得到很多奖项的。
他们的材料也都是非常不错的。
这都是算过成本的。
即使这样下来,这房子价格即使只是比同样的安居工程能拿到上浮一两百的价格,但是,我们能迅速卖出去,也是赚,关键,这是我们事业的第一步,以后我们的房子就好卖了。
当然,如果能薄利多销,也是胜利。
快销,更是关键。
因为这行业,钱大部分来自银行,如能快速卖出,就不会背负银行那样多利息,也就可以迅速把该赚的钱赚到手,银行那里也有良好的信誉。
这个账,想做大事的人才这样算。
只有小地,只想靠一两个项目发大财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