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之路-第255章 荣耀属于成功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次求爱受阻。

    没关系,那不是对方的真正的主人,只是一个控制者,等待。

    通过一些国际的财团,一些国际中介,郭刚在等待。

    等对方的消息。

    因为,可靠消息是,那家米国公司,其实状态不大好,销售下滑,根本无法支撑那个欧洲牌子。

    等待。

    果然,对方的年报出来了,是亏损。

    这样的话,对方也在考虑这事了。

    一个邀请发出了,对方的,希望双方谈判。

    大家都是成熟人了,也不会存在压低和虚高太多。

    因为对方也是急于出手了。

    郭刚这边也表达得很清楚,可以在啥价格承受,然后,彼此协商。

    谈判倒是没多大问题,重要确定要卖,对方搞得倒是很快,没过国家间土地谈判之类的那样复杂和拉锯。

    而且,因为对方急于出手,价格甚至是亏损。

    这米国人做事就是如此,决定卖的时候,扔得飞快。

    甚至担心郭刚不买。

    五十亿米金买来,二十亿米金卖出,其实是怕再亏损,如果不卖出,也许卖不出价钱,还拖累了几十亿的亏损,这是米国人的想法。

    这边,郭刚算是捡了便宜,可是在当时,也是一个有些冒险的举措。

    因为他当时全部的资产,还没有这二十个亿米金。

    只是,当时他收购的时候,就和国际财团协商好了,对方愿意贷款完成这次收购。

    国际化的服务真好,特别是这样的传统领域,这些公司轻车路熟,他们做过仔细评估,觉得郭刚的公司没问题,能还上这笔钱。

    再说了,即使换不上,那家欧洲汽车公司还在那里,还可以卖钱的。

    这边,其实郭刚一点不担心。

    虽然没这样多现金,可是他要买这家欧洲汽车公司的信息一披露,国内很多势力都向他伸出橄榄枝。

    那家公司在国内原本的代工厂,一些地方的诸侯,政商界都有,国内的大银行,投资公司,都很看好这笔买卖。

    他们都研究过郭刚的汽车公司的管理和生产,都觉得郭刚能做好那家公司,虽然,对于华国人来说,受过国外的成熟大公司,例子还不多,但是很多人愿意一起冒险。

    郭刚一一和他们交流,确定了一些方案。

    比如,接受哪些方面的资金,比如,接受哪些地方大员的邀请,在当地新设配件厂或装厂,以取得对方的政策以及资金,税收补贴的综合支持。

    这一切,都是专业团队一起在运作。

    总的运作起来,郭刚有个底,那就是没问题。

    资金来源没问题,以后的部分生产线在国内开工也没问题,扩大那家品牌的生产没问题。

    至于销售,更没问题。

    所以当对方的总部有些不乐意,他们不是米国人,是欧洲人,有些贵族的骄傲,觉得委身一家华国刚做汽车不久的公司,有些排斥。

    郭刚亲自去了那家欧洲汽车总部。

    他们当时把自己卖给了米国人,没说愿意卖给华国人。

    但是,郭刚带着诚意和尊重和他们交流。

    郭刚给他们点出了他们的困境,他们当初不就是因为销量下滑,无法支撑,才卖给米国人的吗?

    现在,欧洲的成熟市场,他们已经不占据优势,美洲市场也是如此,其他市场都疲软,只有华国市场能救他们。

    谁来救?

    那家米国公司的华国合资厂,本来就起起伏伏,不大稳定,如何承担救这家欧洲公司的重任?

    只有我能!

    郭刚给他们说道。

    在和当地的政府,大股东,谈判的过程里,郭刚不断流露出这个意思。

    他给了对方一个前景,如果接受收购,他们将在华国有新的天地,在全球的销售也会因为自己的支持,技术更新会更快,更好,然后全球销售会更好!

    对方看到这前景,的确心动。

    在双方的一次会议上,对方的一位股东再次问起,你们为何要收购我们?

    对方还有怀疑,担心会被转卖。

    这样的例子很多。

    不过,那都是一些成熟的大汽车公司,买一些有特色的牌子的故事,大公司买了那些有特色的牌子可是没发展那些牌子,把那些牌子放在箱子里,让那些牌子发霉。

    萎缩。

    或者是没钱的时候,就随意卖出。

    经常不是卖给汽车公司来把这牌子盘活扩大,常常是卖给一些投资公司,最后乱搞,这个牌子奄奄一息。

    这例子很多。

    “我会带给你们未来,我们会双赢,我们会用巨大的市场让你们活的更好,当然,我们也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让我们原有的牌子更好,一起赢得未来,一句话,ILOVEYOU!”郭刚说道。

    就是如此简单直白。

    最后,对方都同意了。

    那个北欧之城,人们接受了这笔交易。

    似乎是一个传说,但是,也是一个现实,因为,郭刚的背后是巨大的华国市场。

    协议达成了。

    郭刚开始新的努力。

    那些意向的东西,马上落实。

    很多地方大员的承诺,得去落地,得到土地,建成厂房,得到承诺的贷款,政策,等等。

    在接受那家汽车公司的事情上,倒是没啥意外,对方不会设置障碍,既然决定了,就放心托付。

    反正郭刚一切按照国际惯例来。

    他不会把对方全部搬到华国,还得用对方来打开国际市场呢。

    不过,在吸收技术上,他从来不遗余力。

    对方在米国车控制的期间,一起开发的东西,是授权得到使用,但是,郭刚可以借鉴。

    对方可以转让的技术,可以签订转让。

    说是对方,那其实也是自己的了。

    但是,一切得按照规矩来。

    很多技术可以转让,有些东西可以一起建立平台,共同放技术进来,因为郭刚的总公司是投资人啊。

    还可以相互学习,共同建立合资公司,重新做一个牌子也是个办法啊。

    总之,学习有很多的方法,这不是简单的把对方的一切搬到国内来,都是照规矩来,对方也乐意,他们不是被掏空,被掏空以后被扔了。

    而是一起发展。

    这是尊重。

    他们帮助了郭刚的公司,一下子技术提高了,成了一个拥有很多好技术的公司。

    收购的这个牌子,虽然不能说实现霸主,但是,依然是在稳健的前进和发展着。

    比起当年出卖自己的时候,那当然不可以同日。

    因为,华国是最大增长市场。

    这是一笔双赢的生意。

    当然,都说米国人吃亏了。

    可是,当时如果不卖,米国人到底会如何?

    也许亏损更多吧,以他们的经营方法,这是很有可能的。

    当初那家米国公司大收购的时候,把好几个牌子的车弄到一起生产,结果几个牌子越来越模糊品牌界限,市场越来越不好。

    卖了,还轻松些,埋头自己的路,不管是好是坏。

    起码不会更坏。

    郭刚的车没人笑了。

    他们是欧洲牌子的形象了,当然,是国产车。

    那个时候,有个出名的脱口秀的演员说,买万利车的人高兴了,他们成了那个欧洲品牌车了,买那个欧洲品牌车的人郁闷了,他们成了万利了!

    是呀,曾经有人笑过第一代万利车,觉得土,笑过后来的牌子,笑做工,笑外形设计,现在,他们不笑了。

    很多人都真正的佩服!

    荣耀属于成功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