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健康的身体.-3.饮食预防脑卒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远离“三高”,亲近“三低”脑卒中泛指各种急性的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脑缺血梗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这些疾病成因复杂,病后恢复慢,如果治疗和护理不当还容易复发,有着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有研究表明,年龄(>50岁)、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牙周病等,都是导致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血压增高会使得脑血管破裂的风险增加,高血糖和高血脂会造成血流缓慢、动脉血管弹性下降、粥样硬化形成,为脑部组织供血的血管网在“三高”的侵袭下,会逐渐丧失活力,变得脆弱、狭窄。

    说到脑卒中的防治,离不开饮食和营养。通常而言,低盐、低脂而营养均衡的饮食方式,有助于防范“三高”对脑卒中的诱发。

    盐的成分是氯化钠,长期钠摄入过多会降低动脉壁弹性,使人患高血压。有研究发现,单纯减少盐分就可以使得1/3患者的血压降低。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钠盐不过是1克左右(除非大量排汗),1克盐大约只相当于花生米大小的一点点,我相信在座的有不少人在日常饮食中所摄入的往往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多吃盐会造成身体对其他几种电解质如钾、镁、钙的需要增加。高钾饮食能促进身体钠的排泄,而镁元素有降胆固醇、扩张血管的作用,充足的钙摄入可以避免因缺钙造成的骨钙溶出和钙在软组织、血管壁的异常沉积。由此可知,保持饮食中钠、钾、镁、钙等无机元素的平衡,摄入低盐、高钾、高钙和高镁的食物能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从而防范脑卒中。

    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对于“三高”的治疗、脑卒中的预防无疑是必要的。但要适度进行,避免矫枉过正,对老年人尤其如此。有许多热衷保健的老年朋友认为动物脂肪有害无益,因而很少吃动物肉,动物内脏和蛋黄也因为胆固醇含量高而遭排斥。然而动物蛋白质相比植物蛋白含有较多的蛋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和牛磺酸,是营养界公认的优质蛋白质,长期拒食可能会造成氨基酸摄入不足、血管脆性增加和弹性下降。不可否认,动物肝脏和蛋黄中胆固醇的含量确实很高,对于血脂异常的人来说,的确不适合随意进食,但同时在常见食物中它们的营养价值排名靠前,如蛋黄中富含卵磷脂,而肝脏富含维生素A、D、B族和微量元素铁、锌、硒、铜等,完全放弃实在可惜,而善加利用则有助于营养均衡。有许多调查和研究都表明,脑出血的发生与蛋白质摄入不足相关,却并非营养过剩,可见一味吃素并无益于减少脑卒中发生的危险。

    坚持营养均衡是预防脑卒中的硬道理说来容易做时难。比如说,许多人都知道不吃早餐不利于身体健康,但却长年如此不加改进;还有的人不注意维护牙齿健康,人还未老,咀嚼功能却严重下降,导致蔬菜水果摄入减少,粗粮杂豆更是不敢去动了。再有就是人们在饮酒上的态度,要么好饮贪杯不能自已,要么干脆滴酒不沾,然而各种研究都表明红葡萄酒同绿茶一样,都含有多酚类物质,这是一种能保持血管壁弹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好东西,有试验表明每天饮用一杯红葡萄汁可防止形成血栓,产生与阿司匹林相似的保护作用,故此,人们可以通过少量饮用红酒和适量饮茶来获得。另外,人们还应该关注季节和物产变化造成的营养差异,比如在冬天,是脑卒中发病的高峰期,而冬季人们的食物当中往往更缺乏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性,可以减少血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具有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一个人尽量保持每天的蔬菜消费量不少于500克、维生素C的摄入不少于100毫克将有助于预防脑梗的发生,特别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更应做到这一点。

    冠心病人的营养锦囊(1)

    急性发作期:随病情变化

    冠心病急性发作期的营养治疗需要紧随病情变化。以严重的急性心肌梗塞为例,在起病之时不要过于强调营养补充是否充足,应只给病人清淡流质,并且需要控制液体的摄入量,以免加重循环负担。1~2日后,当病人症状缓解,方可以提供清淡易消化的软食,要求含有较少的脂肪、胆固醇和盐(每天不超过3克)。这个时候宜以少食多餐的方式增加营养摄入,避免一餐过饱。缺血性心肌还需要充足的镁,故应在病人的饮食中适当安排有色蔬菜、小米、海产品、豆制品。

    处于急性心梗缓解期的冠心病患者,仍然需要控制

    脂肪和盐分,以减轻心脏负担,延缓心力衰竭的发展,改善心脏疾病的预后。有研究认为,有规律地食用植物黄酮类食品的人,死于心肌梗塞的可能性较小。黄酮是植物颜料,它富含于红茶、洋葱、绿叶菜、

    西红柿、

    苹果、葡萄、山楂等食物中,日常可以山楂煎水代茶饮。

    慢性心力衰竭:控制钠水潴留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冠心病患者终将经历的病程。在这种情况下,营养治疗的目的是控制体内水分和钠的潴留,减轻心脏负担,避免再次发生心绞痛、心梗。在此前提下,为患者提供适当营养,促进康复。

    心力衰竭的饮食讲究

    盐的限制:未使用利尿剂的病人常常需要较严格地限制盐分的摄入,因为体内每增加7克钠会同时潴留1000毫升的水分,加重循环的压力。因此,心力衰竭的患者每天摄入的食盐应不超过3克。

    饮水方式:如果能够严格限盐,通常不必再严格限水,可以每天摄入1000~1500毫升水分。同时,饮水的时机也应有所讲究,冠心病病人由于夜尿增多、进水量过少,导致早晨血液浓缩、循环阻力增高、血小板活性增高,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若能在每晚睡前及晨间各喝一杯(250mL)温开水,可使血黏度大大降低,流速加快,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发生。

    饮食素淡,避免高脂肪食物:进食高脂肪的食物很容易诱发心绞痛,所以患者的饮食应保持素淡,不要过多吃炒菜,以减少烹调油的用量,代之以拌、煮、氽、烩等方式。

    平衡电解质,适当进食蔬果:蔬菜和水果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电解质和一些食物利尿成分,能帮助身体排出不需要的水分和盐分,另外,它们还有助于保持大便的通畅。奶、豆、果蔬等食物的钙和镁,一方面能增强心肌的收缩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预防缺镁引起的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反应。

    介入治疗的术后恢复

    冠心病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方法,术后身体恢复很快。但是为了保持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需要在饮食和生活方式上加以注意。

    但是为了预防术后低血压和心排出量过低,不可长时间禁食,因为术前通常已经禁食超过4小时,所以一般在术后即可流质饮食。不要暴饮暴食,或进食过饱。适当补充抗氧化营养素维生素C、A、E。如术后应用阿司匹林,会引起维生素C的耗竭,故需适当补充,青椒、芥蓝、鲜枣、柑橘等果蔬都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适当补充维生素K。介入治疗后常常造成药物性的维生素K缺乏,所以需要注意补充,适当安排豆类、牛奶、绿色蔬菜和鱼类食物。少量饮酒。这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脏病发生率。每周饮酒的次数不超过3次,每次饮用红酒不超过75毫升(或啤酒不超过200毫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