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健康的身体.-13.“老油”条不能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所谓“老油”是指在烹饪过程中反复多次甚至几十次、几百次对食物进行煎炸的食用油,一般大都为植物油,但也有掺入动物油的,如在植物油中加入少量猪油,可使油条挺直、外形美观等。由于中国人喜食油条等油炸食品,所以,无论在宾馆、饭店、餐厅,还是食堂甚至家庭厨房,都会用到“老油”。如油条、春卷、油馓子、麻球、油煎馄饨等主食,松鼠鳜鱼、炸猪排、炸薯条、炸鸡块、咕肉等菜肴,都会有“老油”的残渣余油。这种经过千锤百炼的“老油”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有专家研究发现,“老油”中首先是营养成分发生了很大改变,长时间反复多次加热(250℃左右)后,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被破坏殆尽,但酚类、酮类和其他有害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和数量却大大增加,其中多环芳烃等致癌物也开始形成。最近,瑞士科学家发现,炸土豆条中含有较高的致癌物质聚丙烯酰胺,长期食用这些物质,会有害人体健康。我国学者所做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老油”可以缩短果蝇30%以上的寿命,并可升高果蝇的不育率。更严重的是,吃“老油”的果蝇的潜在致癌性明显高于不吃“老油”的果蝇。

    此外,油条等油炸食品在制作时还常常加入疏松剂明矾,明矾中含有大量的铝,人体铝摄入量增加会损害神经系统。一些不法商贩为了使油条炸得胖大,会在面粉中加入洗衣粉,对食客的健康损害更大,更容易诱发癌症。在市场上,尤其在小摊贩铺见到又大又蓬松的油条,您要多长一个心眼,说不定它就是加了洗衣粉的。

    猪油渣快丢弃

    如今食用荤油(主要是猪油)的人比过去少多了。但在城市农民工及农民中仍有不少人喜吃猪油,它以独特的香味和给身体提供高热量仍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在炼制猪油时油的温度较高,有机物受热后马上分解形成3,4-苯并芘,熬炼的时间越长,3,4-苯并芘含量越高。3,4-苯并芘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三大致癌物之一。食用含此类致癌物的食品,可引起癌症,尤其是增加食管癌、胃癌的发病率。猪油渣因长时间在油锅中煎熬,大多呈半焦化的残渣,极易形成多环芳烃等致癌物,是一种致癌食物。

    在家庭或饭店熬制猪油时,会产生一些数量的猪油渣,吃起来既脆又香。在许多乡镇农贸市场,常常可见到一些商贩出售猪油或肥猪肉烹炸的油渣,不少群众也乐于购买食用。也有一些农村餐馆喜用猪油渣制作包子馅。但从保健和防癌的角度考虑,猪油渣应弃不宜食。

    艳红的虾米会致癌

    正常虾米应呈淡淡的肉红色或黄色。如果虾米呈老黄色,说明制作虾米的虾子本身已不新鲜。但在目前市场上有时会见到一种外观颜色艳红色的虾米,看似十分新鲜,其实这是用粉红色染料着过色的虾米。

    按照国家水产行业标准,虾仁在加工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着色剂,但市场上着色虾米比比皆是。在全国有名的虾仁加工生产地——浙江省温岭市的石塘镇和松门镇,据一位从事虾仁加工的专业户老板透露,虾米加工工序并不复杂:将收来的鲜虾放锅里煮熟,再晒干、去壳,即成虾米,煮虾是虾米加工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此过程中,加工者一般都会加上一勺粉红色的染料。老板说,加了这种“秘密武器”,虾米就会变红——多加就艳一点,少加就淡一点,一般地说,新鲜煮熟的虾会变成淡淡的肉红色,但加了染料煮出来的虾米的红色却鲜红艳丽,讨人喜爱,而且两三个月都不褪色。

    这种神秘的粉红色染料到底是什么呢?经北京化工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检测,这种红色染料叫“亮藏花精”,俗称“酸性大红”,是一种黄光红色粉末,主要用于木材的染色,还可用于羊毛、蚕丝织物、纸张、皮革的染色,塑料、香料和水泥的着色,还可制造红墨水。该染料溶于水呈红色,不能用于食品添加剂。这种染料吸附性强、色泽牢靠,是含苯环的偶氮化合物,为强致癌性物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