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心理学家继续跟踪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直到他们高中毕业。最后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他们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为了更远大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社会适应能力很强;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了一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表现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很明显,善于自我控制的孩子的成功率远远大于不能自我控制的孩子。
这是发生在大学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1986年,大学建校350周年,校方准备校庆与毕业典礼同时举行,并邀请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参加盛典和讲话。此前在大学300周年校庆时,罗斯福总统参加过庆典。这次邀请里根总统出席,也是为学校争辉的事情,但没想到里根总统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或许在很多大学看来,这只是一件小事,但一直以来都坚持以学术水平为惟一标准来聘任教授和授予荣誉学位称号。为了大学学术声誉的尊严,大学的董事会、校长、教授会断然拒绝了里根总统的要求,里根也因此没有参加的350周年校庆活动。
在政治化、商业化的熏染下,大学以其高度的自律精神,坚守了自身的原则,也更显出了其伟大。教育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不管干什么,都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如果一个人不能自律,是一种软弱的表现。
自律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具有这种自律心态的人,往往能主动掌握自身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克制自己的感情,约束自己的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因此,他们往往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二战时期有一个间谍,不幸被敌军捉住,他立刻装聋作哑,任凭对方用什么方法诱问他,他都装作听不见。等到最后,狡猾的敌人假装和气地对他说:“好吧,看来你真的是一个聋哑人,我们抓错了,你现在走吧。”
如果这个间谍没有超人的自制力,他一定拔腿就走了出去。但是,聪明的间谍却根本不为所动,依旧毫无知觉的呆着不动,仿佛根本就没有听到审讯者的话。
最后,审讯者终于相信了他只是一个没有多大用处的聋哑人,打着手势让他离开了。
在听见审讯者说放他走的那一刻,间谍所表现出来的自制力是超乎想象的。因为对于一个失去自由,甚至有生命危险的人来说,在得知获得自由的那一刻,精神很容易突然放松,而他装出聋哑也很容易被人识破。但是间谍凭借惊人的自制力,依旧保持高度警惕,最终获得了自由。
一个有着强烈感情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强者,真正的强者是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人。歌德曾说:“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就不能控制他人。只有控制了自己,才能控制他人。所以,在现代社会里,谁能把握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谁就是生活的强者,就能达到别人达不到的高度。
爱尔兰伟大的领导人查尔斯·斯图尔特·巴涅尔在年轻的时候脾气也很暴躁。有一次,他独自坐在马路边,路过的好心人以为他有什么不幸想不开,上前关切地问他:“喂,小伙子,没事吧,回家吧。”结果他扑过去将那人打了一顿。对方是两个人,他击倒了其中的一个,第二个远远地跑了。后来,因为这个原因,查尔斯被驱逐出了剑桥。
后来查尔斯意识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下定决心改正了过来。几年后,查尔斯·斯图尔特·巴涅尔终于掌握了大权。格莱斯顿在谈到他时说:“巴涅尔是我见过的最杰出的人物。我在一次演讲中曾对他进行了强烈的谴责,但他一直泰然自若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他专心地倾听,很有礼貌,脸上毫无表情,很镇定,一点儿激动的样子也没有。他的泰然自若、简短的演说,对国会意见的淡然处之,不同寻常啊!他的习惯做法与别人对比,大相径庭。”暴躁和强烈的谴责不一定能够使自己的对手屈服,至少是不能让对手心服口服,但是,查尔斯强大的自制力却让格莱斯顿由衷的钦佩他。
善于自律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也曾提出这样一个真理:如果一个愤怒的人开始辱骂嘲笑你,不管是不是公正,你都必须记住:如果你抱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心理去报复对方,那么,你的心理就会由对方控制,也就意味着对方控制了你。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着自律心态的人,在辱骂和嘲笑面前保持冷静与沉着,那么,你依旧维持着正常的情绪,保持着应有的理智,对方会惊讶的发现,你所用来报复的武器是他们所不熟悉的,因此,你很轻易地就能控制他,你也就比对方更容易成功。
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应该随心所欲,过度的放纵只会毁了自己,严格控制自己的言行才会有成功的一天。
心理训练10:如何戒除不良习惯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良习惯时,就一定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将不良习惯逐渐改变。可以参照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检查坏习惯。你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最明显的、最迫切需要改变的坏习惯是什么?首先要深入地了解自己,剖析自己,以便确立自己“主攻”的方向。
第二步:分析坏习惯。仔细分析自己的坏习惯,找出它们的危害性在哪里,危害的程度有多大。然后用一段时间观察这些坏习惯出现在何种情况下以及引起的原因等等。
第三步:停止坏习惯。狠下心来完全停止,是减少反复的最好办法。可以把自己要改掉坏习惯的打算告诉别人,让他们支持、监督你完成。
第四步:检验坏习惯。如果你觉得坏习惯冲动非常强烈,你可以考虑一下:我为何想再重复这个坏习惯?究竟这个坏习惯给我带来了什么益处?放弃这个习惯我会失去什么?会让我损失什么实际利益吗?别人会怎样评论我?……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尽量自由联想,强迫自己把设想的最坏情况大声说出来。
经过这番过程,你已经摆脱了坏习惯,你会有一种大功告成的感觉,并且对自己有了一种重新的认识。
如果你的坏习惯有了反复,也不必惊慌。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没有这种坏习惯的新人,告诉自己“这只是一时疏忽”。然后提醒自己,拿出快刀斩乱麻的劲头,断然排除任何为保持坏习惯而寻找的理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