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一个人一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 ――贝费里奇 自我束缚不仅表现在客观环境上,也表现在因客观环境而形成的主观意识上,因此打破这种束缚,意味着两种环境的同时改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改进自己的做人境界。 有这样一则寓言: 小虎鲨在一次去浅海游泳玩耍时被人类捕捉到。离开大海的小虎鲨还算幸运,被一个研究虎鲨的单位买了去。关在人工鱼池中的小虎鲨虽然不自由,却不愁食物,因为研究人员会定时把食物送到池中。 有一天,研究人员将一片厚玻璃放到池中,把水池隔成两半,小虎鲨看不出来。研究人员把活鱼放到玻璃的另一边,小虎鲨看到鱼后就冲了过去,却撞到玻璃上,痛得头昏眼花,什么也没吃到。 小虎鲨不信邪,等了几分钟,看准了一条鱼又冲过去,这次撞得更痛,差点没昏倒,还是吃不到。休息10多分钟之后,小虎鲨饿坏了,这次盯住一条更大的鱼又冲过去。情况没改变,小虎鲨撞得嘴角流血,终究想不通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后,小虎鲨拼了最后一口气,再冲,仍然被玻璃挡住,撞了个全身翻转,鱼就是吃不到。小虎鲨终于放弃了。 研究人员又来了,把玻璃拿走。然后,又放进的小鱼在池中游来游去。小虎鲨看着嘴边的美食却不敢去吃,尽管饿得两眼昏花也一直忍着。 在这则寓言中,小虎鲨之所以忍饥挨饿也不去捕食,就是因为它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可能”的心理定式。作为比鲨鱼聪明的人,在这方面我们其实也不比小虎鲨做得更好,一种甘心束缚于现状、路已走到尽头却不知改变生存环境的思维习惯一直束缚着人们。 我们之所以不得不改变,就是为了要打破现状。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什么时候是非得打破现状不可的。有很多时候,我们会面临一个停滞不前的状况,却怎么也不明白它不前进的原因,因此也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有些性子急的人,因为无论如何也不能了解自身和环境的状况,不管再怎么想也找不出对策,因而死心断念,甘心停步不前。 我们应该让“我不行啦”,“不可能啦”等口头禅从我们的口中消失。成天把消极的语言挂在嘴边的人,光是这样唠叨,就已经把自己的志气耗尽了。人的意志力之大,往往是超乎自己想象的。心理上先抱失败的想法,自然整个人的行为、感觉就会受到影响。这样的情形,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事实。 变化之际就是机会出现的时候,今后该如何准备,才能改变自己的现状,这是一个有心改换做人方法、有志改变自己人生的人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倘若我们在努力挣脱束缚却发现实在难以完成时,应该转变一下思维方式,从另一个角度看一看:这个束缚是不是自己虚设的,是不是已经被打破而自己还认为它仍然存在?我们是不是可以“金蝉脱壳”,从另一条渠道很容易地摆脱它?就像那只小虎鲨,自己原本可以慢慢地游过去,试探着,不致被撞得头破血流而导致心灰意冷,说不定几次试探之后,那道无形的墙已经自动消失了。 心灵感悟 激励自己,彻底使自己成为积极进取的人,是十分重要的。习惯性地认为自己“绝对可以胜任”、“我每天都在成长之中”,正是走向成功、改变自我现状的第一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