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女人的大智慧.-第五节 保持自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作为一个具有正常思维的人,谁都不会漠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们谨言慎行就是不愿意授人以柄。很多时候,他人的议论,他人的说道,他人的观点,他人的态度都会对自己的心情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赛场上的啦啦队员无疑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至少也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士气。他人的意见往往也是我们自己行为的镜子,我们总是在别人的目光中调校着自己人生坐标。    可是,当我们认准了目标,并决心要实现这个目标时,就不能太在意旁人的说法和看法。如果老是被别人的看法左右自己的行动,如果让自己活在别人的目光和唾液里,如果缺乏主见,一辈子匍匐在别人的脚下,那我们也许一辈子都将一事无成。    特别是我们有了比较新奇的想法,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时,更是需要顶着舆论的强大压力。这时候如果没有勇往直前的精神,没有旁若无他的执着,没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那是无论如何也到达不了理想的彼岸的。    我们说,自以为是、刚愎自用那是愚蠢。但是唯唯诺诺、随波逐流那是窝囊。纵观中外历史,无论经济还是政治,大凡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人有主见,处事敢决断。胆小怕事的“驼鸟人”和人云亦云的“鹦鹉人”永远都不会走近成功。    遇事有主见,那是要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的基础之上的。有政治高度的人的主见才会是真知灼见,坚持正确的主见才会取得被社会认可的成功。    做人有主见难,能够坚持主见则更加难。就让我们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主见、并且敢于坚持主见的人吧!    自己不进行独立思考,却凡事按照别人的意见去办,最后只能自己承担苦果。如果你采纳别人的意见,有人会高兴,但是高兴的不是你。一个毫无主见的人只能接受被人欺骗的命运,一个轻信的人同样只能接受失败的苦果。    但是有自己的主见并不是要你不听劝告,一意孤行,而是说当你面临抉择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人云亦云,而是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人要忠于自己,不必老是顾虑别人的想法,或总是想要取悦他人。生命可贵之处就在于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做你自己。为自己而做,为自己的梦想活,为自己的快乐而活,好好为自己生活。    一个人放弃自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去模仿别人,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像这样把别人的特色误以为是自己应该追逐的东西,多半不能成大事,即使能有所成,恐怕也是毫无特色的。这一点,对于想要成功的人来说,是一大忌讳。    美国北卡罗莱州的艾莉丝从小就是个个性极为敏感羞怯且身材略胖的女人,再加上她母亲古板的教育方式,灌输她穿漂亮的衣服是愚蠢的表现,告诉她那样的洋娃娃充其量只是这个世界的装饰品。而且衣服太合身容易撑破,不如做得宽大一点。因此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她,从不参加任何聚会,也没有什么事值得她开心。上学后,她也不参加同学们的任何活动,甚至连体育活动也不参与。原因是,她总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长大后,她嫁了一位年纪大她几岁的先生,但她还是没有任何改变。她的丈夫来自一个稳重而自信的家庭。她想要成为丈夫家人那样,但就是做不到。她努力模仿他们,却总是不能如愿,他丈夫几次尝试帮她突破自己,也都适得其反,她的情绪越来越容易失控,变得紧张易怒,害怕见到任何朋友,甚至一听到门铃声都非常惊慌!后来,她觉得自己就快要崩溃了。但她仍尽力维持一切安好,不希望丈夫发现真相,所以每次在公共场合,她都尽量装得十分开心,有时会夸张过了头,甚至她竟然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但艾莉丝最后没有自杀,而是充满自信地活了下来。    是什么事改变了这位想自杀的妇人呢?只是一句不经意的话。有一天,她的婆婆和她谈起她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她说:不论遇到什么事,我都坚持让他们保持自我……保持自我!这几个字像一道灵光闪过艾莉丝的脑袋,她发现所有的不幸都起源于她把自己套入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模式里了。    一夕之间她变了!她开始试着保持自我。她首先研究了自己的个性,认清自己,并找出自己的优点。她开始学习怎样配色与选择衣服样式,以穿出自己的品位。也开始主动结交朋友,并加入一个团体虽然只是一个小团体。当他们请她筹办某项活动时,她刚开始很害怕,但是通过每次上台,她获得了更多的勇气。尽管这是一段相当漫长的过程,她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培养自信,但现在她比过去快乐许多。    这个故事说明了保持自我的重要性。保持自我这一问题,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了。詹姆士・戈登・基尔凯医生指出,这是全人类的问题。很多精神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其隐藏的病因往往是患者不能保持自我。著名作家安吉罗・派屈写过13本书,还在报上发表了几千篇有关儿童训练的文章,他曾说过:一个人最糟的是不能成为自己,不能在身体与心灵中保持自我。    尽管大多数人都知道保持自我的重要性,但这种模仿他人的现象仍相当严重,无论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众星闪烁的好莱坞。好莱坞著名导演山姆・伍德曾说过,最令他头痛的事,是帮助年轻演员学会如何保持自我。刚刚入行的年轻演员几乎都想成为二流的拉娜・特纳或三流的克拉克・盖博,观众已经尝过那种味道了,山姆・伍德不停地告诫他们,观众现在需要点新鲜的。    山姆・伍德在导演《别人,希普斯先生》和《战地钟声》等名片前,经营房地产事业好多年,因此他自己培养出一种销售员的个性。他认为,商界中的一些规则在电影界也完全适用,完全模仿别人绝对会一事无成。    威廉・詹姆士曾说过,一般人的心智能力使用率不超过10%,大部分的人不太了解自己还有些什么才能。与我们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其实我们还有一半以上的能力是潜在的、等待开发的,我们只运用了自身能力的一小部分。人往往都活在自己所设的限制中,我们拥有各式各样的潜力,却不能充分地运用它们。    既然你我都有这么多未加开发的潜能,又何必担心自己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呢。遗传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由父亲和母亲各自的24条染色体组合而成,这48条染色体决定了你的遗传,每一条染色体中有数百个基因,任何单一基因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你在这世上是独一无二的。以前既没有像你一样的人,以后也不会有。    即使你父母相遇、相爱孕育了你,也只有三百万亿分之一的机会有一个跟你完全一模一样的人。换句话说,即使你有三百万亿个手足,他们也都跟你不同。这只是猜测吗?当然不是,这完全是有科学根据的事实。如果你还是不相信,那就去看看有关遗传学的书吧!    做你自己!这也是美国作曲家欧文・柏林给作曲家乔治・格希文的忠告。柏林与格希文第一次见面时,其名声早已闻名全国,而格希文却只是个默默无名的年轻作曲家。柏林很欣赏格希文的才华,以格希文所能赚的三倍薪水请他担任音乐秘书。但柏林劝告格希文: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只能成为欧文・柏林第二。要是你能坚持下去,有一天,你会成为第一流的格希文。格希文接受了柏林的忠告,并渐渐成为当代的知名作曲家。    查理・卓别林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教训。当他开始拍片时,导演要他模仿当时的著名影星,结果票房惨淡,直到他开始成为他自己时,才渐渐受到瞩目;鲍勃・霍伯也有类似的经验,他之前有许多年都在唱歌跳舞,直到他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才真正走红;当玛丽・马克布莱德第一次主持电台节目时,她试着模仿一位爱尔兰明星,但始终默默无名,直到她还原自己本来的面目。    一位由密苏里州来的乡村姑娘,才成为纽约市最红的广播明星,在广播界占得一席之地;吉瑞・奥特利一直想改掉自己的德州口音,在外貌上也学习都市流行的时尚装扮,他还对外宣称自己是纽约人,结果是招致别人背后的讪笑,后来他开始演唱起乡村歌曲,才奠定了他在影片及广播中最受欢迎的牛仔地位。    相信每个人应该都有过想成为另一个人的经验,努力去模仿、学习对方的一言一行,以使自己与对方更相似。但压抑自己的本性变成了心目中的那种人,就真的会快乐吗?一个丧失自我的人,就如同没有灵魂的傀儡,依操纵者的不同而呈现不同面貌。惟有真正的了解自己,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进而成就自己的事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