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与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1],见天道[2]。其出弥[3]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4],不为[5]而成。    【注释】    [1]窥牖:窥,从小孔隙里看。牖:窗户。    [2]天道: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3]弥:越。    [4]不见而明:此句意为不窥见而明天道。一本作“不见而名”。    [5]不为:无为、不妄为。    【译文】    不用出门,就知道天下所发生的大事;不用开窗往天上看,就知道天道的运行规律。行走的地方越远,所知道的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亲见而能了解“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解析】    这一章主要谈的是哲学上的认识论,讲如何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循着某种规律运行着,掌握这种规律(或原则),当可洞察事物的真情实况。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是讲对事物的认识不必借助眼、耳、鼻、舌、身的感觉器官去感知,只须用头脑去思考就够了。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是用圣人的不行、不见和不为来说明立论的正确。老子这里所说的圣人并非指哪些人物,而是由于当时都有盲目崇拜圣人的心理,所以老子以圣人之如何如何来强化论证的力度。    老子强调内省功夫的重要,他认为认识客观事物不必到实践中去,只要坐在屋子里潜心思考就行了。老子的这一思想与后来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所提倡的“顿悟”很相似。佛经说佛祖盘腿坐在菩提树下,七日七夜下吃不喝苦心冥想,终于悟得了佛法。老子的这一思想,是与他的无为而无不为的世界观紧相互应的,也可以说是其自然无为思想在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上的运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