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无意或有心,我们每个人多少都在掩饰自己。尤其当我们在公众中生活或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时,“表演”痕迹就愈加明显。一切都十分“完满”、“合乎规范”,个性完全被淹没了。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得到了家人及社会的关怀与关注,我们便拥有了生存权、受教育权、发展权等基本人权。直到我们开始受教育起,没有人要求对这些恩赐进行回报,没有人要求我们对家人、对社会尽什么义务。但是,我们不可能一直都如此,当我们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时,我们必须对家人,对社会尽一定的责任。这就客观的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寻找着在这个社会的立足点,选择奋斗方向,明确奋斗目标。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奋斗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可遇知和不可遇知的事情,解决这些问题,在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的同时,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以本色天性面世,坦然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个性就是接受我们现在的样子,包括一切过失、缺点、短处、毛病以及我们的资产与力量,做到自我承受。但是,我们要认清这些否定面是属于我们,而不是等于我们,我们的“自我接受”就会更加容易。很多人坚决地认为他们等于“错误”,因而丢弃了健全的’自我接受”。你或许会犯一个错误,但这并不是说你等十一个错误;你或许不能适当而充分地表达自己,但这并不是说明你就是“不好”。
所谓个性就是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大文人,他满腹才学,却无心功名八股,安心做个靠教学养家糊口的“六等秀才”。在独尊儒术,崇尚理学的时风中,偏偏独钟为正统文人所不齿的稗官野史,被人称为“狂士”、“怪杰”。他对此全不在意,终日纵酒著书,我行我素,不求闻达,不修边幅。当时人记载,说他常常饮酒谐谑,谈禅说道,能三四昼夜不醉,仙仙然有出尘之致。
清顺治十八年三月清世祖驾崩,哀诏传至金圣叹家乡苏州,苏州书生百余人以哭灵为由,哭于文庙,为民请命,请求驱逐贪官县令任维初,这就是震惊朝野的“哭庙案”。清廷暴怒,捉拿此案首犯19人,全部斩首。金圣叹也是为首者之一,自然也难逃灾厄,但他毫不在乎,临难时的《绝命词》,没有一个字提到生死,只念“念不忘胸前的几本书,赴死之时,从容不迫,口赋七绝。《清稗类钞》记载,他在被杀的当天,写家书一封托狱卒转给妻子,家书中也只写有:“字付大儿看,盐莱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憾矣。”
其次是接受真实的自己。我们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没有什么机会可以赢得大奖,如金马奖、诺贝尔奖或金球奖等,大奖总是保留给那些少数的精英分子。从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有当上领袖的机会,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人只有羡慕别人当上这职位的份儿。不过我们都有机会得到生活中的“小奖”。比如说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封示爱的信件,或者只是一个大门口的停车位!生活中到处都有小小的喜悦,也许只有一杯冰茶,一碗热汤,或是一轮美丽的落日。更大一点的乐趣与奖项也不是没有,但生活的自由喜悦就够我们感激一生的了。这许许多多都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去咀嚼。也就是这些小小的快乐,让我们的生命更可亲,更眷恋。
个性是天生的,个性是不能选择的。它虽然在后天可以得到优化和改造,但其基本的东西即性质是不会改变的。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你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最高的赞美。
如果生命的大奖落到你头上,务必心怀感恩。但即使它们与你失之交臂,也无须嗟叹。尽情去享受生活的小奖吧!.
我们为何经常要躲在面具的后面?我们踌躇于表现自己和保护自己的冲突之间,我们也长久在追求功名、保持隐私之间挣扎与矛盾。
再次是脱下面具。你是否曾有过和某人一见面,便不由得心情愉悦,并有和他进一步交谈的动机呢?有些人对他人的交游广泛,感到很不可思议。其实博得人缘的秘密,除了实力这个因素外,就是在于一个人是否有魅力。
个人魅力并非一朝一夕便能营造而成,它是由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但最重要是用体谅别人的心去学习成长,如此必能得到众人真心的喜爱。要达到这个目标,说穿了其实也不容易,先决条件就是“摘掉面具”保持个性。
人生活在世间,能以本色天性面世,不费尽心机,不被那些无谓的人情客套、礼节规矩所拘束,能哭能笑,能苦能乐,泰然自在,怡然自得,真实自然,保持自己的个性特征,岂不是一件乐事?
历史上凡是有思想的人都是个性十分鲜明的人,没有个性便没有创造力,更没有主见,没有独立的人格,也就不会有深邃的思想。每个人的个性都会有所不同,但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正确地认识、分析自己,扬长避短,就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同时也会有助于你的事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